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這是唐朝時期著名的詩人白居易題下的一首小詩,全詩語言通俗易懂,簡易淺顯,曉暢流利,符合詩人力求平淺、深入淺出的詩詞創作風格,而在細節刻畫上,該詩顯得極其細膩,畫面描繪細膩動人,塑造人物形象生動而傳神,栩栩如生,仿佛躍然紙上,極具動態之美。該詩在結構上也頗為講究,獨具匠心,詩人率先描繪出一幅夏日荷塘風光圖,風光宜人,景物優美,令人心曠神怡。繼寫景和烘託出安靜恬淡、清新動人的環境與氛圍之後,全詩所塑造的人物少女出場,由景及人,自然清新,極具藝術感染力。
聯繫該詩的創作背景,也能對該詩當中所蘊含的情感有一個更好的體會與理解。當時的詩人已經離開京師,來到杭州為官,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西湖聞名天下,來此的詩人遠離了政治中心的勾心鬥角與波詭雲譎的政治環境,寄情自然風光與勝跡勝景,獨善其身,生活舒適,心情愉悅輕快,別有意趣。而在這首詩當中,詩人遊覽荷塘美景,本身心情閒適恬淡,當他看見一對年輕的男女在荷葉深處相遇之後,觸景生情,運用了優美樸實的語言記錄下了這一幕。全詩清新自然,節奏舒緩,從中體現了詩人愉悅輕鬆的心情。
「菱葉縈波荷颭風」當中,詩人率先描繪出了荷塘上的自然風光,運用動人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優美動人的夏日風光圖,顯得自然清新,令人生出心曠神怡的感受。「縈」字原本的意思是繚繞旋轉,此處指的是水波蕩漾,「颭」的意思是搖擺、搖曳,此處指的是荷葉荷花在夏日微醺的風中搖曳的樣子。盛夏的自然風光當中,菱葉與荷葉一片碧綠,荷葉生長在水面之上,迎著微醺的夏風款款擺動身姿,而菱葉漂浮在水面上,微風吹拂,水波蕩漾,水面上泛起了陣陣的漣漪,碧綠的菱葉隨著水波緩緩擺動,在一片碧綠當中,嬌豔粉紅的荷花迎風招展。
「荷花深處小船通」當中,詩人由景寫到了人,上一句當中,詩人描繪出了一片碧綠優美的夏日風光圖,而在這一句當中,人物開始出場。「荷花深處」暗示了荷塘面積之大,頗有幾分接天蓮葉無窮碧的意韻。荷塘無邊無際,寬闊無垠,而在美麗幽靜的荷花深處,採摘蓮蓬的小船穿梭其中。「小船通」寫的是動景,暗示了荷葉深深處有人在活動,為下文當時作下了鋪墊。從這兩句當中,也能看出詩人在詩詞創作上的功底與底蘊,在描寫畫面上,詩人精準地抓住了典型的景物,在結構安排上,詩人也顯得別具匠心,層次井然。
「逢郎欲語低頭笑」當中,詩人塑造出了一位含羞帶怯、情竇初開的少女形象。優美恬淡的夏日風光裡,碧綠的菱葉隨波蕩漾,荷葉荷花迎風搖曳,美輪美奐,採摘蓮蓬的小船穿行在深深的荷塘當中,一片歡聲笑語。隨著小船的穿行,少女所劃的小舟與心上人的小船相遇在荷花深處。嬌俏的少女見到了心上人,一方面心頭雀躍,一方面卻又因為少女的矜持而嬌羞。
「欲語」寫出了這名少女內心的輕快與欣喜,「低頭」描寫出了她因害羞而低垂眼帘的情態。當她遇見心上人的時候,內心欣喜,微微低頭一笑。詩人運用了一連串的細節描寫,將這名少女塑造得活靈活現。「碧玉搔頭落水中」一句仿佛神來之筆,少女因為害羞而低頭,誰知發間所簪的碧玉簪落到了荷塘裡面。全詩自然清新,意猶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