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客談吃,冬至羊

2021-02-27 一物一趣

遠去的大連山

冬至是中國農曆的一個重要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觀測和制訂出來的。冬至時間在每年陽曆12月21日—12月23日。冬至日是指「大雪後十五日,鬥指子,為冬至……」,「陰極而陽始至,日南至,漸長至也。」

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現在很多地方仍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各地風俗美食不盡相同,各具特色。

青花三羊開泰紋撇口小杯,明嘉靖

我國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為何冬至要吃餃子呢?相傳是東漢醫聖張仲景發明的,他見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凍爛,於是,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煮熟撈起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病人吃了「祛寒嬌耳湯」,渾身發熱,血液通暢,數日後病人的爛耳朵也好了。所以北方有俗話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河南又有「捏凍耳朵」的說法,據說是吃了餃子,冬天裡不會被凍掉耳朵。

江浙閩贛一帶講究吃湯圓。冬至吃的湯圓又叫「冬至團」,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友。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這一天吃湯圓,也象徵團圓。

        

廣東民諺云:「冬至大過年」。這一天就要整「九大簋」,豐盛的一桌,合家團圓,大快朵頤。臺山人少不了蘿蔔臘肉鹹湯圓,佛山人要吃松糕,潮州人要做冬節丸,還有客家人的糯米飯。

         

客家人說:「冬至羊,夏至狗」。客家人認為羊肉是冬令補品,它既能御風寒,又可補身體。《本草綱目》中說:「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膽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客家人深諳此中養生之道,婆婆還在的時候,便會燉羊腳糯米酒,說喝了這碗羊肉湯就不會凍手凍腳了。這碗用各種藥材,加入自家釀的娘酒,歷時數小時慢火燉成的湯,濃厚香醇,甘美如蜜,喝了這碗湯渾身熱乎乎,氣血通暢,齒頰留香,至今難忘。

         

我買了只去骨的羊腿,足有三斤八兩,做了幾道羊肉的菜,飯和湯。

羊肉生炒糯米飯

材料:羊肉250克,糯米600 克,陳皮一片,紅蔥酥一大匙,紅蘿蔔半條,青蔥一根,果仁一把,生抽,鹽和少許糖。

製作:糯米至少要泡水四小時。陳皮泡軟,刮去白膜,切成細絲。紅蘿蔔切粒。羊肉切細條再切成細粒,用鹽抓勻至起膠,生粉一大匙加水四大匙,分三次加入肉粒中,順一個方向慢慢攪拌,使肉吃進水分至綿滑。

三飯碗水燒開,把肉末倒入鍋中迅速攪開,見熟撈起備用,湯水留下另用。泡好的糯米瀝乾水,用開水燙過,這是很關鍵的一步,如果糯米沒有用開水燙過是無法炒熟的。鹽和少許的糖用半碗水化開備用。起鍋放油,把燙過瀝乾的糯米放入鍋炒,待糯米有些燙手時灑入調味的水,蓋上蓋子,轉小火燜一會,每次灑的水不能太多,片刻後開蓋再炒。這樣的步驟要反覆三至四次,炒至糯米熟透為止。整個生炒的過程是需要又燜又炒,這樣糯米飯才容易熟。當飯快熟時加入紅蘿蔔粒,陳皮絲和紅蔥酥繼續炒,加入生抽調味調色,最後放入羊肉粒炒勻。

上碟時撒上蔥花,伴上果仁即成,羊肉嫩滑,陳皮香和蔥香,果仁香混合一起,吃不出什麼羊羶味。

百花腊味生炒糯米飯

材料:(必選)糯米500克,蝦米25克,臘腸50克,臘肉50克,溼冬菇50克,料酒,生抽,鹽,糖,香菜,蔥花。(可選)蛋皮,叉燒,瑤柱,魷魚粒,炒花生,菜脯粒,紅蘿蔔粒

製作:臘腸,臘肉,冬菇,蝦米切粒,所有配料爆香。泡好的糯米瀝乾水,用開水燙過。鹽和少許的糖用半碗水化開備用。起鍋放油,把燙過瀝乾的糯米放入鍋炒,待糯米有些燙手時灑入調味的水,蓋上蓋子,轉小火燜一會兒,每次灑的水不能太多,片刻後開蓋再炒。這樣的步驟要反覆三至四次,炒至糯米熟透為止。整個生炒過程是需要又燜又炒的,這樣糯米飯才容易熟。當飯熟時加入配料續炒,調味拌勻便成。 

