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遊學記三】阿里山之行

2021-02-14 加州陽光教育

臺灣行第三天,有幸來到了曾經被日本殖民的3大林場,阿里山林場。司機大哥(臺灣人習慣把司機稱作司機大哥,我們入鄉隨俗,也便這樣稱呼我們的司機了)一大早來到我們住的酒店等待我們吃完早飯出發到阿里山,車子越往山裡走,藍天讓我看的心曠神怡,之前導遊阿凱就在說最近臺灣市區的空氣不是很好,我說還不錯吧,到處都是藍天白雲,於是阿凱又說等我們到了阿里山,你才知道阿里山的空氣才叫好,新鮮空氣從喉嚨穿過直接到肺裡,那感覺整個人都清新了。


因為在車上沒有辦法感覺一路的空氣是怎樣的,但透著車窗看著藍天白雲想來空氣也是非常不錯的,畢竟剛從「霧都」來到美麗的臺灣,好久沒有看到藍天白雲的我這簡直讓我非常激動!山路一路盤旋而上,一路的風景也是不同,最先看到的是山腳下的一些農田,種植一些農作物和水果,而後隨著車子往上開,人煙漸漸稀少,映入眼帘的便是筆直而細高的樟腦樹,一排排立在山間,像是衛士守護著阿里山,也像是鄭重地給來往的人們敬禮,透著樟腦樹我拍下了一處藍天,藍天好像也變的更美了,藍天和樹的交織之後的畫面著實讓人沉迷,時間慢慢流逝,我們一路向山,慢慢的山高了起來也多了起來,會發現這裡的山很美麗。


和大陸的山有所不同,這裡山與山直接是沒有距離的,一直綿延到盡頭,而最讓我感觸的還是山的樣子,這裡山的植被都很厚,一眼望去就像是一床被子直接蓋在了山的表面,柔軟溫和,綠色的「被子」就這樣靜靜地蓋在了山的表面。如果是在午後我想我會想要趁著睡意躺在這一片「被子」上睡個午覺吧。而後,隨著海拔不斷升高,溫度也慢慢的下降,等我們來到阿里山的半山腰的時候,車停了下來,我們下了車,一下車明顯感覺必須得有一件外套,還好昨晚阿凱(我們的導遊)已經提醒了我們要帶一件厚衣服,於是下車我們都換上了冬天的裝備,今天的阿里山之行也算正式開始了。

我們首先來到的是林務局奮起湖車站,這個車站現在還在使用,曾經被日本殖民的時候這一路線起點是嘉義,終點便是阿里山了。會疑問阿里山那麼高修鐵路幹嘛,這個得從歷史開始說起。日本殖民時期,日本人發現阿里山上的樹很多,日本人發現有一種樹木叫做紅檜,這種樹木堅實,修房子是最好的材料,可是這種樹木生長在高高的阿里山上,山上又沒有路,然後為了把這些紅檜給運下山,日本人就開始想要修一條鐵路,用火車把紅檜運出去,當時日本琴山河合博士作為主要工程師就設計了一條路線,把山打通修一條軌道,可是後來發現阿里山的山太多太高,要把這些山給打通花費的人力和物力實在太多,而且耗時又太長,於是博士設計的路線無法行通,一度陷入設計瓶頸。


後來有一個農夫提醒了博士,說蝸牛背上的殼是螺旋狀,這樣的形狀就類似於我們的高山,為什麼不修一條像蝸牛殼一樣盤山而繞的軌道呢,這樣既沒有那麼陡峭容易發生事故,也減少了打通山的距離,於是琴山河合博士就聽了農夫的建議設計了一條盤山而繞的軌道,如果你搭乘火車的話,一面的景色你會看三次,到今天,到阿里山的火車已經停開了,現在的終點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奮起湖車站了。那一路走來導遊都會給我們講下一個地方地名是什麼,然後會細心的告訴我們這個地名的來歷是什麼,今天也是沒有例外,剛開始我會認為奮起湖是不是曾經是一個湖,可阿凱告訴我們的是這個湖並不是真正的湖,是奮起湖的三面都是山,剛好把奮起湖包圍起來,所以奮起湖看起來就好像是一個湖,然後「奮起」的來歷是說奮起湖的形狀很像臺灣的簸箕,臺灣人的發音剛好和「奮起」發音相似,所以就取名奮起湖了。


