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日本人、117幅中國畫,留住了100年前的北京城

2020-12-10 青鳥訴音塵

1925年,一個叫青木正兒的漢學家來到北京遊學!

那時候,大量洋人、洋貨湧入北京,社會在悄然間發生著變化。

青木正兒是警覺而敏感的,他發現西方人愛東方景的同時,北京人卻在望著西洋鏡!他覺得這樣下去,總有一天,老北京會變了味道!

於是,他向資助他來中國學習的日本東北大學,申請了經費,花錢請中國的畫工,把北京城的生活圖景與風俗習慣、穿著打扮,畫了下來!

那個畫師叫做劉延年,他按照青木的要求,一共畫了117畫。包括歲時、禮俗、宮室、服飾、器用、市井、娛樂等方面。

這些畫真實、美好而準確的留住了當時北京城的樣貌!

後來,這些畫被青木帶回了日本,卻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及時出版,只是封藏在東北大學圖書館內!

直到1964年,日本的平凡社才注意到這些圖。他們決定叫中國文學專業出身的內田道夫為畫作註解,出版圖書,將其收錄在「東洋文庫」之中。

於是,1965年,日文版《北京風俗圖鑑》問世了。不過當時僅僅是黑白影印本。到了1968年,彩印版本的書籍才正式問世!

那時候,這本書不僅深受日本人喜歡,中國的學者們也愛不釋手。就連老舍看到這本書時,都忍不住感慨:「中國也沒有這麼全的風俗圖譜」!

那麼這本書,究竟有多全?多精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二!

什剎賞蓮

什剎賞蓮

北京城北鼓樓大街西邊有個什剎海,每年六月,這一帶會聚集很多人來賞蓮。

說是賞蓮,其實也不單單是賞蓮,因為這裡可以滿足北平城老百姓的各種喜好!

當時,什剎海邊會有唱京韻大鼓的、變戲法的、賣膏藥的、摔跤的,甚至還有拉西洋景的!大家累了的時候,旁邊還有茶館,館子裡不僅有賣茶的,還有酸梅湯、汽水、八寶蓮子粥等等!

上圖便是當年什剎海邊的真實場景,你會發現這些留長辮子的古人,也是蠻有情調的!

二閘河燈

二閘河燈

北京城區到通州的運河上,有個「二閘」,那裡曾經是放河燈最有名的地方!

當時的中元節,放河燈必不可少。二閘作為一個集散地,過節時候會有數萬人聚集,場面甚是盛大。

因為人多,這裡成了景區一樣的場所,還有了秧歌戲、獅子戲等。

久而久之,人們來此除了放河燈,還能喝茶、看瀑布、往旋渦裡扔銅幣!

從圖片可以看出,當時的河燈蠻漂亮的,有船燈、魚燈、還有荷花燈。

拖床冰嬉

拖床冰嬉

冬至過後,河床的冰都會凍得堅硬。那時候,北京城的人們就可以出來快樂的滑冰了!

滑冰時候,可以單人用冰鞋來玩,也可以大家一起滑冰床。

這樣的快樂,現在越來越少了,實屬遺憾。

另外從圖中可以看出,當時冰床上的人還蠻悠閒的,竟還有抽菸帶子的!

看過了老北京人悠閒的戶外生活後,我們再來看看他們的一些禮儀風俗!

結婚

老北京的婚禮是很有儀式感的傳統婚禮。

婚禮前,就需要給親朋好友寄上請柬,搭好棚子。

搭棚

婚禮前一天,要送妝!就是把女孩的嫁妝先送到男方家裡去。

送妝

婚禮當天,講究有很多。比如:

新郎家的迎親隊伍中要有喜轎、樂隊,女子一個,男子四個或六個那個迎親的女子,需是個生過男孩子的有夫之婦新娘家裡的送親太太也需要是個同等資格的新娘乘坐紅色轎子,娶親太太和送親太太乘坐綠色轎子新郎走的時候,還有偷走新娘家一對「子孫碗」

上轎
迎親

迎親的隊伍很是聲勢浩大,一路吹吹打打,還吆喝著「開道了」!

結婚是人生中最為要緊的一件事,所以婚禮大都是極盡所能的豪華,有些堪比皇宮中的鑾駕了!

到了男方家裡後,夫妻二人要拜天地、行合巹之禮。第二天才是拜祖先,向父母、親戚請安。第三天,則是拜家廟!之後,還得挑個日子,掃墓。

拜天地

合巹

此外,婚禮當天要喝交杯酒,就寢前還要一起吃長壽麵。房間裡的長明燈,會亮一整夜。

第二天回門,回女方家,但是日暮前,要折返,回到夫家。

舊式的婚禮雖然繁瑣,耗時久,卻擁有滿滿的儀式感!

婚禮過後,我們可以欣賞一下,老北京城的房屋居所!

