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當然不是我的閨蜜,是我童年玩伴的閨蜜,她們看了我經常介紹泰順的圖文,要我當一次免費的導遊,真聰明。
我的導遊路線自然又是從泰順泗溪至東溪走起
敏蓉、漫步、小青蛙、開心果是個小集團,她們的父輩都是因為各種原因五六十年代被「發配」到泰順,從此結下「革命友誼」,現在叫「姐妹淘」。
賈海韻就是「漫步」,就是老賈叔的大女兒,也就是我童年的玩伴,兩小無猜的那種。她是內蒙古人,從小我就沒覺得她漂亮,後來上了初中上高中,我們在路上就都裝著不認識,這是那個年代的「校園文化」。
「小青蛙」林雪津正宗溫州鹿城區人,是我一位帥哥同事的夫人,她們介紹後我才知道。
「開心果」真名項靖妤,祖籍瑞安,父母衛校畢業支援山區建設到了泰順,泰順是她的第二個故鄉。
正宗泰順人高敏蓉應該是文化館後面的「高厝」人吧?現在居住在溫州,但是經常回老家鄉下去吃土菜,當然是個泰順通。
林雪津的父母也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支援泰順山區建設,典型的「獻了青春獻子女」。
東溪「泰順茶館」的光影不錯
趕緊給這四大閨蜜拍下漂亮的造型
經過幾年的打造,泰順東溪作為「茶歌小鎮」越來越漂亮了。
少小的朋友在周大風先生寫《採茶舞曲》的土樓前合個影
賈海韻1984年離開泰順到她母親的家鄉嘉興去工作,在泰順建行工作就很出色的她在嘉興展示了才幹,她到一度是嘉興最落後的海鹽建設銀行擔任行長,在她手裡成為全省先進單位。
退休行長怕狗
這二位就膽大
日擁祥雲
我最喜歡拍攝的背景牆
沒啥新意的老動作,看看也不錯。
仕水碇步也是打卡點哦
泰順人都不見得來這玩
感覺真不錯
這個景點也一直在提升
自由拍
你看你看那天邊的彩雲
華燈初上,我們是趕不到去縣城吃飯了,就在仕陽用餐吧。
晚上臨時決定去她們老同學林美龍的民宿去試住一下
林美龍從小就對《採茶舞曲》情有獨鍾,1978年參軍入伍,他拉二胡表演的節目就是《採茶舞曲》。40年來「追星」《採茶舞曲》感動了周大風先生,周老生前給他題寫了「泰順採茶舞曲之鄉」和「中國泰順採茶舞曲紀念館」,周老逝世後,他把自己位於泰順縣城嶺下村的老房子改造成為泰順狀元文化展示館和採茶舞曲紀念館。
我入住「狀元」屋,房間整潔,基本設備齊全。
「狀元」屋還有專門的茶室套間,林美龍以香樟木為原料,設計家具和桌櫈,香氣滿屋。
第二天早晨,我看到了倆「偷瓜賊」,她們趕緊澄清:一同學就這村人呢,剛好遇著,這黃瓜敷臉、吃食都是上品。
樓上倆「進士」聽得樓下喧譁,探出頭來看熱鬧。
柚子樹下,吃著林美龍同學一早去縣城買來最好的「麻食幹」,某人吃著嘴裡還看著人家手裡的。
林美龍熱愛《採茶舞曲》是真心真意的,對泰順狀元文化保護也是「槓槓」的。
這柚子樹不是採摘用的
每一處布置都有林美龍的心血
嶺下村距泰順縣城六公裡,是宋代溫州首位狀元徐奭故裡,嶺頭是周大風先生曾經即興現場創作、讚美「三杯香」茶的千畝山垟坪茶場。林美龍在這裡投資500多萬元,建設佔地1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600多平方米的文化園,無怨無悔。
得知林美龍熱愛《採茶舞曲》,我國著名音樂家、歌唱家何佔豪、李光羲、姜嘉鏘、陶慧敏先後贈送林美龍墨寶及《採茶舞曲》錄音磁帶、唱片等珍品。
周大風先生之子周小風、侄女周山涓多次親臨紀念館,這臺周老生前使用的鋼琴就是他們贈送的。
可以說,有關《採茶舞曲》的私人收藏,林美龍同學是最豐富的。
這也是對泰順茶文化的研究和宣傳有很大的貢獻
一個地方,有這麼一個熱心人,也是非常難得的。
臨行時,林美龍給每一位同學贈送了他專門收藏的《採茶舞曲與泰順》一書,裡面有蕭哥拍攝的圖片。
「紅色娘子軍」跳著芭蕾曬稻穀
「空姐」收稻穀
廊橋通過保護已經深入人心,成為不折不扣的泰順文化元素。
年代久遠的仙居橋
「空姐」察看圓州古村水稻生長情況,真香。
圓州古村的老房子是絕妙的攝影背景
幾乎不用任何後期處理
我喜歡隨意抓拍,她們也接受呢。
當然有時也需要「擺」一下
連不愛拍照的「開心果」都喜歡這裡
更不用說「小青蛙」了
雨中奔逃
小昆蟲也來湊熱鬧
圓州古村落適合各種造型
或蹲或立
或顰或笑,皆成微博。
古村落的滄桑遺韻,總適合襯託美女的時尚。
這裡是「小青蛙」的舞臺
也是讓大家點讚和開心的地方
我總是覺得「開心果」似曾相識
原來她小時候就是我父親攝影作品中的「女一號」。
真是哪兒都有她,我可是沒少見這些圖片呢。
原來她是賈海韻的閨蜜呢,現在才知道她叫項靖妤,多好聽的名字。
圓州雨巷
根本不用發愁的閨蜜
林雪津
高敏蓉
項靖妤
古代的美女是不可以這樣的
不知道在笑啥
特許參觀「山裡人家」住宿區
與「山裡人家」畲族美女經理合影
品嘗「山裡人家」的畲家菜美味,每一道菜都很喜歡。
飯後驅車由司前去百丈,在山上觀景臺遙望飛雲湖上遊庫區。
真美
當年繁華的百丈古鎮已在水下幾十米處
山上的新百丈現在是全國聞名的體育小鎮
身為泰順人,高敏蓉都沒有來過新百丈,更不用說幾位外地的閨蜜了。
打卡南浦溪鎮庫村古村落
這裡到處都是歷史的遺蹟
打卡庫村書院
與包老師伉儷揮手道別
比較早離開庫村,到小村還可以看文興橋。
這天光色真美
大家遊興甚濃
去「筱村公社——前山農莊」的路上,彩虹也在歡迎我們。
我是第二次來前山農莊了,上次是參加庫村論壇。
賈海韻也被美景吸引了
在泰順筱村坳頭村,「筱村公社」是幾處設施齊全的現代時尚木屋別墅區和古民居民宿區的總稱,前山農莊只是其中之一。這裡有山坡釆摘園,生態農家菜館,柴倉磨坊、養生度假休閒庭院。這天巧遇老闆吳春華,他正在嘗試用不同層次的旅遊觀光和人文教育傳承結合,他想做從農業時代走向現代生態建設的康旅泰順。
這次我來,感覺比上次又更進一步了。
聽說這裡的菜也燒得很好,我們是聽了包老師的建議上這裡吃的。
陽光漸漸地收了金黃色的光線了。
前山農莊的燈光漸漸地亮了
我還真捨不得這個時間去吃飯
夜色中的前山農莊,果然更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