所謂百花就是手頭上有什麼,喜好什麼都可以隨意,但是臘肉,臘腸,冬菇,蝦米不能少,少了就失去風味。這個腊味生炒糯米飯是特別為我的一位如姐姐般的好朋友寫的,因為她不吃羊肉。冬至日不吃羊肉,可以吃生炒糯米飯。

烤羊腿

材料:羊腿約750 克,選用油多帶筋部位,洋蔥一個,紅蘿蔔半根,西芹兩支,南瓜300 克(蔬菜選根莖類,如馬鈴薯,新鮮淮山等不容易出水的)鹽,黑胡椒粉,蒜粉,孜然粉

製作:羊腿洗淨擦乾,隔兩指寬一刀不切斷,撒上鹽,黑胡椒粉,蒜粉按摩一下,放入冰箱醃上四小時,過夜也可以。烤盤放切塊的蔬菜,再放羊腿,淋上三大匙橄欖油,蓋上錫紙。

烤箱預熱華氏450度,烤50分鐘,去掉覆蓋的錫紙,薄薄刷一層橄欖油,撒上孜然粉再烤5-10分鐘即好。也可以每烤30分鐘,刷一次蜜糖水,以增加著色,我覺得不刷蜜糖已經夠甜度了。這道烤羊腿蔬菜吸滿了湯汁綿甜,羊肉很嫩。

餘下的羊肉川燙,漂去血水,加拍姜一塊,水八碗燒開轉小火煲約一個小時,筷子能插入羊肉即可。

蘿蔔羊肉清湯

川燙羊肉粒留下的湯加入半根白蘿蔔(切厚片),兩片姜,酌情再加一些湯燒至蘿蔔熟,加入切片羊肉和香菜,調味即成蘿蔔羊肉清湯,配羊肉生炒糯米飯。 

藥膳羊肉湯

材料:糯米酒350-400ML, 北芪15克,黨參15克,淮山15克,枸杞10克,紅棗6粒,黑棗4粒,桂圓肉10克,黃精10克,杜仲15克,當歸5克。

製作:餘下的羊肉切塊,加入湯和糯米酒,所有藥材 (枸杞除外),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煲4-5 個小時,枸杞後下即成。傳統的做法是以酒代水來煲羊肉和藥材,所以湯很甜,糖分很高。從保健出發我將糯米酒減少。

有趣味,有餘味,觸手可及的一物一趣! 

