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呼嘯」村十年噪音之困,這次能解嗎?

2020-12-16 瀟湘晨報

飛機低空飛過,電視裡的聲音根本聽不到,室內沒有手機信號,常年無法午休,夜晚夢中被驚醒……多年來,家住白雲國際機場附近山下村的小潘常因深夜被「鬧醒」,他的枕邊常年放著一套隔音耳塞。

飛機掠過山下村上空。

噪聲汙染被稱為看不見的殺手,長期生活在噪聲環境中,人體的健康會受到不同程度影響。2004年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投入使用以來,噪音問題一直困擾著機場周邊白雲、花都多個鎮村過萬村民。近年來隨著白雲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增加,飛機呼嘯掠過屋脊更加頻繁,在不少村民眼中,他們生活的村莊已逐漸變為「呼嘯村莊」。

早在2011年,廣州市建委就牽頭成立了「白雲機場噪音區問題搬遷處理協調領導小組」。2013年,廣州市政府制定了《白雲機場噪音區治理工作實施方案》,計劃修建3個噪音安置區,將白雲、花都多個鎮受噪音影響的8個村莊納入搬遷範圍。

記者調查發現,多年來噪音安置區項目建設進展較為緩慢,近10年時間過去,周邊村民無一人因噪音問題搬遷,噪音治理成為歷史欠帳。近期,隨著多個噪音安置區項目建設進入尾聲,以及機場三期擴建新增噪音區的治理被提上日程,周邊受噪音困擾村民有望搬遷。

廣州市花都區,客機正降落在白雲機場的跑道上,機場旁的明星村能清楚聽到飛機轟鳴的引擎聲。

「煩噪」

飛機呼嘯萬人難眠 十年無一戶安置

「聽,又來了一架。」在花都區花東鎮山下村的橫文莊,村民潘伯帶著記者上自家樓頂「看看飛機飛得有多低」。20日11時許,記者在屋頂逗留了約30分鐘,共有5架飛機飛過樓頂。

位於白雲國際機場東北角的山下村,恰好處在第三跑道的主航道上,2006年村裡第九經濟社搬遷到同鎮的保良村聯邦快遞安置區後,村第一經濟合作社——「橫文莊」成為了離機場跑道最近的區域,直線距離不到600米。

有村民告訴記者,每天12時到18時,高峰期平均不到5分鐘就有一趟飛機起降,日常對話根本進行不了。近段時間以來,受疫情影響,機場夜間航班有所減少。「以前晚上9時後,平均10分鐘就有一趟,打電話根本就聽不清,現在大概20多分鐘一趟。」潘伯告訴記者,為此,身邊人都有晚睡習慣。

根據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調查,周圍環境聲音超過85分貝就不宜居住,長時間在噪聲級90分貝以上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會對心臟和聽力造成一定傷害。

記者利用噪音測試儀,在橫文莊多次測試發現,飛機飛經村民屋頂時,聲音超過90分貝。在其他多個鎮村,每當飛機起飛,村內噪音均超過85分貝。記者了解到,花都區花山鎮東湖村、新雅街道團結村,花東鎮的七莊村、山下村,白雲區人和鎮的明星村、高增村等,其中部分區域處於85分貝噪音區內,影響人數超萬人。

廣州市花都區,客機正在機場旁的明星村上空飛行。

早在2011年,廣州就提出三套白雲國際機場噪音區搬遷方案。次年,該項工作被列入《廣州市2012年噪聲汙染防治重點工作》。

依2013年《白雲機場噪音區治理工作實施方案》,機場周邊85分貝以上噪音區域居住用房、80-85分貝之間噪音區域的醫院、學校等敏感建築將予以搬遷,同時建成3個噪音安置區,在2015年搬遷受噪音影響的1萬餘人。

「說了十年,但村裡一戶都還沒搬。」花山鎮東湖村一名村幹部表示,多年來只聽說區裡在建噪音安置區,但並不知道項目進展如何。

花東鎮山下村一名村幹部也表示,1998年時機場建設和2006年聯邦快遞亞太轉運中心項目建設,因為建設徵地村裡很快搬遷了兩批村民,而噪音問題大家「喊」了十幾年,也沒下文。