房屋居所

王府門前
王府花園

北京王府井一代,明清時期有許多王府存在,曾經有很多親王、郡王住在這裡。

王府的門前一般會有拴馬樁、上馬石,就好比如今的停車場!

院子裡鮮少植樹,會鋪著許多大型磚。而花園,喜歡模仿蘇州園林,引假山、花木、鳥魚入景。

房屋全景

北方缺少木材,特別是舊時的北京,都是磚蓋的四合院。

有錢人家可以豪華一些,分裡外院,有上房、正房、廂房、門房等等。貧窮一些,就沒有這麼豪華了。但也會用四四方方的牆圈起來!

此外,有錢人家的閨房也是很不錯的!

閨房

舊社會女子,若是投胎到富貴人家,整日做做女紅,玩一玩,使喚使喚丫頭,逗逗孩子,也是蠻幸福的。大抵就是《紅樓夢》裡的那種生活。

書中還有一幅農家工作圖,與上面的王府,形成了強烈對比!

農家工作圖

顯然,當時北京的老百姓,生活是沒有那麼富足的。他們需要辛苦勞作,才能生存。住著是草房子,活也蠻多,連上了年紀的老爺爺也不能閒著。

不過,不論何時,我們都應該尊重農民,因為我們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始終是我們的根本!

服飾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當時的服飾:

男子服飾
女子服飾

當時的服飾叫「旗袍」,是清朝旗裝的普及版本。

男子的衣服,主要是長衣搭配坎肩或馬褂,那就算是當時的正裝。

婦女的話,滿族喜歡穿長衣,而漢人喜歡短上衣加裙子。

旗人女子
漢人女子

顯然,旗人女子華麗,漢人女子素雅;旗人女子奔放(蹺二郎腿),漢人女子含蓄。

此外,圖片中明顯能看出漢人女子纏了足,是三寸金蓮。纏足這一習俗雖然延續了很久,卻著實是一件萬惡的陋習。

書上還有許多關於服飾的畫,如下:

衣服裙帶
朝服
禮冠便帽

滿人入關,建立清朝後,主要要求男子統一的服裝,剃髮留了辮子,對女子卻沒有這樣的要求,還可以保留傳統服飾。

器物

再來欣賞一些當時的器物:

廚具
水具
梳妝用具
小孩玩具

老北京的煙火氣

此外,老北京也是很有煙火氣息的一座城市。

當時的市井集市有很多,趕集的時候,周圍村落的人都可以去買自己需要的物品。

老北京夜市也很發達,夜市是當時晚飯後散步的最好去處,一般都是賣一些日用品。

夜市

圖中夜市的小攤販,就是在賣一些日用品,有鏡子、扇子、燈等等。

比趕集更加紅火的,要數廟會。

當時,北京城廟會特別多,幾乎天天有。最著名的要數隆福寺廟會。那裡所出售的東西,從布匹到古董,日用品到花鳥魚蟲,就沒有不賣的東西。

老北京人的快樂,很多時候也是從「買買買」中體現的!

賣花鈿

精緻的老北京女孩子們,還很喜歡買花鈿,來滿足自己的愛美之心。

花鈿的種類很多,細花、蝴蝶、絨球,都很好看。她們或戴在頭上,或別在胸前,配上姣好的面容,令人賞心悅目。

街上還有各種實用型的手藝人,有剃頭的、補鍋的、磨刀的、等等。這些人在維持生計的同時,都能幫助大姐解決許多生活問題。

不難看出,當時北京城的生活,算是溫馨又有品質了。

吃喝玩樂

老北京的生活,比想像中還要奢華、悠閒許多。

飯館
茶館
打茶圍
打麻雀
養鳥
鬥蛐蛐
童子嬉戲

大人吃飯、喝茶、養鳥、鬥蛐蛐、打麻將,小孩自由的玩耍。當時的生活實在令人羨慕。

這還不算完,他們還有很多娛樂項目!比如:

看戲
看皮影
觀賞傀儡戲

閒暇時可以聽書、看戲、看皮影、看傀儡戲等等,生活多姿多彩!

當時最流行的,自然是京劇。京劇在那個時候,已經是「西皮」和「二黃」融合為「皮黃劇」,成為了成熟的京劇了。

此外,還有旱船、秧歌戲、蓮花落、道情等。

然而,可惜又可怕的是,當時流行於北京城中的這些百花齊放的技藝,如今一個個瀕危,成為了非遺!這是值得警示的一件事情!如果真的不傳承下去,以後要看這些,只能靠看圖譜想像了。

不知不覺間,我已經給大家展示了許許多多一百年前老北京的風俗圖景了!但是,這些在這本書中僅僅是一小部分內容。還有許多是今天一次講不完的。

另外,書中除了大量圖譜,還有經典的文字解說,都是權威的文獻註解。

比如這篇講中秋拜月的:

你會發現,中秋還叫八月半,還要畫紙馬,比現在有趣多了!