點擊看更多Jo客談吃,

遠去的大連山

蘿蔔牛腩

蘿蔔丸

開鍋肉丸

鹹甜兩「粄」

「綁酒綁飯」的客家小炒

梅州醃(LAO)面

在那遙遠的地方,還有秋天的羊肉抓飯

舅婆的釀苦瓜

老鼠粄

客家算盤子與煎芋丸

印度伯母的咖喱

劉姥姥吃到的茄鯗與客家打茄泥

糯米酒,紅糟菜

火候足時它自美----紅燜豬肉

莫許杯深琥珀濃----客家娘酒

塵封的菜脯煎雞卵

「鹹、燒、肥」的釀豆腐

梅菜的陳

圍屋的味道

相關焦點

  • Jo客談吃,開鍋肉丸
    先生就著紅酒一連吃了五個,這道開鍋肉丸一定要趁熱吃。一開鍋就要上桌,不可等,涼了就失去風味,所以叫開鍋肉丸。熱騰騰的開鍋肉丸,意濃濃的客家情緣!開鍋肉丸材料:前膈肉(叉燒肉)500 克,泡好的蝦米一把,泡發魷魚一個,蔥兩棵,木薯粉175 克,鹽 10 克,胡椒粉,麻油。鮮蝦仁 15 只(這是我自己加的)
  • 冬至節吃烤全羊就選三聖鄉印象花園
    眼看馬上就是冬至了,冬至一到天氣就會越來越冷,我們的老祖先們也為了抵禦嚴寒也有一些老習俗,比如冬至北方吃餃子,南方吃羊肉的習俗,所以我們大四川當然要吃羊肉啦,老人都說冬至吃了羊肉整個冬天就不冷了,因為這個羊肉燥熱,吃了可以暖身。
  • Jo客談吃,「鹹、燒、肥」的釀豆腐
    吃釀豆腐必配紫金辣椒醬。據說,紫金辣椒醬的來源可能與客家人南遷後飲食習慣有關。北方人喜辣,但嶺南氣候溼熱,不能經常吃太多的辣椒。為了降低辣度,便摻入大蒜。紫金縣城附近的一戶姓沈人家,經過多代探索改進,調製出獨家特色辣椒醬。乾隆年間紫金辣椒醬就成了貢品。記得六十年代的時候,紫金辣椒醬是竹殼包裝,雞蛋大小,上面貼著金紅色的商標「紫金辣椒醬」幾個字。
  • 節氣漫談:冬至 羊與羌族
    冬至吃羊肉也成了一大習俗,有句俗話說:「冬至不吃肉,枉在世上走。」也有人說,這個肉就是羊肉。的確,羊肉的燥熱能驅趕嚴冬的寒冷,讓人整個身體都溫暖起來。而如果處在夏季,那樣的燥熱只能讓人鼻血長淌。
  • Jo客談吃,客家算盤子與煎芋丸
    如果說,釀豆腐是客家人以釀進肉餡的豆腐替代餃子,表達對北方祖先的思念,提醒子孫不忘根,那麼這道「算盤子」則寄情共勉客居他鄉的自己和子孫要精打細算,在他鄉的貧瘠土地上克勤克儉,為美好生活打拼。如今過年時也會端上這道「珠圓玉潤」的算盤子,象徵團團圓圓,吃了以後來年算盤打得響,財源滾滾來,年年有餘有錢算。現在人們注重養生,提倡吃粗糧。芋頭是極好的選擇,它營養豐富,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
  • 九龍營養課堂: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冬至吃餃子傳說?冬至味覺?
    12月22日迎冬至節氣,冬至吃什麼?餃子是冬至大部分家庭的主食,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說起冬至吃餃子,河南人十有八九能拋出一段「醫聖」張仲景治病救人的故事。但是,除了紀念醫聖,你可能並不知道,在上古時期,冬至曾經是一年的開端。冬至吃餃子是有由來和傳說的哦。
  • 冬至:吃湯圓?吃餃子?別糾結了,看看古人怎麼選
    「相傳冬至大如年,賀節紛紛衣帽鮮」,作為一年中的小團圓日子,冬至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那麼在這一天,究竟應該吃什麼慶祝呢?吃餃子?吃湯圓?還是……小孩子才急著做選擇,不妨先來看看古人的答案。湯圓「湯圓湯圓,團團圓圓」,湯圓的「圓」寓意「團圓」,「圓滿」,南方人冬至吃湯圓寄寓家庭團圓,闔家歡樂的心願。此外,南方盛行「吃過冬節圓,就算大一年」的說法,因此冬至吃湯圓的習俗廣為流傳。
  • 冬至別再只吃羊肉,羊身上「它」最值錢,比羊排香,不懂可惜了
    又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很適合滋補的日子。因為從這一天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衰轉盛,而羊肉是最適合冬天的首選滋補食材,但是大家知道嗎,羊身上羊身上「它」最值錢,比羊排香,不懂可惜了,它就是羊楠。營養師大喬推薦:羊楠口感有嚼勁,而且羊腩具有調和脾胃, 補血, 降壓的功效,還能增加血液中的白血球。 所以冬至這天不要再只吃單一的羊肉了,買些羊腩嘗嘗吧,那麼羊腩要如何烹飪呢,這道羊腩煲做法教給你,冬至做給家人吃,暖心暖胃,營養豐富。還在等什麼?快來學學吧。
  • 冬至羊夏至狗!冬至酒,留到明年九月九!客家人這樣過冬至!
    羊肉 「冬至羊夏至狗」,冬至前後,客家人都喜歡吃羊肉。廣東三大民系中,唯有客家人有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以客家山羊為主料,配以黨參、杞子、紅棗、北芪、熟地等滋補中藥材和客家娘酒炙制而成,具有溫補暖胃之功效,有「冬節到時羊酒香,進補身體最合時」的俗說。
  • 冬至有哪些習俗?冬至應該吃什麼?
