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抱天下,化育萬物
——懷化旅遊發展探討
作者:魏小安(2008年10月18日在懷化的演講)
一、導言
「五溪匯沅水,四水入洞庭,洞庭進長江,長江出東海」,我用四句話概括懷化的歷史發展沿革。從歷史上來看,懷化的發展經歷了五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叫做五溪時代,五溪時代即遠古以巫文化為代表的一個階段;第二個階段是沅水時代,沅水時代是歷史上的中古時期,實際上是洪江商城發育的時代;第三個階段是洞庭時代,這屬於近代,是一個產業培育的階段;第四個階段是長江時代,也就是現代改革開放的新階段;第五個時代是海洋時代,就是未來。我們要謀求創新發展,就要從五溪匯沅水,然後湘資沅澧四水入洞庭,洞庭進長江,長江出東海,這是一個必然的發展過程,這樣一個發展過程也意味著我們跳出內地走向海洋、跳出當地走向世界。而且無論是巫文化,還是商城,乃至產業培育和改革開放,都是懷化旅遊發展最重要的基礎,所以不光要關注我們有多少傳統的旅遊資源,更重要的是有什麼樣的發展基礎。
現在全國正在深入貫徹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活動,我們也應該以科學發展觀來指導懷化的發展,歷史上懷化這兩個字是懷柔感化,是統治階級出於統治需要的定位,但是今天來解讀懷化,可以歸納為八個字:「懷抱天下,化育萬物」。懷抱天下體現了湖南人的胸襟和氣度,這在歷史上就是非常突出的,當年毛主席身無分文、胸懷天下,一直到現在,湖南人都有這麼一個特點,喜歡做天下的事業,喜歡做大事,而且往往能夠做成,所以,這樣的氣度和胸襟非常有利於懷化下一步的發展;同時,從旅遊的角度來說,懷抱天下就是吸引各地的旅遊者到懷化來,所以也同樣需要這樣的氣度。之所以說化育萬物,因為懷化是一個物產非常豐富的地區,各種各樣的物產數量又都比較大,所以可以解讀為化育萬物,更重要的是神農氏發源於此,炎帝神農嘗百草,創造了歷史,這在一定意義上也是一個化育萬物的概念。所以簡單的資源梳理不足以體現懷化的精神,這就要求我們要有國際的視野,要培育新型產業,旅遊發展應該成為一個新型產業,而不光是一個新興產業,新興只是講時間的跨度,新型講的是發展的本質,這樣就需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來培育新型產業。
2007年懷化的GDP約401億元,比2006年增長了12.5%,財政收入26億元,增長了23%,從產業結構來說,第一產業佔22.1%,第二產業佔33.4%,第三產業佔44.5%。這是一個非常獨特的產業結構,如果從第一產業所佔比重來說,第三產業偏高,如果從第三產業所佔比重來說,第二產業又偏低,這就是獨特性。這種獨特性反映了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懷化的總體發展階段還處在工業化初期向中期發展的階段,由此造成一產偏高二產偏低;二是由於懷化市歷史上就是一個商貿物流中心,而且這種中心優勢到現在仍然保持,所以形成了獨特的產業結構。如果從產業發展角度來看,44.5%的第三產業比重並不算高,比全國的平均水平只高了3.5個百分點,和北京相比,北京目前的第三產業佔73%,因為北京已經進入了後工業化時期,而懷化現在還處在工業化初期向中期的進展階段,所以44.5%並不高;可是第二產業現在偏低,如果第一產業下降12個百分點,添到第二產業上,第二產業變成45%,就變成了一個比較合理的產業結構,這就意味著懷化下一步的發展這幾個方面都需要研究。從旅遊的角度來說,旅遊是第三產業發展的支柱,懷化市提出把旅遊作為整個產業發展的支柱來培育,所以在下一步的發展過程中,旅遊應該起到更大的作用。
