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土特產觸網 咱農家樂和

2020-12-25 澎湃新聞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土特產觸網 咱農家樂和

2020-09-14 08: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平順東彰村通過發展農村電商走上脫貧致富小康路

「建電商村,走小康路」「脫貧達小康,一起做電商」……走進平順縣龍溪鎮東彰村,青山灰瓦之間,發展電商的標語隨處可見。作為平順縣首個電商扶貧示範村,東彰村依託電商,讓「酒香也怕巷子深」的農產品搭上信息化的順風車,與廣闊的城市大市場相連,為優質農產品提供了穩定、可靠的銷售渠道,為平順縣脫貧產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黨支部引領電商 培訓激發動力

印表機「譁譁」地吐著單子,村民趙永清嫻熟地扯下不乾膠,貼到打包好的箱子上。「我不僅賣黨參、雜糧,還把自己做的笤帚放在網上,很受歡迎的哩!」身旁的辦公桌上,放著一疊疊寄往全國各地的快遞單。如今的趙永清,靠著電商脫貧致富,但擱在幾年前,這些都是沒影的事。「以前在工地打工,收入沒著落,父親去世,母親生病,我得扛起這個家。」趙永清說,是村裡開辦的電商培訓班,改變了一家人的生活。

「電商對咱村來說是新鮮事物,剛開始也是一頭霧水,基礎設施薄弱、意識缺乏、技術落後,面臨一系列問題。」談到發展電商,村黨支部書記趙建方感慨萬千。面對困難,東彰村立足自身,提出了「支部+電商」模式,將黨員培養成電商骨幹,把電商骨幹培養成黨員,村黨支部帶頭發展電商,村幹部領先融入電商,黨員骨幹率先實踐電商,村級活動場所優先服務電商。「氛圍起來了,多宣傳、多上課,把好處講透,村民自然參與進來了。」趙建方邀請專家,開設多層次、廣角度的電商培訓班,動員村民們積極參與。

在村黨支部的努力下,東彰村舉辦3期電商培訓班,村民們逐漸嘗試開設網店、微店,並實現了贏利,銷售額最高的已突破10萬元。通過接受培訓,村民的電商意識不斷增強,白天在田間種黨參,田邊小憩時拿出手機拍攝農事場景照片、錄製小視頻,晚上回家聽線上講座,上傳更新微信朋友圈、微店圖片。忙得緊湊,過得充實,東彰村處處湧動著創業的熱潮。

電商小站點 脫貧大作為

「電商服務站可以幫貧困戶不用出村,就把自家種的黨參、小米以好的價格賣到城裡。」在村電商服務站裡,負責人趙斌正坐在電腦前,將剛剛拍攝好的黨參、核桃、小米等農產品照片上傳到電商平臺,周圍的貨架琳琅滿目,擺滿了當地的土特產品。

村電商服務站發展「一站多功能」網點建設,集貨源整合、產品包裝、打包發貨等服務功能於一體,快遞物流收發自如,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電商服務站成立後,趙斌聯繫企業對接合作社,對黨參進行包裝和品牌提升,包裝起來的黨參有的可以賣到70元一斤。在服務站裡,記者看到有一個專門的區域叫扶貧義賣區,這裡是免費為貧困戶銷售農產品的地方,為他們解決了銷售難、價格低的難題。「服務站的小夥子上門收農貨,省得我們跑腿,價錢還高,今年收了我100斤小米,200多斤黨參。」貧困戶趙賢紅高興地說。

「現在村裡農產品有三成都是通過電商銷售的,發展農村電商需要所有人積極參與,我也算是剛入門,希望東彰村的電商路可以走得更遠。」談及未來,趙斌信心滿滿。

提高種植規模化 線上線下齊發力

「插上電商的翅膀,飛到城市的餐桌,村裡的土特產成了香餑餑,但我們同時看到,過去黨參種植都是散種,品質不一,只有搞標準化、規模化種植,才能讓鄉親們的收入穩定提高。」村委會主任趙學良說。

產品能否賣出好價錢,關鍵取決於質量。返鄉創業的趙學良創辦公司,通過流轉土地建起400餘畝有機黨參基地,大規模推廣黨參的科學種植,形成了一條育苗、種植、加工、銷售的產業鏈。經過不斷的嘗試改進,種植基地出產的黨參品質得到了認可,「除了走電商,今年在線下,廣東和福建的客戶都搶著要我們的黨參,只要品質好,就不愁銷。」趙學良說。

「我以前一直在外打工,這兩年回到村裡公司上班,每年從3月份開始,一直能幹到11月底,能掙3萬多塊錢。」說起當下的生活,村民趙月明心滿意足。「那邊試驗田裡豎的藍色牌子,是不同藥劑對黨參根腐病防治的標牌,根據藥劑的防治效果,我們篩選藥劑品種,控制黨參根腐病,這樣產出的黨參品質更好。」趙月明指著近10畝的試驗田講解道,儼然一名種植「專家」。

品牌就是品質的保障,東彰村依靠電商,線上線下齊發力,成功註冊了「東彰微商村」「太行金山谷」等商標,讓土特產有了自己的名字,打通了東彰村農產品「出山路」,為農民增收致富擴展了新空間。

