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銜尾蛇的圖騰
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符號總是和動物有關,而動物圖騰又總是和原始宗教有關。銜尾蛇(Ouroboros)就是這樣一個帶有神秘意味的符號,它貫穿了神話、宗教、藝術、鍊金術、自然科學和現代哲學等多個領域。「銜尾蛇」是一條咬住了自己尾巴的蛇(或者龍)。關於它最早的描述來自圖坦卡蒙法老墓穴的《冥界書》(Enigmatic Books of the Netherworld)。兩條銜尾蛇圍繞著一位高級神祗的上半身,圖形整體被認為代表是時間的開始和終止。令人驚奇的是,除了古埃及,在印度傳說、北歐神話甚至阿茲特克文化中,都有銜尾蛇的形象出現。
02.
無窮的符號:銜尾蛇
銜尾蛇(Ouroboros,亦作咬尾蛇),是一個自古代流傳至今的符號,大致形象為一條蛇或龍正在吞食自己的尾巴,結果形成一個圓環,有時會展示成扭紋形,即阿拉伯數字「8」的形狀。名字涵義為「自我吞食者」,Ouro是吃的意思,boros是尾巴的意思。大約超過四十多個古代文明中都出現過與此類似的蛇環。它頭尾相銜,雌雄同體,盤繞著整個世界,象徵「一切」、「完美」、「輪迴」和「陰陽」,代表著自然界周而復始的現象,既是開始,也是結束,這個符號一直都有很多不同的象徵意義,而當中最為人接受的是「無限大」、「循環」等涵義;亦是宗教及神話中的常見符號,在鍊金術中更是重要的徽記,其符號象徵著一種蘊含精華力量的魔咒。
近代,心理學家卡爾·榮格認為,銜尾蛇是鍊金術中萬物的原型,亦是鍊金術中的曼荼羅(密教的能量中心);榮格派哲學家諾伊曼曾經表示銜尾蛇是「前自我」階段(Pre-ego)「混沌狀態」的實際象徵,比喻自我尚未形成、「七竅開啟」前的一片混沌,象徵著支配一切的「母親」的原型。
03.
柏拉圖的宇宙觀
符號中的大蛇正在咬噬、吞食著自己的尾巴,這正是一種宇宙循環觀的精神體現:建構與破壞的往復,生命與死亡的交替。大蛇需要吃掉尾巴才能生存,而它自己的尾巴又為它帶來無限的糧食,這是另一種永恆的循環模式。
如果你讀過貢布裡希的《藝術的故事》,就會知道古希臘人那些極其輝煌的文化成就,很多是對於對埃及神秘文明的再創新。銜尾蛇也就是這樣進入到西方傳統視野的,一些學者認為銜尾蛇的圖像影響了柏拉圖關於宇宙性質的認識。柏拉圖認為銜尾蛇擁有完美的生物結構。
柏拉圖的《提邁歐篇》中有這樣一段描述:「這頭生物並不擁有眼睛,因為在它的外圍已經沒有任何需要觀望的東西存在;它亦沒有耳朵,因為外圍沒有任何需要聆聽的事物;外圍沒有任何的氣息,所以它不用呼吸;它沒有任何的器官,因為在它身邊沒有任何東西會被它吸進或由它排洩,所以不需要進行任何消化。在它被生育出來的時候,它的排洩物就安排成為它的食糧,它的行為及其行為之影響都源於它,亦受之於它。造物者構想出這頭能夠自給自足的生物,這比其它缺乏一切東西的生物來得完滿。另外,它不需要向任何對象採取任何防衛的措施,造物者認為沒有必要給予任何祭獻到它的手上。它亦沒有足與腳,它的整體本來就是一種移動的手段。它雖然擁有無上的心靈與智慧,但它對移動的概念卻相當模糊,因為它只在同一個位置上存在,所以它的移動軌跡有如圓球;可是隨著它本身的局限,它只能不住地環狀旋轉著。」04.
蘇美爾創世神話中的銜尾蛇
銜尾蛇(Ouroboros)可能與蘇美爾的創世神話有關,在烏爾遺址發現的一塊製作於西元前22世紀的泥板上,繪有目前發現最早的Ouroboros。
最大的Ouroboros可以長到幾百裡長,它們的頭長得像牛的頭,它們的身體長得像龍的身體,但沒有龍一般的鬣鬃與鱗甲。Ouroboros擁有永遠無法填平的食慾,它們會將自己所到的地方所有可以吃的物質全部吞食,它們甚至會吞食質地較軟的石灰巖。
Ouroboros分布在黑暗陰冷的北方的山中,每隔五百年呼吸一次,呼吸的氣息就變化成人間的颶風。呼吸的時候,Ouroboros張開嘴,吞食下所有被颶風帶來的物質,經過精確的分解與重組,Ouroboros將物質送回人間。
05.
