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當鄉村遇上旅遊:從臺灣經驗到大陸實踐

2021-02-14 美麗麗水

三、臺灣鄉村的「精緻之美」

景點全面開花。歷經40多年的發展,臺灣鄉村旅遊已呈全面開花之勢。據統計,臺灣現有休閒農莊1244家、民宿1386家、休閒農漁業區超過300個,觀光果園385處。漫步臺灣鄉村,如同走進一幅現代版的「清明上河圖」,步步驚豔,其魅力風情吸引著大批境內外遊客。今年元宵節期間在鹿港古鎮舉辦的「2012彰化燈會」,盛況空前,創下了10天期間吸引1200萬遊客前來觀燈的奇蹟。

創意無處不在。注重創意,使臺灣鄉村旅遊進入了創意驅動、文化為魂的深度開發階段,點石成金,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如立川漁場養殖區,就是從一顆海邊極為常見的「蜆」開始,通過注入「黃金蜆」的創意,發展成為一家位居世界前列、集生產、研發、觀光、體驗、購物於一體的的大型企業集團,年產值高達60億元新臺幣。苗慄縣大湖酒莊,從開發草莓入手,短短7年間,發展成為可供遊客深度體驗草莓種植、草莓酒生產、品嘗購買草莓酒、草莓冷飲和草莓伴手禮的知名旅遊景點,並開發了風情一條街和草莓酒莊,每年吸引遊客150多萬人。

主題創造經典。選擇不同主題,使臺灣鄉村旅遊景點實現了錯位發展,呈現出千姿百態、亮點迭出的無比精彩,給遊客以獨特的體驗。如走馬瀨農場的蘭花會館,以蘭花為主題,將高雅的蘭花文化表現為獨特的建築外觀、別致的蘭花水晶吊燈、隨處可見的蘭花盆景以及遊客可購買的蘭花工藝品,令人流連亡返。苗慄縣姜麻園,以生薑為主題,遊客可體驗生產過程、品嘗薑汁奶茶、下榻賓館、購買生薑伴手禮,成為獨特的生薑文化體驗園。

在地凸顯風情。通過深入挖掘當地的自然、人文、宗教、產品、工藝等各種資源,使臺灣鄉村旅遊獨具風情,魅力無窮。如花蓮縣池上米鄉休閒農業區,以當地聞名全臺的池上香米為核心吸引物,精心建造了原鄉稻米館、池上便當博物館、客家文化館等旅遊設施,令遊客趨之若鶩。金都餐廳,堅持以埔裡鎮當地的茭白、紹興酒、甘蔗等特產為食材,以藝術創作的心態研發出宣城蔗香扣肉、美人腿系列、陳年紹興酒醉蝦等菜品,吸引了連戰、倪匡等名人前來品嘗。


精緻進行到底。臺灣鄉村旅遊以深度開發見長,不求「大而全」,而是追求「小而美」,並將這種理念做到極致。此次考察的20個景點,無論是高端的老英格蘭民宿和見晴山莊民宿,還是以普通城市白領為目標市場的清淨農場、頭城農場,每個景點細節十分精緻和自然生態,同時員工友善敬業,給我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營銷貼近遊客。在市場營銷方面,各地製作的旅遊指南如花蓮縣的《花蓮GO趣WAY》、《食尚品味,勁在花蓮》,清境民宿的《香格裡拉——空中花園》等,貼近遊客需求,圖案活潑,色彩鮮豔,語言清新靈動,讓人一見愛不釋手。

