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東京奧運會主場館設計波折,伊東豐雄有很多話要說

2020-12-12 澎湃新聞
2020年東京奧運會主場館——東京新國立競技場方案以其設計方案的爭議與曲折一直受到關注。日本建築師、2013年普利茲克獎得主伊東豐雄曾兩度參與東京奧運會主場館東京新國立競技場方案的競標,卻都未能獲選,伊東豐雄在其個展「曲水流思」於上海當代藝術館舉行之際,詳細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談及關於此事件的細節和他對此事的看法。伊東豐雄的個展「曲水流思」以圖像、模型、稿紙、視頻等形式展出其事務所自成立以來的30多件重要作品。這也是伊東豐雄在中國的首個大型回顧展。

伊東豐雄

4月22日,日本建築師、2013年普利茲克獎得主伊東豐雄的個展「曲水流思」在上海當代藝術館(PSA)7樓開幕,他本人在22日下午做了一場名為「探險的建築」的講座,並接受了媒體採訪,聊了聊他的設計理念以及最近的項目,特別是大家都很關心的東京新國立競技場方案,伊東豐雄曾兩度參與競標卻都未能獲選,他詳細地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談及自己對於此事的看法和關於此事件的細節。

伊東豐雄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辦回顧展

如果要畫伊東豐雄的漫畫形象,白框眼鏡大概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伊東豐雄卻說,這是為了突出自己那張毫無個性的臉才做的特別裝飾,不過,這位建築師的設計卻不如他形容自己的面容那樣無趣。輕盈、靈動是他建築建築語言的特色,而變化則是貫穿他四十多年職業生涯的關鍵詞。

展覽名「曲水流思」取自中國古代的習俗「曲水流觴」,即指文人們從河中取酒,分享哲思,舉觴相慶。伊東豐雄的創作過程就好像不斷從河流中掬取思想之水,其富於流變的作品若河流的旋渦,各具獨立空間,又交融與河流的水波。

展廳以「曲水流觴」的形式串起事務所的重要項目

展廳就以形象的「曲水流觴」形式串起伊東豐雄建築設計事務所從早期至今的重要項目,蜿蜒的流水型長桌上以時間順序分為六個階段,展示其最有代表性的模型及相關模型。最值得一提的是,不論一個項目歷經的時長是1、2年還是10年之久,展覽都力圖展現其從概念形成到完工的整個過程。伊東豐雄回憶說,有的時候會覺得自己一開始的想法「很蠢」,但是隨著團隊的不斷推進和細化,會慢慢成型,所以他希望年輕的建築師不要放棄自己最初稀奇古怪的想法。

「穹頂閒室」(Relax Globe)

在長桌環繞起的中心位置有一個直徑達10米的「穹頂閒室」(Relax Globe),其造型來自於伊東豐雄先生於2015年完成的「『大家的森林』岐阜媒體中心」中的11個「穹頂」(Globe)。這些由聚酯紡織和無紡布粘合的「穹頂」,不僅將自然光吸入內部空間,同時也促進了空氣循環,讓身處媒體中心的人們感受到自然的生機。置身「穹頂閒室」內,觀者可以躺在伊東豐雄設計的豆子沙發裡,觀看象徵其建築設計與結構衍變過程的影像。

「穹頂閒室」的內部

從城市機器人到探尋自然的可能

1965年從東京大學畢業後,伊東豐雄進入了菊竹清訓建築設計事務所工作。菊竹清訓事務所是領導日本新陳代謝派運動的主角之一,參與了包括1960年海洋城市在內的一些列空想城市與建築項目。這一派建築師強調事物的生長、變化與衰亡,極力主張採用新的技術來解決問題,反對過去那種把城市和建築看成固定地、自然地進化的觀點,曾對伊東豐雄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是,大都會所帶來的人口密集、環境汙染,以及當時學生運動的興起,讓建築師們意識到未來建築的兩面性與不可預測性。1971年,伊東豐雄離開了菊竹清訓的事務所設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取名為「URBOT」(Urban Robot:意為「城市機器人」)。

