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圓月寺老和尚聽到小玄都觀老道人說到蒲禳的名字,心中便佛唱一聲,老和尚沒有摒除「貪嗔痴慢疑」五毒,但惟有「痴」的話語能夠遲滯了他的腳步,走過去就能證得菩薩果位。老和尚在救下老烏龜的時候,對河對岸說了一句「回頭是岸」,這既是在提醒陳平安危險,要儘快離開鬼域谷,也是在對蒲禳說,事情應該有個結果了,雙方就是這麼默契,蒲禳來到了大圓月寺,老和尚也終於出來相見。蒲禳以前來過多次,老和尚都是避而不見,蒲禳以為他是內疚,實際上老和尚是沒把握過情關,如果蒲禳知道這件事,恐怕早就不再糾結了。大圓月寺前的約會,本來雲淡風輕,蒲禳早就做好了準備,放棄了骨頭架子裝扮,恢復了女兒身,自然是要老和尚放下情感,去追求期待的大道。
老和尚如果說出幾句人話,哪怕是沉默不語,蒲禳都能淡然接受,畢竟這個決定不知道思考了多少時日,老和尚偏偏說:「蒲施主只需潛心大道,可證長生不朽」,這句勸慰的話,聽著是開解蒲禳,把責任歸於自己,其實這是和尚典型的行話,最是冷冰冰,徹底撇清,表達的意思就是,我是我你是你,我跟你沒啥關係。蒲禳慘笑轉身離開。老和尚接著佛唱一聲,亦是轉身離開。這次的佛唱與上次不同,這次是出聲的,好像是在跟佛祖說,「我來了」,也像是在跟蒲禳說,「我一直就是個和尚」。這次永別透著慘烈。老和尚果真無情嗎?老和尚在獨處的時候,彎腰伸手,如手捧清水,喃喃自語:「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這是老和尚在回憶他們的相識。
老和尚還是小和尚的時候,在一個晴朗的中午,遇到一個插秧中的少女,全身心沉浸在陽光中,散發著的青春光彩,這便是他們的相識。「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茅茨煙暝客衣溼,破夢午雞啼一聲」。相識後小和尚住進了少女家,農家小舍籬笆外將開未開的桃花,看上去嫣然含情,煙雨靡靡的午後,雞鳴將客居的自己從閒夢中喚回,這便是他們的交往,這些場景一直在老和尚腦海之中。既然如此,老和尚為何如此絕情,其實那句詩後面兩句做了解釋,「六根清淨方成稻,後退原來是向前」,說的是要想成就道果,無論是自己還是蒲禳,都需要像插秧那樣,看上去是在後退,其實是為了各自的目的。唯有程式化的語言,冷冰冰的話語,才能讓蒲禳徹底放下這段感情,從此專心才能夠成就大道長生,自己也能證得菩薩果位。
這就是老和尚的戀愛觀。佛教的世界觀就是求真,一心追求世界的真相,男女情在佛教看來,就是一個騙局,是世界遮掩真相的面紗。想想也是,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明明長相遠不如西施,為何情人要相信這個假象?就是感情蒙蔽了人觀察事物的理性。所以佛教要求人要摒棄男女之情。佛教這一點是與進化心理學是相通的。進化心理學認為,把繁衍後代作為第一要務,是人類進化的結果。在遠古時代,繁衍養育後代的代價非常高昂,怎能夠讓人心甘情願的去做這件事,這就是基因的設定,就是做這件事就能得到快樂與幸福,而且代代相傳,也唯有擁有這樣的基因的物種,才能夠存續下來。所謂的愛情,不過也是基因的設定,是繁衍後代的前置條件,美麗漂亮是保證繁衍後代的健康,強壯富有是保證後代能夠順利哺育的要求。李柳說,男女之情是禁不住推敲的,也是說的這個意思。佛教的世界觀竟然與現代的進化論相吻合,這倒是很有意思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