那既然說到奮起湖車站,就不得不說一下這個車站有哪些有趣的地方,吸引各地遊客不斷來遊玩,第一個必須要說奮起湖的便當了,奮起湖的便當在全臺灣都是出了名的,現在便利店裡也會有賣便當的,如果是奮起湖的便當,包裝上面都會標註是奮起湖便當,這個便當從日本人還在臺灣時就開始流行起來了,一般從火車起點嘉義出發要坐到阿里山的話,路途遙遠,都會在奮起湖停留一會,買上便當再繼續趕路,餓的時候就可以有便當來充飢了,久而久之,奮起湖的便當做的越來越好吃,名聲也越來越大,漸漸地,奮起湖的便當就成了到阿里山的必買的東西。而現在,雖然阿里山不再是終點站,可是奮起湖便當也成了奮起湖的特色,來這裡的人都會去試下這裡的便當了。


然後我們會看見車站停有一輛廢舊的火車,和我們平時所見的火車有一個不同的特點,因為是跑山路,擔心路滑所以車的輪子設計是齒輪狀,增加摩擦,除此之外為了增加摩擦,當年還利用了止滑砂,更有趣的是「之字形折返路線」了,山路崎嶇,直接開上山不太可能,於是就有一個像「之」字形的路線,火車開到一面山之後撞到山面又開到另一面山,這樣的火車軌道就像是「之」字了。




參觀完奮起湖車站我們就接著開始我們的阿里山行了,奮起湖車站在阿里山的半山腰,大概一個半小時之後我們來到了阿里山,一下車,溫度和山腳的溫度實在相差厲害,雖然還是陽光明媚,但溼度大,所以溫度相對還是低,但並沒有影響我們想要探索阿里山的心情,吃完午飯我們就準備上山啦,阿里山森林裡大多的樹木都是柳杉,而且樹木很茂密,這個最開始並不是臺灣的樹木,這就又要提到日本殖民期,日本人當時在砍伐樹木時會有一個習慣,砍一棵樹就載一棵樹。而我之前提到的紅檜是當時日本人最熱衷砍伐的樹木,因為用處很多,可是呢,紅檜的生長周期很長,要等到樹長大可以砍伐要等很久,日本人等不了,就想著把日本的一種生長很快的樹,柳杉,帶過來,它形狀筆直,很好運用,在日本它的生長周期一般是30,40年,可是這種樹到了臺灣,生長周期就發生了變化,由於臺灣氣候熱,降水量大,柳杉的生長周期接近縮短了一倍,但後來日本人發現生長了15年的樹並不堅實,無法使用,無法建材,但因為它筆直,就只能用來做當年的電線桿,但大部分的柳杉還是遺留在阿里山上直至今天!


阿里山森林裡的樹木也有原始臺灣的樹木,就是紅檜了,那有意思的是,這裡的紅檜大多是有上幾百年,甚至是上千年的樹,臺灣人大多會認為大自然的東西都是有靈魂的,所以當一棵樹上了千年,都把稱為樹神,有幸的是今天也看見了一棵樹神,現在人們叫這一棵樹為「千歲檜」,樹齡大概有2000年了,樹高35公尺,胸圍11公尺,有意思的是,這棵樹能留到現在,是因為當年長的太醜,沒有辦法砍伐使用,才保留到現在。


森林裡還有一種樹木也是今天看到比較有意思的,叫做「三代木」顧名思義,三代同堂,第一代木死了,第二代木在原地接著生長,第二代木死了,第三代木也直接在原處生長了,現在,第三代的樹木的樹齡也有幾百年了,不得不感慨生命的生生不息,就像我們人類一樣,一代代傳承著家族的精神,品格!!


最後要說的就是阿里山的空氣了,我們上山時,天空還算晴朗,到我們下山時,山間就開始起霧了,於是,我們就仿佛在仙境中行走,人也覺得格外清爽,阿里山之行,讓我從身體到心理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與壯闊,就像是一副畫卷,不斷展開,時而靜謐,時而雄偉,一幅幅畫面不斷地湧現在眼前,讓人陶醉,置身大自然中,感悟生命的神奇和偉大!!