相關焦點

  • 【規劃微課堂】鄉村活化如何實現:從臺灣經驗到大陸實踐
    借鑑了日本的「一村一品」模式,臺灣摸索出了「一村一休閒」帶動「一村一品」的經驗,不但吸引了大批的城市人到鄉村來,很多外出的村民回歸鄉村參與鄉村活化再生。所謂的「一村一品」是發展農業,把鄉村產品送出去;「一村一休閒」則是發展旅遊,把城市裡的人拉進來。「一村一休閒」看似為了發展旅遊,但並不單單為此,而是通過旅遊帶動新的業態,以謀求鄉村發展的可持續之道。
  • 【他山之石】提案工作創新實踐
    【他山之石】提案工作創新實踐 2020-12-22 18: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頭條推薦丨我國臺灣地區鄉村旅遊合作組織的典型模式及經驗
    在鄉村旅遊發展方面,臺灣農會不僅配合政府成立了示範農(牧)場,還為農民提供貸款、技術指導等支持。臺南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的發展也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成立之初正值當地政府為了推廣休閒農業。當地政府在縣政大學開設休閒農業班,聘請臺南縣農會專職人員擔任講師。隨著結業人數的增多,為更好發揮團體的力量,休閒農業發展協會隨之成立,以推動休閒農業發展。
  • 我國臺灣鄉村旅遊發展成功經驗及可借鑑之處
    我國臺灣鄉村旅遊發展三十多年,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運作模式,近幾年來在各地方政府的帶動下,大陸地區鄉村旅遊發展迅速,鄉村旅遊成為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但在發展鄉村旅遊過程中仍然存在單一化,缺乏合理規劃和認證機制等問題,影響了鄉村旅遊的持續發展。
  • 耳目一新與他山之石
    這種史論結合的總結為剖析臺灣學校輔導目前所面對的機遇與挑戰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同時,通過梳理、總結和剖析,作者更深入地思考了臺灣學校輔導歷史發展經驗對我國大陸地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進一步發展的啟示。正是這種「梳理→總結→剖析→啟示」的邏輯結構大大提升了該書的價值性和可讀性。
  • 他山之石 | 滄州渤海新區到東光縣「取經」 力促...
    他山之石 | 滄州渤海新區到東光縣「取經」 力促...: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本文原標題:《他山之石
  • 他山之石匯聚榕城 福州打造印石之都
    而近年來,在福建東南拍賣等機構的推動下,壽山石成為國內藝術品市場中最為熱門的品類之一。東南拍賣舉辦的壽山石專場成為各類印石收藏市場的經典案例,此次秋拍,東南著手推出「他山之石」主題專場,匯聚海內外各類印石精品,以期憑藉豐富的壽山石推廣經驗帶動其他印石門類的市場建設。在文化與市場的雙重發展中,福州在各印石主產地中脫穎而出,成為名副其實的印石之都。
  • 他山之石 臺灣這樣玩轉休閒觀光農業,有哪些值得借鑑?
    想要打造美麗鄉村,光靠農業科技還不夠,休閒觀光設計也很重要,臺灣發展經驗豐富,未來兩岸可攜手前進。」在日前於臺北舉行的「2016兩岸大健康大農業合作論壇」上,臺灣華山文創園區副執行長林羽婕說。針對大陸各地農家樂發展狀況,臺灣鄉村旅遊發展協會副理事長林銘昌認為,農家樂的現有經營形態多從食品安全角度出發,旨在為消費者展現安全管理及銷售農特產品,而非單純做休閒觀光,未來這兩者應結合。
  • 【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取他山之石 為「十四五」高...
    【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取他山之石 為「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畫出最大同心圓 2020-11-29 12: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酉陽疊石花谷:鄉村振興和旅遊扶貧的生動實踐
    重慶酉陽縣石漠化土地治理和旅遊開發建設的生動實踐,在疊石花谷得到充分體現。「旅遊+藝術+扶貧」的創新工作思路,正成為鄉村振興和旅遊扶貧的鮮活動力。巖石長出非遺藝術 煉出景區人氣高漲秋高氣爽,剛立秋不久的疊石花谷,迎來國內的遊客。「景區很大氣,和周邊環境融合得很好,用石頭堆砌成的大門非常壯觀、非常漂亮。」
  • 鄉村旅遊提質升級的臺灣經驗
    隨著國家發改委、文化和旅遊部等13部門共同研究制定出臺的《促進鄉村旅遊發展提質升級行動方案(2018—2020)》的加快實施和「農旅一體化」融合進程的加速,鄉村旅遊蓬勃發展。我國臺灣地區的鄉村旅遊由於資源挖掘充分、文創運用充足、主題特色鮮明、內容體驗新穎、對接市場需求、藉助產業基礎、營銷方式多元等方面的原因,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鄉村旅遊發展的典型代表和樣板標杆,備受市場青睞。
