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住樓房,讓9旬老母住鐵皮屋,被拘時竟稱:我已盡了孝心

2020-12-15 文哥話事

重男輕女的觀念,在咱們國家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以往的農耕社會,兒子比女兒能幹更多農活,且承擔更多的養老責任,重男輕女自有其道理。可是,費盡辛苦把兒子拉扯大,他不孝可咋辦呢?

江西省贛州市贛縣,有一位92歲的老奶奶郭老太。郭老太的老伴在很多年前就去世了,從那以後她就一直獨自居住在一個土坯房裡。郭老太有兩個兒子,家境都不錯,但對郭老太的贍養義務都不積極。

今年6月份,郭老太居住的土坯房被拆除,她沒地兒住了。可是,兩個兒子明明都有經濟實力贍養老人,卻誰都不開這個口,不願意讓老人去自己家住。

郭老太的大兒子,有一個兩層半的樓房。郭老太的小兒子,更是有一棟三層半的樓房。按道理說,給老人安排一間房屋,都沒有問題。可扯皮了一陣子,哥倆誰都不同意讓老人到自己家住。

最後,哥倆達成共識,找到了解決辦法:他們在兩家樓房中間,搭了一個6平米的鐵皮屋子,讓年逾九旬的老母親住。8月30日,有媒體探訪了郭老太居住的這個「家」,被其中的環境驚呆了。

這個不到3米高、6平米大的鐵皮屋子,即是郭老太的臥室,也是她的起居室、廚房、衛生間、餐廳。她平時所有的作息活動,都在這個鐵皮屋子裡進行。

狹小的空間裡,擺滿了老人的物品。就連老人睡覺的床上,都擺滿了各種雜物。簡單陳舊的家具物品,把本就狹小的空間,堆得滿滿當當,轉身都困難。這個鐵皮屋子,與兩邊高聳的樓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兒子住樓房,老母親住鐵皮屋,這樣「不孝」的事讓村幹部看不下去了。村幹部曾多次找到郭老太的兩個兒子,對他們進行批評教育,督促他們對老人盡孝道。可是,不管村幹部怎麼說,兩個兒子就是不鬆口,百般推諉。

郭老太的小兒子劉某,對於此事有自己的道理:「我母親跟我媳婦好幾十年死對頭,她就喜歡一個人,說一個人住自由,那就這樣住了,反正我就盡了我的一片孝心了。」可在被問到如何盡孝心時,劉某沒有正面回答。

郭老太年紀大了,眼神不好,每天還要自己做飯吃,特別困難。眼看著兩個兒子都不贍養,村幹部只能找到當地派出所,讓民警介入調解。可在這兩個兒子面前,民警也「不好使」。

調解無果後,民警對哥倆進行了拘留5日的處罰。釋放回村後,民警與村委會幹部再次牽頭,對哥倆進行調解。最終,郭老太的兩個兒子達成了協議,同意從今年10月份開始,給老母親蓋磚房子。

哥倆還承諾,從10月份開始,兩兄弟輪流照顧老母親,以一個月為周期輪換。現在,郭老太的新房子正在加緊蓋著,雖然面積仍然不大,但好歹是磚瓦房。房子沒有建好之前,她暫時被安置在敬老院裡。

得知要住新房子,郭老太很高興:「之前在鐵皮屋裡就好熱,現在這裡不會熱了。」這樣容易就很滿足,她的兒子卻一直不做,讓很多人覺得心酸。當地派出所也表示,會定期進行家訪,保證讓郭老太的兩個兒子按協議履行贍養義務。

都說養兒能防老,可數不清的案例證明,很多時候,兒子並不都是那麼孝順,而往往是遠嫁他方的女兒,對老人更孝順。也希望那些有重男輕女思想的家長們,多考慮考慮。

那些「不孝」的孩子們,你們要知道,每個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你怎麼對待自己的父母,你的還真可能會「有樣學樣」,用同樣的態度來對待老去的你。百善孝為先,想想吧!