相關焦點

  • 寶島臺灣行之二 · 阿里山
    阿里山共由十八座高山組成,群峰環繞、山巒疊翠、巨木參天。阿里山的千年檜木群是目前臺灣最密集的巨木群,檜木還分為紅檜和黃檜,其中黃檜較為稀少。由於阿里山森林與世隔絕多年,到了日據時期才被日本學者發現,現存3000年樹齡以上的紅檜數不勝數。紅檜木材耐腐蝕,會散發香味,紋路美麗,質地良好,同時木材耐溼性強,加工後有光澤,為造船、雕刻、製作家具及建築的良好材料,是臺灣的珍貴經濟用材。
  • 走進臺灣 之三 阿里山
    敘述本章之前,我要先說一下臺灣的人文文化,因為木棧道也是人文文化的一部分。本次臺灣之行,最大的見聞是在人文,一個有著相同面孔,說著同樣語言的地方,卻有著太多的不一樣。臺灣有句順口溜 「一、二、三、到臺灣,臺灣有個阿里山,阿里山頂有神樹,求福消災必須去」。這神樹就是阿里山的紅檜,是我們的國寶,在植物裡珍惜得就像大熊貓,全世界只有三個地方有,在我國僅臺灣有這種樹,它泡在海裡千年不爛,它被砍伐了會再生,它被稱為不死之樹,不朽之木,檜樹是世界頂級的古老珍寶,其木材色淡而紅,質地細而結實,內含許多油脂,耐朽力高不易腐朽。
  • 臺灣行-阿里山
    臺灣行阿里山一  上山路上的尷尬阿里山在嘉義縣,和南投縣相鄰,距離不遠,但是一路在大山間穿行,
  • 寶島之原住民文化 ——臺灣暑期夏令營遊學記(二)
    ——臺灣暑期夏令營遊學記(二)領略過寶島之南的風光秀麗,體悟當地文化的故事寓意,遊學團繼續一路向北,尋找寶島的文化根源--原住民文化。阿里山位於臺灣省嘉義市,林木蔥翠,是全臺灣最理想的避暑勝地。阿里山的茶分為冷泡與熱泡,冷泡茶必須用NaCooTea,用常溫水進行衝泡。雖然沒有熱水的熱氣逼出茶香,但是卻有淡淡清香,甘甜回喉。阿里山姑娘告訴遊學團泡茶知識外,還教了一個獨特的品茶方法--「招財進寶」。阿里山姑娘先把茶斟在聞香杯裡面,然後把茶杯倒扣在聞香杯杯口,進行一個快速內旋轉,茶杯在底,形成知道「招財進寶」,先聞聞香杯的茶香,再喝一口鎖喉茶,清香甘甜。
  • 臺灣行,走進心曠神怡的阿里山
    來臺灣去阿里山會後悔,但是不去阿里山會更後悔。幾十年前一首《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紅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後來隨著兩岸民間交流更加頻繁,大家早已按捺不住壓抑的內心,都想親眼目睹這個高山長青,濺水常藍,姑娘美如水的地方。
  • 臺灣苗慄捲菸--阿里山快樂行
    來自寶島臺灣的捲菸品牌「阿里山」,是阿里山集團有限公司面向華人社會推出的高端烤菸型捲菸品牌。2010年,相繼進入中國大陸、香港、澳門、韓國、新加坡、美國、日本、馬來西亞等近20個國家及地區。憑藉臺灣品質口碑和地道的中華烤菸品味,深受全球華人市場青睞。
  • 阿里山秋景如畫(行攝臺灣)
    阿里山秋景如畫(行攝臺灣)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10月19日  第 04 版)
  • 寶島臺灣之阿里山
    阿里山,臺灣地區地名,是臺灣地區的著名旅遊風景區,阿里山位於臺灣省嘉義市東方75公裡,地處海拔高度為2,216米,坐標為北緯23度31分,東經120度48分,東面靠近臺灣最高峰玉山。由於山區氣候溫和,盛夏時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蔥翠,是全臺灣最理想的避暑勝地。
  • 《阿里山的姑娘》歌聲迴蕩在耳邊,一家三口的臺灣阿里山旅行攻略
    《阿里山的姑娘》這首歌曲,大家都耳熟能詳。這首歌曾經火遍大江南北。原曲是1947年創作,原唱為張茜西(四川人,定居臺灣,後移居香港)。這首歌曲後來被鄧麗君等諸多大腕翻唱過,紅了半個世紀。很多人知道阿里山,都是因為《阿里山的姑娘》這首歌。
  • 【人在旅途】我在臺灣天氣晴——臺灣印象之三:阿里山紀行
    —臺灣印象之三:阿里山紀行很多人都說,不到日月潭和阿里山,何以能說到了臺灣?昨天遊覽日月潭,今天早飯後的第一站就是阿里山。你看,這棵「三代神木」,可以稱為阿里山上的一個奇蹟。一株紅檜枯死後由於三代同一根株,枯而復榮,所以稱為三代木,橫倒在地上的古老樹根是有1500多年的第一代,枯死後又經250年生出第二代,後又經300年生出第三代。古木枯樹生新枝,延續了三代,可謂樹中的三代同堂,成為阿里山森林中的一大奇觀。面對這一奇觀,你不得不讚嘆生命的頑強和大自然的神奇。三代木同一根株,能枯而後榮,重複長出祖孫三代的樹木,是造化的神奇安排。