我國正在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長株潭地區是中央明確的試點地區,這勢必會輻射到懷化的發展,就要求發展新型工業,新型的服務業,同時傳統的第一產業也需要調整。懷化擁有2.76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和502萬人口,人口密度比較合理,而且懷化的生態環境良好,林木覆蓋率高,這樣好的環境、好的資源,究竟謀求什麼樣的發展模式,是大家都在共同研究共同考慮的問題。我國東部地區基本上形成了世界工廠的概念,也面臨著發展的轉型,如果我們照搬複製東部地區的老路,恐怕行不通,這是面對現實的挑戰,而面對未來就需要研究一種跨越式發展的格局。
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最短缺的是三項:一是資源,二是環境,三是市場。42種主要的工業原料中,我國能夠自給自足的只有7種,這就反映了我國資源的短缺。環境短缺問題更重要,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讓我們感受到了北京環境的變遷,從2001年開始到2008年整整七年時間,下了如此大的力度才使奧運期間的環境達標,但是問題在於不可持續,為了保證奧運期間北京的環境,河北周邊地區幾百個大型工廠全部停工,這種情況是肯定不能長期持續下去的。現在我國和發達國家很大的區別就在環境上,從旅遊市場來看,歐洲人美國人對我國的自然山水興趣不大,對中國的歷史文化興趣很大,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我們認為的好環境,對他們來說就是日常環境。日本韓國遊客卻不同,他們對我國的名山大川非常感興趣,這就形成了一個市場特點,這種特點恰恰反映了環境的短缺。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城市生活用品在國際上不差,那我們和發達國家現在最大的差距是什麼,就是環境,這種環境的差距不是短期能解決的。第三個短缺是市場,我國生產能力很強,但是市場需求不足。這些年來國際上屢屢對中國發起反傾銷,一開始還只是發達國家反傾銷,現在發展中國家也對我們反傾銷。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凡是短缺的必然升值,懷化在這三個方面恰恰都不短缺,所以,山水懷化、歷史懷化、商業懷化、物產懷化,這四個方面下一步一定是升值的。既然能夠看到升值的潛力,就需要跳出旅遊說旅遊,跳出城市看城市,跳出項目論項目,具體而言就要按照後工業化的視角,挖掘前工業化的資源,形成超工業化的產品,對應變化中的市場。所以,旅遊的發展必須要超前,出發點應該是後工業化的,需要研究後工業化的需求,進而挖掘前工業化的資源。懷化現在的旅遊資源基本上都是前工業化的,這種前工業化的資源恰恰能夠對應後工業化的需求,所以形成的產品應該是超工業化的產品,這樣才能不斷的對應變化中的市場。比如我們喜好原生態的土雞、野菜等,而不願意接受工業化的成果,除了食品安全的考慮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對品質的要求,這就意味著雖然懷化現在發展程度不夠,但實際上確保留下了一批好資源,這批資源在工業化的發展過程之中,越來越體現出價值。
二、懷化旅遊
1、懷化旅遊的現狀
懷化市2007年接待遊客總數638.5萬人次,同比增長22.6%,旅遊收入27.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4%,從這兩個增長率來看,懷化旅遊已經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但是,還沒有達到理想程度,按照目前市場的需求以及懷化的資源狀況,懷化旅遊增長率應該在50%以上才能形成超常規發展,現在總的基數還比較低,增長率雖然較高,但是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目前,懷化旅遊人均消費428元,就國內來說處在中等水平,和其它地區相比較,人均達到500到600元才比較合適,在旅遊發達地區人均花費大體上是1000元,所以不止是人數問題,更重要的是人均花費問題,如果現在人均花費能夠翻一翻,總體就增長了一倍,所以擴大人均花費是下階段一個重要的任務。