記者經多方了解得知,1998年以來,機場落地、跑道擴建、聯邦快遞亞太轉運中心項目陸續建設,花東鎮李溪、山下、鳳凰等村的部分村民因各項目用地進行過搬遷。時至今日,機場周邊村民尚未因噪音問題搬遷到安置區。

飛機呼嘯而過,掠過頭頂。

「噪因」

安置區建設多次因調整延緩 機場擴建又添新噪音區

廣州市人民政府網關於《加快推進白雲機場噪音區治理》項目計劃顯示,在2014年第四季度,花都安置區應完成封頂,白雲安置區塔樓基本完成。

「中間因為一些原因,導致項目的短暫停滯,影響了進度。」對於村民無法搬遷的原因,花都區空港經濟委員會(以下簡稱「花都區空港委」)相關負責人解釋,2013年,白雲國際機場噪音安置區建設項目屬於一體(花都區2個,白雲1個),同年6月拿到了該項目建設批覆,2014年初進行了統一招標。然而,2014年白雲區的安置項目,變更了項目地址,隨後白雲、花都兩區的安置區建設只能分開進行。

白雲區人和鎮的噪音安置區。

「自此,前期的報批流程,又需要重新來過。」花都區空港委相關負責人說,花都區的兩個安置項目,因為用地報批手續,以及融資方式的變更等問題,直到2017年才完成項目建設用地批准書。

在實際項目執行中,也是一波三折。2015年,白雲、花都安置區皆遇到用地審批難題。根據廣州市政府官網公示的2015年重點工作計劃及推進情況說明中顯示,推進白雲國際機場噪音區治理的工作在當年原計劃於12月底起要求花都安置區開工建設。由於該項目用地報批與其他七個項目捆綁辦理導致無法完成用地報批,實際當時只推進至辦理安置區相關手續。

「2次用地紅線調整,就歷時3年左右。」人和鎮黨委副書記劉果表示,2013年機場噪音治理項目啟動後,進了選址的調整,各項手續辦齊後,白雲區噪音安置區在2018年4月份啟動。

但是,老的安置區還未建成,機場周邊村民又面臨新的問題。按照廣州市2019年重點工作要求,目前白雲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建設正在啟動,規劃建設白雲國際機場樞紐一體化集疏運體系,機場將新增西二、東三跑道,T2航站樓擴建等。隨著機場拓建、客貨吞吐量必然逐漸增加,新的噪音區將會向外延伸,機場周邊噪音區治理任務迫在眉睫。

根據一份《廣州白雲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噪音區徵拆範圍及安置區、留用地選址示意圖》顯示,機場三期擴建東西兩側的跑道修建完成後,又將新增85分貝噪音區。

不少村民擔憂,舊的噪音區治理還沒完成,又將迎來新的噪音區,搬遷是否又會遙遙無期?

「治噪」

村民搬遷提上日程 專家呼籲城市發展應兼顧村民利益

「安置區已經做好了,搬遷指日可待。」花都區空港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此前安置區建設進展緩慢。但花都區的兩個安置區,90棟建築已經全部封頂,目前正在做路面等其他公共配套設施的完善,預計2020年底,將全部竣工投入使用。「下一步,會出臺搬遷計劃,與村民商定搬遷方案具體細節。」

花都區龍口噪音安置區。

近日,記者在位於人和鎮的噪音安置區看到,92棟塔樓已經全部開工,最高的已經建設了20多層,多棟高層建築即將封頂。

「當初白雲區的噪音安置區劃定3432戶,共8322人,根據近幾年的變化,可能需要容納3500多戶,目前安置區在建設過程中有一定的預留,今年完成主體工作,明年下半年或後年上半年進行搬遷工作。」劉果說。

針對村民提出「老噪音問題未解決,又現新噪音區」的問題。花都區空港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機場三期擴建已經將新增的噪音安置區考慮在內,接下來會在即將做好了的2個安置區基礎上,新增多個噪音安置區。「龍口、保良的安置區也會與三期擴建的安置區統籌使用。」

4月29日,中國民航局正式批覆《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總體規劃修編(2020年版)》。新修編的總規明確,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定位為引領粵港澳世界級機場群建設、支撐民航強國戰略的國際航空樞紐,並提出了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多項擴容計劃(機場三期擴建),涉及航站樓、跑道等。

廣州花都區白雲機場,客機正準備起飛。

城市發展建設不斷提速,如何處理好噪音汙染與城市發展的關係?

