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疫情影響下新零售行業最適用的三大促銷策略

2020-12-20 深大楊龍威

2020年,由於突發的新冠疫情影響,人們只能待在家裡,無法出門購物,這對依賴於線下顧客銷貨的零售行業造成巨大的衝擊。為尋求生存,我國零售行業進行了轉型升級:展開了「線上+線下」雙渠道整合的『新零售』,這對我國居民疫情期間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新零售的內涵

「新零售」本質上是倡導零售企業做到線上、線下與移動渠道相結合,以三者合力推動價格消費向價值消費全面轉型,以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新技術」驅動零售業態與供應鏈重構,以網際網路思維促進實體零售轉型升級,以「新物 流」為支撐提高流通效率和服務水平。同時,通過不斷強化的用戶體驗,以及持續改善的消費環境和物流效率,提升零售業的運營水平。就「新零售」的發 展理念而言,網商與實體零售正在加速融合,線上、 線下與移動渠道相互融合形成的「新零售」業態已成為零售業變革的目標方向。下圖是中國新零售行業市場規模的預測,專家預測到2022年中國新零售的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8000億/元。

中國新零售市場規模預測

那麼,在新零售的商業模式下,商家應該對目標消費群體採用什麼促銷策略呢?下面列舉了小編認為比較適用於新零售行業的三大促銷策略。

一、折價券

折價券是提供持有此卷的消費者在購買特定產品時,享有折價券上所列的折扣優待。

折價券一般分為兩種形式:一是針對消費者的折價券;二是針對經銷商的折價券。在此我們僅講講針對消費者的折價券。

折價券和降價促銷一樣類似,但是兩者之間仍然有差異:

降價促銷為臨時性購買,折價券促銷則是計劃性購買;折價券促銷方式時品牌形象破壞較輕微;折價券促銷可藉「拉」消費者來「推」零售商。折價券能夠有助於消費者的試用,提高店鋪流量,同時,由於折價券的特性,給消費者發放折價券有助於鼓勵消費者復購,同時,還可以有效激勵商家改善鋪貨。在疫情影響下,新零售商家可以給消費者發放電子折價券,鼓勵消費者購買產品。

二、消費者導向的網上sp策略

網上SP(network sales promotion)是指在網絡環境下實施的SP策略。網上SP策略是企業利用網際網路和相關多媒體技術,向目標顧客進行實效促銷的工具和方法。網上SP具有方便、快捷、定製、生動、互動等特徵,並且具有以下幾個優點:市場覆蓋的經濟性、實施更方便、針對性更強、具有生動的表現力。在現有網際網路業態下,大多數居民都已經實現了上網。通過網上sp策略,商家可以把產品信息很輕易傳遞給消費者,吸引他們購買產品。在現在大多數人不出門的情況下,零售商可以在社區進行網上促銷,這對消費者和零售商都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三、集點優待策略

集點優待,又叫商業貼花,指顧客每購買單位商品就可以獲得一張貼花,若籌集到一定數量的貼花就可以換取這種商品或獎品。消費者對集點優待的偏好不一,但總的說來,仍不失為一種重要且具影響力的促銷手段。此促銷手段的最終目標是讓顧客再次購買某種商品,或再度光顧某家商場。集點優待與其他促銷方式最大的差別在於時間上的拖延。消費者必須先購買商品,再收集點券、優待券或購物憑證,在一定的時間後,達到了符合贈送的數量,才可獲得贈品。通常,如果消費者參加了某一集點優待活動,他就會積極地去收集點券、標籤或購物憑證,以兌換贈品,此時,自然不願意轉而購買其他品牌的商品。可見,集點優待對解決某些促銷問題深具效力,尤其是對建立再次購買及保護現有使用者免受競爭品牌的幹擾等更具成效。在疫情影響下,人們對新鮮蔬菜、水果、肉類的消費只能集中在小範圍之內,復購率較高。零售商通過採用集點優待的促銷策略,能在消費者沒有什麼選擇權利的情況下,吸引他們重複購買。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能對您產生幫助。

文獻:【1】疫情封鎖下的社區新零售探討——王麗君

【2】新冠疫情背景下新零售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挑戰與應對策略——蘭 虹 趙佳偉

