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廣西壯族人不會說壯話

2020-12-21 神渡說廣西廣東

為什麼很多廣西壯族人不會說壯話?

在全國來說,很多人都知道有個廣東,也都知道廣東還有個窮兄弟叫廣西。但是很多人卻以為廣西也是和廣東一樣,是一個省:廣西省。其實真不是,廣西不是一個省,而是一個自治區,廣西全稱:廣西壯族自治區。

廣西以「壯族」為名,很多人以為那廣西肯定就是壯族人口最多。其實也不是,廣西人口最多的並不是壯族,而是漢族,廣西歷史上其實也是漢地十八省之一。但是在廣西,壯族卻是除了漢族以外人口最多的民族,現在的廣西壯族人口保守估計有1500萬人,約佔廣西人口的33%,約佔中國壯族人口的88%。

廣西的壯族人口位居全國第一、廣西是名副其實的「壯族之鄉」,這是勿須置疑的。但是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卻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不是每一個壯族人都會說壯話,甚至有相當比例的壯族人不會說壯話,在廣西壯族人不會說壯話甚至成為了一個見怪不怪、是很正常的現象。那麼為什麼很多廣西壯族人不會說壯話呢?其中有什麼內在原因呢?有什麼不得已的苦衷、難言之隱呢?有什麼因素影響制約呢?

一.廣西壯族分布區,並不是所有壯族都說壯話:

廣西一共有14個地級市,就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主要世居民族壯族而言,壯族的分布是遍布廣西14個地級市的。但是就重點而言,廣西壯族主要分布於廣西中部、北部、西部、西北部、西南部,具體為南寧市、柳州市、來賓市、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防城港市。

也就是說南寧市、柳州市、來賓市、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防城港市的人口大多數為壯族,這些地區的壯族人也大多數是說壯話的;但是另外的北海市、欽州市、玉林市、貴港市、梧州市、賀州市、桂林市這些地區,壯族人口不是沒有、但是很少、壯族人的比例較低。而這些地區的壯族人就幾乎不說壯話了,大多數只是掛了個壯族的名頭而已。也不是說北海市、欽州市、玉林市、貴港市、梧州市、賀州市、桂林市這些地區的壯族人都不說壯話了,只是這些地區的壯族人還說壯話的,真的是很少很少了。

二.廣西壯話分布區,壯話並沒有遍布所有壯族聚居區:

如果說廣西壯族人口能夠遍布廣西14個地級市,那麼廣西壯話就不一定能夠遍布廣西14個地級市了。廣西壯話的主要分布與廣西壯族人口的主要分布差不多,都是主要分布於廣西中部、北部、西部、西北部、西南部,具體為南寧市、柳州市、來賓市、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防城港市。

但是除卻這些地區是主要說壯話之外,另外的北海市、欽州市、玉林市、貴港市、梧州市、賀州市、桂林市這些地區,是極少極少說壯話的,大多數是通行白話和桂柳話。這些地區雖然也有少部分壯族人分布,但是這些地區的壯族人幾乎都已經不說壯話了,反而是白話、桂柳話說得非常順溜。

三.廣西壯話的分布地段,農村比例最高、鄉鎮次之、縣城比例最低:

同樣是廣西壯族、壯話主要分布區的南寧市、柳州市、來賓市、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防城港市,壯話流通的比例也是分地段的。一般而言,農村裡說壯話的比例是最高的,農村裡幾乎都說壯話;鄉鎮圩集說壯話的比例次之,鄉鎮圩集也多說壯話,但是說壯話的同時說桂柳話的也較多;縣城說壯話的比例是很低的,縣城雖然也有很多人說壯話,但是說桂柳話的人也很多。而且現在是商業時代縣城有不少的外來人口,因而縣城說普通話也有一定的比例。

而地級市的市區、城區,說壯話的比例就更低了。比如河池市,河池市的壯族人口比例很高、大多數地區也都說壯話,是著名的「壯鄉」、「瑤鄉」。但是偏偏河池市的市區宜州區、金城江區,都是比較喜歡說桂柳話的,在城區裡桂柳話十分流行,反而是壯話越來越少人說了。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首府南寧則更是難堪,作為「壯府」的南寧卻不說壯話。在廣西首府南寧,不但不是以說壯話為主而是以說普通話、白話為主,而且南寧市區是不說壯話的。即使是廣西中部、北部、西部、西北部、西南部這些地方的壯族人,他們也會很自覺的不說壯話而是改說普通話,在南寧的時間久了他們甚至學會了說白話。

