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創科發展按下「快捷鍵」

2020-12-16 人民網

香港科學園外觀。新華社記者 盧燁 攝

香港科學園大樓內景。新華社記者 盧燁 攝

「數據是資產,將來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的發展,全都是依靠數據的,數據中心就是放這些資產的地方。」雷克系統有限公司總裁郭正光說,他看好香港的數據中心業務,相信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總部設於香港科學園的雷克系統有限公司創立於2000年,專注於個性化電子市場推廣軟體和電子客戶關係管理軟體,是亞洲領先的大數據市場營銷方案供應商,客戶涵蓋國際奢侈品牌、財富500強、上市公司等。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科技事業上取得輝煌成就。國家雄厚的科技實力加上國策上的支持,為香港的創新科技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為相關行業帶來大量的機遇。以雷克為例,他們由最初3人創辦的一家香港初創企業,發展為目前在上海、廣州等地都設有辦事處的業內領先者。

香港特區政府致力促進香港成為在亞太區內設立數據中心的首選地點,以發展香港為科技合作及貿易的樞紐。《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到具體的目標,包括「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今年初,特區政府在財政預算案中提到,香港科技園公司正全力在將軍澳工業邨發展數據技術中心,預計明年下半年落成。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說,在「一國兩制」下,香港興建數據中心有一定的優勢,因為香港處在中西方交匯點上,國外的大量數據可以通過香港進入內地。他說,正在將軍澳工業邨建設中的數據中心主要服務香港和大灣區其他城市,以後再根據效果實施拓展。

為了提升競爭力並為經濟注入新動力,香港特區政府近年聚焦創新科技發展,2017年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循八大方向發展創科,包括發展創科基建、推動研發、匯聚創科人才、支援科技企業和推動「再工業化」等,至今先後投放超過1000億港元在創科發展上。

背靠祖國,香港這條創科之路將越走越寬。今年2月出臺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加速了內地與香港在科研上的共同發展。

黃克強說,在大灣區建設中,香港要更好地發揮其國際科創平臺的作用,首先企業在香港將產品研發出來,然後對接大灣區的產能和市場。

黃克強認為,香港的優勢在於擁有強大的科研力量,香港有5所大學排名在全球100名之內,而弱項則在於將科研成果轉化成為產品和商品。科技園公司旗下的科學園的工作就是為研發創造條件,為初創型企業找到它們的應用場景,與資本或大企業對接。2017年,商湯集團成為科學園第一家「獨角獸」初創企業。

與香港科學園一樣,香港數碼港也致力推動香港創科發展。數碼港重點支持香港在數碼科技範疇的發展,包括金融科技、智慧智能與大數據、區塊鏈等,雲集超過1400家數碼科技公司,除了跨國科技巨擘如微軟和聯想,還有多家「獨角獸」初創企業,包括預約貨車的手機程序GoGoVan(高高客貨車)、虛擬銀行WeLab(我來貸)等。

「80後」林凱源與幾個朋友於2013年創立GoGoVan,他們靠2萬港元起步,創業過程中多次遇上倒閉危機。後來除了獲數碼港10萬港元投資,林凱源還從12個投資者那裡獲得每筆10萬、20萬港元的投資。

林凱源說,當時12個投資者被他們幾個創辦人執著精神打動,所以決定投錢。2014年,他們獲得來自內地的一筆天使投資時,投資人要求他們必須進入內地市場。「好,那我就進去內地看看。一旦進去我就發現:世界不同了。」他說,希望GoGoVan能成為代表香港年輕人初創企業的「名片」,向建成世界最大的同城貨運平臺目標努力。

香港數碼港主席林家禮說,最近幾年香港的科創氛圍有了很大的變化,背後有科技日益強大的祖國支持,又有「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3年前,如果有年輕人說要創業,家長很可能會覺得沒信心,認為不如好好去當律師、醫生或會計師,但現在不一樣,家長鼓勵年輕人去闖蕩。」林家禮說,目前香港正面臨又一次的轉型,邁向國際創科中心。

事實上,隨著香港創科生態不斷完善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來更多機遇,香港的創新創業氛圍日益濃厚,吸引了越來越多天使投資人的到來,發掘香港投資機遇。

