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來驢友遇難事件頻發 多為「違規登山」

2021-01-10 四川新聞網

(資料圖片由網友安哥提供)

  6月中旬

  8位老人從湖南長沙出發,騎行去四川稻城亞丁途中,一名65歲老人突發疾病猝死於巴朗山。

  7月12日

  四川達州騎行愛好者張某和另外4名摩友從達州向西藏進發。在西藏色季拉山口下行5公裡左右處,張某摔倒,不幸遇難。

  7月29日

  一支兩人的登山團隊「違規攀登四姑娘山」,在攀山時二人遭遇險情,致一人當場身亡,另一人受傷嚴重。

  8月1日

  一支私自攀登甘孜州雀兒山的四人登山隊再出事故,一名隊員在攀登時出現嚴重高原反應,隊伍並未因此停步繼續攀登,最終導致該隊員突發肺水腫去世。

  登山者在攀登海拔3500米以上山峰時,必須向行政主管部門申報登山線路、計劃等方案,且方案不允許變更——這是國家相關部門的硬規定,違規者將被處罰。為何「禁令」之下,悲劇依然屢屢上演?

  A

  山難再現

  四川省甘孜州雀兒山,海拔6千多米,因其巍然壯麗的冰川,每年都會吸引不少登山者慕名而來。

  8 月 1 日中午,湖南小夥陳黎(化名)攀登至雀兒山4千多米處時,遇見一支正在往山下撤的登山隊伍,其中還有一人被裹在睡袋中抬下來,已經沒了呼吸。據了解,死者初步死亡原因是嚴重高原反應。

  有登山者稱,死者在之前出現高原反應時,已經被隊友發現,但該隊伍卻仍然選擇繼續登頂,致使其錯過最佳救治時機,最終殞命雀兒山。

  山難

  四人登雀兒山

  一人在途中喪命

  連日來,雀兒山天氣晴好,吸引不少登山者前來。

  從7月31日開始,陳黎所在的5人團隊,再次來到甘孜州德格縣境內的雀兒山,開啟了向主峰峰頂攀登的旅程。

  而在他們之前,已經有數支隊伍到來,其中有申請報備做好相關準備的,也有驢友私自攀登的。

  8月1日中午12點左右,陳黎的團隊攀登至4千多米的C1營地,按照協作的建議進行休整、適應。然而,正在做拉伸的他,突然發現有支隊伍匆匆下山,而且還抬著一個緊閉的睡袋。

  按照多年登山經驗,他斷定一定有登山者出事了。果然,這支一共4人的登山隊伍中,一名30歲的隊員在登山路上身亡,「初步檢查的原因是遭遇嚴重的高原反應,可能是突發肺氣腫斷氣的。」陳黎說。

  同時,這支出事隊伍在抵達C1營地後,還進行了簡單的停頓,但並未跟其他隊伍有過多交流。之後,在當地背夫的幫助下,他們將死者運回山下。

  患病

  死者曾有病史

  遇高反仍在攀登

  8月2日,不少登山愛好者的朋友圈裡,都被這名驢友遭遇山難的事情刷屏。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登山者告訴記者,這名遇難驢友其實患有病史,可能與肺部有關。

  此外,陳黎等與他們接觸過的登山者,在微博、朋友圈表達對遇難者哀悼的同時,也對該團隊的準備提出了一些疑問。

  陳黎通過這支隊伍的嚮導了解到,這是支自主登山的驢友團隊。在8月1日凌晨時分,他們位於海拔5600米左右的C2營地上,而在那時候便已經發現死者出現了高原反應,而且較為嚴重,已出現有肺水腫的跡象。

  在陳黎的朋友圈中,他發布了一篇《雀兒山山難真實情況》的帖子,稱該死者出現嚴重高原反應後仍堅持要登頂,其他隊員同樣抱以僥倖,試圖要進行登頂衝刺。最終,導致了悲劇發生。