【3】2019中國新零售行業市場前景、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小亞通

作者:深大管院楊龍威

相關焦點

  • 茶飲行業的新零售時代,解讀TANING撻檸的全渠道新零售營銷策略
    重線下社交和場景體驗是新式茶飲行業的特點之一。疫情期間線下商業受阻,為茶飲行業的全渠道新零售升級按下了「快進鍵」,茶飲品牌紛紛加速開拓多元渠道,布局新零售戰略。
  • 集約客疫情下的新零售模式
    今年疫情的影響下,傳統零售行業,受到了電商或網際網路的巨大衝擊,集約客的新零售模式火的一塌糊塗,業績每每攀升真是時勢造英雄!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新零售的崛起!在疫情環境下,各大傳統零售行業貨品滯銷,企業紛紛急轉型,都往淘寶、京東、拼多多等線上平臺銷售貨品,對只有實體的企業來說這種轉型方式,聽著很美好但事實並沒有想像中這麼簡單。對於集約客來說,本來就有線上線下銷售基因的公司,把線下零售的用戶數據往線上帶,從傳統的線下購買用戶90%轉向線上的購買,無疑是一次銷售用戶數據的歸集,快速打破傳統零售面對疫情的困局。
  • 疫情後的零售SaaS新變局:微盟集團收購海鼎加速行業洗牌
    抓住疫情下機遇   微盟收購海鼎進軍商超便利、商業地產   2020年一場突然爆發的新冠疫情,給零售行業帶來嚴峻考驗。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2256億元,較2019年同比下降11.4%。
  • 中金公司最新報告:疫情影響下,最全面行業及頭部企業市場展望
    文丨獵雲網 ID:ilieyun近日,中金研究部宏觀、策略以及各行業一起召開電話會分析疫情的影響,從消費、醫藥、TMT、電子、金融、房地產、交運、汽車、電力新能源等多行業全面解讀疫情下的市場訊息。零售板塊:主流藥店公司均受益,值得一提的是港股的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和美股的壹藥網。由於疫情限制出行,所以O2O和B2C的新零售模式得到明顯增長。同時這三家公司也推出了線上問診業務,問診量明顯增長,網際網路醫療的消費者心智得到有效培育。
  • 新零售是什麼?後疫情時代的新零售企業如何應對?
    疫情自全面爆發至今,已經過去了將近11個月的時間。在這11個月中,零售行業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即便現在是後疫情時代,新零售行業的勢頭也並未達到疫情前的一半。疫情對新零售行業造成衝擊的同時,也給新零售行業帶來了不一樣的機遇。那麼新零售是什麼?疫情給新零售行業帶來了什麼樣的衝擊呢?
  • 淺析電商平臺的多SKU組合促銷策略
    這就是現在電商的特色,一年365天頻繁的促銷。不光線上,線下零售也是這樣。無論科技如何發展、營銷手段如何進步,廠商薄利多銷和消費者追逐降價的本質仿佛從未改變(注意是追逐降價而非便宜)。我們都知道,電商平臺交易的最小粒度是SKU,本文將從多SKU的組合促銷角度予以簡單分析,期望能幫助大家了解電商平臺(線下也類似)應該如何對多SKU設計組合促銷策略,本文也許不能明確地告訴大家應該做什麼,但求能啟發大家怎麼做的思維!一、什麼是多SKU的組合促銷?1.
  • 盤點疫情之下,受影響比較嚴重的十大行業
    疫情肆虐、武漢封城、街巷冷清。這是「宅」年,我們難得的慢下來、沉靜下來。人人自危、千裡馳援、冷暖自知。這是「難」年,我們久違的冷下來,思考起來。每個人的命運,總與時代大浪交織,我們每個人,也始終逃不開地心引力。我們為小夥伴們盤點和梳理了「受疫情影響最大的10大行業與10大職業」。
  • 集約客疫情下的新零售模式
    今年疫情的影響下,傳統零售行業,受到了電商或網際網路的巨大衝擊,集約客的新零售模式火的一塌糊塗,業績每每攀升真是時勢造英雄!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新零售的崛起!在疫情環境下,各大傳統零售行業貨品滯銷,企業紛紛急轉型,都往淘寶、京東、拼多多等線上平臺銷售貨品,對只有實體的企業來說這種轉型方式,聽著很美好但事實並沒有想像中這麼簡單。對於集約客來說,本來就有線上線下銷售基因的公司,把線下零售的用戶數據往線上帶,從傳統的線下購買用戶90%轉向線上的購買,無疑是一次銷售用戶數據的歸集,快速打破傳統零售面對疫情的困局。
  • 優衣庫的新零售試驗場
    2019年,快時尚品牌FOREVER 21敗走中國,ZARA關店數量創新高……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服裝行業雪上加霜,連耐克、阿迪達斯,各種奢侈大牌,開始裁員、緊縮線下業務。線下真的不行了麼?按照統計數據,我國零售業線下佔比80%以上,服裝零售業線下銷售這塊巨大的市場,很難憑空消失。
  • 疫情下白電三巨頭一季報:美的受損最小,格力電器受影響最大
    4月29日晚,白電三大巨頭美的集團(000333)、格力電器(000651)、海爾智家(600690)齊齊發布今年一季報。其中,美的受疫情衝擊最小,營收和利潤下滑約兩成;格力受衝擊最大,營收下滑五成,利潤下滑約七成。