懷化旅遊發展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資源豐富,組合良好。懷化山水資源和文化資源緊密結合在一起,融合在一起,另外在湖南境內,除了長株潭這樣的城市群之外,懷化的商貿性資源也是一流的,所以下一步商務旅遊的發展也必然應該成為一個重點。二是基礎初具,格局初成。雖然現在只是初步,但是這個初具的基礎和初步的格局是比較好的基礎。三是領導重視,培育支柱。懷化市委市政府明確要把懷化的旅遊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這個定位是比較高的,國家的定位是旅遊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關鍵是採取什麼樣的措施,有什麼樣的支持。四是潛力巨大,前景廣闊。潛力本身說明差距比較大,差距大潛力才大,當然,現在的成績也很大,所以總體來說是成績很大、差距很大、潛力很大、前景很大。
懷化旅遊的發展也存在其自身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資源厚重,產品單薄。懷化的旅遊資源豐富,但很多沒有形成產品,有一些形成了產品,但是產品的品味不足,和資源不匹配,而且整個格局也顯單薄。二是縣域成名,城區單薄。懷化的各個縣區市如芷江、洪江、新晃、通道等,各有各的名氣,但是懷化市區從旅遊的角度來說太單薄了,毫無特色,當然現在也在發展過程之中,從旅遊的角度來說,城區現在只是一個交通樞紐。三是觀光突出,其它單薄。現在形成的產品基本上都是觀光式產品,商務旅遊產品以及休閒度假產品現在都很單薄。四是大交通通達,小交通單薄。懷化是交通樞紐,鐵路、公路、機場俱全,其格局在地圖上顯示很完備,但是現場的小交通不足,再加上特殊的地理環境以及瘦長的地域,路程比較長、疲勞程度高,這就是小交通的問題,都需要調整。這四個方面的問題總體來說沒有根本性的制約,反過來看,有些以現狀來判斷可能是個不足,但是在發展過程中有些不足有可能變成優勢,所以要辯證的看這些問題。
2、懷化旅遊的發展
(1)政府主導形成旅遊發展的強大動力。這一點目前在全國各地都已經體現出來。
(2)工業化提供了旅遊投入的強大基礎。很多人認為搞旅遊就不能搞工業,這是不對的,沒有工業化的發展,財政就沒有力量,也就不能支持旅遊的發展,所以工業化的發展和旅遊的發展應該是並行不悖的,但是汙染性企業對旅遊毫無疑問會產生衝突,對各個方面都是衝突。
(3)城市建設創造旅遊環境的優越條件。城市建設最忌諱的是千城一面、毫無特色,這種情況在懷化正在發生,應該在發展過程中有意識的培育特色城市,通過城市建設創造好的旅遊環境。
(4)區位交通強化旅遊產業的綜合功能。總體來說,懷化的區位條件以及大交通條件都是不錯的,和貴州、廣西等地相比較,通過區位交通的發展,就能使旅遊產業的綜合功能得以全面的發揮。
(5)多元模式提供旅遊產品的多種優勢。觀光旅遊肯定是主體性的功能,但是需要研究多元模式的培育,這樣才能把產品的多種優勢發揮出來。
(6)傳統復興帶來旅遊市場的廣闊前景。最近五年以來,我國社會文化的一個重要的變化即傳統的復興,中國成長成為一個經濟大國,經濟地位的提高使國人對傳統文化的需求更加強烈,文化產業構造了旅遊社會的獨特魅力。哪個地方的文化底蘊越深厚,哪個地方發展文化產業的前景就廣闊,這對旅遊的發展也是大的促進。進而構造一種旅遊社會,所謂旅遊社會就是旅遊者多了,一定意義上改變了社會生活,構造了一種獨特的社會生活,形成一種獨特的魅力。這種狀況在旅遊發達地區已經非常普遍了,比如說桂林的陽朔作為一個著名的旅遊縣,現在老百姓的生活和旅遊都連在一起,當地有一條陽朔西街,這條西街有400對涉外婚姻,街裡的老人能講一口流利的英文,懷化也應該培育這樣的旅遊環境。
3、發展的難點
目前,懷化旅遊發展面臨最大的難點是發展模式的選擇。
