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鯉魚和蛇都能變龍,鯉化龍與蛇化龍有什麼區別?

2020-12-21 鳥瞰歷史

五千多年來,中國孕育了許多富有特色的文化,比如生肖文化,陰陽文化等。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文化,那就是龍文化。龍作為一種傳說中的生物,連我們自己都說是「龍的傳人」,可見龍文化對中國文化影響有多麼深遠。

其實在傳說當中,龍也有很多種,各不相同。比如我們都知道的鯉魚躍龍門,也就是說鯉魚在某種狀態下可以變成龍,此外還有更加著名的「蛇化龍」,也就是說蛇在漫長的歷史中會先進化成「蛟」,然後才能化為龍。那麼鯉化龍與蛇化龍有什麼區別?還是它們變化而成的龍是一樣的呢?

實際上,對於鯉化龍與蛇化龍的不同區別,在傳說中也有定論了。那就是蛇化龍的地位較高,而鯉化龍的地位較低。

首先我們來看蛇化龍。

根據傳說,蛇化龍要經過漫長的歷史,一條蛇在500年後才會變成蛟,也就是蛟龍,而再過幾千年,蛇才能變成應龍,也就是傳說中帶翅膀的龍。在化龍之後,它還可以進化到更高級的水平,應龍被稱為「龍祖」,可見其地位之高。蛇化龍完全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所以其可以實現進一步進化,其地位要遠遠高於鯉化龍。

至於鯉化龍,雖然躍龍門很難,但這卻是龍族在挑選自己喜歡的鯉魚,賦予它們龍的身份而已,所以運氣成分佔到了大多數。傳說天上的神仙要吃「龍肝鳳髓」,對於天上的神仙來說,鯉化龍不過是一道小菜。

我們知道《西遊記》裡的小白龍實際上就是鯉化龍,它雖然是龍,也是西海的龍太子,但卻只能變成唐僧的坐騎,一路帶著唐僧西天取經,這也說明了在神話體系中鯉化龍的地位很低。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對龍文化進行更加深入地了解,你會發現其實在中國古代,龍的形象並非只有一種,有的形象甚至更接近西方龍。這也讓我們對龍是否真實存在產生了好奇心。

