【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蘇州東山七個薄弱村全部提前「摘帽」:讓...

2020-12-23 新華報業網

  作為蘇州後方的綠肺,東山鎮承擔著保護太湖生態的重任。如何在生態敏感區域走出一條富民之路,是當地一直在探索的方向。近年來,東山鎮巧做「加減法」,堅持綠色發展不動搖,推進農商文旅深度融合,努力讓綠水青山不斷釋放生態紅利。

  2019年,東山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首次超過4萬元,7個薄弱村村均穩定收入達到380萬元以上,提前一年摘掉「薄弱村」帽子。

  一村一品

  小小枇杷撬動全村經濟

  東山鎮發揮薄弱村區位優勢和特色,注重產業導入,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業,通過深挖存量潛力來提高資產收益。同時,東山進一步規範集體資產租金收繳,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拖欠租金「清零」行動,確保了集體資產資源的保值增值,並利用「一村二樓宇」「三優三保」「佔補平衡」等政策,鼓勵薄弱村發展項目,壯大集體經濟。

  雙灣村是著名的白沙枇杷主產地,近年來致力於打響「中國枇杷第一村」品牌,依託中國農業大學、西南大學等高校智力支持,加大無核枇杷引育工作,探索枇杷增產、資源增效、農民增收新途徑。在2019年的首屆中國蘇州枇杷學術研討會上,雙灣村為東山鎮贏得了「世界枇杷看中國,中國枇杷問東山」的讚譽。雙灣還大力推進「枇杷文旅共享農莊」項目,做好古村落和精品民宿開發利用,加快文旅融合重點項目建設發展帶動周邊產業。2019年,雙灣村集體經濟收入達844.6萬元,實現軟弱後進黨組織和薄弱村「雙脫帽」。

  依山臨湖的莫釐村,擁有7.2公裡的太湖岸線,物產殷富。但多年來,莫釐村受各類政策嚴格限制,村集體經濟收入渠道單一,資產升值空間緩慢。對此,莫釐村充分利用資源稟賦,優化環境,引導農家樂健康發展、培育特色品牌服務。截至目前,全村農家樂數量達72家,其中精品民宿10家,每年吸引遊客超百萬人次,為新農村建設增添亮色,為村民致富開闢新天地。2019年,莫釐村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首次達到579萬元。

  結對幫扶

  以大聯合實現大發展

  為強化掛鈎領導指導、幫扶、督查作用,東山鼓勵三山、渡口等經濟強村進行掛鈎幫扶;動員區、鎮商會企業、村域內企業進行對接幫扶;持續借力區級平臺,各級幫扶單位,多次深入掛鈎薄弱村進行調研,在信息、技術、項目、資金等各方面予以扶持。區級財政的支持力度也逐年加大,不斷對薄弱村「輸血」「造血」。

  此次,碧螺村能夠脫貧,主要依靠的是聯建和抱團。一方面,碧螺村通過區級平臺聯建發展,與長橋街道新北社區合作投資,收購優質廠房一處,每年投資收益不低於投資金額的6%。另一方面,碧螺村與渡口、渡橋、太湖、吳巷等村聯合組建集體經濟發展陣地,成立集體經濟發展公司,整合各自優質資源和部分扶貧項目資金,進行合理投資,利用入股、租賃等形式,以大聯合實現大發展。

  陸巷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近年來,該村搭上了東山鎮對陸巷古村進行旅遊開發的順風車,投入大量財力、人力,發展三產服務業,吸引遊客來到陸巷、留在陸巷。發展至今,全村共有120多戶農家樂,成為東山鎮最大的農家樂集群,村民們一步步走上了致富路。另外,陸巷村藉助東山鎮推進「枇杷科技小院」項目的東風,合理規劃,分步實施,打造80畝的王舍枇杷園綠色採摘項目,首期,針對園內品種改良成無核枇杷來吸引遊客,每年可帶來28萬元的穩定性收入。

  精準發力

  造血功能日益加強

  在多個部門、掛鈎單位的政策和資金上不斷指導和幫扶,「第一書記」的紐帶聯繫作用越發凸顯,薄弱村組織的精準發力和紮實推進,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東山鎮7個薄弱村集體經濟的內生動力和造血功能日益加強。

  作為蘇州「水八仙」之一的太湖蓴菜主產地,新潦村有傳統魚塘9000餘畝。2018年,新潦村制定了「以蓴菜基地為切入點,著力打造一個集種質資源保護、示範種植、休閒觀光於一體的綜合性生產基地,通過文化建設,打造太湖蓴菜品牌,

