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一個叫青木正兒的漢學家來到北京遊學!
那時候,大量洋人、洋貨湧入北京,社會在悄然間發生著變化。
青木正兒是警覺而敏感的,他發現西方人愛東方景的同時,北京人卻在望著西洋鏡!他覺得這樣下去,總有一天,老北京會變了味道!
於是,他向資助他來中國學習的日本東北大學,申請了經費,花錢請中國的畫工,把北京城的生活圖景與風俗習慣、穿著打扮,畫了下來!
那個畫師叫做劉延年,他按照青木的要求,一共畫了117畫。包括歲時、禮俗、宮室、服飾、器用、市井、娛樂等方面。
這些畫真實、美好而準確的留住了當時北京城的樣貌!
後來,這些畫被青木帶回了日本,卻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及時出版,只是封藏在東北大學圖書館內!
直到1964年,日本的平凡社才注意到這些圖。他們決定叫中國文學專業出身的內田道夫為畫作註解,出版圖書,將其收錄在「東洋文庫」之中。
於是,1965年,日文版《北京風俗圖鑑》問世了。不過當時僅僅是黑白影印本。到了1968年,彩印版本的書籍才正式問世!
那時候,這本書不僅深受日本人喜歡,中國的學者們也愛不釋手。就連老舍看到這本書時,都忍不住感慨:「中國也沒有這麼全的風俗圖譜」!
那麼這本書,究竟有多全?多精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二!
什剎賞蓮
北京城北鼓樓大街西邊有個什剎海,每年六月,這一帶會聚集很多人來賞蓮。
說是賞蓮,其實也不單單是賞蓮,因為這裡可以滿足北平城老百姓的各種喜好!
當時,什剎海邊會有唱京韻大鼓的、變戲法的、賣膏藥的、摔跤的,甚至還有拉西洋景的!大家累了的時候,旁邊還有茶館,館子裡不僅有賣茶的,還有酸梅湯、汽水、八寶蓮子粥等等!
上圖便是當年什剎海邊的真實場景,你會發現這些留長辮子的古人,也是蠻有情調的!
二閘河燈
北京城區到通州的運河上,有個「二閘」,那裡曾經是放河燈最有名的地方!
當時的中元節,放河燈必不可少。二閘作為一個集散地,過節時候會有數萬人聚集,場面甚是盛大。
因為人多,這裡成了景區一樣的場所,還有了秧歌戲、獅子戲等。
久而久之,人們來此除了放河燈,還能喝茶、看瀑布、往旋渦裡扔銅幣!
從圖片可以看出,當時的河燈蠻漂亮的,有船燈、魚燈、還有荷花燈。
拖床冰嬉
冬至過後,河床的冰都會凍得堅硬。那時候,北京城的人們就可以出來快樂的滑冰了!
滑冰時候,可以單人用冰鞋來玩,也可以大家一起滑冰床。
這樣的快樂,現在越來越少了,實屬遺憾。
另外從圖中可以看出,當時冰床上的人還蠻悠閒的,竟還有抽菸帶子的!
看過了老北京人悠閒的戶外生活後,我們再來看看他們的一些禮儀風俗!
結婚
老北京的婚禮是很有儀式感的傳統婚禮。
婚禮前,就需要給親朋好友寄上請柬,搭好棚子。
婚禮前一天,要送妝!就是把女孩的嫁妝先送到男方家裡去。
婚禮當天,講究有很多。比如:
新郎家的迎親隊伍中要有喜轎、樂隊,女子一個,男子四個或六個那個迎親的女子,需是個生過男孩子的有夫之婦新娘家裡的送親太太也需要是個同等資格的新娘乘坐紅色轎子,娶親太太和送親太太乘坐綠色轎子新郎走的時候,還有偷走新娘家一對「子孫碗」
迎親的隊伍很是聲勢浩大,一路吹吹打打,還吆喝著「開道了」!
結婚是人生中最為要緊的一件事,所以婚禮大都是極盡所能的豪華,有些堪比皇宮中的鑾駕了!
到了男方家裡後,夫妻二人要拜天地、行合巹之禮。第二天才是拜祖先,向父母、親戚請安。第三天,則是拜家廟!之後,還得挑個日子,掃墓。
合巹
此外,婚禮當天要喝交杯酒,就寢前還要一起吃長壽麵。房間裡的長明燈,會亮一整夜。
第二天回門,回女方家,但是日暮前,要折返,回到夫家。
舊式的婚禮雖然繁瑣,耗時久,卻擁有滿滿的儀式感!
婚禮過後,我們可以欣賞一下,老北京城的房屋居所!
房屋居所
北京王府井一代,明清時期有許多王府存在,曾經有很多親王、郡王住在這裡。
王府的門前一般會有拴馬樁、上馬石,就好比如今的停車場!
院子裡鮮少植樹,會鋪著許多大型磚。而花園,喜歡模仿蘇州園林,引假山、花木、鳥魚入景。
北方缺少木材,特別是舊時的北京,都是磚蓋的四合院。
有錢人家可以豪華一些,分裡外院,有上房、正房、廂房、門房等等。貧窮一些,就沒有這麼豪華了。但也會用四四方方的牆圈起來!
此外,有錢人家的閨房也是很不錯的!