「國外處理類似的『鄰避』問題,一般採用多元善治的思維解決。」中山大學地球環境與地球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周永章表示,當今,社會管理主體從以黨政為中心的「單一主體」轉向政府、社會組織、社區單位、企業、民眾等「多元主體」的善治方向發展,在此次噪音治理中,應考慮各方主體的利益,多元化處理,比如治噪完全可以採用搬遷、補償、技術降噪等多種方式進行。

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剛也表示,在噪音治理方面,應將以往的城市管理思維轉變為城市治理,既要滿足城市的發展,也要兼顧村民的利益。他建議,一是相關部門要在接下來的擴建、搬遷工作中多與村民多溝通、多協調,充分考慮村民利益;二是在實際的執行中更要依法辦事,保障公平。

一場關於噪音治理的考驗仍在繼續。劉果表示,此前的噪音治理項目,主要是針對機場第三跑道噪音治理,僅做了一個安置區的初步方案,接下來,會將第三跑道噪音治理和三期擴建統籌考慮,除了搬遷外,對於低於85分貝(不搬遷)的區域也會開展降噪工作,比如將採取安裝隔聲門窗等建築隔聲措施進行降噪。「安置區即將建好,但接下來怎麼搬,也考驗著基層政府的智慧。」他說道。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廣州「呼嘯村莊」十年噪音之困,這次能解嗎?
    2004年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投入使用以來,噪音問題一直困擾著機場周邊白雲、花都多個鎮村過萬村民。近年來隨著白雲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增加,飛機呼嘯掠過屋脊更加頻繁,在不少村民眼中,他們生活的村莊已逐漸變為「呼嘯村莊」。早在2011年,廣州市建委就牽頭成立了「白雲機場噪音區問題搬遷處理協調領導小組」。
  • 戰機呼嘯而過,巨大的噪音到底來自哪裡?
    如果居住的地方有機場或者空軍基地,而且還在航線的正下方,那麼幾乎每天都有噴氣飛機呼嘯而過,尤其是噴氣戰機那種撕裂空氣般的噪音絕對可以算震耳欲聾。那麼問題也就來了,如此巨大的飛機噪音。到底來源於哪裡?實際上問題似乎也不算特別難回答。有對比就有鑑別。如果說噴氣機尤其是低空高速飛行的戰鬥機的噪音大到無法簡單分析,不過還有各種螺旋槳飛機飛過。現在已經很難見到活塞老式螺旋槳飛機飛正規的民航。因此出現在頭頂上的螺旋槳飛機多為渦槳客機。
  • 廣州白雲機場噪音治理劃出時間表 8村將拆遷安置
    廣州白雲機場噪音治理劃出時間表 8村將拆遷安置   中新網廣州6月18日電(王華 梁辰曦)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噪音區治理工作方案18日晚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通過,3個鎮、8個行政村將獲拆遷安置。
  • 引市場「活水」解醫患供求之困
    引市場「活水」解醫患供求之困 時間:2012-03-23 08:29   來源:廣州日報   據媒體報導,首都兒科研究所200名醫生,一年需要接待189萬患者,供需矛盾緊張狀況令人難以想像。
  • 廣州白雲機場劃定噪音區 8個村莊將搬遷
    據《南方都市報》訊(記者 羅苑尹)白雲機場噪音困擾周邊村民將近9年,85分貝噪音區的搬遷範圍終於確定。20日,白雲區方面公開《廣州白雲機場噪音區搬遷治理工程項目搬遷預通告》(徵求意見稿),明確了白雲區人和鎮高增村、明星村等納入搬遷範圍,並於本月31日前向公眾徵求意見。   據《南方都市報》訊(記者 羅苑尹)白雲機場噪音困擾周邊村民將近9年,85分貝噪音區的搬遷範圍終於確定。