銀色小屋

伊東豐雄的早期項目以住宅為主。「鋁之家」(1970-1971)是他首次獨立設計的住宅,就是對新陳代謝派所謳歌的未來都市的某種反叛。另一位對伊東豐雄產生重要影響的建築師是筱原一男,他曾說過,閉鎖性、抽象性、象徵性仍然是日本當代建築的三個重要線索,筱原一男的建築作品中,除了理論上能夠分析出來的這三條以外,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他的感官性。這種感官性,令伊東豐雄的設計開始趨向於內在化,這在1976年完工的「中野本町之家」中得到了徹底的體現,這是一棟徹底背離都市,充滿內在流動與美感的封閉住宅。

展覽現場

80年代,日本進入了泡沫經濟時代,伊東豐雄以輕建築回應迅速變化的資訊時代和消費時代。「銀色小屋」、「東京遊牧少女之包」及之後的「橫濱風之塔」等項目中,伊東豐雄基於「浮遊」理念,運用了鋁材等輕構材,設計了純粹、透明、抽象的現代主義建築。

仙臺媒體中心

80年代末,伊東豐雄建築設計事務所的項目以日本本土的公共建築為主,包括博物館、消防局、劇場、體育館等。其中,歷時長達5年的「仙臺媒體中心」成為了伊東豐雄創作生涯的重要轉折。這座城市般的建築中,他以13根海草形狀的管子為支撐架構,讓置身於其中的人們可以與自然對話。這個項目之後,伊東豐雄提出了「少一點純粹的美,多一些活力與樂趣」的設計理念,他從現代主義的純粹建築轉向動態的建築,關注自然形態、非純粹幾何結構以及兩者的關係。

展廳中展出的仙臺媒體中心的模型

在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東日本大地震中,仙臺媒體中心內部流線型的結構得以有效回應地震波動,進行結構調整,在形成一種相對的動態平衡的狀態下將自然災害造成的破壞最小化。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被視為伊東豐雄在當代建築的語境下與自然建立起的對話

布魯日展館

2000年開始,伊東豐雄建築設計事務所開始接到海外項目的委託。「布魯日展館」、「蛇形畫廊展亭」以及「TOD』S表參道大樓」等項目中,伊東豐雄運用電子技術設計了建築的三維曲面,並將蜂巢、樹木及櫸木等自然形態轉換為建築的結構,這些建築的非均質抽象性表達了自由空間的更多可能性。

伊東豐雄曾說,「20世紀的建築是作為獨立的機能體存在的,就像一部機器,它幾乎與自然脫離,獨立發揮著功能,而不考慮與周圍環境的協調;但到了21世紀,人、建築都需要與自然環境建立一種連續性,不僅是節能的,還是生態的、能與社會相協調的。」也是基於這個原因,伊東豐雄在「規規矩矩」的建築之外,利用參數化技術,開始探索材料所能模擬的自然形態。

臺中大都會歌劇院

一個建築師的社會性

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後,伊東豐雄看到原本在現代主義指導下具有支配力的建築物竟然在大自然面前如此脆弱,深感人們應該對自然給予更多的尊重,保持謙卑之心。他在地震災區發起了「眾人之家」項目,為無家可歸的災民們提供地理重建與心理慰藉。他邀請了其他建築師、結構師以及災民們共同構思並搭建建築。災害最為嚴重的東北三縣目前已落成了15座「眾人之家」,它們成為了人們聚會與交流的據點。此後,伊東豐雄還將「眾人之家」項目帶到了日本南部的大三島,並在這個區域建立了「今治市伊東豐雄建築博物館」、今治市巖田健母子兒童博物館等公共建築,賦予這個地區全新的活力,並成為人們最想居住的島嶼。

「眾人之家」

除了對於災後重建的重視外,為未來培養建築師也一直是伊東豐雄關注的焦點。位於金治市大三島重建的銀色小屋,作為伊東豐雄建築博物館的一部分,就長期用於工作坊以及研究項目。他告訴記者,學校分別有向成人和10-12歲兒童開放的課程,注重他們在理論之外的實踐動手能力。作為先行者,伊東豐雄鼓勵人們在他探索的基礎上去發現自己發展的方向。