  「他錯過了最佳救援時間。」另一名登山者李先生說,隨後,這支隊伍在下撤時,這名登山者或因嚴重的高原反應引發肺水腫而去世。

  證實

  警方接報救援

  趕到後人已去世

  隨後,華西都市報記者從甘孜公安了解到,8月1日中午12點37分,當地公安局指揮中心接到一名驢友報警,稱一名同行驢友在雀兒山上發生高山反應,情況十分危急,請求當地公安幫忙,並安排救護人員前來搶救。

  隨後,當地公安立即組織人員,並聯繫上德格縣的馬尼幹戈衛生院前往現場。然而,在救護人員剛出發7分鐘時間,110指揮中心再次接到該驢友的電話。電話裡,該驢友說,人已經死了。

  當天下午,警方和救援人員趕到現場,確定這名登山者已經身亡。經警方核查,死者為男性,今年30歲左右,他同其餘隊員是組團登山。同時,其餘隊員則向警方陳述,他們是來到當地後再找嚮導登山的,身亡男子是高山反應引起的,他們只知道死者來自四川瀘州,其餘情況並不了解。

  隨後,當地警方進行調查,排除了他殺可能。同時,警方立即與死者家屬取得聯繫。當晚,死者遺體在家屬陪伴下從甘孜州運往成都,隨後可能將運往瀘州安葬。

  華西都市報記者 楊力

相關焦點

  • 「驢友」遇難頻發 滬登山協會:搞戶外不是旅遊
    」……雖然戶外運動已成為不少白領排遣壓力的選擇之一,但在復旦學生被困黃山事件發生後,如何獲得戶外運動技能、如何參與戶外運動,成了不少白領關心的話題。對有志參加戶外運動的愛好者,上海市登山運動協會副秘書長徐超提醒說,要對戶外運動的風險有充分認知,「戶外運動絕不是簡單的踏青、旅遊。
  • 驢友嚴重高反隊伍仍堅持衝頂 終在途中殞命
    資料圖入夏以來,驢友遇難事件頻發6月中旬8位老人從湖南長沙出發,騎行去四川稻城亞丁途中,一名65歲老人突發疾病猝死於巴朗山。盤點山難頻發,多名登山者遇難山難,是登山運動的一個術語,是指登山運動不可預測的危險和遇難的情況。近年來,除了此次雀兒山驢友遇難外,四川多個地區也發生過山難。
  • 富士山冬季登山遇難事故頻發 手機信號差為主因
    原標題:富士山冬季登山遇難事故頻發 手機信號差為主因 日媒31日報導,儘管富士山的登山道已經在冬季封鎖,但是登山者依舊連綿不絕,由於冬季富士山的手機信號不穩定,許多遭遇困境的登山者很難與外界取得聯繫,這也為搜救造成了困難。
  • 「驢友」探險被困事件頻發 深圳擬立法規範戶外運動和救援
    原標題:戶外探險被困事件頻發,如何管住驢友的「任性」?深圳擬立法規範戶外運動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8月7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羅世偉)近年來,戶外運動蓬勃發展,「驢友」逐漸成為戶外探險愛好者的代稱。然而,和「驢友」有關的事故頻發,也為全社會敲響了警鐘。
  • 怎樣看待四姑娘山違規登山事件
    且三人攜帶的物資不多,食物、衣物等並不充分。電影《北壁》背後的真實事件,1936年,德國攀登者東尼與安迪攀登艾格峰北壁遇難但事情引起更多討論的,是韋某該不該留下了黃某在原地的問題。如何看待違規登山近年來戶外驢友狀況頻發,網友養成了一上來就指責遇險者的習慣,「把救援費用結了」成了經典的評語。其實這樣的態度,放在此次事件中,既是無知的,也是冷血的。
  • 驢友不顧強烈高原反應執意攀登 死在登頂路上