相關焦點

  • 老人索居鐵皮棚無人問,兩兒子卻住精緻樓房還稱「已經盡孝了」
    有些人的行為和大逆不道已然沒區別,就像下文中要提到的這位老人郭寶珠,常年生活在只有6平方米的鐵皮棚,而她的兩個兒子都住在樓房裡,生活品質天差地別。贛縣王母渡鎮濃口村的郭寶珠今年92歲,也算是一位長壽老人了,老伴兒在很多年前就已經離開了自己。
  • 女子從五樓墜下被鐵皮屋「接」住,要不要因女子受傷而要求賠償?
    11月11日10時15分,位於合肥市瑤海區南陵路一居民樓裡,一位五十多歲的大姐從五樓摔下,跌落在一樓平臺。合肥市消防支隊瑤海中隊接到報警後立即趕赴現場,消防員們到達現場後發現,現場圍觀的群眾很多,該名女子在躺在一樓的鐵皮屋頂上一動不動,情況十分危急。
  • 90歲老母起訴5個兒子,養兒真的能防老嗎?真相太扎心!
    我經常想,父母子女一場,到底意味著什麼?有一個作家是這樣詮釋的:「所謂父母,就是對著你的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卻又不敢聲張的人,很多時候不是我們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們追逐的目光,承受他們不舍的,不放心的,滿眼的目送。最後才漸漸明白,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樣,愛我如生命。」
  • 記夢:是老母想兒子,還是兒子想老母
    我們兄弟二人,大哥家住泰安。家有老母。今年85歲,目瞽。老母今年到大哥家過年,年前到大哥家住。昨天夜裡,今天早晨,夢見老母。恍恍惚惚,記得老母,一定要回老家,而且是晚上,下著瓢潑大雨。不知何事,我就是不能去送老母,又阻攔不住,只好準備東西。記得,還和老母商量定,就在老家待兩天,就兩天。好像給老母備了車。
  • 臨沂老人寒冬住進鐵皮屋 真相:土地合同糾紛鬧劇
    近日,一條「90歲老人寒冬住簡陋鐵皮屋」的爆料刷爆微博,老人簡陋的住所讓無數網友心痛不已。這麼寒冷的冬天,90歲老人為何住在簡陋鐵皮屋?老人的子女哪裡去了?12月9日,記者來到郯城縣李莊鎮西唐莊了解情況,結果真相讓人大吃一驚!
  • 藍田一教師讓老母餓四天 家裡兔子有吃有喝
    西部網訊 (陝西廣播電視臺《都市快報》記者 張靖博 趙興龍)繼續關注藍田可憐的馬老太太,她的兒子身為小學教師,竟然不管自己的親生母親。被人發現的時候,80多歲的老人已經餓了四天了。那麼,兒子兒媳為什麼能做出這樣的事情呢?
  • 苗慄大火再添1死 縣府:此鐵皮屋不能住人(圖)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晚報》記者張裕珍/攝影     華夏經緯網12月2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苗慄鐵皮屋昨天清晨大火造成7死4傷,其中24歲少婦郭瀞韓雖被丈夫奮勇救出,但全身有70%三度灼傷,傷勢嚴重,轉院至臺中梧棲童綜合醫院燒傷中心治療,今天清晨4時10分因呼吸衰竭與腎衰竭死亡,為這起不幸事故,再添一死。
  • 告別鐵皮屋 住進新磚房 新的一年 張紹波希望:完成二樓裝修 讓家人...
    第一次見到張紹波時,他們一家三口擠在一間不足7平方米的鐵皮屋內,做飯、睡覺、小孩寫作業都在一起,風起時,鐵皮屋發出「咯咯」的聲響,夏天熱得睡不著、冬天冷得直哆嗦。「現在,我很滿意,感謝黨委政府、感謝好心人!」張紹波難掩激動,邊說邊放下手中的鏟子,樂呵呵地和記者話起了家常。
  • 新住樓房比較乾燥,這5種花卉耐旱,適合在新住的樓房裡養
    文/阿宏導讀:在農村養花相對而言是比較簡單的,但是在城裡的樓房上養花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很多時候剛搬入樓房,養盆栽容易只剩下一個花盆,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樓房裡面的空氣比較乾燥,農村來講,植被覆蓋率高相對而言環境比較好一點
  • 金溝子村的幸福生活:住樓全免費 每年派發600萬福利
    除此之外,還執行了一些高標準,包括:房屋及附屬設施評估費可以以1250元/平方米的價格購買安置房;已登記結婚的,允許分戶,可以以每平方米1250元的價格購買32個平方米的樓房;以每平方米2850元的價格購買不超過63平方米的樓房;每戶每平方米給予110元的費用補助(按宅基地面積計算)等。