「冥想之森」岐阜縣市政殯儀館

東京新國立競技場:日本政府是要把建築師都排除在外

關於2020年東京奧運會主體育場館設計方案的起起伏伏在過去幾年幾乎成了建築界的一場鬧劇。伊東豐雄在兩次競投中都沒能獲選,分別輸給了英國已故建築師扎哈·哈迪德和日本本土建築師隈研吾。

扎哈·哈迪德最初中標的設計方案

此前,在反對扎哈·哈迪德方案的一眾建築師中,伊東豐雄就是態度最為強硬的一個。在被問及反對的理由時,伊東豐雄告訴澎湃新聞說,他認為扎哈的方案設計方案太過現代, 不符合東京的歷史風貌和體育館選址的空間氛圍。「東京自江戶時代發展至今有至少400多年的歷史,而新國立競技場的周邊建築也有大約百年的歷史,我認為在做這個項目時,應該考慮將歷史元素進行保存,與周圍的景致進行配合。但是扎哈的方案體量非常龐大,而且她的作品看起來不論是在中東還是韓國,都很類似,不會因為當地的歷史文化進行改變,這種設計方式抹殺了競技場所在的歷史空間,我無法接受。」

在遭到反對後,扎哈·哈迪德修改後的方案

扎哈·哈迪德的設計在建造過程中預算不斷增加確為事實,她前衛的設計風格遭到本土建築師的集體反對也尚在理解之中。不過2015年7月,日本政府宣布放棄使用在國際競賽中勝出的方案而重新舉行競標,卻被很多人認為破壞了「遊戲規則」。對此,伊東豐雄的回應是,如果說破壞規則的話,扎哈的設計方案不論在高度、體量、造價上全部都違反原來競標的要求。

有意思的是,曾經嘲笑扎哈的設計就像一隻「大海龜」的日本著名建築師磯崎新在她的方案被推翻後,發表評論說扎哈是「日本建築界排外主義的犧牲品」,而後的第二次競標僅有伊東豐雄和隈研吾兩家事務所參加,也讓人不免懷疑。伊東豐雄解釋說,競賽本身並沒有排斥外國建築師,只是奧運會的開幕時間早已確定,而留給建築師的時間僅有5年,所以要求建築師和建商一起參與投標。伊東豐雄的事務所也是在截止日期前一天才完成了所有的細節。「我想一般的建商大概也不會想和我這麼麻煩的建築師合作,他們希望找一個對什麼都『差不多就好』的建築師,但我對細部的要求很高。因此不是排外,只是時間迫在眉睫,普通的日本建築師也很難進入這個競投。」

隈研吾以突顯日本傳統廟宇特色的方案

2015年底,隈研吾以突顯日本傳統廟宇特色的方案勝出,卻在第一時間遭到扎哈·哈迪德的批評,稱這個設計和自己在兩年內所作的細節設計和預算控制「驚人相似」。為什麼從外表看來如此不同的設計會被認為相似?伊東豐雄解釋說,扎哈原本的設計在推進時是由大成建設(Taisei)公司承建的,負責所有的結構。大成建設已經介入了一段時間,包括鋼筋在內的一些材料也已經購買齊全。而隈研吾所「綁定」的建商也正是大成建設公司,如果將兩個設計方案放在一起看,不論是坐席、廁所、樓梯都完全一致,「坦白講這不是隈研吾的項目,而是大成建設的項目,隈研吾比較像是顧問的身份,主要是負責外觀和比較表層的設計。」伊東豐雄說。