    ·餃子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相傳冬至吃餃子的習俗,是為了不忘「醫聖」張仲景分發「祛寒嬌耳湯」的恩德。雖然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各地在冬至這一天形成了特有的節令飲食文化,但吃餃子仍然是多地,特別是北方地區餐桌上延續至今的風俗。·湯圓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早在明清時期,冬至吃湯圓便已約定俗成。
  • Jo客談吃,塵封的菜脯煎雞卵
    那裡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餓」,吃不飽,整天就是飢腸轆轆。尚大嫂領著我到農田裡「倒番豆,倒番薯」(客家話的意思是拾花生,拾番薯),外婆在粥裡加入番薯、莙達菜(又叫豬毑菜,平時是拿來餵豬的),有時是芥菜,但我們還是餓。二妹還跟著農民的孩子到山裡挖黃狗頭、麥冬,尋找一切能吃的。
  • 冬至羊夏至狗!冬至酒,留到明年九月九!客家人這樣過冬至!
    「冬至羊夏至狗」,冬至前後,客家人都喜歡吃羊肉。廣東三大民系中,唯有客家人有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以客家山羊為主料,配以黨參、杞子、紅棗、北芪、熟地等滋補中藥材和客家娘酒炙制而成,具有溫補暖胃之功效,有「冬節到時羊酒香,進補身體最合時」的俗說。
  • Jo客談吃,火候足時它自美----紅燜豬肉
    為何蘇學士做別的菜沒能留名,獨有這個肉流傳千古呢?因為東坡肉是讓豬肉得以登大雅之堂的一個轉折點。蘇學士在杭州正遇災害之年,哀鴻遍野,為了增加肉食的供應,他大力提倡吃豬肉,以清流領袖和文壇宗師的身份之重帶頭烹飪和食用豬肉,從此食用豬肉開始在天朝蔓延開來,東坡肉也名留青史。
  • 冬至吃羊肉|萬峰林第二屆羊湯鍋節隆重舉辦
    12月21日、22日,萬峰林第二屆布依羊湯鍋節在鄉愁集市火熱開啟。這個可以吃羊肉、看演出、感受民族風情的活動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3000餘名遊客,大家共聚集市與布依阿哥阿妹們同吃羊湯鍋、共度布依小年,現場一派其樂融融、熱鬧非凡。
  • 冬至吃什麼|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
    冬至吃什麼|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小編現整理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吃什麼|冬至為什麼吃餃子的相關內容,希望幫大家更好的了解冬至。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當天吃什麼?
  • 冬至來臨,這些吃烤全羊的地方一定要收藏
    冬至吃烤全羊,在市民中越來越流行,近年來,重慶市農家樂與鄉村旅遊協會每年都舉行一屆生態燒烤節,截至目前,燒烤技能大賽已經成功舉辦了五屆。2014年,市農家樂與鄉村旅遊協會首次在全國範圍內推出了第一個中式烤全羊地方標準。
  • 南方冬至吃什麼?冬至美食大盤點
    南方冬至吃什麼?冬至美食大盤點不少人都知道北方冬至有吃餃子的習俗,那麼南方冬至吃什麼呢?南方冬至的飲食習俗多樣,有湯圓、燒臘、甜丸、九層糕等等。你若是想知道南方冬至吃什麼,跟著小編來看看吧。湯圓中國傳統小吃的代表之一大約從宋朝開始,中國人在元宵節吃湯圓。
  • 魔方小吃城,冬至吃什麼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太陽黃經達270度時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
  • 吃餃子沒?冬至有啥來歷,南方人、北方人冬至吃啥,怎麼過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過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之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而蘇北人在冬至時吃大蔥炒豆腐。冬至吃餃子,還有人說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河南各地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 冬至吃啥子餃子,我們四川人吃羊!肉!湯!還沒吃的搞緊安排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一大早,「冬至」就霸佔了2個熱搜話題關於冬至吃啥,每年網友都在吵,但作為一個四川人,雷打不動冬至必須吃羊肉湯!教大家如何辨別一個人是不是四川人,你問他:「你們冬至是吃餃子還是湯圓?」如果他白你一眼:「吃個鏟鏟的餃子,肯定切豁羊肉湯噻!」吶,這就是真·四川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