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每一個女人都有一個逃離家庭的夢想。
可,僅僅只是夢想。
但一個56歲的阿姨,決定離家出走,將這個夢想變成現實。
01 在喪偶式婚姻裡 耗盡半生的女人整整30年的光陰裡,蘇敏一直過著無性無愛,還會遭遇家暴的AA制的生活。
「我最愛吃的就是辣椒。」
蘇敏在視頻裡邊介紹邊大口的吃起來,這樣自由地吃辣椒,是以往30年裡想都不曾想到事。
因為丈夫口味偏淡,強制蘇敏做飯不要重口味,在丈夫說一不二家庭裡,她選擇遷就。
連看電視這樣的小事中,蘇敏都沒有選臺的決定權。
每一次,蘇敏都要在一旁等到丈夫看累了,扔下遙控器走進房間,聽到關門的聲音時,她才會拿起遙控器,看自己的喜歡的節目。
從結婚至今,丈夫實行AA制,家中開銷,供養女兒通通都靠蘇敏。
連刷他醫保卡給媽媽買藥治病,也被他用修改密碼這種實際行動來制止。
家裡的車,是蘇敏的積蓄和女兒的資助才買下來的,但使用權在丈夫手裡。因為上高速會刷丈夫安裝的ETC卡,為了避免被丈夫謾罵,出門後,她更多的時間是在危險的山間繞路。
做家務,去賺錢,供養女兒,蘇敏就像是馬達一般輪軸轉,一刻也不得閒。鄰居勸她休息,她說:「我休息了,誰給我錢花呢?」
形同陌路的丈夫早已讓蘇敏死了心,為了不引起沒必要的爭端,她事事遷就,處處忍耐,但即使這樣,也還是無法避免被家暴。
暴躁時,他會家暴;
冷靜時,他會挖苦;
但更多的時候,他選擇無視眼前這個女人。
蘇敏對他來說,雖然是妻子,卻與他毫不相關。
她就像個免費的保姆,在清洗、餵養、照顧,聽著「不行這樣,不能那樣!」的各種「規章制度」當中,她的生命漸漸流逝。
他不在乎她是誰,只是接受她的服務。
丈夫是圍牆,他把蘇敏的人生圈在這一道圍牆裡,他有絕對的權力,至少在小事上如此。對於他那些無理的要求和令人費解的飲食習慣,奇怪的偏見,蘇敏沒有大喊大叫、喋喋不休,而是選擇了沉默和隱忍。
女兒長到初三時,蘇敏和丈夫分房睡,他們從沒有彼此靠近過。分房後,更是徹底變成了一個屋簷下的陌生人。
蘇敏的婚姻,既孤獨又不幸福。
她也不是沒有想過離婚,早年考慮到女兒,她放棄了這個想法。她說家和萬事興,她要給女兒一個看起來完整的家。
在幾十年的勞作中,蘇敏賺來的錢全部用在家庭開支和供養女兒上,車的法定歸屬是女兒,房子是丈夫的,如果離婚,她連住的地方都沒有。
考慮再三後,她徹底不再想離婚的事情。
漸漸地,在壓抑的生活中,她患上了抑鬱症。
這場逃離蓄謀已久,或許是從兒時起,就有這樣的夢想紮根在蘇敏的心裡。
但想要出去走走的想法,更像是非分之想,如同病人等待自然康復時那樣,僅僅是懷著希望而已。
蘇敏的前半生,映照了很多女人的生活:
多少年來,她們早起晚睡,做著經濟實惠又有營養的一日三餐;
她們學會聽到咳嗽聲就醒來,她們傷透腦筋去計算最有效、費時最少的方法為家裡的老公孩子們的生活服務;
清洗廚房地板打蠟,無一不會。
她們一邊照顧家裡,一邊工作,把買衣服和護膚品的錢存起來,供孩子上大學——這些平凡無奇的事情不僅需要精力、勇氣和頭腦,還構成了她們生活的核心。
中國女人有著四大不幸: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
作家桌子曾這麼描述中國式的丈夫:
「他們認為家裡的地板永遠是乾淨的,飯菜永遠都是自己愛吃的,衣服永遠都是洗乾淨碼放整齊的,家裡什麼東西沒有了,或者找不到,只需大叫一聲老婆就可以了。」
這些不被認可的勞動束縛著女人的一生,消耗她們的青春,把年少的自己抹的一乾二淨,她們記得老公孩子的一切,唯獨忘記了自己。
