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政府領著奔小康,咱農民趕上了好時代!

2020-12-20 澎湃新聞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政府領著奔小康,咱農民趕上了好時代!

2020-12-16 19: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金秋時節,記者來到塔河縣十八站鄂倫春民族鄉漢族村陶國英家,他家正忙著搶收大豆,收割、運輸、存儲。忙,確實是忙,但豐收的喜悅衝淡了一家人的疲勞。

59歲的陶國英,今年播種大豆、小麥近600畝,是當地名副其實的種田大戶。記者在他家看到,院子周邊靠牆停放著播種的、犁地的、翻地的、運輸的等各種農機具,近200平方米的彩鋼庫房已基本騰空,脫粒後的大豆就存放在這裡。老陶有些自豪地說:「現在就差收割機和無人機了,一臺大型收割機大約20多萬元,噴藥、施肥用的無人機大約6萬多元,這兩樣投入確實有點大,但好在政府有農機補貼,我打算下了秋購買。」

老陶指著400平方米的水泥晾曬場地,現場考起了記者:「看出啥門道沒?」不待記者回答,他便自己道出了答案:「晾曬場地講究的就是中間稍高,四周略低,這樣在晾曬時如果遇到陰雨天,把糧食往中間一堆,用塑料布一蓋,雨水就流走了,糧食不會浸泡,也就不會遭損了,這也是外出考察時學來的經驗。」

說起種地的講究來,老陶深有感觸地說:「現在種地憑老經驗根本不行,必須要懂科技種田,高科技不僅讓種地省時省力,更主要的是保障豐產豐收。」

老陶告訴記者,每年縣農委、鄉裡、村裡都組織他們去外地學習考察,還舉辦培訓班,種養方面都有,請的老師都是有實踐經驗的專家和種植大戶,既有理論也有實際操作,下課後,還可以和專家們討論請教。通過培訓,他學到了不少真本領:不同品種的種子做包衣時,所拌農藥的要求也不一樣,水溫、比例都有講究;遇到大風天就不能噴灑農藥,但農時不等人,如果要搶時間,必須降低農藥噴灑的高度,這樣不浪費農藥,效果才能更好;針葉、闊葉要用不同的農藥等等。這些原來都不懂,都是通過培訓學到的。

老陶邊說邊拿出手機,打開一個微信群,繼續說:「有啥新的種田技術,政府都第一時間進行普及,縣農委還建了微信群,大家可以在群裡探討、交流經驗,培訓的老師也在群裡,請教起來很方便。平時有啥問題,就給鄉裡的農機技術員打電話,他們上門指導。這些在過去想都不敢想,現在黨和政府的政策真好,服務也好!」

科技、技術幫扶只是政府支持的一個方面,說到政府給解決各種實際困難,老陶的感激之情更是溢於言表,從春種到秋收,一件件往事老陶如數家珍娓娓道來:

春耕時,缺資金政府給貸款,他通過「聯保貸款」的方式貸了7萬元,不但解決了種地難題,利率還低。

夏天,雨水大造成農田內澇,求助鄉裡後,政府派來了鉤機,及時把水排了出去,避免了減產。

秋收時,農田路被雨水衝毀,糧食無法運出,政府及時搶修農田路,確保了豐產后豐收。

各種補貼就更不用說了,地補、油補,還有種子差價補貼,種地還有災害保險,每畝地農戶只拿3元錢保險費,大部分保險費都是政府承擔,這些減輕農民負擔的事都是實實在在的。

政府還投資80多萬元,為村裡購買了大型聯合收割機,不但方便了村民收割,還把創收的錢都用在救助貧困家庭上,奔小康一個都不落下。

「說到底,就是國家強盛了,有財力了,政府領著咱農民奔小康,咱農民趕上了好時代啊!」老陶感慨的說道。

稿件:牟璐 本報記者 朱景榮 李金江 李春淼

總 監 制:張志強 監製:李睿軍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政府領著奔小康,咱農民趕上了好時代!》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綠色鋪就小康底色
    開欄語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是黨中央確定的今年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辛店鎮:脫貧攻堅挖窮根 鄉村振興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辛店鎮:脫貧攻堅挖窮根 鄉村振興奔小康 2020-09-21 10: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依託好山好水好風光,秦嶺山腳下的柞水縣群眾的生產生活發生著可喜的變化。山水養護好 木耳銷量大濃眉毛,長方臉,四十出頭的陳慶海長得憨厚,話也直率:「在外打工掙得多,可開銷也大,一年剩不下幾個錢,照顧不上家,但是待在家裡又掙不到啥錢。」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蘭陵代村: 「逆襲」奔小康 共描新畫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蘭陵代村: 「逆襲」奔小康 共描新畫卷 2020-08-07 16: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土特產觸網 咱農家樂和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土特產觸網 咱農家樂和 2020-09-14 08: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浮洲蝶變 小康夢圓
    原創 肖海寧 i自然全媒體編者按:科學規劃繪藍圖,教育扶貧謀長遠,強基固本促發展,產業幫扶壯經濟……對幫扶的浮洲村,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下足了「繡花」功夫,既輸血又造血,使浮洲村一步步蝶變為美麗村莊,村民相繼脫貧摘帽,向著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大步邁進。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山西大同雲州區:小黃花做成大產業
    今天《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系列報導,我們就走進大同市雲州區看一看。眼下正是黃花採摘季,夜裡12點,雲州區唐家堡村的村民唐萬夫婦趕往自家的黃花地,在夜間最佳的時間採摘黃花。 山西省大同市雲州區黃花種植戶 唐萬:每天有一茬,每天採這個最大的。
  • 烏蘇里船歌新唱(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經過長期艱辛探索和不懈努力,我們就要取得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偉大勝利。這是不屈不撓、長期奮鬥的果實,更是啟航新徵程、揚帆再出發的動員。」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今年7月1日是我們黨99歲的生日,走過近一個世紀,我們黨始終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本報今起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通過一個個小康故事、一幅幅生活場景,彰顯我們黨擔當使命、一諾千金的不懈追求,展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壯舉,展現人民群眾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窗外,驟雨初歇,彩虹高拱,中俄界河黑龍江浩蕩奔流。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高臺:特色養殖成為農民增收新亮點
    >> 縣區 >> 高臺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新時代農民蔡福榮:帶領鄉親共奔小康路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面的小康。德江縣長保鎮新型農民蔡福榮在長期的實踐中,由一個想多賺點錢過上好日子的普通農民,成長為心裡裝著父老鄉親和農村產業「土教授」的現代新型農民。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小橋、流水、書香、人家——老北京胡同裡的...
    「這條胡同需要我們這些老街坊,要不即使恢復得再完美,也沒有生命力。」王秀仁感嘆道。東城區草廠地區因「南北走向胡同群」而聞名,也是老北京南城極具代表性的胡同片區。但隨著入住居民增多,私搭亂建行為屢禁不止,加之管理滯後,居住環境日趨惡化。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榴」住好時光
    石榴給我們帶來了小康生活。」棗樹溝村曾是省級貧困村,經過近20年的艱苦奮鬥,這裡已是河陰石榴的核心產地,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戶均年收入達20餘萬元。段培玲感慨地說,自己和村民們的「小康夢」一步步變成了現實。「種石榴改變了我的生活,出行的工具都比原來強得多,農用車有好幾輛,還買了小汽車。
  • 仙居縣全媒體新聞中心: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下園社區合力繪就幸福...
    仙居縣全媒體新聞中心: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下園社區合力繪就幸福新生活 2020-09-23 20: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第一書記張冬冬:「戰馬加鞭」奔小康
    「當時鎮上的集市都暫時關停了,趕場活動也暫停了,我們在走訪時發現,村裡很多老年人家裡的土雞蛋沒了銷路。」在忙著抓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張冬冬還開始在村裡收購起雞蛋等農產品,然後通過直播、帶到縣城售賣等方式幫助群眾銷售。就這樣,很多群眾還沒有認識第一書記張冬冬,就先認識了收雞蛋的張冬冬。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邊境線上的小康路
    千百年來,這裡的農民「田間地頭作舞臺,青山莊稼是幕布」,由於歷史、自然等多種條件限制,龍州的發展緩慢,屬於典型的「老少邊山窮」地區。小康生活,對龍州百姓而言,曾經是那麼的遙不可及。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西考察工作,強調「廣西是革命老區,是貧困地區,也是邊境地區、民族地區。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高臺縣羅城鎮:搭上「脫貧快車」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高臺縣羅城鎮:搭上「脫貧快車」奔小康 2020-07-24 1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渭南富平:幸福院裡歡樂多
    (記者:閆楓 富平臺:張小晨)近年來,富平縣不斷加大農村互助幸福院建設,先後建成139個農村互助幸福院,有效解決了農村留守、孤寡、失獨等老年人的養老服務問題,離家不離村的養老服務模式,讓老人們在這裡享受到幸福快樂的晚年生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康路上,風景如畫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正在進行中。農民日報多路記者奔赴全國各地,在傾聽小康故事之餘,也用鏡頭記錄下了各地獨具特色的美景。而靠著家鄉秀美的景色,很多群眾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遊相得益彰」「守護好查幹湖這塊金字招牌」的重要指示精神,吉林堅持保護生態與發展生態旅遊齊頭並進,繼續在生態惠民富民的綠色高質量發展道路上行穩致遠。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平山「三姐妹」梆子隊唱出農民新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平山「三姐妹」梆子隊唱出農民新生活 2020-12-08 21: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羊」眉吐氣奔小康 ...
    現在行情好,小羊羔一斤能賣43元左右呢。」近日,苻國城講起自己的脫貧故事,臉上寫滿了幸福。苻國城今年50歲,家裡有3口人。夫妻兩人均患慢性病,妻子要依靠常年服藥防治,加上家裡沒有安全住房等原因,2014年苻國城被識別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