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變「金豆」 鄉親唱著村歌奔小康

2020-12-24 瀟湘晨報

大豆變「金豆」 鄉親唱著村歌奔小康

巴彥縣紅光鄉豐裕村美麗鄉村建設和調優農業種植結構見成效

「巴彥大豆」訂單排到明年。

近日,巴彥縣紅光鄉豐裕村的一段MV「火」了。在碧浪翻滾的青紗帳和滿眼金黃的豐收場景中,一曲村歌唱出了美麗鄉村建設和調優農業種植結構的成效,唱出了鄉親們增收奔富的美好生活。

這段MV全長3分30秒,鏡頭從地理標誌農產品「巴彥大豆」幼苗破土而出,到飽滿的豆粒堆起「金山」,再到基層黨建凝聚人心、有力引領……豐裕村因「豐」而「裕」,村子更美了,村民們臉上洋溢著笑容。

豐裕村地處巴彥縣西部,是遠近聞名的「糧倉」,以種植綠色高蛋白大豆為主。今年春季,經過新一輪調整優化種植結構,豐裕村的大豆種植面積穩步增長,達到4000畝。

大豆是豐裕村農業主導種植產業,村級專業種植合作社全年保障機械化作業,春耕時,全是大馬力拖拉機作業;秋收後,機械化深翻秸稈全量還田。近年來,隨著鄉親們黑土地保護意識增強,豐裕村請來省農科院專家授課,內容包括黑土地保護主要技術模式與新型肥料應用、種植結構調整與生產選種等,省農科院與豐裕村籤訂「所村共建協議」,結成長期技術指導關係,以確保出產的糧食品質優良。

村歌MV推出不到一個月,迅速在全民K歌、抖音等平臺及微信朋友圈火了起來,豐裕村一下出名了,跟著出名的還有村裡出產的大豆。豐裕村黨支部書記於雲波說,往年秋糧要賣到農曆正月、二月,今年還沒進臘月門,七八萬噸大豆基本賣完了。不少上海、鄭州、河南、河北的客商登門收糧,鄉親們還接下了不少明年的訂單。今年村裡大豆每斤賣到了2.92元,鄉親們都很高興。

巴彥縣委宣傳部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李佩友說,豐裕村曾是省級貧困村,近年來,在產業帶動之下,鄉親們不但脫了貧,還踏上增收致富道路。村裡建起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平臺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功能實現、氛圍營造都是高標準打造,本村的志願服務、文體活動、圖書閱覽、科普講座有了陣地和載體。

「生活富了,日子美了,鄉親們需要一種展現形式。」李佩友說,於是,豐裕村就有了村歌,作詞、作曲、演唱都是「巴彥人」,展現的是鄉親們脫貧奔富的精氣神兒。下一步,豐裕村準備把村歌設為全村鄉親的手機彩鈴,並舉辦一場「全村同唱一首歌」大賽,進一步激發內生動力完成扶志,提振大家的士氣一起奔小康。(哈爾濱日報 羅彥坤 )