  • 中銀研究:淺談新冠疫情對醫藥行業影響
    本次新冠疫情對醫藥產業新商業模式崛起、集中度提高、國際產業轉移,以及疫苗、防控、檢測相關產業加速發展等多方面都產生影響。當疫情出現大規模暴發時,已經無法有效遏制其傳播,該階段的目標主要是減輕疫情帶來的影響、保護弱勢群體。通過梳理歐美各國所採取的疫情防控對策可以看到,在疫情暴發初期,歐美及亞洲各國紛紛效仿中國的防疫策略,具體包括封鎖邊境、取消大型活動、禁止人群聚集,儘可能降低感染風險。
  • 新零售,餐飲行業新風口
    後疫情時代,各地餐飲業經濟復甦 新冠疫情發生後,全國絕大部分的餐飲企業都關閉了堂食,其發展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在危急時刻,企業紛紛自救,加大「數位化」轉型,開啟餐飲+新零售消費新場景以應對挑戰,尋求突圍之路。
  • 年貨節大促復盤,深度分析新零售S級活動該如何策劃!
    對於新零售行業,疫情的緩解也逐漸平穩生態鏈的運轉。2020年新零售的格局在洗禮後,業務的聚焦點也從前端促銷轉移到後端履約的體驗閉環,同時很大程度的推進企業在危機公關下的應對。年貨節同樣有銷售曲線,且節日化色彩重,因此我們考慮盤品如下圖:3、優惠券促銷盤點優惠券是影響用戶轉化很重要的因素。這裡我們區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品牌方提供,換句話說不需要我們花錢的券。
  • 盤點|中國零售電商2017年十大熱點事件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可以說風雲巨變,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7年(上)中國網絡零售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僅僅2017年上半年,我國網絡零售的市場規模就達到了3.1萬億元,網絡零售仍保持高速增長。為此,我們對2017年零售電商行業進行了梳理,盤點出舉足輕重的十大事件,並進行了解讀。
  • 零售行業,是線上重要,還是線下重要?
    在零售行業中,線上和線下營銷策略各有各的特點,線上營銷就是通過網絡媒介來與消費者進行溝通,通過電視廣播、自媒體平臺、直播帶貨等等,線上營銷模式不拘泥空間的局限,展現給消費者的是一種宏觀上的產品特徵,節約了實體店面的成本,線上營銷策略具有方便快捷、省時省力的特點,這是遠遠勝於線下企業的一大特色,人們會從線上營銷中發現很多物美價廉的產品,也會增加消費者的選擇性
  • 疫情後的零售SaaS新變局:微盟集團收購海鼎加速行業洗牌
    抓住疫情下機遇   微盟收購海鼎進軍商超便利、商業地產   2020年一場突然爆發的新冠疫情,給零售行業帶來嚴峻考驗。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2256億元,較2019年同比下降11.4%。
  • 疫情下的時尚行業如扭轉乾坤
    隨著世界各地抗疫封城,新冠疫情作為引發各行業巨大變革的導火線,直接影響了人們消費生習慣和生活方式。時尚行業也在這場巨變中尋找新的彈性規劃,重新定義其營銷模式和產品創新。時尚行業面臨這場變革都做了哪些努力呢?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 疫情期間,菲律賓經濟三大支柱行業是……
    華輿訊 據菲律賓世界日報報導援引最新研究顯示,在新冠疫情期間,菲律賓最重要的三大經濟支柱分別是:製造業、批發零售和政府服務,旅遊業受疫情影響最大,但電信、金融、物流和配送行業卻在蓬勃發展。研究顯示:疫情期間製造業、零售業和政府服務為菲律賓經濟三大支柱行業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製造業、批發零售業和政府服務是菲律賓疫情期間最重要的三大經濟行業。
  • 美特斯邦威原董事總裁王泉庚:疫情之下,零售業的生存策略
    原題目《王泉庚:疫情之下,零售業的生存策略》 大危機下往往孕育著不可思議的新機遇。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暴露了各種弱點,同時也種下深刻轉型的契機。 領教工坊接下來將通過「大危機下的奇蹟」專題,分享國內外企業家應變經驗,也照見中國民營企業在這次危難中展現的韌性與生命力,走在黎明前的混沌,希望這些故事能匯聚成光,照亮前方。
  • 中金公司最新報告:疫情影響下,最全面行業及頭部企業市場展望
    )】2月3日報導近日,中金研究部宏觀、策略以及各行業一起召開電話會分析疫情的影響,從消費、醫藥、TMT、電子、金融、房地產、交運、汽車、電力新能源等多行業全面解讀疫情下的市場訊息零售板塊:主流藥店公司均受益,值得一提的是港股的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和美股的壹藥網。由於疫情限制出行,所以O2O和B2C的新零售模式得到明顯增長。同時這三家公司也推出了線上問診業務,問診量明顯增長,網際網路醫療的消費者心智得到有效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