  • 臺灣鄉村建設將給大陸新農村建設提供寶貴經驗
    中新社發 崔紅軒 攝    中新網10月27日電 農業部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秘書長李永華和臺灣華陸國際集團董事長劉英明在談及新農村建設的問題時表示,兩岸配合是很有前途的,臺灣經過長時間的鄉村建設,在農村的發展和農業的建設等方面給大陸新農村建設將提供寶貴經驗。
  • 臺灣青年在大陸築夢「鄉愁」
    來源:新華網「途中的鄉村,寫著難忘的家舍。鄉村的途中,寫著有趣的故事。」在8日舉辦的「兩岸鄉建鄉創融合發展論壇活動」上,來自臺灣的建築規劃師張欣頤說。作為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本次活動以「青春築夢 不負韶華——兩岸青年建築師攜手鄉建鄉創,助推鄉村振興」為主題,來自兩岸的青年企業家、建築設計師與福建多個部門代表齊聚廈門,共同解讀惠臺政策、分享經驗,共話閩臺深化鄉建鄉創交流合作的新機遇。「始於情懷,但不止於情懷。」福建平潭愛玩客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臺灣青年林智遠說,「透過民宿的運營,我們更深刻地了解了鄉村。
  • 臺灣建築師深耕大陸「美麗鄉村」 共建共享鄉村振興
    謝英俊及團隊設計打造「美麗鄉村」。 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中新網太原9月4日電 題:臺灣建築師深耕大陸「美麗鄉村」 共建共享鄉村振興作者 楊傑英太行山的秋景別樣美。身處臺灣的謝英俊,盼著疫情過去,再赴太行山深處,看看當地鄉村的變化。在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紅石塄鄉上沿河村,石頭鋪就的街道乾淨整潔,兩旁種滿了花草。
  • 他山之石 不能視而不見
    酒足飯飽,還編了一段綠皮車K79的視頻,發到抖音上去了。車過湖南常德,半夜醒了。刷手機看疫情,發現貴州也有確診病例了,共兩例。一例貴陽,一例同仁。有點緊張,考慮是否要折返。再看我們要去的黔東南州和凱裡市,又放心了。目的地並無病例。車到凱裡,貴州其他地區又增加一例。還好還好,自我安慰。   回頭看看,我們還是幸運的。貴州確實是疫情較輕的地區。最新的全國疫情分布圖,貴州依然是較少的。
  • MBTI 企業發展的他山之石
    MBTI——企業發展的他山之石 中小企業發展論壇教企業玩測性格遊戲本報訊(記者蔡爽 通訊員方晶 周璐)MBTI這4個字母對多數企業老闆來說毫無意義,甚至不知道它的含義。其實這4個字母代表「性格測評」。辦企業就是要多賺錢快發財,玩什麼測性格?來自香港管理諮詢界的專家告訴武漢的老闆:掌握人的性格,對創業很有幫助的。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淳安縣政協派駐民主監督小組調研臨安上田...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淳安縣政協派駐民主監督小組調研臨安上田微法庭 2020-12-04 16: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臺灣鄉村振興的啟示:大陸鄉村振興可鑑之處
    無論是傳統生產性農業,還是新興旅遊產業,抑或是精深加工業,建構島內2300萬臺灣地區人口消費基礎之上的臺灣鄉村產業,難言其發展前景。生產出來,要麼賣不掉、要麼賣不出好價格,建的民宿少人來住,小菜館生意寥寥。  爭取政策性支持又受所謂政黨選舉影響。每次地方選舉時,候選人都會將爭取上級支持作為競選承諾重點。  喪失真正的歷史文化之魂。
  • 青創「村長」陳癸玲:希望更多的臺青到大陸廣闊的鄉村逐夢
    新華社南京7月7日電(記者陸華東)「我們正在推進『百位臺青下鄉創業,臺青短期駐村計劃』,歡迎大家到青創種子村進行鄉創體驗。」6日上午,在南京臺灣青年創業學院講堂內,來自臺灣臺中的陳癸玲熱情地向臺下103名兩岸大學生發出邀請。
  • 張鮮蘋帶隊赴浙江考察鄉村振興經驗
    學習借鑑浙江經驗 全力推進鄉村振興近日,市政協副主席張鮮蘋帶領市政協考察組赴浙江省溫州市、金華市、紹興市、麗水市,就鄉村振興經驗進行學習考察。張鮮蘋指出,浙江是美麗鄉村的首創地,近年來,以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為目標,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斷完善農民主體、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規劃引領的建設機制,在宜居鄉村、共富鄉村、人文鄉村、樂活鄉村、善治鄉村為內涵特色的美麗鄉村升級版建設上取得了顯著成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美麗鄉村發展模式。張鮮蘋強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