【來源:哈爾濱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景區帶村!讓「山莊窩鋪」脫貧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景區帶村共發展 旅遊助農奔小康雲丘山位於呂梁山與汾渭地塹交匯處,自然景觀奇特,文化底蘊深厚,當地政府在對雲丘山進行保護性開發,大力發展旅遊業的同時,實施景區帶村旅遊助農,讓山裡的鄉親們從脫貧到致富再到奔小康,日子越過越紅火。
  • 東北大豆變金豆,盛傳要破三元!
    今年的大豆行情,就一個字:好!目前可以說今年大豆變「金豆」,搶購也瘋狂,「豆圈」盛傳,大豆今年「豪橫」了,東北毛糧每斤會突破3元。昨日,大豆基層收糧主體又增加了,較幾天相對減少的糧商現在又開始活跌了起來,這對於我們農民售糧是一個絕對利好的消息。一些地區的出售進度加快,在觀望後達到心理價格開始出售,大豆在搶購中。
  • 不等不靠「浙東紅村」橫坎頭村全面奔小康
    地點坐標:餘姚市梁弄鎮橫坎頭村講述人:黃水夫,橫坎頭村並村後第一屆村委會主任黃徐潔,橫坎頭村黨員,「90後」創業者革命根據地的歷史、寧波解放的故事、軍民魚水情的漫畫、「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字樣……走進橫坎頭村,你會發現這裡的角角落落透露著「浙東紅村」特有的紅色元素。
  • 揚州沿湖村退漁還湖奔小康:「漁花子村」變「美麗新漁村」
    揚州沿湖村退漁還湖奔小康:「漁花子村」變「美麗新漁村」 2020-09-30 19:57:1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周馳 責任編輯:周馳
  • 大豆變「金豆」 身價18年來最高
    大豆變「金豆」,農民更加惜售;貿易商收豆艱難;加工企業無奈之下縮緊銷售,甚至被迫停產,以此消化高企的原料成本。 「豆圈」盛傳,大豆今年「豪橫」了,毛糧每斤會突破3元。然而,一切似乎才剛剛開始。
  • 邵建:稻蝦桃果,打造鄉親心中的小康家園
    站在為過多村民圓了小康夢的稻蝦共作基地旁,「返鄉興村新村幹」邵建向記者講述自己回鄉從事村民奔小康的故事。   2017年6月起,宿遷實施有關返鄉興村的人才政策,選聘集體有經驗,能幹事的本鄉本村大學生擔任「返鄉興村新村幹」。
  • 蓬溪縣殘疾人杜炳乾:自立自強當「明星」 帶領鄉親奔小康
    蓬溪縣殘疾人杜炳乾:自立自強當「明星」 帶領鄉親奔小康 新聞來源:遂寧新聞網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政府領著奔小康,咱農民趕上了好時代!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政府領著奔小康,咱農民趕上了好時代!金秋時節,記者來到塔河縣十八站鄂倫春民族鄉漢族村陶國英家,他家正忙著搶收大豆,收割、運輸、存儲。忙,確實是忙,但豐收的喜悅衝淡了一家人的疲勞。
  • 「金豆娘娘」:伴豆一生,為中國大豆「爭氣」
    vid=541388   原標題:「金豆娘娘」:伴豆一生,為中國大豆「爭氣」  「天上的火箭不讓人落下,地裡的種子也不能」,大豆育種專家李豔華紮根黑土地培育出系列高產優質大豆  她用一顆顆金燦燦的大豆「作墨」,把論文寫在黑土地上,換回農民們的最高讚譽——「金豆娘娘」。
  • 讓農民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越走越寬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
    ,要求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對農村公路助推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寄予了殷切期望。  全面奔小康,關鍵在農村;農村奔小康,基礎在交通。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擁有獨特的高原風光,距離省會成都約500公裡。但長期以來,因為沒有路,山上村寨的鄉親們被「困」在了這片高原上,城裡人進不來、村民們出不去。  「山上有個寨子名叫『麻腳寨』,以前沒修農村公路的時候,我們下山全靠這雙腳走,腳都走麻了。」
  • 讓孩子愛藝術 帶鄉親奔小康 西安音樂學院漢中寧強流溪溝村幫扶記
    6月14日清晨7時,端午節前夕,一輛滿載著幾十位師生的大巴車從西安音樂學院出發:由西安音樂學院副院長、著名歌唱家安金玉率領的扶貧工作隊奔赴漢中市寧強縣巨亭鎮流溪溝村,為那裡的鄉親們送去節日問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蘭陵代村: 「逆襲」奔小康 共描新畫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蘭陵代村: 「逆襲」奔小康 共描新畫卷 2020-08-07 16: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惜售疊加大幅囤貨 大豆期貨不跌反漲成「金豆」
    新豆上市之後,大豆價格不但沒有如預期那般下跌,反而漲成了「金豆」。一號大豆期貨主力連續合約最高已漲至5574元/噸,較年初上漲44%或1718元/噸。 11月底的時候,大豆價格已經漲上了更高的臺階。11月27日,豆一期貨最高上漲至5574元/噸,創下該品種2002年上市18年來歷史新高,當前主力2101合約今年來漲幅高達68%。
  • 四川小金縣:津金同心奔小康
    遊客李冰讚嘆的,是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沃日鎮木欄村的「津金同心·農博園·蘋果共享農莊」。在對口幫扶中,成都市新津區投入868萬元幫扶資金,引入「網際網路+共享經濟」的理念,引進以旅遊分享為核心的品牌資源,通過集體經濟股份化改革,引導村民和村集體將土地及果樹、房屋等入股到合作社,合作社代村民持股,按股份給村民和村集體分紅;並以建設運營一批共享農莊為引爆點,帶動村民增收、壯大村集體經濟。
  • 綠了山川 富了鄉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原標題:綠了山川 富了鄉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水,晶瑩剔透;山,疊翠流金。秋日裡的河南省淅川縣丹江口水庫庫區,景色宜人。  如今的淅川,山川更美,鄉親更富,今年2月正式脫貧摘帽。
  • 兩個「小康村」,這樣奔小康
    中國江蘇網訊 2020年,是江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4月下旬,記者走進江蘇的兩個「小康村」,聆聽「小康村」的小康故事。常熟市東南街道小康村黨委書記季金華,是土生土長的「小康人」。他回憶說:「我們村是由南滃、北滃、大滃、珠涇4個村子合併而成的,我以前是北滃村的書記。小康村是2005年4月成立的。」談及村名的由來,季金華坦言這是大伙兒共同的期望。「我們也想了很多名字,比如說團結村、幸福村,但最後還是決定叫小康村。因為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我們起這個名字也是為了圓村民的小康夢。」
  • 廣東梅州大埔縣全力完善民生事業打造「幸福小康」
    如:完成一戶一廁基礎上開展「廁所革命」工作;溪上村村口升級改造,大力打造作為展示村形象的美麗村口;因地制宜建設溪上村袖珍公園,並做好農戶外立面裝飾改造和雜物間的規劃建設等形成連片美麗鄉村等。奔小康,還要讓群眾生活富起來,日子有奔頭。
  • 「美家美戶」奔小康
    如今走進湖光村,一條條硬化道路貫穿全村,主幹道全部安裝太陽能路燈,綠樹果園大棚交接,全村實現綠化亮化、淨化美化,村民風趣地說,我們這是「美家美戶」奔小康。  湖光村的變化是我省推進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一個縮影。鄉村環境好不好、美不美,事關民生福祉,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第一書記張冬冬:「戰馬加鞭」奔小康
    新華網貴陽7月29日電(盧志佳)初到「戰馬村」,張冬冬給鄉親們的錯覺是——村裡來了個「收雞蛋的」。戰馬村位於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縣茶馬鎮西南面的一處山坳間。據當地人介紹,戰馬村原來叫「戰馬田」,明清時期因草木茂盛,專門飼養「安南戰馬」而得名。
  • 村社一體,盤活資源奔小康——記枝江市仙女鎮向巷村黨支部書記周代年
    能人擔綱,先富幫後富,向巷村產業發展紅紅火火,村民致富奔小康的信心越來越足。  能人回鄉挑大梁  周代年是枝江市的創業能人,在柑橘市場打拼了20年,積累了豐富的種植、儲存、銷售經驗。  2010年,他牽頭成立了枝江市桔緣柑桔專業合作社,短短幾年就打響了「桔緣」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