林家禮介紹,在數碼港,最成功的科創團隊都是混合團隊,有香港本地精英,加上內地專才,還有國外專家,數碼港的「獨角獸」企業,多數由這樣的團隊帶領。他預計,未來在虛擬保險、醫療科技、智慧城市、電子競技、數字娛樂、網絡安全等領域,還將誕生一批新的「獨角獸」企業。

相關焦點

  • 香港創科局局長:推動創科發展 改善市民生活質量
    中新社香港12月18日電 由香港創新科技署主辦、香港科技園公司協辦的第一屆「城市創科大挑戰」於18日展開。香港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恆發表視像致辭時表示,政府推動創科發展的目標,除了是促進香港經濟多元發展及為經濟注入新動力外,更重要的是改善市民的生活質量,做到便民利民。
  • 香港創科「雲招聘」火了
    來源:海外網員工在香港科學園內走過。創科行業在當前環境下對人才需求不跌反升。新華社記者 盧 燁攝香港數碼港公眾使命總監陳思源說,雖然疫情給不少行業帶來衝擊,但同時讓網上活動更為活躍,促成很多數碼轉型的需要。比如線上辦公為科技方案帶來很大需求,創科行業求才若渴,網上職業博覽提供了不少就業機會。
  • 香港舉辦網上「創科嘉年華」
    本報香港12月24日電  (記者陳然)由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主辦的「創新科技嘉年華2020」於23日在線舉行。
  • 香港創科人才庫將再添新丁
    優化措施將會讓更多公司受惠於「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的確定性和簡化手續,從而加快吸納世界各地科技人才來港進行研發工作,同時鼓勵本地與非本地人才交流,促進香港創新及科技發展。5G通訊、數碼娛樂、綠色科技、集成電路設計、物聯網、微電子,這些時下最具發展前景的產業將為香港創科人才庫再添新丁。
  • 陳茂波:香港特區政府將繼續努力培育人才推進創科發展
    新華社香港12月23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3日表示,特區政府將繼續努力培育和匯聚人才,壯大香港的創科人才庫,讓創科發展更蓬勃。陳茂波23日在「創新科技嘉年華2020」開幕禮上致辭時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固有的營商和生活模式。
  • 香港可為大灣區吸納創科人才(聲音)
    「『十四五』規劃下的灣區金融科技:機遇與創新」論壇日前在香港舉行。線上線下,來自港澳和內地的專家學者、業界人士同步聚焦「十四五」規劃下,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創新科技等方面的發展前景。他們認為,香港可為粵港澳大灣區匯聚創科人才,打造國際創科金融中心。
  • 擁抱創科 香港智慧城市建設添新翼
    近日,香港特區政府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下稱《藍圖2.0》),提出包括「善用創新科技應對疫情」等新內容在內的130餘項智慧城市措施,依託創新科技持續推進香港智慧城市建設,讓市民更實在地感受到智慧城市及創科發展為生活帶來的便利。
  • 破局攻堅,唯有創新——香港多管齊下建設國際創科中心
    新華社香港11月28日電(記者張雅詩)香港受到持續多時的社會事件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未來經濟需要找到新起點,創科是重要出路。事實上,香港近年積極推動創新科技發展,特區政府和科研機構通過匯聚人才、加強與內地合作等措施,多管齊下,銳意將香港打造為國際創科中心。
  • 逾500位香港青年乘坐高鐵了解大灣區創科發展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香港1月5日電5日上午,超過500位參加「高鐵青年號·創科體驗行」活動的香港青年於高鐵香港西九龍站出發,乘坐高鐵前往內地,了解廣州和佛山的創新科技發展。這項活動由香港青年協會主辦,500多位參與者包括270多位中學生、100位高校生,其餘為在職的年輕人。他們乘坐「動感號」高鐵列車前往廣州,了解高鐵網絡建設,並探索粵港澳大灣區內廣州和佛山的創科發展。
  • 綜述:無人商店進軍香港 創科發展將迎新機遇
    綜述:無人商店進軍香港 創科發展將迎新機遇 2018-09-06  香港四洲集團主席戴德豐相信無人商店是零售業發展的大趨勢,他強調新時代需要新發展,傳統零售業引入新技術,可讓香港消費者體驗智慧零售的便捷。EasyGo創始人兼CEO林樂昌則表示,目前無人商店發展迅速,網際網路興起的內地與金融中心香港展開合作,或將推動香港零售業變革與創新。
  • 應科院透露將藉助目前良好的創科發展環境,展開一系列新計劃
    應科院主席王明鑫先生與行政總裁周憲本先生,於傳媒活動上介紹了該院的最新發展和前景,以及對未來本港創科發展的意見。 王明鑫先生提及應科院過於去十年的成就,認為社會經濟情況,政府政策及跨境合作等對香港的整體創科發展關係密切。
  • 香港舉辦網上「創科嘉年華」與市民分享科研成就