(1)產業關係問題。涉及到旅遊應該擺在什麼位置?旅遊產業的發展重點應該放在哪兒?發展的重點應該是階段性的,開發初期的重點毫無疑問應該是觀光旅遊產品,但是發展到中期,就絕不能以觀光為唯一模式,就需要調整其它模式,可是往往由於觀光做的比較成功,大家就認為這條路可以始終走下去,實際上,現在無論是國際上,還是國內,產業發展的重點都在不斷的變化,所以對於懷化來說,一開始就應該採取多元化的發展模式,並不斷推出新的發展重點。
(2)城區「無中生有」。懷化城區擁有40平方公裡的土地和40多萬人口,怎麼做到「無中生有」,怎麼把城區培育成旅遊發展的龍頭成為當前發展的一大難題。
(3)構建體系化目標。旅遊發展應該構建一個經濟目標、社會目標、文化目標、環境目標、國際化目標等形成的完整目標體系,這樣的目標體系符合旅遊綜合性強、關聯度高、產業拉動面大的特點。如果只強調旅遊的經濟目標是不夠的,對於懷化來說目前經濟目標是主體目標,但是在發展過程中,就業目標、扶助貧困很可能變成重要目標,這就是社會目標,所以要構造體系化目標。
(4)謀求跨越式發展的局面。跨越式發展的局面在國內很多地方屢試不爽,所以我們對跨越式發展是有信心的。比如四川的涼山州,是彝族自治州,在最近的三年之內,人數兩年翻兩番,收入三年翻兩番,意味著四倍的增長,從交通條件來說,涼山比懷化要差,也是民族聚居區,但是謀求了一個跨越式增長。河南雲臺山在2000年的時候收入200萬,2007年增長到1.6億,八年之中增長了80倍,所以旅遊業謀求跨越式發展是完全可能的,但是需要有大思路大手筆。
4、發展的基礎:四位一體
在政府主導的基礎上,謀求觀光旅遊、商務旅遊、休閒度假和專項旅遊同時發展。現在觀光旅遊的初步格局已經形成;商務旅遊的初步格局也已經有了,但是還沒有把商務旅遊有意識的作為重點來培養;休閒度假有好的資源,但是還沒有形成產品;專項旅遊也是如此,漂流、雪峰山的戶外活動賽等都是專項旅遊產品,但是如何把這些產品長年化、系列化,都需要研究。總體來說應該是四個方面同時推進,這樣才能把資源的潛力充分挖掘出來。
5、功能的變化
就旅遊發展而言,基本上經歷三個階段,三個階段的功能是不同的。第一階段稱為雪中送炭,尤其是對很多邊遠地區、民族地區而言,旅遊搞起來了,老百姓當年見效,這就形成了一個雪中送炭的功能。第二階段是工業發展的中期,這時候旅遊的功能更加豐富,但是經濟的作用相對下降,所以這個時候往往大家感受到的旅遊的作用下降了,實際上則不然,在這個階段旅遊的功能豐富了,上面所述五個方面的目標同時都在發生作用。對於一個國家來講亦是如此,在八十年代我國旅遊最重要的功能是創匯,這幾年隨著外貿爆炸性的增長,外匯儲備越來越多,旅遊在就業、文化等方面的功能卻逐步顯現。第三階段是工業化後期的階段,旅遊的主要功能是錦上添花,例如創造地方的品牌,拉動地方的發展等。
對於懷化而言,要同時起到雪中送炭、豐富功能、錦上添花這三個方面的作用,這樣才能形成一個跨越式的發展格局。現在的主導戰略是農業穩市、工業強市,應該再加上保護亮市、旅遊活市兩點。很多地方提出城建亮市,即通過城市建設的變化,使整個城市更加亮麗,但是對於懷化而言,除了城區,其它地方應該是保護亮市,這是懷化現在最大的特點,也是最突出的優勢。懷化有大規模的古建築村落,如果能把這些保存下來,將成為懷化發展最大的一個亮點,但是在工業化發展的過程之中,保護是很艱難的,涉及到一系列的問題,比如老百姓的生活質量要提高,同時老房保護費用大、成本高,建新房子很容易等。但是新房子建多了,懷化的特色就毀了,所以強調保護亮市、旅遊活市,即通過旅遊的發展把這些都開發出來。旅遊的第一個功能是活,第二個功能是興,就是通過旅遊來興市,懷化處於早期到中期的現狀,但是應該追求工業化發展後期的目標,因工而盛、因旅而活是懷化發展總的思路。
三、新理念