  • 臺灣遊記之阿里山
    一早,幸運的買到三張上阿里山的火車票,大約是有人臨時退票,頭一天下午還沒有呢~最好的節日禮物。阿里山小火車的票極為搶手,現在淡季,依然是滿座,不過,這種方式也許能限制人流,也是好事。下圖為嘉義車站裡懸掛的阿里山小火車地圖。
  • 臺灣阿里山——不到阿里山不知阿里山之美
    阿里山在嘉義縣東北,屬玉山山脈的支脈,隔同富溪與玉山主峰相望。阿里山由大武巒山、尖山、祝山、塔山等18座山峰組成,最高峰海拔2905米。阿里山的日出、雲海、晚霞各景都很秀麗,而山上豐富的森林資源和獨特的登山鐵路,亦為山區美景增色不少——尤其是乘火車從海拔,僅30米的嘉義爬升到海拔2216米的阿里山頂,更是當地盛行的山區觀光經典方式。   阿里山屬玉山山脈的支脈,地跨南投、嘉義兩縣。主峰塔山海拔2600多米,東面靠近臺灣最高峰玉山。山上美景紛呈,早為人所稱道,有「不到阿里山,不知阿里山之美,更不知阿里山之偉大」的說法。
  • 臺灣旅遊名勝之阿里山
    阿里山,臺灣地區地名,是臺灣地區的著名旅遊風景區,阿里山位於臺灣省嘉義市東方75公裡,地處海拔高度為2,216米,東面靠近臺灣最高峰玉山。由於山區氣候溫和,盛夏時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蔥翠,是全臺灣最理想的避暑勝地。
  • 「張家界導遊萬裡行」亮相臺灣阿里山
    中國臺灣網6月6日消息 日前,「張家界導遊萬裡行」赴臺交流團來到寶島臺灣著名旅遊勝地阿里山風景區,受到各地遊客的關注和當地景區工作人員及臺灣少數民族的青睞。  交流團一行隊旗搶眼,色彩豔麗的土家族服裝養眼。
  • 臺灣行掠影——阿里山、日月潭風光
    日月潭,阿里山。       這是所有大陸人在提起臺灣時,繞不開的名字。      日月潭是臺灣島最著名的風景區。       阿里山以五奇著稱,即登山鐵路、森林、雲海、日出及晚霞。日出、雲海、鐵路、森林與晚霞合稱為阿里山五奇,它們不但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風景,其聲名更是遠播海內外。
  • 行走臺灣:阿里山的神木
    )出發,三個小時後就進入了阿里山風景區,阿里山在嘉義縣東北,屬於玉山山脈的支脈,地跨南投、嘉義二縣,是大武戀山、尖山、祝山、塔山等十八座山的總稱,主峰塔山海拔二千六百多公尺,東面靠近臺灣最高峰玉山。物質上存在的東西,必定有其存在的道理,一睹阿里山的神木,已經成了我本次阿里山之行的最終目的。所謂的"神木",其實並不只是一種樹,而是"阿里山五木"---紅檜、扁柏、亞杉、鐵杉和松樹的統稱。其中,又以臺灣的鄉土樹種、在大陸極為罕見的紅檜為代表。
  • 臺灣親子遊之阿里山
    自從臺灣親子遊回來後,二叔一直被大叔催著寫遊記,而且還是花式催稿!忍無可忍.還是寫吧。
  • 跟著好行逛臺灣|神木下的約定,愛在阿里山
    從嘉義到阿里山,可以直接在站前坐檯灣好行的阿里山線,2個小時左右就能去到山上的轉運中心,對登山有恐懼的孩子再也不用擔心必須自己爬了!這次我認真研究了好行阿里山線的途經站點,才發現原來阿里山不只是那座山,還有許多有趣耐玩的景點,甚至是知識點。
  • 印象·臺灣之七:阿里山
    今天去著名的阿里山,路上見到了一座中石油的加油站。當然,這個中石油是解放前去了臺灣的去之前,先在嘉義品嘗阿里山高山茶。這家茶葉店號稱:臺灣第一好茶:阿里山 旗艦店,好大的口氣啊!八八水災是2009年8月6日至8月10日間發生於臺灣中南部及東南部(南臺灣)的一起嚴重水災,該起水災打破臺灣氣象史諸多降雨紀錄的雨勢,造成上述地區發生水患及土石流(即泥石流),總死亡人數推測超過500人。並因當局相關部門對此事件的救援及緊急善後處理被批評「做得太少太慢」。八八水災到底有多大的水呢?僅8月8日這一天,屏東三地門單日降雨達2000毫米!
  • 臺灣阿里山櫻花
    阿里山櫻花盛放,與當地獨有的民俗風情構成特別風景。現時,阿里山已然悄悄地換上了一襲春衣,櫻花盛開,暈染開了層層緋紅,令阿里山的櫻花聞名遐邇。 提示:阿里山日夜溫差大,上山賞花遊客應攜帶禦寒衣物,行前訂妥住宿房間,以免花季期間遊客眾多,一宿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