楊文俊 張雨婷 宋嫻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土特產觸網 咱農家樂和》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政府領著奔小康,咱農民趕上了好時代!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政府領著奔小康,咱農民趕上了好時代!老陶有些自豪地說:「現在就差收割機和無人機了,一臺大型收割機大約20多萬元,噴藥、施肥用的無人機大約6萬多元,這兩樣投入確實有點大,但好在政府有農機補貼,我打算下了秋購買。」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作為秦嶺國家公園中心區域,陝西省商洛市柞水縣坐擁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森林公園、秦楚古道、柞水溶洞等秦嶺風景名勝。近年來,柞水對秦嶺實施嚴格生態保護,使植被覆蓋率增至88%,負氧離子每立方米達5萬個以上,年均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335天以上。依託好山好水好風光,秦嶺山腳下的柞水縣群眾的生產生活發生著可喜的變化。
  • 走向小康生活丨江夏供電:「農家樂」 生活美
    走向小康生活丨江夏供電:「農家樂」 生活美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12-08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嶺上盛開「致富花」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嶺上盛開「致富花」山西新聞網  作者:張志剛  2020-12-06 目前,飛嶺村初步建成了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山泉養魚、開荒種果、鄉村旅遊 小河峪村裡...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山泉養魚、開荒種果、鄉村旅遊 小河峪村裡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2020-08-25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家門口的「詩與遠方」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家門口的「詩與遠方」 2020-08-15 16:1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瑞金華屋村「華嬤嬤」:小康生活「泡」出來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千百年來,我們從未停止對小康生活的憧憬。如今,全面小康終於觸手可及。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我們即將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邁向更加壯麗的新徵程。東方女報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透過平凡生活的溫度與感動,一個又一個的小康故事,生動體現出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匯聚起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強大力量。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甘肅省脫貧攻堅縣(區)宣傳周·卓尼...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甘肅省脫貧攻堅縣(區)宣傳周·卓尼】美麗藏鄉日日新——卓尼縣因地制宜深入推進脫貧攻堅綜述(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昝 琦 李近遠 顧麗娟)【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甘肅省脫貧攻堅縣(區)宣傳周·卓尼】「秘境卓尼」譜新篇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陽曲縣的「世外桃源」六固村
    六固在陽曲土話中諧音是「祿固」,寄託著村民們期盼福祿滾滾的小康夢。然而,過去,由於交通閉塞、思想封閉,村民們守著綠水青山卻過著「窮日子」。孫建中和許多年輕力壯的村民們紛紛離開村莊外出打工。但因為沒文化、沒技術,生活依舊貧困,一家三口常常入不敷出。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幸福光景】從貧困苗寨到脫貧典型 湘西苗寨...
    &nbsp&nbsp&nbsp&nbsp8月10日至12日,天目新聞「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幸福光景」大型新聞行動採訪團來到這裡,深入苗寨走村串戶,從滿臉笑容感受十八洞村人的幸福光景,從言談舉止捕捉村民身上有關精準扶貧的「真經妙義」。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天水市清水縣:雲端玄頭 讓小康來敲門
    村民走出了大山,客商走進了村子,玄頭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陽光大道。說起花椒,郭步恩打開了話匣子,「我們村的花椒品質好,是市場上的搶手貨,現在村上的土地都栽上了,家家戶戶都把花椒當作心肝寶貝,這可是我們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民宿旅遊火了 村裡百姓樂了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民宿旅遊火了 村裡百姓樂了 2020-08-17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日照竇家臺子村:三任村支書的「小康夢」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日照竇家臺子村:三任村支書的「小康夢」 2020-10-08 1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興安張家琦村:從「遍地金黃」到「遍地黃金」
    看到村裡的銀杏吸引了這麼多遊客,不少村民開辦起了農家樂,自家種養的各種土貨,成為了遊客們最愛的搶手貨。      興安縣漠川鄉張家崎村村民 文朝武遊客的到來,很喜歡買我們村民的白果、幹白菜、山藥,同時也給我們村民增加很多的收入。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那些年,我們到南溫泉春遊的日子
    「以前人們外出旅遊少,而市內景區也不多,南溫泉的溫泉和自然景區成為了市民心中火爆的遊玩地。」朱思富說, 以前南溫泉農家樂比較少,公園有2個餐廳,8個小賣部,常常供不應求,「我記得大概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南溫泉火爆的時候從原五洞橋道仙女洞附近的後門是人擠人,從仙女洞出來那一帶各種擺攤的人特別多,被號稱『小香港』。」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圓滿結束
    河北日報記者張昊攝影報導2020年8月21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團來到正定縣參觀採訪。這是採訪團一行來到正定博物館採訪正定縣文物保護工作情況。河北日報記者張昊攝影報導2020年8月21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團來到正定縣參觀採訪。
  • 中宣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風活動走進柯城
    7月18日,由中宣部組織的中央媒體「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走進衢州。 據悉,此次主題採訪報導活動主要圍繞人民群眾切身可及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講述普通群眾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小康故事,展現廣大群眾為過上好日子的拼搏與奮鬥,激勵廣大幹部群眾堅定信心攻克難關、同心同德奔小康。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浙江江山清漾村:綠水青山小康美
    如今,毛史明住進了新房,孩子讀高中,他和妻子都在村裡的工業園打工,年收入有10多萬元,小日子過得很是愜意。「翻修道路,拆除養殖場,生活汙水截汙納管……村民從不理解到理解再到衷心支持,就是因為看到的是實實在在的變化,得到的是實實在在的實惠。」毛萬陽說,「我們還專門邀請知名歷史城鎮保護專家阮儀三來村進行生態資源規劃,就是要讓村子真正實現『景在村中,村融景裡』。」
  • 光影見證小康:文昌閣和四望亭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光影記憶。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這裡的山茶越來越香
    茶園效益逐年增,他的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好,「一年能掙2萬多元,去年我們家終於脫了貧。」  依託鳳凰茶業公司,蔣家坪村通過「黨支部+龍頭企業+貧困戶」的合作模式帶動困難群眾106戶348人脫貧增收,人均年增收超過1000元。目前初步實現人均2畝茶的目標。  「綠水青山給了我們金飯碗,村裡今年規劃新建500多畝茶園,未來我們要把品牌打出去,讓蔣家坪村的茶走向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