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疾步穩開新局
——從經濟半年成績單看懷化發展勢頭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肖軍
懷化,又一次在「非常」考驗中挺住了。
複雜多變的外部經濟環境,十分嚴重的暴雨洪澇災害,許多人擔憂,上半年經濟增長速度會放緩。
結果出人意料。全市GDP增長8%,高於全省0.4個百分點,高於全國1.3個百分點,全省排名由去年同期的「老九」躍入全省「第三把交椅」。
用新常態的視角回顧半年的成績單,得出這樣的評語: 8%增速不平凡,快中趨優亮點多。
看速度——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與同期相比,排名大幅提升,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地方財政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躍入全省第3。
看質量——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由上年同期的58.6%提高到66.2%,五大高耗能產業佔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5個百分點。新興動能逐步成長,高新技術產業同比增長14.4%。發展活力明顯增強,新增市場主體、註冊資本分別比去年同期增加1922個、32.9億元。
看效益——老百姓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上半年新增城鎮、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03萬人和4.04萬人,城鎮居民、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分別高於全省0.2、2.2個百分點。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一極兩帶』戰略為抓手,奮力推動經濟回升向好,呈現出穩中有進、進中有新的態勢,在築底企穩關鍵期邁出了關鍵一步。」懷化市委書記彭國甫給出了答案。
稻穀飄香,菊黃果熟的秋季,記者穿行五溪大地,感受到了實幹的熱情、開放的熱度、發展的熱力。更是領悟到了懷化經濟快中趨優絕非半年之功,而是蓄勢已久,其發必速。
定力——解放思想,找準路徑,牢牢扭住發展第一要務
從湖南省地圖上看,位於我省西南邊陲的懷化,版圖佔全省的13%,是全省版圖最大的市州。
然而,版圖大市卻是經濟小市,主要經濟指標常排全省末尾,有人戲稱懷化是湖南的「省尾」。2014年,該市主要經濟更是出現負增長,發展跌入低谷。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面對「省尾」的尷尬,懷化的幹部群眾承認差距,但沒有沉淪,認為低谷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
知恥而後勇。趕超,成為最能表達懷化人心聲的兩個字。
思想解放的高度,決定後發趕超的力度。
一場解放思想、後發趕超的大討論在全市展開。領導下訪問計,邀請專家學者獻策,到發展快的地方取經……一系列舉措,懷化的決策者心裡越來越亮堂,視野越來越開闊。
大討論找到了經濟發展滯後的癥結:總量不大,結構不優,效益不高,短板明顯,活力不足。
大討論提振了發展信心。用辯證的思維看,後發有後發的優勢,有潛力,更有發展空間。懷化地處5省接界之處,隨著高鐵等交通條件的極大改善,可以發揮得天獨厚的交通、區位、生態等綜合優勢,抓住多種戰略機遇,乘勢而上。
大討論走出了認識上的誤區。在新常態下,發展仍然是硬道理,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牢牢扭住發展第一要務,對推動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保持定力,追求又好又快的綠色GDP。
懷化多山,綿延不斷的大山造就了懷化的峻美。
然而,山高路就遠,層巒疊嶂,擋住的不只是步履。
行走懷化,路是最關心的問題,路,即是發展路徑,也是戰略選擇。
方向比速度更重要。懷化人清楚,趕路還要看路。又好又快發展,既要靠好車,又要靠好路。好車動力強,好路跑得穩。
大討論促進了思想的大解放,形成了又好又快發展的大共識。
又好又快,就要走新路。
新路來自思路。走新路,關鍵在路徑。懷化市委副書記、市長趙應雲深有感觸:「以國家戰略為導向,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選擇發展戰略和路徑。」
