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多年來,中國孕育了許多富有特色的文化,比如生肖文化,陰陽文化等。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文化,那就是龍文化。龍作為一種傳說中的生物,連我們自己都說是「龍的傳人」,可見龍文化對中國文化影響有多麼深遠。
其實在傳說當中,龍也有很多種,各不相同。比如我們都知道的鯉魚躍龍門,也就是說鯉魚在某種狀態下可以變成龍,此外還有更加著名的「蛇化龍」,也就是說蛇在漫長的歷史中會先進化成「蛟」,然後才能化為龍。那麼鯉化龍與蛇化龍有什麼區別?還是它們變化而成的龍是一樣的呢?
實際上,對於鯉化龍與蛇化龍的不同區別,在傳說中也有定論了。那就是蛇化龍的地位較高,而鯉化龍的地位較低。
首先我們來看蛇化龍。
根據傳說,蛇化龍要經過漫長的歷史,一條蛇在500年後才會變成蛟,也就是蛟龍,而再過幾千年,蛇才能變成應龍,也就是傳說中帶翅膀的龍。在化龍之後,它還可以進化到更高級的水平,應龍被稱為「龍祖」,可見其地位之高。蛇化龍完全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所以其可以實現進一步進化,其地位要遠遠高於鯉化龍。
至於鯉化龍,雖然躍龍門很難,但這卻是龍族在挑選自己喜歡的鯉魚,賦予它們龍的身份而已,所以運氣成分佔到了大多數。傳說天上的神仙要吃「龍肝鳳髓」,對於天上的神仙來說,鯉化龍不過是一道小菜。
我們知道《西遊記》裡的小白龍實際上就是鯉化龍,它雖然是龍,也是西海的龍太子,但卻只能變成唐僧的坐騎,一路帶著唐僧西天取經,這也說明了在神話體系中鯉化龍的地位很低。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對龍文化進行更加深入地了解,你會發現其實在中國古代,龍的形象並非只有一種,有的形象甚至更接近西方龍。這也讓我們對龍是否真實存在產生了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