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神話中,蛇的地位要比龍的高,那為何還說我們是龍的傳人
在我們中國,常常會用龍的傳人來自稱,當年王力宏的那首《龍的傳人》多麼膾炙人口,就連校園裡的孩子都能完整的哼上兩句。用龍作圖騰是我們的傳統和習慣。在古代,皇帝也自稱為中龍天子,但實際上在古代神話故事中,蛇的地位卻要比龍更加高,這是為什麼呢,且看小編為你解釋。
其實在氏族社會中,龍這個概念還不存在,現實也並沒有龍這種生物的存在,那個時候的部落都有各自的圖騰,而蛇就是最常見的圖騰,如果是在這個時候,如果我們把蛇作為圖騰,實在是難以理解的,但是在遠古時期,地球剛剛經歷過冰川時代,進入了潮溼和乾旱交替的時代,我們把它稱之為洪積累,應該是上古神中的洪荒時代。那個時候的人們才漸漸形成文明,隨著最後一次冰川消失,地球迎來了一場巨大的洪水災害,而蛇能夠根據空氣中的水分來判斷在哪兒呆著最安全,因此出現了大規模的遷徙,並在世界各地上演。
聰明的人們注意到了這一點,隨著洪水的到來,人類損失很是慘重,剛好蛇的遷徙行為讓很多人認為它們能通天,它們也是了解洪水的生物。由於蛇的適應能力很強,幾乎各個地方都有,在每一個發生洪水和乾旱的地方都能發現它們的影子,於是通過人類文明的發酵,蛇漸漸的變成了洪水乾旱的代表,來洪水了就說是蛇神的懲罰,遇到大旱了也是蛇神的懲罰。
蛇的繁殖能力和適應能力特別強,也被人類崇拜著,因此在世界各地都將蛇當作圖騰,我國古代神話故事中有很多神話人物都是蛇身,比如皇帝,《史記》中記載:人首蛇身,尾交首上,黃龍體,說的就是皇帝。再比如伏羲氏的後裔人,根據《山海經》記載,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寫的就是巴人吞大象的故事。而蜀字的甲骨文也是蛇形的。
但是在同一時期的神話故事中,龍卻並不多見,人們這就認為龍應該是根據各個部落的圖騰組合起來的產物,並不是真正存在的生物。部落時期,炎和黃其實不是同一個部落,但是因為圖騰相同,最後都結合在一起了,後來大家都以為當時最大的兩個部落就是炎黃文明,這才有了炎黃子孫,而龍的傳說也才開始漸漸出現在神話故事中。隨著劉邦斬白蛇起義,並且建立了漢以後,龍便真正的成為了至尊無上的代表,而劉邦斬白蛇號稱赤帝,但是當時蛇的地位仍然很高,可中國神話中的蛇在龍出現之前就已經成形,所以中國神話中蛇的地位就比龍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