舊社會女子,若是投胎到富貴人家,整日做做女紅,玩一玩,使喚使喚丫頭,逗逗孩子,也是蠻幸福的。大抵就是《紅樓夢》裡的那種生活。
書中還有一幅農家工作圖,與上面的王府,形成了強烈對比!
顯然,當時北京的老百姓,生活是沒有那麼富足的。他們需要辛苦勞作,才能生存。住著是草房子,活也蠻多,連上了年紀的老爺爺也不能閒著。
不過,不論何時,我們都應該尊重農民,因為我們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始終是我們的根本!
服飾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當時的服飾:
當時的服飾叫「旗袍」,是清朝旗裝的普及版本。
男子的衣服,主要是長衣搭配坎肩或馬褂,那就算是當時的正裝。
婦女的話,滿族喜歡穿長衣,而漢人喜歡短上衣加裙子。
顯然,旗人女子華麗,漢人女子素雅;旗人女子奔放(蹺二郎腿),漢人女子含蓄。
此外,圖片中明顯能看出漢人女子纏了足,是三寸金蓮。纏足這一習俗雖然延續了很久,卻著實是一件萬惡的陋習。
書上還有許多關於服飾的畫,如下:
滿人入關,建立清朝後,主要要求男子統一的服裝,剃髮留了辮子,對女子卻沒有這樣的要求,還可以保留傳統服飾。
器物
再來欣賞一些當時的器物:
老北京的煙火氣
此外,老北京也是很有煙火氣息的一座城市。
當時的市井集市有很多,趕集的時候,周圍村落的人都可以去買自己需要的物品。
老北京夜市也很發達,夜市是當時晚飯後散步的最好去處,一般都是賣一些日用品。
圖中夜市的小攤販,就是在賣一些日用品,有鏡子、扇子、燈等等。
比趕集更加紅火的,要數廟會。
當時,北京城廟會特別多,幾乎天天有。最著名的要數隆福寺廟會。那裡所出售的東西,從布匹到古董,日用品到花鳥魚蟲,就沒有不賣的東西。
老北京人的快樂,很多時候也是從「買買買」中體現的!
精緻的老北京女孩子們,還很喜歡買花鈿,來滿足自己的愛美之心。
花鈿的種類很多,細花、蝴蝶、絨球,都很好看。她們或戴在頭上,或別在胸前,配上姣好的面容,令人賞心悅目。
街上還有各種實用型的手藝人,有剃頭的、補鍋的、磨刀的、等等。這些人在維持生計的同時,都能幫助大姐解決許多生活問題。
不難看出,當時北京城的生活,算是溫馨又有品質了。
吃喝玩樂
老北京的生活,比想像中還要奢華、悠閒許多。
大人吃飯、喝茶、養鳥、鬥蛐蛐、打麻將,小孩自由的玩耍。當時的生活實在令人羨慕。
這還不算完,他們還有很多娛樂項目!比如:
閒暇時可以聽書、看戲、看皮影、看傀儡戲等等,生活多姿多彩!
當時最流行的,自然是京劇。京劇在那個時候,已經是「西皮」和「二黃」融合為「皮黃劇」,成為了成熟的京劇了。
此外,還有旱船、秧歌戲、蓮花落、道情等。
然而,可惜又可怕的是,當時流行於北京城中的這些百花齊放的技藝,如今一個個瀕危,成為了非遺!這是值得警示的一件事情!如果真的不傳承下去,以後要看這些,只能靠看圖譜想像了。
不知不覺間,我已經給大家展示了許許多多一百年前老北京的風俗圖景了!但是,這些在這本書中僅僅是一小部分內容。還有許多是今天一次講不完的。
另外,書中除了大量圖譜,還有經典的文字解說,都是權威的文獻註解。
比如這篇講中秋拜月的:
你會發現,中秋還叫八月半,還要畫紙馬,比現在有趣多了!
正因為這本《北京風俗圖譜》對研究老北京風俗,甚至研究中國傳統風俗意義重大,我們才大費周章,花四年的時間去和日本交涉,將其拿了回來,出版稱中文版!
雖然,當時青木正兒用中國畫師畫中國,卻把畫稿拿到日本藏了起來,讓人很不舒服。
但是,依舊感謝他,為我們保留下了如此完整的風俗圖譜,讓我們能更好的了解一百年前,了解過去!
收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內心無比的激動,翻開更是覺得驚喜。厚厚的一大本,足足279頁!每一頁,要麼是如楊柳青年畫般的精美圖畫,要麼是珍貴的民俗資料。讀來令人感動,翻來叫人愛不釋手!
打開書,就仿佛打開了一個新世界,穿越到了舊時光。一邊翻閱,一邊想像自己在老北京逛夜市、逛廟會、聽戲、鬥蛐蛐、滑冰、放河燈等等,簡直太治癒了!
所以,收到書的今天,青鳥忍不住給大家推薦!它真的是太超值了!這樣的一本書,讀的時候是一種享受,擺在家裡都彰顯品位。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連結購買一本,或讀、或收藏、或送人,都是不錯的選擇。
青鳥自己已經買了兩本了。一本拿來翻閱,一本用來收藏。對了,大家可能會發現我的很多圖片有陰影,那是因為此刻的我,熬著夜,一邊讀、一邊寫、一邊拍,就為了推薦給大家!真心希望你能喜歡!因為,我們的傳統文化,真的需要有人還了解,來傳承!謝謝大家,歡迎轉發!
我是@青鳥訴音塵,熱愛傳統文化的小小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