要謀求新的發展就需要新的理念,而且現在有些理念確實需要調整,比如如何看待資源,如何看待市場等問題,從旅遊的角度來說,什麼都是資源,什麼都可以利用。洪江被稱為資本主義萌芽的活化石,這當然是一個旅遊亮點,但是從經濟學理論來說這句話本身不成立,資本主義是一套完整的體系,包括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法律制度和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等,沒有這些制度,談不上資本主義,洪江出現的只是簡單的僱傭關係,地主僱長工也是僱傭關係,這不能稱之為資本主義,所以洪江古商城的這種現象,是市場經濟發育的結果,而不是資本主義萌芽,這個詞的分析體現了理念的調整,也直接定位到怎樣看待洪江古商城,如果把它看成資本主義萌芽的活化石,就是考古的心態,可是如果把它定位到市場經濟發育,就和現代直接聯繫到一起,所以對洪江古商城的定位應該是市場經濟教科書,而不是資本主義活化石,這就是理念的調整。從旅遊的角度出發,理念調整的問題一共可以歸納為以下十個方面。
1、資源觀
傳統的旅遊資源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自然旅遊資源,主要指名山大川;另一類是人文旅遊資源,主要指名勝古蹟。參考國際的旅遊發展經驗,結合我國旅遊業的發展過程,可以清楚的看到,很多旅遊的發展不完全是靠這兩類資源,所以要樹立新的資源概念,就是社會旅遊資源,也可以稱為環境旅遊資源或生活旅遊資源。
2、市場觀
一是旅遊發展要素市場,包括資源、資金、土地、人才、信息、科技、文化、管理、產權等各類要素,這也是目前全國旅遊發展的薄弱環節;二是運行市場,主要包括運行主體、市場規則、市場行為等,運行市場的核心是先發展、後規範,發展本身就會解決很多問題,但也會不斷產生新的問題;三是需求市場,其中既包括我們一般所說的客源市場,也包括中間需求和衍生需求市場,從發展來看,中間需求和衍生需求市場有巨大的潛在商機,需要格外加以關注,從而進一步開拓發展。
3、後發觀
後發優勢的要害是少走彎路,就能加快速度。短缺必然升值,當代中國,資源、市場、環境是主要短缺,也將是長期制約,因此,養項目不如養地,養地不如養文化,養文化不如養環境。
4、綜合觀
對旅遊來說,什麼都是資源,自然、歷史、文化、生態、物產等都能成為複合型的資源,對於這些資源要採取綜合性的開發利用,通過觀光、休閒、度假、娛樂、運動、體驗等多種方式對其進行開發,從而擴大自然空間、生活空間乃至精神空間,另外要創造生活型的產品,通過創造差異環境,滿足有人悠閒心態以及品質生活的追求。
5、環境觀
彌補自然環境,提升人文環境,完善市容環境,強化休閒環境,優化交通環境,協調景觀環境,嚴格保護環境。
6、開發要點
以市場為導向,進行競爭分析,明確總體定位,協調空間配置,項目要落地,產業要落實,把握核心價值,實現和諧發展。
7、吸引物
淡化景區、淡化開發是新的要求,強化景區自然就強化景觀,就會把視覺作為第一要求甚至是唯一要求。在新的市場需求條件下,要求是全方位的,是綜合感受,是眼耳鼻舌身心神的全面體驗;另一方面,一流的觀光資源已經全面開發,再強調景區則會不斷加大開發力度,多花錢,辦不好事。因此,應當轉化為歷史文化體驗區、休閒遊憩區、生態旅遊區、旅遊度假區、專項旅遊區、特色娛樂區等定位。
8、新統籌
用抓工業的方式抓旅遊,但絕不能用抓工業的思路抓旅遊。一方面是農村,應當用景觀的概念看待農村,用綜合的理念經營農業,通過旅遊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用人才的觀點發動農民,使農民也成為文化傳承者,工藝美術師。另一方面是城市,要用抓旅遊的理念抓城市,突出人本化和差異性;用抓飯店的理念抓景區,突出精品化和細緻化;用抓生活的理念抓休閒,突出舒適性和體驗性。
9、可操作性
一是對領導的可操作性,領導要的是大戰略大觀點大思路,所以有些話聽著可能空,但是對領導來說絕不是空的;二是從市場層面來說,要有實際的績效;三是可持續性;四是規劃實施要有操作主體,應按照操作主體的工作條件和約束條件考慮操作問題。
10、旅遊產業聚集區
產業聚集區是由與某一產業領域相關的相互之間具有密切聯繫的企業及其他相應機構組成的有機整體。旅遊產業聚集區不只是依託傳統旅遊資源,而是通過資本與創新的驅動,構造新的生活方式,滿足夢幻生活體驗。
四、旅遊主動:融入中心,納入主流