  • 關掉內心的噪音:能靜心的人,心靈裡自有花園
    你有定力嗎?定得住定不住?你在自己計劃的執行過程中,外邊有別人說點閒話,或者遇到點困難,你受不受幹擾?如果按每周投入二十小時計算,這一萬小時正好十年。中國人也說「十年磨一劍」,「板凳要坐十年冷」,「十年寒窗苦」。為什麼中國人也說十年,美國人也說十年?古代說十年,今天也說十年?可見,這一萬個小時、十年的功夫,是個統一的標準。中國人講功夫,功夫是個什麼概念?
  • 廣州新白雲機場噪音擾民 萬人難以安眠(圖)
    僅花東鎮山下村一地,就有3200人受到80分貝或者85分貝以上的噪音影響。記者手頭掌握的一份機場擴建環境影響報告更表明,到2020年,隨著新白雲機場預測日平均飛行架次達到1723架次,機場周邊兩鎮5.3萬多居民將居住在噪音超標(超過75分貝)的區域,36個醫院、學校將忍受噪音的長期困擾(70分貝以上)。
  • 水往山上流 告別山洞背水——援黔幹部解貴州高山缺水之困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貴陽8月11日電題:水往山上流告別山洞背水——援黔幹部解貴州高山缺水之困新華社記者肖豔、李驚亞打開安裝在家裡的水龍頭,清澈的水「譁譁」流出來,51歲的涪洋鎮涪洋村聯豐組苗族村民覃禮強樂得合不攏嘴,他再也不用到山洞裡背水喝了。
  • 廣州地陷3人被困具體怎麼回事?廣州地陷3人被困已經救出來了嗎?
    廣州地陷3人被困具體怎麼回事?2019年12月1日上午9時28分,在廣州大道北與禺東西路交界處地面出現塌陷,途經該區域的1輛清汙車和1輛電動單車掉落其中,共有3人被困,截至目前仍在全力搜救中。廣州地鐵致歉「今天,十一號線沙河站在施工過程中發生地面坍塌,給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造成損失和影響,在此我們深表歉意。目前,我們正在全力對被困人員實施救援。」發布會開始,廣州地鐵集團建設總部總經理孫成偉介紹了地面塌陷的相關情況並表達歉意。
  • 歐陽修:鞦韆慵困解羅衣,畫堂雙燕歸,無「思」卻相思
    鞦韆慵困解羅衣,畫堂雙燕歸。譯文:在南郊的園林中遊春,和暖的春風中,時時聽到馬的嘶鳴。青青的梅子,才豆粒一樣大小,細嫩的柳葉,像眉毛一般秀靈。春日漸長,蝴蝶飛得多麼輕盈。花上露珠晶瑩,春草茂密如煙,這戶人家已放下窗簾。她蕩罷鞦韆格外疲倦,輕解羅衣床上眠,伴她的只有梁上雙燕。
  • 房子越高噪音越小嗎?住宅多少層噪音最大?
    現在買高層的越來越多,很多人為了視野景觀和噪音,選擇了很高的樓層,可是真的是房子越高噪音越小嗎?住宅多少層噪音最大?小編今天就來給你講講那些,你不知道的事。一、低層住宅高層和低層噪音汙染的形式不同的,對於低層而言,受到的噪音一般是震動和聲音兩種形式,而且低層有綠化帶、行道樹,都能阻擋一部分噪音,反而不會太大。
  • 未來十年最緊缺職業 你能抓住這次機遇嗎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過去一些不被看好的職業,多年之後卻變得更加有發展前景了,那麼,未來十年最緊缺的職業都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看。想必不管對於初中畢業、高中畢業,還是大學畢業,我們總會面臨一個問題,就是職業選擇。俗話常說,「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其實不管男生和女生,職業選擇至關重要。這次我們就拋棄個人興趣愛好、從行業發展來分析未來十年最緊缺職業。
  • 近2000萬美元飛機難解安全之困,直升機墜毀為啥難自救