四.廣西壯話的分布人群,中老年人還在堅持說、年輕人較少說、娃娃學桂柳話普通話:

廣西壯話使用的比例高低也是分人群的,中老年人說壯話的比例是最高的,其次是年輕人,小孩說壯話的比例是最低的。現在廣西的壯族人中,中老年人是常年說壯話的,他們說了一輩子壯話也早就說習慣了、很難改口了。

廣西壯族的年輕人中還在堅持說壯話的,相對於中老年人來說較少。而且不少的年輕人不太喜歡說壯話,尤其是在城鎮、城市裡,不喜歡說壯話的年輕壯族人更普遍。這些壯族年輕人讀書的時候,學校裡已經普及普通話了,無論是上課還是平時同學之間都是使用普通話。很多人傻傻的以為學校裡只能說普通話不能說壯話,尤其是在小學、初中。而到了讀大學終於明悟了大學也是可以說壯話的,但是已經遲了,廣西的大學裡的學生都是來自於五湖四海,雖然大多數還是來自於廣西本土。但是廣西並不是只說壯話,說白話、桂柳話的廣西人同樣很多。於是說壯話、桂柳話、白話的廣西同學,來到了廣西的大學裡同樣還是普通話大行其道,敢說壯話的同學沒有幾個。在廣西讀大學的話,如果單從平時使用的語言來說,你會覺得自己不是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讀書、自己來了個假廣西。

至於廣西壯族中的小孩、娃娃一代,說壯話的比例就更低了。其實無論是在廣西還是其他省份、無論是是壯族還是其他民族、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現在的小孩啟蒙教育大多數都是使用普通話了,這就是多年來普通話普及的巨大成效。在廣西小孩啟蒙教育除了很多是使用普通話外,使用桂柳話的也很多,使用壯話的是越來越少。現在的廣西壯族小孩,從小學習普通話、桂柳話的是越來越普遍,從小學習壯話的在農村裡還在苦苦堅持。

五.部分本來就是「被」壯族的壯族人,自然不會說壯話:

在廣西有很多奇怪有趣的現象,如文中所說的,很多廣西壯族人不會說壯話。再比如很多人祖先是南遷至廣西的漢族,自己卻成了壯族;同一條村子同一個姓氏宗祠,有人是漢族有人是壯族;爺爺奶奶一方是漢族一方是壯族,子孫後代都是壯族;甚至是同一個家庭裡,兄弟姐妹都有人是漢族有人是壯族的。

然而這種有趣的現象在廣西,真的是見怪不怪了,廣西壯族人民和廣西人民早就已經習以為常了。廣西之所以有部分本來就是「被」壯族的壯族人,是有其特殊的歷史原因的。壯族的祖先主要是百越人中的「西甌人」、「駱越人」,自秦朝起的各個歷史時期兩河流域的漢族人就不斷的南遷至廣西,在經歷了多年的繁衍生息,他們的後代自然是被壯族同化了成為了壯族人;壯族即原來的僮族,僮族的前身很雜,包括僚人、俚僚人、蠻人、儂人、土人、撞人、郎人、俍人等,新中國後在劃定壯族的時候,除了這些人被劃定為壯族外,還有少部分漢族人也被誤劃定為壯族了;在廣西民族是可以隨父親也可以隨母親的,因而即使父親是漢族只要母親是壯族,子孫後代是都可以隨壯族的;另外在廣西少數民族高考是有加分政策的,因而有不少人本來是漢族的,在上戶口的時候卻改成了壯族、瑤族等。

因而這部分本來就是「被」壯族的壯族人,自然是不會說壯話的。這部分「被」壯族的壯族人即使是有些人會說壯話,那也是極少數極少數的。在廣西,不是壯族的壯族人大家都是見怪不怪了,不會說壯話的壯族人大家自然也是見怪不怪了。

總結:

其實在廣西不會說壯話的壯族人畢竟是少數,會說壯話的壯族人還是佔多數的。不過壯話的傳承也需要重視起來、甚至是刻不容緩。傳承壯族文化應該從小做起,小孩從小學習普通話、桂柳話的同時,也儘可能的去學習壯話。畢竟壯話才是壯族最為重要的文化特徵,是壯族之根,是壯族之魂。