走新路,還須引路。省委、省政府領導始終牽掛懷化、關心懷化、支持懷化,要求加快新增長極建設,打造湖南向西開放的橋頭堡。為懷化發展指明了方向。」
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全省「一核三極四帶多點」的區域發展格局,懷化發展路徑更加明晰:
奮力實施「一極兩帶」和「一個中心,四個懷化」發展戰略,即打造輻射大西南、對接成渝城市群的新增長極,建設滬昆高鐵經濟帶、張吉懷精品生態文化旅遊經濟帶;建設5省邊區生態中心城市和綠色懷化、法治懷化、智慧懷化、幸福懷化。
謀定後動,上下同欲。懷化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資源,向發展第一要務集聚,開啟後發趕超的新徵程。
山高,人更高。走馬懷化看新路,看到的是思路、信心、定力與勇毅。
發力——精準發力第一主戰場,補齊短板,夯實基礎
盛夏,麻陽高山黃桃熟透,山野間果香濃鬱,果農們甜在心裡。
今年,懷化加大電商進村力度,麻陽高山黃桃搶搭網際網路快車,銷路十分走俏。
不僅是麻陽黃桃,靖州木洞楊梅、漵浦紅心獼猴桃、芷江金秋梨等一批農村電商品牌,通過網際網路提升附加值和銷量。
今年以來,「網際網路+」在懷化勢不可擋。據統計,今年上半年,該市電商交易額同比增長129%,成為全省電商產業增長最快的市州,今年電商交易額有望突破百億大關。
從一張白紙到向百億邁進,這個耀眼的成績,折射出懷化人對產業建設的孜孜以求。
幾經探索,寂靜反思,懷化找到了發展不足、發展不快、發展不優的原因所在,即產業發展嚴重滯後。
「在產業發展中殺出一條血路!」在2014年底的一次調研中,彭國甫的講話擲地有聲。言辭間,滿是壯烈。
補齊產業短板,夯實趕超之基。對照省裡產業發展「135」工程模式,懷化市產業園區3年倍增行動計劃濃墨重彩地推出。
「把產業及產業園區建設作為第一主戰場。幹部力量在第一主戰場集結,考核指揮棒在第一主戰場發威,發展環境優化在第一主戰場檢驗。」2015年1月,懷化市委、市政府吹響了產業攻堅集結號。
喜「新」不厭「舊」,懷化市在產業發展中以項目為抓手,實行雙輪驅動。
有中生新。強勢擴張商貿物流、綠色食品、電子信息、生態文化旅遊等有資源、有優勢、有基礎的產業,提升改造傳統動能。
無中生有,大力發展醫養健康、現代製造、電子商務、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形成拉動經濟的新動能。
重點項目巡檢是推動產業園區建設的「殺手鐧」。去年以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隊,各縣市區黨政一把手參加,先後4次對重點產業項目及產業園區進行巡檢。並把巡檢結果作為選拔任用幹部的重要依據。
巡檢傳導壓力,催人奮進。
走進武陵山現代商貿物流城項目現場,去年還是不毛之地,如今數棟樓房拔地而起。這個由美達集團投資100億元,並引入阿里巴巴、傳化物流、中國義烏小商品城共同建設的項目,投入運營後,將成為大西南一流的現代商貿物流基地。
在懷化,讓人驚喜的何止是電商產業和商貿物流產業。懷化的產業及產業園區建設猶如一曲大開放、大跨越的華美樂章。
投資340億元的懷化石煤綜合利用發電廠項目,目前全省裝機容量最大的風力發電場——蘇寶頂發電場,標誌著新能源高地正在懷化形成。
旅遊業「1354」工程的全面實施,懷化正向全國知名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邁進。
被稱為「幸福產業」的醫養健康產業,正在形成生物、醫藥、健康養老基地到加工、物流的全鏈條,一個醫藥養生之都呼之欲出。
此外,特色農產品加工、新材料、現代製造、文化創意等產業呈快速發展之勢。
「抓產業找到了經濟發展的突破口。」趙應雲坦言,既要穩增長,又要調結構,都是高難度的項目,懷化用發展產業這一平衡術,走好了發展平衡木,取得了比翼雙飛的效果。
在向老幹部匯報會上,一位原市領導這樣感嘆:「過去,投資上億元的產業項目掰著手指都數得清,現在過10億、上百億的項目已不鮮見,我對懷化的未來充滿信心。」
雙輪驅動,懷化形成了新舊混合動能拉動經濟增長的新格局。去年,該市GDP等主要經濟指標呈兩位數增長,一舉扭轉了上年負增長、全省排名靠後的被動局面。今年上半年,全市園區技工貿收入同比增長43%,懷化各項經濟指標實現增長進位。
闊步追趕,懷化交上喜人答卷。最難能可貴的是,經濟持續增長,能耗不升反降,產業疾速快跑,碧水青山依舊。
聚力——從嚴治吏,點燃激情,幹部成為經濟發展的第一推動力
高溫擋不住熱情。酷暑季節,在懷化經開區中國義烏小商品城項目工地上,工程車、運料車來回穿梭,一排熱火朝天的景象。
「20多天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山,這樣短的時間內基本完成了土地平整,真是個奇蹟。」一月內兩次來到項目工地排憂解難的彭國甫讚嘆道。