伊東豐雄的設計方案

他認為,原本扎哈的設計預算已經超過了最初的三倍,而政府選擇原來已經介入的大成建設公司,將設計最簡化,從而控制成本來將預算降低,是一種「政治性」考量,「與其說排外,不如說是要將建築師都排除在外」。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東京奧運會主場館國立競技場竣工
    原標題:東京奧運會主場館國立競技場竣工   新華社東京11月30日電(記者 姜俏梅)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帕運會主場館國立競技場30日宣布竣工,並於當天由建築施工方移交給日本體育振興中心。
  • 大褲衩設計師又推力作 東京奧運烏龜殼主場館
    扎哈·哈迪德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主場館建築設計比賽中中標,但一群知名建築師正極力反對她的方案。誰來主導?誰來決定?看上去像是烏龜?這大概是已經中標、卻不得不持續修改的2020年東京奧運主場館方案遭遇的最激烈的批評了。
  • 探秘東京奧運會和帕運會主場館「國立競技場」
    新京報訊(記者 曲亭亦)12月15日,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帕運會主場館「國立競技場」首次對媒體展示內部效果。這座耗資1569億日元(約100.7億元人民幣)、工期歷時3年的奧運會主場館,於11月底正式竣工,將舉辦2020年東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田徑等項目。
  • 東京奧運會&帕運會主場館,國立競技場終於建好了!
    關注我,日本留學更輕鬆~ 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帕運會的主場館——國立競技場,11月30日宣布竣工。當天由建築施工方移交給日本體育振興中心。
  • 探秘東京奧運會主場館「國立競技場」
    12月15日,作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帕運會主場館的日本國立競技場舉行竣工儀式。該場館工期建設歷時3年,於今年11月30日宣布竣工,工程費用為1569億日元(約100.1億元人民幣)。這裡將是2020年東京奧運會以及帕運會的開幕式和閉幕式舉辦地,此外一些田徑和足球賽事也將在這裡舉行。
  • 東京奧運會主場館國立競技場是誰設計?|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操刀
    2021年東京奧運會,新建立的國立競技場將會成為主場館,成為世界焦點!而背後設計的,就是日本大師級建築師隈研吾,以擅長的手法打造的國立競技場,成為世界最大的木結構之一,靈感更是源自明治神宮而生!01新國立競技場設計一波三折東京新國立競技場的前身,是1958年已啟用的國立霞丘陸上競技場,因應2021年東京奧運確定舉辦
  • 從1964東京奧運會看日本建築與設計:混凝土中的重生
    如果沒有新冠疫情,現在東京正在舉辦奧運會。如今,這場盛事被推遲至明年,而在此之前,會徽被指抄襲以及主場館的設計波折已經為其蒙上了陰影。與之相比,1964年的東京夏季奧運會為整個日本帶來了顯著的積極改變。回顧1964年,那是東京首次成功舉辦奧運會,從建築與海報設計,到城市基礎設施的革新,這場奧運會見證了東京在從一座被炸彈轟炸的廢墟到超級現代大都市的轉變。
  • 東京奧運主場館設計惡評如潮 被諷像「烏龜」
    五年之後,東京將舉辦奧運會,接待全球最偉大的運動員們。英國《觀察家報》報導,東京奧運會的主場館是由伊拉克裔英國建築師扎哈·哈迪德設計的。  最尖刻的指責來自日本建築師磯崎新,在寄給日本體育委員會的長長的公開信中,這位83歲的老人說,哈迪德的設計看起來像「一隻巨大的烏龜,正在等待日本沉沒,以便它能夠遊走」。他在信裡寫道:「這種景觀讓我絕望。如果這個場館像這樣建造,日本毫無疑問就背上了巨大的累贅。」
  • 日本著名建築家聯名反對東京奧運主體育場方案
    新華社東京10月15日體育專電(記者楊汀)由槇文彥、伊東豐雄、隈研吾等日本著名建築家發起、由日本建築家協會主辦的關於擴建東京代代木國立競技場(奧運會主體育場)的研討會日前在東京舉行,會上多名建築界業內人士批評了英國建築師扎哈·哈迪德設計的現行方案,並聯名向東京都等遞交要求修改方案的請願書
  • 隈研吾東京新作—The Kita竹謐,絕美奢宅顛覆日本豪宅設計!