    人民網香港12月23日電 (記者陳然)由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主辦的「創新科技嘉年華2020」於23日在線舉行。為期9天的嘉年華以「攜手共創·超越所想」為主題,展出多項本地最新創意的發明和科研成果,並舉辦一系列創科工作坊和講座,與市民分享香港的傑出科研成就。
  • 疫情下的香港創科招聘:人才需求不跌反升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香港創科招聘:人才需求不跌反升中新社香港4月3日電 (記者 曾平)新冠肺炎疫情持續,香港數碼港一年一度的招聘博覽於4月3日至4日首次採用虛擬互動形式進行。數碼港稱,參與今年招聘博覽的展商數量逆市打破往年紀錄,反映創科行業在嚴峻經濟環境下,對人才的需求不跌反升。香港數碼港自2015年起每年舉辦招聘博覽,雖然今年遭遇新冠疫情,但參加招聘博覽的企業打破往年紀錄,共有逾130間大型及初創企業參展,提供逾700個職位。參展企業的業務涵蓋虛擬銀行、虛擬保險、人工智慧、區塊鏈、教育科技、電子商貿、醫療保健等。
  • 中新時評:打造國際創科中心,香港正逢其時
    中新社北京11月27日電 題:打造國際創科中心,香港正逢其時中新社記者 安英昭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日前發表2020年施政報告,在不足60頁的篇幅中,28處提及「創新」,48處提及「科技」,「創新科技
  • 首條高鐵為長白山旅遊經濟按下發展「快捷鍵」
    這條高速鐵路將引領沿線城市邁入高鐵時代,改寫長白山腳下無高鐵的歷史,為長白山未來的旅遊經濟按下發展「快捷鍵」。  作為國家重要自然旅遊景區的長白山,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令這一獨具特色的景區成為了東北這片黑土地上的著名地標,白山黑水的一系列自然景觀在這裡得到了淋漓盡致地釋放。
  • 專訪香港創科局局長薛永恆:香港正值創科的「黃金時期」
    【同期】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 薛永恆  我們叫做「轉危為機」,的的確確這個新冠肺炎,影響我們的生活,帶來一些危險,但實際上,也成為一個推動力。  【解說】日前,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恆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疫情促進了香港創科產業發展,疫情之下的香港可謂「危中有機」。
  • 香港創科繼續加油!本港首輛電動智慧無障礙小巴面世……
    創科之路仍任重道遠 近年來,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成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之餘的又一目標,創科公司數量同相關行業的就業人數顯著增加。 數據顯示:從2014到2018年之間,本港創科企業數量增長2至3倍,創業從業人員數量增長4至5倍,2015年政府成立了創新及科技局;2018年以來,政府向科技園增撥超過100億。尤其是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政策幫扶下,香港創科發展面臨良好的機遇。
  •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鼓勵創科人才勇敢追夢
    【解說】香港科技園公司10月初建立了「香港科技園創科學院」,旨在為年輕創科人才提供全方位培訓、實踐和專業支援的「明日創科領袖培訓計劃」也開始了一個多月。關於計劃的進展情況,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告訴記者,目前已收到了600多個申請,亦有很多公司關注第二期計劃的推出。
  • 粵港澳大灣區創科合作猶如「接力跑」——專訪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
    在香港創新科技發展經歷「奮起直追」的幾年之後,薛永恆接掌這個承擔著為香港經濟注入新發展動力使命的政策局。他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特區政府投入超過1000億元(港幣,下同)後,目前香港創科發展生機勃勃,機會處處,已是處於慢慢開花結果的階段。
  • 香港軟體行業協會支持及認同施政報告創科理念
    香港文匯報11月25日報導,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5日發表《施政報告》,在創科相關的內容,著重落墨前瞻性的措施,並更明確地環繞大灣區融合發展的規劃。香港軟體行業協會隨後發表聲明,對《施政報告》中有關創科的理念表示支持及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