「在這裡總有一股勁。」項目負責人說,從市級領導到園區一般幹部蹲守服務,為項目建設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凝心聚力,項目建設跑出了速度、力度和態度。
適應新常態,幹部必須在狀態。懷化的決策者認為,黨員幹部的狀態,也是競爭力、生產力和公信力,關乎全市的發展,必須讓幹部真正成為經濟發展的第一推動力。
構築精神高地,走出經濟窪地。近兩年來,懷化市把「三嚴三實」、「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與經濟工作等中心工作相結合,圍繞推進「宣戰庸懶散、提振精氣神」作風大整治,打出了一套「組合拳」,破解幹部「不作為」、「慢作為」、「懶作為」。
重拳出擊剎歪風。通過明查暗訪,該市共查處基層幹部作風問題649起,處理1828人。
創新機制嚴治吏。按照「為官不為嚴問責,不換狀態就換人」的要求,出臺調整不適宜擔任現職領導幹部暫行辦法,查處庸懶散問題566起、822人,72名處級幹部因工作績效突出先後被提拔使用,16名沒有硬傷但工作不在狀態、實績較差的處級幹部被免職或調整。
學典型聚正能量。開展學習焦裕祿、谷文昌的活動。身患絕症、忠於職守的洪江市硤洲鄉黨委原書記唐齊和,心系扶貧、以身殉職的沅陵縣審計局原局長李逢琪等,一批身邊先進典型的樹立,聚集起了幹有榜樣的正能量。
幹部到一線錘鍊。「三聯七到戶」、「幹部進企業幫扶」、「脫貧攻堅增比進位」等一系列作風建設活動,幹部作風在一線體現,幹部能力在一線磨練、幹部成長在一線培養。
「宣戰庸懶散,提振精氣神」的治吏風暴,全市黨員幹部的黨性和作風經歷了一次「大閱兵」、「大鍛造」,淬出了懷化「精神高地」璀璨的精神鋼火。
「目標任務:建好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完成時限:2016年12月底。責任科室:農業科技科……」在市科技局,一張張表格記載著各項工作的分解落實。
大力營造風清氣正的幹事創業的風氣,一系列穩增長的舉措讓一個個項目託舉起發展目標:
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自上而下,層層保障的經濟指標體系。
把經濟責任體系做為政治責任指標體系,使指標的進度效果、質量與領導幹部的面子、帽子深度掛鈎。
建立黨委、政府主要領導月調度、季評議約談、分管領導旬調度的體制機制。
制定重點項目建設任務書、路線圖、時間表。
在後發趕超的賽場上,懷化的幹部群眾以「人一我十、人十我百」的幹勁,以「惟有堅持不放棄,敢叫懷化換新顏」的氣概,生動詮釋了新時代懷化精神。
好作風激發了新活力。
「跨入『中國醫藥企業成長50強』的行列,離不開市委、市政府幫扶特派員的功勞。」湖南補天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戴甲木說:「幹部上門服務帶來了『及時雨』。」
幫扶特派員趙紹波入駐湖南補天藥業第一天起,就把自己當作了企業的一員,經充分調查研究,趙紹波向企業高層提出了實施「茯苓王」戰略,推動企業調整戰略部署,提升了補天藥業的行業領先地位。同時,幫助企業解決了困擾已久的生產用水排放難題。
懷化市委、市政府派出一批幹部入駐重點骨幹企業進行駐點幫扶,他們迎著困難上,幫到點子上,先後解決困擾企業難題200多個。
幹學當頭,拚字為先的「態度」,帶來了又好又快的發展「速度」。
「從洽談到開工建設,只花了半年時間,這主要得益於幹部的主動作為。」沅陵向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小華講起創業故事,神採飛揚。
走進漵浦紅花工業園,2年前還是荒山荒坡的山地已變成了欣欣向榮的園區。園區負責人介紹:「從平整土地、修建標準廠房,到首家企業開工投產只用了8個月時間,目前,已有12家企業開工生產。」
作風是形象,更是力量,懷化在變,懷化人在變,黨員幹部精神面貌越來越好,群眾心氣越來越足,後發趕超的步伐越來越矯健。
「一極兩帶」開新路,蹄疾步穩開新局。一個拚搏奮進、充滿自信與激情的懷化,正在努力興起精神層面與物質層面雙重崛起,呈現出山清水秀百業興,吏正商繁千企穩的局面。
面對漂亮的年中成績單,懷化沒有沾沾自喜,而是頭腦清醒,雖然穩中有進、進中有新,但新中有憂、憂中有難。對此,懷化市委、市政府對下半年經濟工作進行了周密部署,全力以赴穩增長、推改革、保民生,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雪峰為琴、沅水為弦,今日懷化,新曲正酣——
勇擔建設「一極兩帶」的歷史使命,譜寫「一極兩帶」的壯麗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