    B悲劇背後違規登山悲劇頻頻上演是驢友「執著」還是「禁行」不力?盤點山難頻發,多名登山者遇難山難,是登山運動的一個術語,是指登山運動不可預測的危險和遇難的情況。《四川省登山管理辦法》要求,攀登海拔3500米以上公布山峰,應當具備國家規定的許可條件而組成登山團隊,需提前10個工作日向山峰所在地市(州)體育行政主管部門報備,然而,「這個4人隊伍未報備,屬於私自違規登山。」該負責人稱,此次身亡驢友為嚴重高原反應造成,「雀兒山最高峰達6千多米,一般高反情況在3千米就可能出現。」
  • 「驢友」在無人區失聯失蹤事件頻發,別拿違法當個性
    一段時間以來,「驢友」在無人區失聯失蹤事件頻發。媒體調查發現,「探秘」無人區如今已成為戶外愛好者圈的時髦。誠然,我們的社會尊重個性、政府也講以人為本,但這顯然不包括保障任性胡鬧、鼓勵違法違規。眼下,一些地區已採取自付救援花費、建立旅遊黑名單制度等附加懲罰舉措,不妨進一步推廣。此外,對那些專門教人「鑽空子」或吹得天花亂墜卻毫無風險提示的網文、攻略也要管起來,遏制「走野路」「瞎探險」的歪風。每個人,都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對自然多點敬畏,對法律多些尊重,對他人多份保護。
  • 春節連發三起登山鬧懸事件 六旬驢友不幸遇難
    (搜救隊供圖)半島記者 王洪智新春佳節本是闔家歡樂、喜悅祥和的日子,然而多名驢友在假期裡野外爬山鬧懸,甚至有人付出生命的代價。半島記者採訪得知,春節假期青島紅十字搜救隊共進行三次山地救援。救援人員提醒,在登山前應做好充分準備,儘量不要一個人爬山,不要冒險走野路。
  • 盤點2019年半年來,戶外驢友多起遇難及受傷事件
    戶外運動蓬勃發展的今天,無數的驢友參與到其中。但「戶外有風險,進入需謹慎「!因為驢友們多活動或探險於人跡罕至的區域。出現迷路、失聯或遇難的情況可以說是絡繹不絕。很多遇險驢友通過民警、消防和救援隊的搜救,都能安全脫險。但也有很多驢友卻永遠失去生命,無法再醒來了!戶外活動是高風險的,但現在很多驢友卻沒有這種風險意識。
  • 自然保護區頻遭闖,護林員無奈成「保安」自嘲上班就是攔驢友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背包客」野外旅行的火熱,各類自然保護區成為眾多驢友的目的地,而頻發的驢友遇險事件給自然保護區的安全管理帶來了嚴峻挑戰。驢友應該去哪玩、怎麼玩?擅闖自然保護區存在哪些安全隱患?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 戶外旅遊人員失聯、遇難事件頻發 戶外運動如何有序發展減少風險?
    但另2名「驢友」按約定到達指定營地後,始終等不到「飛魚」,並發現人已失聯,只得報警求助。接到報警,當地警方組織人力進行搜救。「飛魚」的朋友許女士和2名「驢友」從揚州趕往事發地,8月16日抵達飛魚的失蹤地點左貢扎玉鎮。8月16日上午,記者電話聯繫上許女士,許女士表示,10點左右,從前方搜救隊獲悉了疑似「飛魚」遇難的噩耗。
  • 又一青島驢友在嶗山遇難,這些登山壞習慣很要命
    近幾年,戶外活動的熱度不斷升溫、「驢友」群日益壯大,但伴隨而來的還有這樣的字眼:失蹤、救援,墜崖……驢友遇難事件也呈增長趨勢。6月23日,青島一名43歲男性驢友獨自爬嶗山遇難,參與搶救的青島紅十字搜救隊介紹,身體突發狀況是導致該驢友遇難的主要原因。
  • 兩驢友九峰山墜崖遇難:曾開共享汽車前往 未帶登山裝備
    1月20日晚間,兩名年輕驢友的遺體經搜救人員從彭州九峰山半山腰一處斷崖運送下山後,被送往彭州市殯儀館。據彭州警方證實,兩名死者為一男一女,目前警方正介入調查。1月21日,紅星新聞記者從一名參與救援的當地巡邏隊員以及山下多名經營餐飲住宿的老闆處了解到,兩名驢友於1月16日開著一輛共享汽車前往山腳,並於當日上山。監控畫面顯示,上山時,男子身著紅色外套,女子身著長款羽絨服,並未準備任何戶外登山裝備。