一些地方的旅遊局經常抱怨當地的旅遊處在邊緣狀態,或者抱怨領導不夠重視,我們反過來要問,自己是不是把自己放在了邊緣位置,如果把自己放到了邊緣,那就是邊緣狀態,但是我們應該融入中心和納入主流,現在的中心和主流最大的是科學發展觀,要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旅遊發展天然符合科學發展觀。各地基本上關注工業化、城鎮化、國際化和新農村建設,旅遊的發展對這四個方面都會產生積極的作用,所以我們要用旅遊激活城市,以激情創造明天。
1、服務工業化
旅遊是招商引資的環境,是工業發展的助力,也是工業延伸的領域,同時是工業汙染的制約。懷化的華天大酒店就改善了懷化招商引資的環境,這在各地都非常普遍,很多地方一開始抓賓館建設不是從旅遊的角度出發,而是從招商引資出發,八十年代的時候日本客商到瀋陽去談項目,談完了晚上回到大連去住宿,因為瀋陽沒有一家好賓館讓客商來住。今天的旅遊者可能就是明天的生意人、後天的投資商,很多投資商都是通過旅遊渠道了解投資目的地。發展工業旅遊,是工業延伸的一個領域,就使相當一部分工業資源轉向了旅遊,這對工業發展是一種促進。最重要的作用在於對工業汙染的制約,汙染嚴重的地方旅遊者是不可能到來的,發展旅遊就需要排除工業汙染,當然,旅遊也有汙染,但是旅遊的汙染好處理,大都是生活垃圾,工作做到位了,旅遊汙染的破壞性不大,這就要選擇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來謀求發展,發展肯定要有代價,但是旅遊是代價最小、效益相對較好的,因此旅遊服務工業化是一個基本定位。
2、促進城鎮化
從城鎮化的角度來說,整合資源,提升價值,改變形象,創造品牌是旅遊最大的作用。有一些地方工業搞的不錯,可是這個城市沒有名氣,旅遊沒發展起來就沒有品牌,一定意義上旅遊品牌就是城市品牌,這就需要通過旅遊把資源最大程度的整合起來,使城市的品牌能夠真正樹立起來。懷化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自己的品牌,或者說品牌還不足,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旅遊沒有發展起來,相反,很多地方旅遊發展起來了,當地原來的名字不適用了,只好改名字,張家界就由大庸市改名。武夷山改名字的時候,很多專家反對,原來的名字「崇安縣」北宋時期就有,但不改大家知道有武夷山,卻不知道怎麼來,名字上有衝突。黃山也是如此。反過來看,這種體制的調整和名稱的轉換,反映了旅遊對於城鎮化發展的推動作用。
進一步而言,旅遊會形成城市經濟的增長極和擴散極,改善城市的人居環境,形成城市的發展導向。一個好的城市,真正適於人居的城市,一定是個旅遊城市,或者是一個休閒城市,工業城市永遠不適於人居,所以現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大家都在往這個方向調整。
通過旅遊的發展,使當地變成一個相對獨立的目的地,避免變成過境地。有些地方一開始是過境地,後來發展起來了,但是發展過頭了又變成了過境地,比如山東的泰安,泰山是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可以比喻成一桌盛宴,但是現在這桌盛宴卻快餐化了,北京人去泰山,早晨坐火車五個小時到了,然後坐著索道上下山,之後再坐火車到達上海,這是典型的快餐化。可是如果旅遊搞的比較好,把握準了度,就可以變成一個相對獨立的目的地。區位條件差一點並不是壞事,但是交通要便利,可進入性要強,所以總體來說,在城鎮化這方面旅遊起的作用更大一些。
3、推動國際化
旅遊是國際化的窗口,一個地方的旅遊發展水平往往反映了國際化程度,現在相當一些地區國際化程度已經非常高了,其中旅遊的功勞不可磨滅。另外,旅遊是一個城市向國際化過渡的橋梁,我們都想謀求國際化的發展,但是沒有旅遊橋梁,就很難達到。這就需要培育國際化的機制,也需要社會的開放和國際化心態的正常化。在這個發展過程之中,不是為國際化而國際化,而是來的人多了,國際化的程度提高了,城市自然就成長起來了。比如像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地方,大家已經習以為常了,原來外國人來了都住在賓館裡,現在外國人就在民居裡租房子住,大家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事情,這種心態的培育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國際化程度逐步提高,城市知名度也必然提高。