  • 揭平度市金溝子村:村民免費住樓 每年600萬福利
    除此之外,還執行了一些高標準,包括:房屋及附屬設施評估費可以以1250元/平方米的價格購買安置房;已登記結婚的,允許分戶,可以以每平方米1250元的價格購買32個平方米的樓房;以每平方米2850元的價格購買不超過63平方米的樓房;每戶每平方米給予110元的費用補助(按宅基地面積計算)等。
  • [濰坊]孝心與物質無關 患有精神障礙的他是濰坊市最有孝心的孩子
    濰坊新聞網9月15日訊 不知道從什麼開始,奎文區鳶飛路兩側的居民和沿街業戶開始關注起一名騎著三輪車拉著老母親撿破爛的中年男子,他不偷也不搶,全憑自己的勞動養活母親。附近居民無不被他的孝心所感動,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叫什麼名字,家住哪裡,為什麼要拉著母親撿破爛。
  • 「兒,媽想把房賣了住敬老院,房產證給我」「我十年工資給你了」
    「兒,媽想把房賣了住敬老院,房產證給我」「我十年工資給你了」情起相思: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君知否,願我的文字有溫度,融化你的寂寞孤獨本期情感調解的主題是母親賣房養老的問題老母親有兩兒兩女,自老伴去世後,老母親就由兩個女兒照顧了起來,而原先最受寵愛的小兒子,卻寒透了老母親的心,不僅在老父親去世時聯繫不上小兒子,多年來小兒子對母親的態度,也十分冷漠。
  • ——33層樓房住17層好不好
    33層樓房住17層好不好 中間樓層好不好 ——33層樓房住17層好不好 房天下   2019-12-18 10:57 [摘要] 33層樓房住17層好不好?
  • 村幹部違規操作,住樓房卻享受低保待遇被舉報村幹部帶人打傷舉報人...
    本報萬城9月25日電(記者吳懿斌)24日晚上,家住萬寧萬城鎮紅光村委會紅光上村的村民李鎮江,家裡突然被一伙人包圍起來,李鎮江的兒子李海雄被來人打傷。在李家人將傷者送住醫院搶救的過程中,他們再次遭到這夥人的毆打,一家4口人被打傷,直到警方趕來才將事態控制。
  • 村民建樓房別墅,土磚屋無人住,看為啥翻修
    隨著社會發展,在皖西南山區,家家戶戶都住進了樓房,有的村民憑著勤勞的雙手,在上個世紀末和本世紀初就建造了樓房,如今又開始把樓房進行翻新或重建,不僅如此,村裡在一些漂亮的樓房別墅前建造了池塘、景觀亭,安裝了健身娛樂設施等。大大提高了山區村民的生活質量。
  • 65歲婆婆千裡迢迢「投奔」兒子,兒媳:住一陣兒可以,但養老不行
    只是,恕我直言,您在我家住一陣兒可以,但在這裡養老不行!我是絕對不會同意的。聽到兒媳這番話,劉阿姨瞬間就炸了毛:你怎麼和我說話呢?我大老遠跑過來,就住了兩天,兒子還沒有說話,你憑什麼要趕我走?這是我兒子家,我想住就住,想走就走,你還真管不著。
  • 有孝心!開州夫妻自製板車,徒步1500公裡,帶著母親看世界!
    「由於板車速度慢,不走高速走的是慢車道,這樣不僅可以讓媽媽感受沿途美麗的風景,而且也圓了老人出門旅遊的夙願,算是兒子兒媳盡一份孝心吧!世界那麼大,我想拉著媽媽去看看!」兒子話音剛落,劉世芝老奶奶眉開眼笑:「去年上半年,我大兒和大兒媳婦兒就準備帶我出去旅遊,由於疫情,沒有去成。去年10月,我們坐車去江蘇,暈車得很,回來時兒子兒媳怕我受不了,想了一個辦法拖著我到處玩,我這把老骨頭真有福氣呢!」
  • 「三次跨越」徹底告別土窯洞 一家三口住上三室兩廳新樓房
    在米海軍家窯洞所在的山坳裡,還有三孔鄰居們以前居住的窯洞,均已破敗垮塌。米海軍打量了一下說,這3孔窯洞只有10多米長,當時住了三四個人,裡面非常擁擠。這樣的建設密度、居住條件,在曾經的棗園村屢見不鮮。在這座山臨近村委會的一側,可以看到許多廢棄的窯洞沿山而上,其中有不少已經完全垮塌。「窯洞時間久了,雨水侵蝕就會出現安全隱患。」
  • 79歲奶奶家在秦嶺大山裡,住土坯房睡土炕,山下有樓房不住
    西安秦嶺北麓,79歲的宋奶奶住在秦嶺大山裡,山下有樓房,兒孫們都下山了,但奶奶住不慣樓房。宋奶奶:「我腿疼,爬樓費勁,還是住山上的土房方便。山下的家離這裡也不遠,兒子常上山看我。」奶奶養了一隻狗,一個人在大山裡生活,狗是她的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