  • 一福建驢友自助攀登四姑娘山三峰遇難[圖]
    戶外資料網(www.8264.com)訊,2012年1月27日在四姑娘山三峰失蹤的福建驢友已被證實墜崖死亡。  1月28日15時30分,搜救小分隊在墜崖地點的垂直線下海拔4800米處發現了一具屍體。據最新消息,這具屍體就是在四姑娘三峰墜崖遇難的福建驢友——24歲的陳致。
  • 女驢友四姑娘山墜崖追蹤:登山系休假中個人活動
    廣州女驢友四姑娘山墜崖追蹤  廣州女驢友伍鳳晶在四姑娘山意外墜亡,目前事件仍在調查取證過程中,但瞬間生死的登山之旅早已在驢友中引發討論,如何才能避免悲劇的再度發生成了關注的焦點。鄭朝輝持職業高山協作證,是國內頂級的專業登山嚮導之一。廣州戶外愛好者溫先生曾多次與「暈暈狼」鄭朝輝接觸過,聽說他帶隊出事,表示非常意外:「技術上絕對沒有問題,他是國內公認的戶外登山權威。」  儘管硬體和軟體條件都已具備,但在目前的責任認定中,鄭朝輝仍屬違規操作。
  • 中國驢友探險高風險地圖
    2020年8月25日,震驚於貴州網紅滴水灘瀑布驢友遇難事件,小編整理了近年來驢友戶外探險遇險、遇難事例,特發在這裡。 各位驢友,切勿為一時探險之快而失去欣賞人生美麗風景的機會。且行且珍惜,且行且小心… ​​ 貴州網紅滴水灘瀑布:2020年8月23日,兩個重慶驢友挑戰貴州網紅滴水灘瀑布,瀑降過程中被困在百米瀑布上。
  • 深圳驢友戶外拉練遇難 親友一度發微博尋找
    昨日上午,救援人員在馬巒山紅花嶺一處偏僻的登山道旁發現了陳某的遺體。這是深圳本月份發生的第二起戶外活動事故。令人意外的是,隊友都以為陳某已在登高途中自行下撤,直到4月5日長假結束陳某未去上班,公司和親友才發現其失蹤並報警。
  • 官方通報驢友穿越事件:驢友遇難為意外事故 其餘6名驢友罰款五千
    封面新聞記者 李智 楊濤 姚箬君6月16日,四川臥龍官方再次就驢友穿越事件發布通報,通報稱女驢友王某某之死為意外事故,剩餘6名驢友被罰款五千。營救隊伍運送遺體下山遇難驢友(前排蹲著)遇難第一現場6月14日晚11時許,趕赴現場勘查的民警與返回事發現場配合調查的兩名徒步人員安全返回臥龍鎮。經公安機關全面調查,遇難者王某某死因為意外事故。遇難者遺體於6月16日11時左右,由當地組織的18名村民順利運送下山。臥龍保護區相關部門表示,該事件屬於違規穿越事件。
  • 曾登上聯合國氣候大會 "冰川哥"探險途中遇難
    網上消息稱,有著「冰川哥」「冒險王」頭銜的探險達人王相軍,本月20日在探險途中掉進冰川暗河中遇難。  26日晚上,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求證多位與王相軍熟識的朋友得知,大家均已通過社交平臺以及戶外運動圈子得知王相軍遇難的消息。  而與王相軍同行的夥伴發出訃告稱:王相軍於20日「長眠」於依嘎冰川瀑布之中。
  • 廣西南寧驢友遇難事件 引發的思考
    9南寧驢友遇難事件的判決一事。今天再次翻看了一下這次遇難事件的詳細報導及判決書,想了很多。  對於本次驢友遇難的事件,最值得同情的是死者本人及其父母雙親,他們付出了最大的代價,實在令人痛惜。遇難者的父母舉起維權的旗幟,力爭為其女兒要個說法。對於經歷了喪女之痛的雙親,他們的心情應該受到理解與尊重,他們維權的做法,我們自然也表示理解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