  帶動種植戶增收,壯大集體資產」的發展思路。在傳統魚塘退養整治工作進程中,新潦村和蘇州農校合作成立博士流動站,指導農戶在轉型中掌握正確的農業技術,保障生產。兩年來,新潦村蓴菜種植面積由500多畝增加到近千畝,種植產值增加70萬元左右。

  吳巷村深入推進土地整理項目,推動貧困村土地流轉,運用項目資金提升全村基礎設施,大力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加快產業集聚,2018年以來共完成土地整理60畝,總投入建設資金約300萬元,實現項目補助2500萬元。太湖村作為全鎮唯一的漁業村,利用350萬元生態補償資金投資東山鎮富民工業園標準廠房建設,增加年租金35萬元;利用320萬元薄弱村項目資金投資東山鎮富民工業園薄弱村廠房建設項目,預計年租金收入16萬元。通過逐步壯大集體資產總量,太湖村脫貧工作實現「輸血」求助變為「造血」自救。(蘇報駐吳中區首席記者範易蘇報通訊員席時超)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並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麗水:遂昌97個薄弱村一年內全部「摘帽」
    原標題:遂昌97個薄弱村一年內全部「摘帽」 在麗水遂昌金竹鎮茶竹嶺村800米的高山上,接近冰點的氣溫卻難擋村民們的熱情,村裡6間廢棄的老屋,正在村支書謝金偉和村民們的努力下「復活」。 茶竹嶺村地處偏遠,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是省定的集體經濟薄弱村。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江蘇東海:「晶都」鄉村放異彩 齊心繪出...
    「十三五」以來,85278人、36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和10個市定經濟薄弱村脫貧摘帽,戶、村脫貧達標率均為100%;2019年又有4739戶農民搬進新居;農民每年可以免費觀賞「送戲下鄉」演出約300場……這些已經取得的成績,是東海鄉村由內而外開啟美麗新篇章的印證,也是全縣黨員幹部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用汗水培育振興之花的真實寫照。
  • 輸血更造血 精準拔窮根 金華永康97個集體經濟薄弱村摘帽
    原標題:永康97個集體經濟薄弱村摘帽 「我們的目標是讓村子變得既美麗又富強。」近日,金華永康市花街鎮吳坑村黨支部書記吳志華指著村外的千畝桃園,謀劃著村莊的新年發展計劃。藉助桃園的生態效應,吳坑村抱上了「金娃娃」,去年村集體收入突破32.55萬元,一下子摘掉了集體經濟薄弱村的帽子。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蘇州:守住綠水青山打造「水美之城」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計開工建設(新、改、擴建)城鎮汙水廠34座、完工16座;完成超過3100個村莊(自然村)生活汙水治理,受益農戶超11.5萬戶;累計建成汙水收集管網3500多公裡,並對2.67萬公裡排水管網開展功能性、結構性檢查檢測和修復……「2018年起,蘇州各地城鄉生活汙水處理能力、收集能力、接納能力穩步提升。」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他用「一顆菜」扶貧增收奪「雙贏」
    一個處在經濟薄弱村邊緣的村,在村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通過與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深度合作,打造高標準蔬菜種植基地,提前實現了村級穩定性收入超250萬元、人均超1000元的雙達標轉化目標。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興產、減支、統籌 宿遷搭乘扶貧「專列...
    去年年底,宿遷市低收入人口和省定經濟薄弱村收入分別達到11051元、41萬元,三個省級幫扶重點縣摘帽,三大片區面貌明顯改善,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完成。2020年以來,宿遷市按照「掃尾、鞏固、銜接、探路」總要求,積極應對突發疫情衝擊影響,全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今年1至9月份,全市低收入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省定經濟薄弱村村均收入分別達到9465元、49.57萬元,同比分別增長22.4%、64.63%。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蘇州精心打造垃圾分類「樣板城市」
    在住建部2020年上半年考核評價中,我市垃圾分類工作位列全國46個重點城市第一檔;對照下半年垃圾分類「攻堅」清單,一項項年度既定任務超額完成,全市生活垃圾「三增一減」趨勢初步呈現……從2012年率先開展試點,到全面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從細化推進、普遍認同,到全民參與、形成自覺,蘇州始終將垃圾分類工作作為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的「標杆」,垃圾分類的踐行路徑越走越清晰,在全域
  • 以新擔當新作為譜寫新時代統計調查新篇章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黨組書記寧吉喆表示,統計人要把初心和使命轉化為新時代開拓創新、勇於擔當的責任感、使命感,以新擔當新作為譜寫新時代統計調查新篇章。今年統計開放日的主題是「堅守統計初心,踐行時代使命」,通過回顧共和國統計發展光輝歷程,滋養統計人的初心和使命,傳承統計精神、宣傳統計歷史、弘揚統計文化。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秦州:菜葉不棄田!尾菜「變廢為寶」有實招~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秦州:菜葉不棄田!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近年來秦州區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決打好農業面源汙染攻堅戰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蘇州:老舊菜場變身「網紅市集」 提檔...