蘇敏在兒時,要給家中的兄弟洗衣做飯,弟弟們可以出門玩耍,但她要做家務;
23歲,她把自己的人生託付給這個只見過兩次面的男人,以為可以和另一個男人擁有屬於自己的家,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地過完一輩子。
誰知她只是將自己的童年轉移了過來。
「我們好像從來都不是一家人。」
「我承認他心裡沒有我。」
在經歷半生的勞苦後,蘇敏早已不奢望從這個男人身上獲得愛或者其他,她平靜地說出這兩句話時,內心早已接受這個事實。
半生已過,不強求,不抱怨。
03 你要勇敢你有權利擁有自己的人生天時地利人和,此刻就是最好的時機。
退休後,蘇敏每個月有2000元的退休金,外孫已經上了幼兒園,不必每天看護。
於是,她開始策劃一場「逃離」。
在網上查攻略,買戶外露營裝備,學習自駕遊的技能。
還在閒暇之餘學會在短視頻平臺錄製視頻賺取額外的零花錢。
一切準備就緒時,丈夫開始百般阻撓,甚至要拔出車上的ETC,蘇敏明白,他這樣做並不是出於擔心,而是害怕自己沒有飯吃。
2019年末,疫情爆發了,出行暫時擱置,在幾個月中,丈夫又開始冷嘲熱諷,說她痴心妄想。
直到疫情開始逐漸好轉,網購的裝備陸續到貨。在10月,蘇敏開始了自駕遊。
阿蘭·德波頓在《旅行的藝術》中說:「我們從旅行中獲得的樂趣,或許更多地取決於我們旅行時的心境,而不是旅行目的地本身。」
沒有目的,沒有歸期,就一直向南開,到春暖花開的地方去,先到成都找同學們。
漫無目的的前行,不用遷就誰,不用在看誰的臉色,愛吃什麼就吃什麼。
出來的幾個月裡,蘇敏的話開始變得多了,她不用再保持沉默,也不用擔心說完一句話就迎來一頓嘲諷;
她變得愛笑,路上結識了很多朋友,看了很多風景,她的生活開始變的熱熱鬧鬧,靈魂有了生機。
一個人旅行,一個人睡,但她從不覺得孤單,最孤單的幾十年已經過去了,再也沒有什麼人和事能夠改變蘇敏的心境。
「我打算去海南過年。」
在視頻裡,她堅定地告訴網友最近的打算,這一次,她終於決定不再考慮任何人,「自私」地為自己徹徹底底活一次。
出發後,蘇敏在短視頻平臺分享自己的經歷,河南-成都-重慶-宜賓-昭通……翻山越嶺,看山河湖海,品嘗美食,她在無形之中,也鼓舞了很多和她一樣的女性。
其中有一條留言說:「你做了所有女性想做又沒有勇氣去做的事情!」
這句話道出了所有女性的無奈。
有人說,男人可以想去哪裡去哪裡,想做什麼做什麼,就算是想一死了之都可以不管不顧,但女人不可以,因為她一睜開眼,周圍全是需要她照顧的人。
很多女性,都在為別人而活,沒有人知道她們暗藏在心裡的悲傷痛苦,沒有人真正關心她們的感受和歡愉。
一旦表現出一點歇斯底裡,便會引來丈夫的苛責。
而今天,這個56歲自駕遊的阿姨告訴我們,女人,在社會規訓下做個好妻子,好女兒,好媽媽的前提下,是一個人,一個女人。
蘇敏帳號的籤名是:每一個人最終的歸宿都是自己,在繁忙的生活裡,你應該給自己找到放鬆的方式,只要ta能讓你過的舒服。
她也曾焦慮,也曾害怕,可還是決定冒險,於是變成了現在的樣子: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有一群朋友圍繞在身邊。
現在,她臉上洋溢著滿足的表情,她開始相信人生的各種可能。
願你我,無論經歷什麼,也還願意去相信人生存在各種可能。
註:本文素材及圖片由抖音帳號@50歲阿姨自駕遊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