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解讀職場,與我一起成長
1
刷知乎看到網友提問:剛畢業,月薪六千出頭是不是太低了,可是面試已經通過了,所以我到底要不要考慮跳槽呢。
本著好奇和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原則,點開了下邊的回覆,首當其衝的一條觀點是不要,還用了很長的一個篇幅做了論證,說實話看完過後我差點就被洗腦了。
答主給出的解釋,大概說的就是培養一個大學生需要花多少錢和多少精力,現在中國經濟這麼發達,流水線工作認真一點一個月都能掙個五千來塊,初中畢業都能進工廠,你一個大學畢業還怕找不到工作嗎?
接著又列舉出來很多他們學校自主創業,賺了很多錢的學長學姐和身邊找到了好工作的朋友們……
資料顯示,答主是一位大三還沒畢業的學生,看資料應該是個民辦二本。
下邊對於他的這個回答,有附和的也有反對的,我沒參與討論,但是我想答主一年後真正走向社會,應該會或多或少懷疑現在的回答吧。
2
掐著指頭算了一下,這個時間點好像也是大學生開始找工作的旺季了,印象中大學畢業找工作不是最後一個學期才開始的,而是從畢業的那一年第一個學期開始算起。
如果沒猜錯的話,發問題的那個人應該也確實是找工作遇到了困惑,他也許是真的不知道6000月薪是什麼概念,當代年輕人好像都有一個通病:對錢這個計量單位沒有認知。
他們更多看到的,都是網上那些月入多少年入多少的例子,自然也會潛移默化的用那一套標準來衡量自己。
其實本不該打擊大學生的信心,但正是因為他們接受到的相關信息,例如什麼錢好賺工作好找,動不動的辭職撂挑子,使得現在的很多企業看到大學生都怕,「大學生」一時成為了職場入門的燙手山芋。
不招收害怕人才流失,招了又怕是接到了祖宗,一時間讓很多企業騎虎難下。
3
總是認為錢好賺,總是認為可以先搭橋後鋪路,分不清楚前後順序也是很多人的通病。
12月3日爆出的廣州蛋殼公寓一住戶墜樓,疑似原因是畢業沒工作貸款租房的消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過。
別人關注的點是鬧得沸沸揚揚的蛋殼事件,而我只想關心這個年輕人本身,像他這樣畢業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太多了,他們認為他鄉容不下靈魂,故鄉容不下肉身。
但是我想告訴他們,有多大腳就穿多大鞋,每一個心懷夢想的人都值得敬佩,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吃得了通往成功路上的苦,殘酷的現實告訴你:
不是所有人,都配做夢!
往回推個二十年左右,找不到工作的人,都是睡天橋睡大街睡大通鋪,感覺自己像個找不到工作的廢物;
而當下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們,依舊住著公寓過著自己的小日子,無論是家裡人接濟還是貸款,他們都不曾切實的體會到身上的擔子。
真正等到自己扛不住的時候,就只能是走極端路線了,讓人何其悲哀。
4
今年的疫情,原本以為會給年輕人們上一堂生動的課,讓他們知道錢是真的不好賺,後來才發現好像適得其反。
父母愁的焦頭爛額,感慨流年不利掙錢不容易,年輕人們卻認為找到了更多的出路,認為生活不可能壓得倒自己。
「還沒畢業就可以慢慢找工作,總會找到的。如果工作不滿意我就不做了,我就去開個小店自己當老闆,我還可以做微商,當網紅,現在這個社會,不可能掙不到錢的。」
一句「不可能掙不到錢的」,生動詮釋了大多數年輕人的心理想法。
在看過了那些高收入人群、高質量階層的生活後,再看身邊的這些工作大概就成了工作瞧不上自己,自己瞧不上工作,兩看兩相厭。
可能讀了大學,拿著大學畢業證的年輕人們以為那是給自己鍍了一層金,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如果只是單純的讀大學那是在「鍍金」,只有走向社會融入社會,那才是經得起捶打的真金白銀。
「我本科畢業,理想工資2萬,因為5000要付房租、5000是生活費、剩下的10000想存起來。」
這是我那個做人力的朋友聽到最多的話,他說每次看到侃侃而談自己理想工資的年輕人們,就像是看菜市場不按常理出牌的大媽們砍價一樣。
我笑著問為什麼,他接著說道:因為一樣都是在痴心妄想。
找到工作容易,但是如果想找到他們眼裡「合適」的工作,那是基本不可能的。
5
從學校到社會的跨度太大了,大到你不敢想像更不要提接受了,如果開頭提到的6000月薪是老員工,甚至是工地做活,我都會覺得有點低了可以跳槽,但如果對象是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我真的覺得6000工資不低。
在沒有踏進社會這趟渾水之前,他們永遠都不會知道水不僅深還凍腳,所以求職真的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它需要我們不斷的碰壁,也需要很多次的磨合,甚至屢屢嘗試辛苦得來的工作,還並不是自己中意的那一個。
可能熬到最後想通了,現在的工作連自己都養不活,跳槽嗎,同類型企業自己的能力擺在那裡好像都差不多,要說掙錢的話,進工廠幹工地,哪一樣都比現在掙錢,但是又沒幾個人真正捨得下臉皮的。
所以後來的結局,要麼就是為了生活放棄理想,要麼就是夾縫中成長,慢慢開始知道生活的不容易,錢也是真的不好賺。
而這些對於年輕人來說,都需要時間。
怕你一下子承受不起壓力,怕你猛然失去對於生活所有美好的憧憬,所以有了這篇文章。
現在看到這篇文章,也不能阻止我們落俗,唯一的好處可能就是能早點比別人知道這些真相,能在今後面對這種情況時,少一點心理落差了吧。
文 | 毒哥&連理枝
在這裡,毒哥和你聊聊職場那些事,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