    從丹下健三、黑川紀章、磯崎新到安藤忠雄、伊東豐雄、隈研吾,他們的建築作品影響著日本乃至全世界的建築發展。2015年,東京奧運會主場館設計方案的競標角逐中,當隈研吾擊敗了伊東豐雄贏得了主場館的設計權時,標誌著「隈研吾」時代的來臨。這個被譽為日本建築界第四代的領軍人物,在獲此殊榮前就已名聲大噪,在多個國家和城市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跡。
  • 東京奧運會可能沒有觀眾是什麼狀況?東京奧運會沒有觀眾會對經濟...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東京奧運會可能沒有觀眾是什麼狀況?東京奧運會沒有觀眾會對經濟產生怎樣的影響? 東京奧運會可能沒有觀眾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東京奧運會沒有觀眾會對經濟產生怎樣的影響?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東京奧運會沒有觀眾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 高雄世運主場館
    (攝影/老霍)      從高鐵左營站下車後,準備搭乘高雄捷運赴世運主場館參觀,捷運左營站的地上畫出前往每個運動場的地圖,正提醒要前往參觀的民眾要如何轉車(圖1)搭乘捷運紅線往北第一站,就是設計新穎的「世運站」。
  • 伊東豐雄:設計靈感來源於與他人的談話
    伊東豐雄  伊東豐雄出生於1941年,從東京大學建築系畢業後,1965年至1969年在代謝派建築大師菊竹清訓座下工作。1971年他創辦了自己的工作室Urban Robot,並於79年將之更名為伊東豐雄建築設計事務所。他曾負責日本國內外多項公共和私人建築項目,包括TOD』S表參道大樓(2004),多摩美術大學圖書館(八王子校區,2007),高雄2009年世運會主體育場,今治市伊東豐雄建築博物館(2011)等。建於2001年的仙臺媒體中心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對全球的年輕建築師都有深遠的影響。
  • 東京奧運主場館遭吐槽:被指外形像烏龜
    英國設計師扎哈·哈迪德公開發布的2020年東京奧運會主體育館設計圖,日本的本土設計師和民眾充滿了不滿。哈迪德原本的設計是主題是「翻滾的白色能量」,一個面對未來的跨時代建築。然而,在日本民眾看來,這簡直是「一個永垂不朽的錯誤」,「讓未來子孫笑話」的滑稽設計。
  • 實拍2020年奧運會舉辦場館,網友:外形像烏龜!
    時間過得真快,再過一年多點,2020年東京奧運會就要舉辦了,這是第32屆夏季奧運會,這屆奧運會,受到了許多亞洲人的關注,因為時隔12年後,夏季奧運會再次回到亞洲,實屬不易!那麼,2020年奧運會的舉辦場地在哪?
  • 2020東京奧運主場館完工 跟歷屆比到底有啥不一樣?
    (圖源:朝日新聞)海外網12月2日電 11月30日,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帕運會主場館「國立競技場」正式宣布竣工。這座耗資1569億日元(約合100.7億元人民幣)、工期歷時3年的奧運主場館,和往屆相比又有那些不一樣呢?
  • 東京奧運倒計時一周年:主場館接近完工 酒店一房難求
    原標題:東京奧運倒計時一周年:主場館接近完工 酒店一房難求  距香港《文匯報》報導,東京奧運會將於2020年7月24日開幕,如今倒計時一周年,主場館新國立競技場接近完工。雖然奧運會門票熱銷,但住宿、交通等問題仍亟待解決。
  • 隈研吾操刀設計山手線新車站,為東京奧運會做準備
    (原標題:隈研吾操刀設計山手線新車站,為東京奧運會做準備) 本文來自
  • 「最省錢」的東京奧運會來了,八卦一下日本究竟可以有多「節儉」
    話說,距離2020年東京奧運會開幕,已經不足一年時間。一些財力雄厚的吃瓜群眾們,早就已經開始抽選購買門票,規劃明年的行程了。而與此同時,奧運會的主場館也在不久前的11月30號竣工亮相,被人們期待已久的「 國立競技場 」終於揭開神秘面紗!
  • 世界著名建築大師伊東豐雄武漢暢談21世紀建築發展趨勢
    聽說武漢城市建設正在大步伐向前邁進,他表示「武漢有很多湖泊,如何分利用這一資源並將與城市建設結合起來,是武漢目前及未來需要深思主題。」  「21世紀,人、建築都需要與自然環境建立一種連續性,不僅是節能的,還是生態的、能與社會相協調的。」在當日下午的演講中,伊東豐雄以武漢市為僑服務產業園項目為例,闡釋他的「人、建築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獨特建築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