相關焦點

  • 原標題:會講壯話的人能聽懂泰語 或因壯族人泰國人"有親"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會講壯話的人能聽懂泰語 或因壯族人泰國人"有親"&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黑衣壯婦女表演民族特色節目 (據新華網)
  • 廣西:好客、友善的人群
    如果你來到廣西旅遊,而你又不知道哪些廣西人,比較好客,友善!這時又不能瞎去?萬一遇到「宰客的人」怎麼辦?那麼你接著看,以下文章對你來說非常有幫助!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壯族人民非常好客,友善,河池市、百色市、崇左市等地大部分說壯話的壯族人群都是這樣子的
  • 愛好唱山歌的壯族人,都有哪些獨特習俗?習俗背後有什麼文化淵源
    壯族山歌又可以稱為壯族民歌,簡而言之就是壯族人用壯話演唱的民間歌謠。壯族習俗形成歷史背景及文化淵源一、壯族歷史起源目前關於壯族起源可考證的史料,就是漢代時期有關西甌、駱越的記載。直至現在社會廣西壯族的「歌圩」集會, 也一直都在按部就班的傳承古老的習俗。筆者認為素以「善歌」著稱的壯族人,之所以會形成「歌圩」習俗,其主要原因都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壯族山歌所表現的主題思想,往往都與壯族人日常生活以及個人情感有很大關係。
  • 廣西、越南、廣東人是同一個祖先嗎?
    現在廣西雖然是壯族自治區,但是廣西的漢人60%,壯族人30%,還有10%是其他少數民族。而且這30%壯族人,因為和漢人通婚後,部分也改成了壯族人,而且還有部分地區,在新中國成立後,從漢族改為壯族。廣西南部和越南屬於駱越,廣西的東邊屬於南越。越南、廣西,廣東屬於一個文化圈,都是來自百越之地,而今天的壯族人,更接近當時的古百越土著。現在越南語和其他東南亞的語言,和百越語的發音體系也是很接近了,古代越南北部、廣西和廣東大部分的土著都是屬於百越人種,百越又分為了駱越,南越,西甌等部落,所以說人種血統確實存在一定的相似。
  • 廣西人為什麼會說粵語?粵和廣西是什麼關係?粵語發源地是廣西
    廣西人為什麼會說粵語?粵和廣西是什麼關係?粵語發源地是廣西人們通常把那種能說幾種語言的人稱為「語言天賦高」,但其實在我國,有個省份,很多人都能掌握幾種方言,所以人們說這裡的人們語言天賦高。這個地方就是廣西,它是我國華南的一個省份,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所以語言雜也是可以理解的。也許在人們的印象中,廣西的方言就是粵語,其實不然。在廣西呆過的人都知道,廣西有好幾種語言,大體分下來有三種,第一種是白話也就是粵語,他們分布於西南部,部分與土話混合。第二種是桂柳話,通常分布於西北部。第三種稱為土話。
  • 壯族人和泰國人有神秘淵源(圖)-廣西新聞網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供圖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記者 張若凡壯族人能聽得懂泰國話,在壯族人和泰國人身上能找到相同的「蠶豆病」基因。醫學專家的新發現進一步揭示了壯族人和泰國人擁有共同的祖先。10月24日下午,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召開第二十二屆科技表彰大會,一大批有意思、有意義的科研成果獲得了表彰1「蠶豆病」基因裡尋找共同祖先在廣西,有「說壯話通行東南亞」的說法。
  • 廣西專家找到字典翻譯壯文 確認女屍紋身字符
    南國早報網-南國早報來賓訊 (記者黃必成)昨日下午,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刑偵支隊辦案民警抵達廣西,開始查找紋身無名女屍案相關線索。本報記者經過幾番尋找,終於在來賓市興賓區民族局找到方塊壯文最權威的翻譯字典,確認女屍左前臂所刻的第一個字為漢字「陸」,最後一字譯為漢字的「力」字。
  • 這個廣西男人,居然靠這種語言獲得了千萬人的稱讚!
    劉敬柳壯侗語青年學者,籍貫廣西柳州,現如今在南寧從事少數民族文化和少數民族語言的工作。研究壯文、壯語已有多年,他出版了兩本關於壯語的書籍,分別是《壯族經典兒童歌謠》和《壯族經典民間故事》,他說,他愛上壯語是命中注定的。