相關焦點

  • 同樣是化龍,為什麼蛇化的龍,地位和實力都遠大於鯉魚化的龍?
    神話傳說中,鯉魚跳龍門可化龍,蛇也可化龍,那麼兩者有何不同?龍作為中國古代神話中最為常見的生物,的確有很多的種類。而其雖然都稱之為「龍」,但是進化原型和象徵的意義卻各不相同,下面咱們就好好解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 神話中,鯉魚化龍和蛇化龍有什麼區別,其地位又有怎樣的不同?
    龍,傳說中尊貴無比的超然生物,被中華民族視作圖騰,除了天生龍屬者外,傳說中有兩種生物亦可通過不同渠道化龍。其一為鯉,正所謂「鯉魚躍龍門」;其二為蛇,蛇俗稱「小龍」,傳說中的大神女媧、伏羲皆為人首蛇身。那麼鯉和蛇所化之龍有何區別?其實從他們化龍的過程就可見端倪。
  • 除了鯉魚和蛇能化龍,還有3種動物也能變成龍,地位區別太大
    除了鯉魚和蛇能化龍,還有3種動物也能變成龍,地位區別太大,「魚龍」最早起源於《山海經》:「陵居以北有魚龍,狀如鯉」。(戰國)《爾雅》一書認為,《山海經》中所說的「魚龍」,是一種叫做「大鯢」的動物,即娃娃魚。宋朝古書《埤雅》:「俗說魚躍龍門,過而為龍。」在宋朝文化中,鯉魚越過龍門之後,便會化為真龍,而不是魚龍。
  • 蛇化龍和鯉魚化龍都不算什麼,這種生物變的龍才是稀有龍種
    傳說龍也分很多種,比如《廣雅》記載,有角為虯龍,無角為螭龍。《述異記》記載,老年的龍叫做角龍,長翅膀的龍叫做應龍等等。當然這些區別都是從龍這種生物的內部形態來劃分的,傳說有些生物也會進化為龍。比如蛇,五百年化為蛟,千年化為龍。所謂蛇化龍,我們生活中經常聽說這類的神話故事。
  • 魚化龍與蛇化龍的區別
    龍自古就是我們民族的象徵,對龍的崇拜一直延續到今天,龍的形象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關於龍的神話傳說也是最多的,每個人都能說上那麼一兩個故事,有些龍是天生的,生來便是上天的寵兒,吞雲吐霧翱翔於天,而有些龍則是由別的生物進化而來的。
  • 鯉魚和蛇皆可化龍,為何鯉魚的地位比蛇低,對鯉魚有什麼偏見嗎?
    《山海經·大荒西經》中載有:風道北來,天乃大水泉, 蛇乃化為魚。這是最早的魚化龍說法,幾千年來,中國民間一直都流傳著「鯉魚躍龍門」的傳說,不過鯉魚化龍為什麼地位比蛇化龍要低呢?這在《西遊記》當中白龍馬也提及過,當年豬八戒向白龍馬討要「馬尿」時,白龍馬說:我若過水撒尿,水中遊魚食了成龍。
  • 同樣是化龍,為何蛇化的龍,地位和實力都遠大於鯉魚化的龍?
    這一類龍族是地位最為高貴的,就好比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富二代、官二代,一出生就有著卓爾不群的地位,不論是上天做神仙,還是在人間掌管一方的風風雨雨,都是很順其自然的事情。除此之外,想要成為龍族裡面的一份子,還有兩種方式。根據中國的民間傳說記載,一是鯉魚跳龍門,由魚變龍。
  • 神話中,鯉魚躍龍門就能化龍,而蛇化龍卻困難重重,兩者有何區別
    同時古代的科考學子,也時常有鯉魚躍龍門的說法,寓意他們考上狀元以後便能一躍成為朝廷大員,榮華富貴享之不盡。所以鯉魚躍龍門這個俗語,成為了我們表達一個人有出息的專用詞彙。當然這個詞,也不是空穴來風,在中國古代神話歷史上,還真有這方面的記載,但是有所不同的是,除了鯉魚可以化龍之外,其實蛇也可以化龍,而且兩者雖然最後都成為了龍,但是地位卻完全不一樣,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說一說,他們的區別。
  • 蛇化龍與鯉魚化龍有何區別?其地位差別又有多大?原來是這樣
    蛇化龍與鯉魚化龍有何區別?其地位差別又有多大?原來是這樣我們國家,對於龍可以說是有著很長遠的歷史了。古時候我們稱那些帝王為真龍天子,稱普通百姓為龍的後人,直到現在也一直保留著,我們都可以稱為龍的傳人。可以轉化成為龍的,有兩種,一種是蛇,另外一種呢,是鯉魚。雖然說兩者的最終結果都是轉化為龍,終點是一樣的,可是因為所使用的途徑不同,還是有著很大的差別的。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蛇轉化成為龍吧。通過流傳的民間故事和一些史料,小編了解到從蛇轉化成為龍是要經過很長的很艱辛的一個過程。
  • 神話中,鯉魚躍龍門便可化龍,而蛇化龍卻劫難重重,兩者有何區別
    神話中,鯉魚躍過龍門可化真龍,而蛇化龍卻劫難重重,兩者有何區別!龍是神話中最常見的神獸,它們乃是天生神聖,天生就有著恐怖的神通,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成年便堪比仙神。也正因為如此,世間鱗甲類生靈,都以龍族為王,都拼盡全力朝著真龍進化。在神話傳說中,雖然但凡鱗甲類生靈都渴望能化龍,但實際上有化龍可能的只有兩類生靈。一類是山海湖泊中的鯉魚,一類是蒼茫大地上的靈蛇,流傳世間的神話中便有不少是這二類化龍的傳說。但雖然都是化龍,鯉魚化龍跟蛇化龍的過程卻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說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 同樣都是化龍,為什麼蛇化龍比鯉魚化龍強?
