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時評:打造國際創科中心,香港正逢其時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11月27日電 題:打造國際創科中心,香港正逢其時

中新社記者 安英昭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日前發表2020年施政報告,在不足60頁的篇幅中,28處提及「創新」,48處提及「科技」,「創新科技」成為一大亮點。

「十四五」時期,在中央全力支持、粵港澳大灣區通力合作、特區政府聚力發展的三重機遇下,香港打造國際創科中心正逢其時。

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曾在對24名在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來信作出重要指示時強調,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此後,創新科技領域成為中央支持香港發展的重要政策方向。在《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港澳專章」中,「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更成為中央支持特別行政區鞏固提升競爭優勢的重要內容。

過去一年,香港經濟因社會動蕩、新冠肺炎疫情和國際政治形勢受到重創,本地生產總值出現十年來首次年度負增長,特區政府預測2020年香港全年經濟或收縮6.1%。正如林鄭月娥所說,提振經濟、創造就業迫在眉睫。在國安法為恢復香港穩定帶來顯著效果、社會希望重新聚焦發展這個最大公約數的當下,香港仍需明確目標和方向,進而逐步解決制約其長遠發展的瓶頸。

「十四五」時期,中央明確將堅持創新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在此背景下,香港著力發展創新科技既有助於其找準發展方向,也有利於培育新增長點、更好融入國家新發展格局,進而實現重新上陣再出發。

香港打造國際創科中心,需要粵港澳大灣區內各城市通力合作。《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一年多來,一系列促進港澳同內地融合發展的政策舉措密集出臺,大灣區三地人員、物資、資金、信息的流動更加便捷有序,無疑為大灣區各城市間合作,尤其是深港科技合作創造了良好條件。

深港兩地在科創合作方面擁有良好基礎和廣闊前景。深圳科創能力強、研發經費投入佔比高、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突出,香港擁有一流科研能力、數量可觀的海內外人才、國際化營商環境,完全可以通過優勢互補實現「1+1>2」。深港應規劃建設好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為抓手,共同建設好「一國兩制」下,位處「一河兩岸」的「一區兩園」。

值得注意的是,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表示,香港特區政府計劃推出多項面向創科人才尤其是青年的政策措施。從「傑出創科學人計劃」到「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不僅將為有志投身科技的香港青年提供在大灣區的就業機會,也將助力香港在全球範圍內吸引更多創科人才。

特區政府將於12月發布《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提出超過130項智慧城市措施,讓市民更能感受智慧城市及創新科技帶來的便利,還將在12月推出「智方便」,初期會提供20多項常用公共服務,進一步推動「智慧政府」以至整個社會數字轉型。可以預見,特區政府聚力發展創新科技的紅利,首先將惠及香港市民,在750萬港人「拋開區分求共對」的共同努力下,國際創科中心也會成為繼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之後,香港又一張嶄新名片。(完)