埃及神話中的銜尾蛇
追溯至公元前1600年的古埃及時代,蛇形生物自噬的這個圖象,在埃及,代表的是太陽圓盤,以及太陽東升西落的循環旅程。意義為「再生」及「永恆」。
從古埃及來世之書《Amduat》的記載可以看出,不同的蛇在太陽神夜行的過程中扮演相異的角色。依照神話故事的情境我們可以分辨出哪些蛇是象徵可親的、或是可畏的、是保護的、或毀滅的力量。其中Apophis每天嘗試要將太陽神吞入肚子裡,讓宇宙又回復起初的混沌與黑暗,但是每一次Apophis蛇的計謀都遭到諸神咒語的打敗。如此Apophis蛇成了創造次序的敵對者,它是混沌與死亡的象徵。而環繞世界的Ouroboros蛇(字意:吞尾巴的蛇)卻隔開了無止境的混沌,維護著宇宙的秩序。Apophis蛇與Ouroboros蛇的對比顯示出蛇是宇宙混沌與秩序的解釋。此外Mehen蛇象是太陽神的貼身侍衛,保護著太陽神與死神Osiris不受Apophis以及其它毀滅力量的侵害。從埃及的神話故事中讓人清楚看見蛇亦正亦邪、有保護也有毀滅,或生命或死亡的多樣特質。
06.
印度神話中的銜尾蛇
銜尾蛇的概念,同時也流傳在印度的民間傳說裡。印度神話中,蛇神舍沙(Shesha)環繞著龜神俱利摩(Kurma),支撐起負責背負整個世界的八頭(或稱四頭)大象。
07.
中國古代遺址出土的銜尾蛇
六千年前的紅山文化以遼河流域中支流西拉沐淪河、老哈河、大凌河為中心。分布面積達20萬平方公裡。「蜷曲的龍」亦是中國紅山文化的象徵標誌。在紅山遺址中,就曾發現大量「蜷曲的龍」形狀的玉器。
凌家灘玉龍,玉龍扁圓形,首尾相連,吻部突出,頭部雕出兩角,龍鬚、嘴、鼻、眼部雕刻清楚。商代夔龍紋玉環
西漢夔龍紋玉環
08.
美洲神話中的銜尾蛇
中美洲地區(如墨西哥),當地的阿茲特克族群所信奉的羽蛇神,亦有被描繪成銜尾蛇的形象。
09.
非洲神話中的銜尾蛇
在很多西非的宗教裡,蛇是一種神聖的動物。半神艾度斐度(Aidophedo)的形象,正是一條咬著自己尾巴的大蛇。銜尾蛇的標誌還見於非洲風族(Fon)及達荷美族(Dahomey)的聖像,成為當地信仰中彩虹蛇的具體形象。彩虹蛇是從彩虹的特性中幻想出來的傳說生物,被認為是職掌天雨的巨大神蛇。
10.
北歐神話中的銜尾蛇
耶夢加得(Jormungandr)根據冰島史詩《埃達》的記載,耶夢加得是一條身型極為龐大的巨蛇,它與巨狼、死神海拉都充滿著邪惡的力量。主神奧丁感到洛基的這三名兒女都是阿斯嘉德的重大威脅,也將會是破壞世界的禍根,於是分別想出主意來壓制它們。奧丁趁耶夢加得還年輕時,就把它扔進環繞著人間世界的無底深海之中,可是巨蛇的體型已經非常龐大,它把身子伸展,竟然剛好在深海的另一端咬著自己的尾巴。耶夢加得在海中不能掙脫,只好把身體緊攏著,把整個世界圍起來。
另外,在北歐傳奇英雄朗納爾(Ragnar Lodbrok)的故事中,亦出現了一條成長後咬著自己尾巴的鱗蟲。朗納爾後來有一名兒子,名叫克拉克(Kráka),他出生的時候其中一隻眼睛內出現了一條白蛇。那條白蛇圍繞著克拉克的瞳孔,並咬著自己的尾巴。於是,這個兒子便被稱為「眼中有蛇的西格爾」(Sigurd Snake-in-the-Eye)。
11.
基督教中的銜尾蛇
基督教普遍認為銜尾蛇是整個物質世界的邊境與限界(在這條邊界的裡與外的事物,有著相對性的存在),其「自我消減」的特性也象徵著追隨《傳道書》中的傳道者足跡,在轉瞬即逝的世界裡,一個短暫的有限的存在。斯特頓在《永存者(The Everlasting Man)》中以銜尾蛇作為「循環定律」的標誌,是泛神論與神秘主義中「自我毀滅」的代表。
另外,銜尾蛇在匈牙利及羅馬尼亞等東歐國家的獨神論派系教堂中,是一種重要的徽紋。東歐基督教有一個俗稱拜蛇教的支派,信奉的就是銜尾蛇,並稱其為聖蛇。其教義屬於真知主義範疇,該教派把蛇(象徵「從無知中解放」)當做理性的的使者來崇拜,因為在聖經中,蛇勸人類吃下了智慧果實而得到了智慧,人類應該感謝它。而在諾斯底主義中,銜尾蛇則象徵無限與及世界之魂。
12.
鍊金術中的銜尾蛇與道家太極圖
在歐洲的鍊金術中,銜尾蛇的符號是一種蘊含淨化力量的魔咒。在早期的鍊金學文獻「The Chrysopoeia of Cleopatra」裡有一個著名的銜尾蛇圖像,附有希臘文字「一,就是一切」(Hen to Pan),其半黑半白的形象,反映了諾斯底主義的二元論。銜尾蛇是一個象徵萬物永恆融合的標誌,帶出了生與死的循環原則,這亦是鍊金術士們一直致力要加以詮釋及解放的領域。
這和道家的雙魚圖的表層寓意非常相像,即「生成」與「消滅」雖然看似對立,但實際上他們互為前提。生成的東西必定要衰弱和消滅,而重新分散的材料又會形成新的東西,事物的局部或許始終處在生滅之中,但其整體卻在這種不斷自我更新之中獲得永恆的生命。
不同古文明中的銜尾蛇
本公眾號會持續更新心理學相關的專業知識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