    同樣都是化龍,為什麼蛇化龍比鯉魚化龍強? 在古代神話中, 蛇和鯉魚都是可以化龍的,
  • 在神話中,鯉魚化龍與蛇化龍有何區別,在地位上有明顯不同嗎?
    當然不同,區別來看,可以說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鯉魚與蛇代表的是不同階層的人,化龍表示取得成功,而蛇與鯉魚,由於種類不同,所走的道路自然也不同,而他們最終的成就,自然也就不同。民間有句話流傳甚廣,蛇的成才之路,基本需要遵從蛇長大成為蟒蛇的過程,蟒蛇長大成為蚺,蚺長大成為蛟龍,蛟龍最終成為應龍。應龍堪稱龍族始祖,一般龍是沒有資格進階到應龍的,但唯有蛇可以一步步達到這個級別。蛇的進階,類似於武將的進階之路,他們的「化龍」之路則更為坎坷。唯有軍功可以讓他們晉級,而軍功是從何而來?軍功是拿命拼來的。
  • 蛇化龍:蛇想要修煉為龍需要經歷六個階段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載:「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蛇化龍」的修煉道路可以用一句話概括:「蛇五百年成蟒,蟒五百年成蚺,蚺五百年成蛟龍,蛟五百年成螭,螭五百年成虯,虯五百年成應龍。」蛇、蟒、蚺、蛟都算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龍,就算民間傳說中經常出鏡的蛟也只是大蛇與龍中間的過渡產物,從螭往後包括螭、虯、應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龍。
  • 大蛇入江,走蛟入海,蛇是如何一步步化龍的?
    一提起蛇,想來大多數人都會害怕。尤其是許多蛇有毒,被咬中後果很嚴重。而且無論哪一種蛇,體型是大是小,外觀看上去都是極其有威懾力的。關於蛇的傳說也不少,比如傳說中的女媧就是人首蛇身,還有小時候常常聽大人講的農夫與蛇的故事等等。很多地方對蛇還有另一個稱呼:地龍。
  • 紫先生細說魚化龍
    屬於是一種龍頭魚身的龍,亦是一種「龍魚互變」的形式,這種形式中國古代早已有之,為歷代民俗、傳說衍變而來。 鯉魚們受到鼓勵,紛紛踴躍地躍龍門,可除了少數鯉魚能越過化身成龍,大多數都躍不過去。 凡是跳不過去的,從天上摔下來,磕到額頭都落個黑疤,所以現在黃河的鯉魚腦袋上都有個黑疤。
  • 都知道「龍生九子」,但「龍」的種類有十三種你知道嗎?
    龍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也是十二生肖之一,常用來象徵祥瑞,是中華民族等東亞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在封建時代,龍是皇權的象徵,那龍有多少種類你知道嗎?
  • 小說 | 開州龍傳說——溪蛟化龍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人傑地靈之處,必定是瑰麗傳說不斷。開州龍的故事,通過老一輩口口相授也是流傳至今。      開州區南雅鎮,則以「渝東第一佛」——南雅大佛寺,名延千年。在這個小鎮流傳著這樣一則傳說,溪蛟化龍。      彭本忠是土生土長的南雅人,通過祖輩幾代辛勤地經營,到他這一代,彭氏已經成了遠近有名的地主世家。
  • 說文解字:龍、蛟、蛇、蟒、蚺、虺在神話傳說中有什麼區別?
    《說文解字》:龍,鱗甲動物之王。能變暗,能變亮,能變細,能變大,能變短,能變長;春分時刻而登天,秋分時刻而潛淵。甲骨文裡龍有四十多種寫法,個個生龍活虎,或獠牙龍鬚,或長尾盤旋,曼妙無匹。一說為細長有四足,馬首蛇尾。一說為身披鱗甲,頭有須角,五爪。《本草綱目》則稱「龍有九似」,為兼備各種動物之所長的異類。其名殊多,有鱗者謂蛟龍,有翼者稱應龍,有角者名[多它]龍,小角名虯。小者名蛟,大者稱龍。在神話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龍王),在民間是祥瑞象徵,在古時則是帝王統治的化身。
  • 龍生九子,螭吻化龍
    今天小靈帶大家認識下龍子老九螭吻{chi wen},又有叫鴟吻{音譯}或者魚龍,螭吻是古代傳說萬獸之長龍的第九孩子,民間和佛教典籍中提到螭吻是來源於古印度佛教。相傳約在華夏南北朝時期,是由印度摩羯魚隨佛教傳入後變化而來,在佛教典籍中螭吻為佛家的護法,有驅兇闢邪的作用。螭吻性格高傲喜歡遠望擅長吞物,就其好遠望這一愛好倒是和他哥哥嘲風相像。
  • 蛇與龍的淵源原來可以追溯到這麼久,還和天文和創世神話有關
    古越族崇拜的蛇,除了作為氏族的圖騰,民俗中的生肖外,還有著其它的種種拓展和演繹。眾所周知,龍是虛擬的,但虛擬的龍卻與真實的蛇之間,似乎也有著不可分割的淵源。手捧日輪的伏羲《說文解字》:「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