4、新農村建設
我國旅遊經歷了三十年發展,現在有旅行社約1.9萬家,星級賓館約1.8萬家,可是農家樂已發展成四五十萬的規模,旅遊已經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亮點。更重要的是,通過農家樂和鄉村旅遊的發展,培育了一套市場化模式,農民原來不知道他們的生活方式還可以賣錢,現在知道了,如何經營也知道了,這就是市場化的模式。旅遊構造了農村資源的全面整合,現在農家樂最重要的不光是農村,而是農村的傳統生活方式,同時使農產品的附加值得以提高,比如北京的郊區懷柔一百多條山溝都養紅鱒魚,原來養魚的目的就是為了賣,現在養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玩,城市居民來此即能享受釣魚的樂趣又可以體驗當地優美的環境,所以魚價自然比城市要貴,這就是體驗過程的增值。旅遊者就地帶來了購買力,形成了市場,所以自然就地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旅遊另一個作用是強化傳統文化的保護,在市場經濟時代,傳統文化的保護是非常困難的,因為農民嚮往城市化,有了錢首先就要改善住房,他們認為房子貼上白瓷磚就是城市化的象徵,但隨著旅遊的發展,農民知道了傳統文化的市場價值,就會強化傳統文化的保護,正是通過旅遊發展,促進了農村市場化過程,形成了利益機制,有了這個利益機制,保護就有了動力。
在工業化、城鎮化、國際化和新農村建設各個方面,旅遊都發揮了自己獨特的作用,因此旅遊自然納入中心,融入主流,旅遊既要服從大局、服務大局,同時本身就是大局,我們要用大局觀來看待旅遊、發展旅遊。
五、城市與旅遊
1、城市選擇
傳統的城市發展模式是以資源形成產品、以產品構造產業、以產業聚集城市,這是構造工業城市的模式,現代的模式是金融、科技、人才、市場,是要素的聚集和創造的聚集,這是構造現代城市的模式。我國很多城市都是按照傳統模式在發展,但是也有相當一批城市現在在進行調整,當然,有些要素的聚集很困難,比如說金融,但是可以研究其他一些要素如文化和特色的聚集。由此,選擇的模式可以概括為「大、特、長、圓」。「大」就是要形成規模,沒有一定的規模稱不上是產業,只能是經濟活動。「特」即發展特色經濟,十七屆三中全會對農村的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布置,突出強調發展特色經濟,所謂特色經濟就是真正能形成競爭優勢的經濟,旅遊在懷化就應該是特色經濟的重中之重。「長」就要培育一個比較長的產業鏈條,一般而言,資金密集型和科技密集型的企業產業鏈條較短,就業拉動少,但是旅遊產業鏈條非常長。「圓」即循環經濟,要通過循環經濟的發展來促進可持續發展。這四點旅遊每一點都佔住了,所以發展旅遊業的前景是廣大的。
2、懷化新創造
從發展模式來看,首先東部模式不可再生,東部正面臨著發展的瓶頸制約,今年以來溫州地區企業倒閉了15%,東莞的企業倒閉了20%,懷化如果再按照東部模式複製,很難發展下去。第二是西部模式不必複製,西部這些年的發展模式集中在資源型發展模式和政策型發展模式,這兩條懷化都很難學,內蒙是這幾年全國發展勢頭最猛的一個省級單位,每年都以百分之四五十的速度增長,主要依靠「揚眉吐氣」,即羊系列、煤炭、稀土高嶺土和天然氣等資源型的產業,構造了內蒙的高速成長。所以要藉助優勢、整合優勢、發揮優勢,當然,懷化經濟發展不光是旅遊,各個方面都有優勢,但是總體來說,循環經濟、新型產業、現代農業、旅遊經濟應該是發展重點。
3、旅遊新時代