相關焦點

  • 破局攻堅,唯有創新——香港多管齊下建設國際創科中心
    新華社香港11月28日電(記者張雅詩)香港受到持續多時的社會事件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未來經濟需要找到新起點,創科是重要出路。事實上,香港近年積極推動創新科技發展,特區政府和科研機構通過匯聚人才、加強與內地合作等措施,多管齊下,銳意將香港打造為國際創科中心。
  • 香港可為大灣區吸納創科人才(聲音)
    「『十四五』規劃下的灣區金融科技:機遇與創新」論壇日前在香港舉行。線上線下,來自港澳和內地的專家學者、業界人士同步聚焦「十四五」規劃下,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創新科技等方面的發展前景。他們認為,香港可為粵港澳大灣區匯聚創科人才,打造國際創科金融中心。
  • 香港創科發展按下「快捷鍵」
    雷克系統有限公司總裁郭正光說,他看好香港的數據中心業務,相信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總部設於香港科學園的雷克系統有限公司創立於2000年,專注於個性化電子市場推廣軟體和電子客戶關係管理軟體,是亞洲領先的大數據市場營銷方案供應商,客戶涵蓋國際奢侈品牌、財富500強、上市公司等。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科技事業上取得輝煌成就。
  • 【香江20年】鍾偉強:把香港打造成國際創新中心
    (原標題:【香江20年】鍾偉強:把香港打造成國際創新中心)
  • 香港將著力打造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覃思 鄭潔琳 )10月13至16日,第38屆香港秋季電子產品展及第22屆國際電子組件及生產技術展於香港會展中心舉行。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商貿平臺,今年兩展共吸引超過4300家來自25個國家及地區的參展商。
  • 香港舉辦網上「創科嘉年華」
    本報香港12月24日電  (記者陳然)由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主辦的「創新科技嘉年華2020」於23日在線舉行。
  • 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 香港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香港特區政府正充分利用大灣區發展帶來的機遇,結合自身優勢,致力於將香港打造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科技創新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佔有重要的位置。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員,香港將如何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4月1日表示:「香港擁有雄厚的科研實力、世界級的大學、國際化和市場化的營商環境、健全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等各方面的優勢,可以擔當大灣區裡創新科技先鋒的角色。而大灣區擁有龐大的市場,以及轉化科研成果和先進位造的能力,能夠為香港的創新科技企業提供做大做強的空間。
  • (熱點觀察)中歐投資協定正逢其時
    2013年以來,中歐圍繞協定已進行34輪談判,進入今年,談判進程明顯加快,9月,中歐領導人在視頻會晤中再次確認,努力實現年內完成談判的目標。德新社日前報導稱,歐盟和中國就《中歐全面投資協定》談判取得積極進展,「今年達成《中歐全面投資協定》還有希望!」
  • 應科院透露將藉助目前良好的創科發展環境,展開一系列新計劃
    香港2018年5月28日電 /美通社/ --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今日向傳媒透露,憑藉「香港特區政府的大力支持,結合香港創科生態系統中其他持份者的共同力量 王明鑫先生提及應科院過於去十年的成就,認為社會經濟情況,政府政策及跨境合作等對香港的整體創科發展關係密切。他認為,香港特區政府推出的有利政策,加上大灣區發展和國家的其他國際發展策略,均帶來了難得的機遇。
  • 香港舉辦網上「創科嘉年華」與市民分享科研成就
    人民網香港12月23日電 (記者陳然)由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主辦的「創新科技嘉年華2020」於23日在線舉行。為期9天的嘉年華以「攜手共創·超越所想」為主題,展出多項本地最新創意的發明和科研成果,並舉辦一系列創科工作坊和講座,與市民分享香港的傑出科研成就。
  • 香港創科繼續加油!本港首輛電動智慧無障礙小巴面世……
    該款電動小巴不單引領香港小巴環保及安全新標準,更有利於推動社會關愛共融。 創科之路仍任重道遠 近年來,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成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之餘的又一目標,創科公司數量同相關行業的就業人數顯著增加。
  • 國泰增飛西雅圖 加強覆蓋創科中心
    國泰行政總裁何杲在西雅圖接受訪問時稱,公司與香港經濟一同成長,國泰近年網絡加強覆蓋創科中心,今年航班規劃重心是「少(新)航點、多班次」,令運力提升約6%,更勝去年的3.5%。隨著連接更多創科城市,何杲指,國泰近年也加強科技投入,部分投資漸見成熟,料年內可推出新服務,例如手機一鍵登機(Check-in)、航班因颱風取消後可十數分鐘自動安排下一航班等。
  • 擁抱創科 香港智慧城市建設添新翼
    來源:海外網《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中「智慧生活」範疇的建設目標及相關措施示意圖。(香港智慧城市藍圖網站供圖)打造智慧城市,香港再添新翼。近日,香港特區政府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下稱《藍圖2.0》),提出包括「善用創新科技應對疫情」等新內容在內的130餘項智慧城市措施,依託創新科技持續推進香港智慧城市建設,讓市民更實在地感受到智慧城市及創科發展為生活帶來的便利。
  • 香港創科「雲招聘」火了
    來源:海外網員工在香港科學園內走過。創科行業在當前環境下對人才需求不跌反升。新華社記者 盧 燁攝香港數碼港公眾使命總監陳思源說,雖然疫情給不少行業帶來衝擊,但同時讓網上活動更為活躍,促成很多數碼轉型的需要。比如線上辦公為科技方案帶來很大需求,創科行業求才若渴,網上職業博覽提供了不少就業機會。
  • 粵港澳大灣區創科合作猶如「接力跑」——專訪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
    在香港創新科技發展經歷「奮起直追」的幾年之後,薛永恆接掌這個承擔著為香港經濟注入新發展動力使命的政策局。他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特區政府投入超過1000億元(港幣,下同)後,目前香港創科發展生機勃勃,機會處處,已是處於慢慢開花結果的階段。
  • 強化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地位 打造更具競爭力國際大都會——大灣區...
    香港未來將如何結合灣區發展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又如何將香港的科技創新融入國家的創新發展體系?聶德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香港的創科發展帶來難能可貴的機遇。事實上,在創科領域上,粵港澳大灣區的資源和優勢非常突出。
  • 香港創科局局長:推動創科發展 改善市民生活質量
    中新社香港12月18日電 由香港創新科技署主辦、香港科技園公司協辦的第一屆「城市創科大挑戰」於18日展開。香港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恆發表視像致辭時表示,政府推動創科發展的目標,除了是促進香港經濟多元發展及為經濟注入新動力外,更重要的是改善市民的生活質量,做到便民利民。
  • 專訪香港創科局局長薛永恆:香港正值創科的「黃金時期」
    【同期】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 薛永恆  我們叫做「轉危為機」,的的確確這個新冠肺炎,影響我們的生活,帶來一些危險,但實際上,也成為一個推動力。  【解說】日前,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恆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疫情促進了香港創科產業發展,疫情之下的香港可謂「危中有機」。
  • 香港創科人才庫將再添新丁
    助力創科企業發展  人才是發展創科的關鍵,香港業界對科技人才素有強烈需求。為配合香港創科業界在延攬人才方面的需要,「科技人才入境計劃」於2018年6月應運而生。這一斥資5億港元的計劃旨在通過快速處理入境安排,為香港特區符合資格的科技公司(機構)輸入內地和海外科技人才。
  •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鼓勵創科人才勇敢追夢
    【解說】香港科技園公司10月初建立了「香港科技園創科學院」,旨在為年輕創科人才提供全方位培訓、實踐和專業支援的「明日創科領袖培訓計劃」也開始了一個多月。關於計劃的進展情況,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告訴記者,目前已收到了600多個申請,亦有很多公司關注第二期計劃的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