    這次是永遠!美國體育媒體ESPN、新聞媒體ABC及娛樂新聞媒體TMZ等多家媒體報導,在當地的一架直升機墜毀事故中,機上5名成員全部遇難,其中就包括NBA球星科比·布萊恩特。事故發生時,直升機正飛往科比位於千橡市的曼巴學院進行籃球訓練。科比是陪同他的女兒一起去的,不幸發生了。科比擁有很多的球迷,但是現在殘酷的現實還是擺在眼前了。
  • 東莞樟木頭鎮殘聯社工聯手,解殘疾果農滯銷之困
    原來,在疫情期間,社工們為劉斌自家種植的檸檬廣作宣傳,發動愛心接力行動,成功助其銷售了1000多斤的檸檬,為他解決了「滯銷之困」。1974年出生的劉斌來自有「中國檸檬之都」之稱的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在老家種植檸檬已有8年之久,檸檬的年產量約為12萬斤。去年11月14日,聽老鄉說檸檬在廣東好賣,信心滿滿的劉斌便把4萬斤上好黃檸檬從老家發物流到樟木頭水果批發市場,想著把黃江、謝崗、清溪、塘廈等鎮街作為市場,希望打開檸檬的銷路。
  • 《呼嘯山莊》,悲情裡繁衍出了情之花
    《呼嘯山莊》通過三十多年的時間跨度,敘述了恩肖和林敦兩家兩代人的感情糾葛。這是個錯綜複雜.驚心動魄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愛情和復仇的故事。十年後,希斯克利夫又施計使埃德加的女兒小凱薩琳,嫁給了自己即將死去的兒子小林頓。埃德加和小林頓都死了,希斯克利夫最終把埃德加家的財產也據為己有。
  • 颱風「山竹」夜襲廣州塔,你願意廣州塔一遊嗎?
    近日,颱風「山竹」來襲,「瑟瑟發抖」的廣州塔風雨中飄搖,引得遊客唏噓不止。「山竹」攜狂風暴雨,席捲了華南大部地區,廣東省烏雲密布,狂風呼嘯。只見黑雲迅速地從廣州塔身穿過,發出恐怖的呼嘯聲。這次颱風被稱作「山竹」,可不是味道鮮美的山竹,是不是名字挺呆萌?有沒有挑逗到食客的味蕾呢?這股浩浩蕩蕩的颶風,不應該叫「山竹」,而應該叫做「山豬」,像山豬一樣野蠻,不把地球撕裂出一個口子不罷休。
  • 澳門日報:中國開閘放水解鄰國旱情之困 與鄰為善
    澳門日報:中國開閘放水解鄰國旱情之困 與鄰為善 2016-03-18 14:50:11澳門日報18日社論指,中國幫助同飲一江水的鄰國解燃眉之急,體現了「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睦鄰政策。  文章摘編如下:  瀾滄江——湄公河同屬一河流,是6000萬人的母親河。它發源於青藏高原,終於南海,流經中、老、緬、泰、柬、越六國,上遊在中國。  去年底以來,受強厄爾尼諾現象影響,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各國均遭受不同程度旱災,流域來水偏少約兩成。
  • 地暖外機運轉噪音擾民 多方協商移機解民憂
    地暖外機運轉噪音擾民 多方協商移機解民憂來源:如東新媒體 發布時間:2020-12-09 09:10 查看數
  • 加拿大現十年來最大冰蓋 破冰船營救被困貨輪
    加拿大現十年來最大冰蓋破冰船營救被困貨輪 (1/4) "← →"翻頁
  • 英機場跑道建在居民區旁邊 居民飽受噪音之苦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23日報導,英國埃塞克斯郡的紹森德機場(Southend Aiport)翻修後,附近居民飽受其苦,每天在他們家旁邊滑行起飛的飛機多達50架,帶來了巨大噪音和煙霧,使他們的生活徹底成了一場噩夢!該機場的滑行道建在居民區隔壁,每天早晨6點一直到夜裡11點,源源不斷的飛機就在這裡滑行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