一是從觀光產業走向休閒產業,觀光旅遊、商務旅遊、休閒度假和專項旅遊這四種產品類型都要建設,但是在一定階段之內,觀光肯定是主體。二是從產業發展走向目的地提升,這不是簡單的景區開發或賓館建設,而是把整個懷化作為大的旅遊產品包裝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旅遊目的地。三是從規模時代走向質量時代,不能只謀求數量型擴張,而要重視效益型發展,現在對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懷化旅遊界的這種意識也已經形成,芷江紀念地正在爭創5A,對照A級景區的標準發展本身就是追求質量的一種表現。四是從國內市場走向國際市場,這需要我們進一步謀求,短期而言,吸引大量國際旅遊者還不太現實,但是長遠來看,懷化的資源對海外是有足夠吸引力的。
4、發展新效應
在旅遊發展過程中有一系列新的效應。一是地方品牌效應,旅遊的發展可以促進城市品牌的提升。二是政治聚集效應,旅遊發展起來了,領導人來的多了,自然支持的力度就大了。三是經濟吸引效應,不光是吸引旅遊者,進一步的培育商務旅遊,吸引投資商。四是市場開放效應,通過旅遊的發展,使市場的開放程度更高。五是文化擴散效應,外邊的人來了,帶來了外邊的文化,但是更重要的是把當地的文化帶出去,比如麗江古城的發展促進了納西文化的傳播與東巴文字的復甦,這就是文化擴散效應。六是環境促進效應,旅遊發展需要好環境,所以要搞好旅遊環境就不能破壞,不光是自然環境,包括人文環境、社會環境都是如此。這一系列新的效應發揮出來,旅遊就算到位了。
5、城市發展
對於一個城市來講,首先,文是城之魂,一個城市要有文化的靈魂,懷化的魂是什麼現在還說不清楚,應該通過懷化的歷史文化的延續,通過現代懷化人的努力,提煉出懷化精神。其次,房是城之體,一個城市房子很重要,一般城市的經驗是穿衣戴帽、塗脂抹粉,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整個城市改善,至少可以讓城市有特點,更好的方式是給城市做完整的文化設計,通過一些文化元素和文化符號的調整,使城市更生動、更有特色。比如去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六十周年之際,就採取了這樣的方式,每個房子上邊都有大的蒙古文化符號,一看就能感覺到當地的民族氣息,懷化的古城古鎮古村落不必做這樣的調整,應主要集中在一些節點地區。再次,水是城之容,這是懷化最大的一個優勢,懷化的城鎮鄉村基本上都是沿水而居,這樣的格局非常難得,現在江南水鄉因為工業化的發展基本上把水已經消滅了,留下的太湖汙染還很嚴重,所以水是懷化的一大優勢,不僅是旅遊發展的一大優勢,也是城市發展的一大優勢。最後,綠是城之裝,這對懷化來說也是一個優勢,在城市和旅遊的發展過程之中,應該通過旅遊來促進城市的特色化發展,對現有資源、古老建築進行保護。比如1974年,美國建築師召開年會,決議美國再也不能搞摩天大樓了,1973年《後工業化社會的來臨》的出版影響很大,這些建築師們都接受了這個觀點,認為摩天大廈是工業化時期追求的目標,現在已經進入了後工業化社會,不能再追求這個目標了。而我們現在追求的目標是美國人三十五年前已經淘汰的目標,我們追求的是工業化時期的世界第一,沒有意義,可是現在還保留了很多前工業化的資源,這就是寶,後工業化一定意義上就是嚮往前工業化,所以這些資源是對應下一步發展需要的,是對應龐大的市場需求的。
要實現城市的這些發展,核心是研究新的模式,首先要擴大規模,其次是強化功能,城市應該變成客源集散地、消費集中地、文化吸引地、就業擴大地、稅源形成地、品牌體現地,這就是對城市發展提出的要求。各個城市有自己的具體優勢,所以要形成自己的獨特市容,從工業城市到工商城市、從旅遊城市到休閒城市、從過境目的地到終極目的地,這就是懷化下一步的發展路徑,這樣的路徑使客人來了可以遊在懷化、住在懷化、吃在懷化、玩在懷化、養在懷化、樂在懷化,最終發財到懷化、發展到懷化,這就不是單純的旅遊者概念了,當他把懷化當成自己可以發展甚至發財的地方,懷化的旅遊就完全成功了,當然這需要過程,但是達到這個目標並不是高不可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