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969年7月21日上午10點56分(美國東部時間7月20日22點56分),著名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代表人類首次踏上月面,說出了那句家喻戶曉的名言——個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19分鐘後,另一位太空人奧爾德林也踏上了月面,並留下了那張經典的腳印照片。
圖自網絡
可能在很多人看來「阿波羅登月計劃」並無太大的價值,甚至只是一項「面子工程」,但其實我們使用的很多日常生活用品都是因阿波羅登月計劃而誕生的。
無線吸塵器
為了在月球採集地表下面的巖石樣本,NASA需要一種小巧、獨立供電的鑽頭。為NASA供應電鑽的美國電器製造商Black&Decker研發出一套可以減小電機功耗的程序,開發出了滿足探月需求的小型鑽頭與配件。基於這款電鑽研發過程中積累的電池和馬達方面的新技術,Black&Decker公司得以開發出一系列新型家用電器,包括1979年問世的世界上第一臺無線吸塵器。
圖自網絡
氣墊運動鞋
沒想到吧?你腳下踩著的運動鞋,也是阿波羅計劃衍生出來的產品。
現如今的氣墊式運動鞋基本上都採用了當時製造太空衣的「吹塑成型」技術。當初,阿波羅計劃的工程師為了創造出能耐受很大壓力的太空衣內膽,發明了將耐壓材料加熱軟化,放在模具裡,向其中吹入高壓並利用空氣壓力將材料均勻制型的技術,即「吹塑成型」。到了1977年,前NASA航天工程師弗蘭克·魯迪突發奇想,把這種技術運用到了鞋底。結果不僅讓鞋底可以提供良好的緩震性能,還使鞋底受力更加均勻。魯迪曾向阿迪達斯推銷這種「前沿」技術,但似乎受到了對方的懷疑與拒絕。
然後他轉向了勢頭正盛的耐克公司,而耐克接受了這一技術提案,製造並推廣了氣墊式運動鞋(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Nike Air)。
圖自網絡
尿不溼
俗話說人有三急,1961年,人類第一位上天的加加林同志乘車前往發射臺。由於路途遙遠,在登上發射架前加加林突然有了尿意。憋是憋不住了,四周又十分空曠,連棵樹都沒有。好在加加林靈機一動,順著太空衣的管子把尿尿在了汽車輪胎上.....從而在成為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太空人的同時,避免了成為第一位尿褲子的太空人(這個稱號屬於美國太空人艾倫謝帕德)。
1963年,為了解決太空人上廁所不便的問題,NASA在太空衣中加入高分子吸收體,發明了能吸水1400毫升的紙尿片,這項技術後來轉為民用,就成了家喻戶曉的尿不溼。
脫水蔬菜包
方便麵調料包裡的那個脫水蔬菜包,前身是航天食品中的脫水菜。NASA為了讓太空人在太空裡吃到蔬菜以補充維生素,發明了冷凍脫水蔬菜技術。該技術幾乎能除去蔬菜中的全部水分,將其重量降低20%,但同時能保留98%的營養成分。當你春運坐了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小時的火車,然後泡方便麵時,看著這些脫水蔬菜,大約可以體會一下太空人在太空裡吃了N頓太空餐後看到綠葉菜的心情。
圖自網絡
核磁共振和CT
上世紀60年代中期,NASA為阿波羅登月計劃研發出計算機圖像增強技術,使月球照片經計算機的處理得到了強化。此技術後來成為NASA的地球資源探測衛星鑑別地球表面特徵的基礎技術。應用到醫學上後,就成了現在耳熟能詳的CT、核磁共振。
圖自網絡
淨水設備
淨水設備是NASA「無心插柳」的一個舉動。最初,NASA開發出了一種小型輕便的裝置,為人類的太空旅行淨化水。這一設備能可靠地工作,無需專門監測並使用銀離子來殺菌。後來的研究表明,這套設備對地球上的水淨化也非常有用。這是因為,那時人們經常使用的氯會因陽光或熱量而消散,而且在使用氯氣為遊泳池消毒時,還會引發刺痛眼睛和漂白的問題。NASA的這套系統現被用於保持冷卻塔中的水清潔,有助於支持全球的空調運行。而且,這套系統也已經開始用於清潔水池。Carefree Clearwater公司已經應用它來淨化整個美國的水療池和遊泳池。
圖自網絡
由阿波羅登月計劃衍生出來的生活用品還有很多
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當然
人類探索太空的重要意義
並不能通過物質發明來衡量
但至少這些發明
確實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美好
本文為蝌蚪五線譜原創文章
作者:蝌蚪君
蝌蚪五線譜
專注做權威、有趣、貼近生活的網際網路科學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