    創新理念提升菜場「顏值」近日,住在姑蘇區彩香新村的居民都在擔心一件事,「彩香一村菜場要關了?」好在,菜場方給出了明確答案:不搬,菜場將進行升級改造,附近已建好了臨時過渡菜場。這對於附近居民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江蘇贛榆:「三化」並舉乘勢而上 奮力...
    加快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贛榆結合新一輪鎮村空間布局優化調整,因地制宜推進「多規合一」,努力做到鎮村「一本規劃、一張藍圖」,實現15個鎮區總體規劃、350個村莊建設規劃全覆蓋。「產業集群化」激活富民強區新引擎曾是全省經濟「窪地」的贛榆如今已悄然崛起。區委、區政府將產業集群化發展作為脫貧攻堅和富民強區的新引擎,推動區域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遵義:「組組通公路」讓山貨遠走高飛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遵義:「組組通公路」讓山貨遠走高飛 原標題:   「5米寬的通組硬化路直接修到了家門口,再也不愁運輸了,還節省不少周轉運費!」
  • 韓慶祥:從三個方面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
    十九大報告有兩個非常重大的論斷:第一個論斷,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黨改革開放以來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這個全部理論當然包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所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根本主題。第二個論斷,是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智能+數字 蘇州製造站上新風口
    徐志強 攝作為製造大市,蘇州緊跟工業4.0步伐,推動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等新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響「蘇州製造」品牌,實現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令人矚目的是,蘇州全市智能車間建設已初具規模,目前已累計創建完成444個省級示範智能車間,佔全省總數42%,培育評選了676個市級示範智能車間;以智能車間為基礎,打造形成了11個省級智能工廠、25個市級智能工廠。對精於製造的工業企業而言,要把這個「智」落到成品的加工生產的「點」上,包含運營、研發、製造、供應、銷售五大環節,所謂的智造,便要對五個環節逐一開「智」。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海安開發區:「標準化+」蓄足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海安開發區:「標準化+」蓄足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 2019-09-21 09:14:31 來源: 南通日報 日前,國家級海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南通躍通數控設備有限公司牽頭申報的「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既有生態「留白」 用「新」站好一江清水...
    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  走江堤,進村莊,入企業,看港口,觸摸太倉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脈動,我們還欣喜地聽到了響亮的新時代長江之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成為主旋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為高音符。
  • 牢記囑託感恩奮進 斬斷窮根共奔小康丨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11月23日,貴州省2020年最後9個貧困縣實現貧困退出新聞發布會召開,宣布最後9個貧困縣正式脫貧摘帽。至此,我省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這一喜訊,讓貴州兒女歡呼雀躍,倍感振奮,滿懷深情感恩習近平總書記、感恩黨中央。
  • 百名記者進百村丨東山底下「金黃河」
    與東山底村現今「富裕」的旅遊資源相比,村子卻一度守著山河沒飯吃。「貧困人口最多時佔全村人口三分之一,沒錢、沒技術、沒門路,村裡年輕人要想多掙錢,只有外出打工幹苦力。」東山底村黨支部書記楊天份無奈地說。青山變「金山」是從2014年黛眉山景區運營後開始的。村裡的能人在景區培育苗圃、承包工程,景區也拿出利潤的1.5%作為林坡資源流轉的分紅上交村集體,每年分紅都在5萬元以上。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泰州姜堰區1100多個「先鋒小院·民意...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泰州姜堰區1100多個「先鋒小院·民意驛站」幫扶幫在點子上 2020-01-13 08:48:35 來源: 泰州日報 近段時間,泰州市姜堰區通過各類媒體,曬出71家單位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整改案例和成效
  • 7.25萬人脫貧,370個窮村「摘帽」……扶貧,泰州是認真的!
    為暢通貧困戶和經濟薄弱村生產的農產品銷售渠道,泰州市扶貧辦與郵政公司聯合發起了「扶貧富民——助推農產品銷售促增收」項目。吳建忠高興地說:「跑了16家單位個個都表示支持,目前已籤訂了10份合作協議。」  該項目的實施,是泰州市強化激發貧困戶和經濟薄弱村脫貧致富內生動力的一個縮影。   攻堅路上,如何加快促進低收入人口增收?經濟薄弱村能否如期順利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