  • 「廣州後花園」城市清遠:遊山玩水的好地方,清遠不會讓你失望的
    廣州很多重大投資項目也都落戶清遠,清遠的不少房產都是廣州人來購買的,不少廣州人居住在清遠,上班在廣州,所以很多人稱清遠為廣州後花園,而不是珠三角後花園。清遠雖然離廣州、佛山近,不過,它的經濟發展是不如珠三角城市的。2019年清遠GDP為1698億元,在廣東21市中排名第14位,珠三角的城市都超過它了。
  • 壯話普法山歌唱出和諧新生活
    老大娘幫親友維護合法權益  「檢察官啦釐,教摳(我)唱山歌,讓摳(我)學到法,忍啦釐機會(趁著這個時候)、學法是利劉(有好處)……」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覃塘區山北鄉山北村60多歲的壯族村民覃大娘,興奮地唱起了一支由該區檢察院檢察官創作的壯話普法山歌,表達她對檢察官的感激之情。
  • 壯族人的研究,泰國人或也能受益
    《廣西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的研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不少去過泰國旅遊的廣西人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光從語言上來說,不少泰語居然和壯語有相似之處。廣西民族研究所的一項研究,曾從分析壯族與泰族在語言、文化、服飾、生活習慣等諸多相同之處,提出了「廣西壯族與泰民族有共同祖先」的設想,但苦於沒有遺傳學上的證據。在尹瑞興教授主持的「廣西黑衣壯族人群高脂血症和高血壓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中,則發現了一些很有趣的成果。專家們研究主要對象是廣西黑衣壯族人群。
  • 廣西:來旅遊,最通用的語言
    以崇左為首的廣西土話,也就是壯話,百色,河池邊境等地通用,如果你不懂說壯話這裡為什麼說是以崇左為首呢?北海,北海合浦,欽州等地客家話隨處可見,值得說的是欽州等地稱為「新民話」但是基本和客家話互通,當然既然是兩廣,廣東也是大部分人會說客家話,不過有些地方還是不同的
  • 粵語方言的遺忘,越來越多的南寧人不會說母語
    廣西人對於南寧這個地理概念,並非是行政區域上南寧所管轄的地方,通常所說的南寧,僅僅限於南寧盆地的市區和南邊的邕寧縣境,因為這一帶是最具有代表南寧的文化氛圍,交通聯絡上也是緊密的一體。南寧是廣西幾個地方文化的連接點,包羅囊括著白話、客家話、平話、壯話等語言因素,雖然這裡匯聚著幾種語言,每個語言的使用人群都有著自己的小區域,各個之間分明得互不相干。嚴格意義上來講南寧屬粵語片區,大體上是由白話主導,白話跟平話、客家話(客家話在廣西稱為新民話)能相互聽懂也有很多相似互通的詞彙。
  • 為什麼廣西普通話那麼像泰語?-虎嗅網
    所以,在你說「廣西話」這三個字之前,你最好想明白,你指的是廣西哪裡的話。夾壯話:你餵狗真好。普通話:你胃口真好。第二要訣:不太能發出很圓的音。也就是拼音韻母「uan」「un」和「ü」這種就很難發出來,一般都扁平化處理。比如「圓」會說成「言」,「女」會說「你」。
  • 金光華李亞鶴:廣西湄洲島
    金光華李亞鶴:廣西湄洲島時間:2020-04-13 10:1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金光華李亞鶴:廣西湄洲島 說到廣西,很多遊客就會想到美麗的邊疆風光,在那裡生活著許多土生土長的壯族人,如果你去廣西旅遊,就可以在那裡感受到濃濃的少數民族風情,廣西因為地理位置偏遠,
  • 廣西壯族三月三,吃五色糯米飯,色彩全來自植物染色,絕了!
    今天說一種清明時節的美食。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壯族人有著自己獨特的祭祀文化。壯族的三月三,一般都在清明節前後一兩天,這是一個大節日,您可能首先想到是唱山歌、拋繡球、搶花炮等民俗活動。可您知道嗎?農曆三月三不僅是大家熟知的歌節,更是壯族人拜山祭祖的重要日子。這一天,壯族人家家必做糯米飯。廣西壯族自治區田陽縣的覃福婷和她的老伴提前幾天就開始準備食材了,奇怪的是,做糯米飯直接去超市買糯米就行了,幹啥捨近求遠,跑到市場上去買樹葉呢?白白的糯米飯,為什麼要變成五顏六色?晶瑩剔透的五色糯米飯背後,又暗藏什麼樣的深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