正因為這本《北京風俗圖譜》對研究老北京風俗,甚至研究中國傳統風俗意義重大,我們才大費周章,花四年的時間去和日本交涉,將其拿了回來,出版稱中文版!

雖然,當時青木正兒用中國畫師畫中國,卻把畫稿拿到日本藏了起來,讓人很不舒服。

但是,依舊感謝他,為我們保留下了如此完整的風俗圖譜,讓我們能更好的了解一百年前,了解過去!

收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內心無比的激動,翻開更是覺得驚喜。厚厚的一大本,足足279頁!每一頁,要麼是如楊柳青年畫般的精美圖畫,要麼是珍貴的民俗資料。讀來令人感動,翻來叫人愛不釋手!

打開書,就仿佛打開了一個新世界,穿越到了舊時光。一邊翻閱,一邊想像自己在老北京逛夜市、逛廟會、聽戲、鬥蛐蛐、滑冰、放河燈等等,簡直太治癒了!

所以,收到書的今天,青鳥忍不住給大家推薦!它真的是太超值了!這樣的一本書,讀的時候是一種享受,擺在家裡都彰顯品位。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連結購買一本,或讀、或收藏、或送人,都是不錯的選擇。

青鳥自己已經買了兩本了。一本拿來翻閱,一本用來收藏。對了,大家可能會發現我的很多圖片有陰影,那是因為此刻的我,熬著夜,一邊讀、一邊寫、一邊拍,就為了推薦給大家!真心希望你能喜歡!因為,我們的傳統文化,真的需要有人還了解,來傳承!謝謝大家,歡迎轉發!

我是@青鳥訴音塵,熱愛傳統文化的小小鳥!

相關焦點

  • 一位日本人寫了一本書,93年後出版,激動了中國文人
    這本書用117幅中國傳統的寫意畫,記錄下了曾經的老北京方方面面的傳統文化,傳統風俗,將老北京曾經的古老身影再一次地展現在了我們的眼前。1964年,中國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在日本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曾經感慨地說到:「中國也沒有這麼全的風俗圖譜」。北大中文系教授陳平原先生說:「我們做民間文化保護,青木正兒做到了我們中國人都沒有做的事情。」
  • 100幅中國名畫欣賞(一)
    100幅中國名畫欣賞  中國畫,簡稱「國畫」,是我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國畫在古代稱之為丹青,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中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
  • 100幅中國名畫欣賞
    原標題:100幅中國名畫欣賞   01、《人物龍鳳帛畫》 戰國帛畫 縱31.2釐米,橫23.2釐米 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中國畫,簡稱「國畫」,是我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國畫在古代稱之為丹青,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
  • 中國畫研究院成立前後
    完成了國家需要的任務畫620幅左右(其中作為外交部給國家領導人出國訪問的禮品畫35幅,釣魚臺賓館陳列41幅,火車站14幅,北京飯店430幅,機場100幅);完成外貿部門需要的出口畫4000餘幅,組內收入人民幣8萬餘元(國家出口外匯收入未計在內)。1978年9月,「文化部中國畫創作組匯報展覽」在中國美術館舉行,展出作品136件。至此,已為國家收藏畫家的精品和庫存畫500餘幅。總計5000餘幅。
  • 100年以前,城市裡就有夜店了​
    > 原創 Lens WeLens100年前,也就是上世紀20年代,那時候城裡人就比現在的你會玩得多。
  • 100幅鋼筆畫,獻給英雄的城市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師陳華文在近50天內,用100幅鋼筆素描,描繪了醫生、醫院建設者、社區工作者、志願者、快遞小哥等參與武漢保衛戰的平凡英雄。陳華文的作品。(照片由受訪者提供)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陳華文和家人就一直住在學校小區,他在參加學校疫情防控工作的過程中,目睹了同事們默默奉獻的感人故事。陳華文的作品。
  • 中國畫暨世界遺產攝影特展在日本札幌舉行
    中國畫暨世界遺產攝影特展在日本札幌舉行 2015-12-16 08:40:4615日在日本札幌舉行。  中國藝術代表團團長呂少卿教授致辭指出,中國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綜合體,有著深刻的傳統哲學根源,表現內在精神、意境、情趣等特有審美思想,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審美特徵,在幾千年的不斷發展中,積澱了獨有的文化內涵和審美特質,形成了中國畫特點。這次在北海道展出的17位畫家的近200幅代表作品,均是畫家們近期創作的精彩作品,體現了畫家們的思考、感悟和審美追求。
  • 100年前這幅羅浮宮名畫神秘失蹤,畫作背後到底暗含著什麼秘密
    羅浮宮每天有3萬名訪客,這幅羅浮宮名畫是遊客們必經的一站羅浮宮是世界上收藏藝術品最多的地方,其中就有三個頂級的藝術珍寶,其中之一就是達文西的《蒙娜麗莎》。羅浮宮每天有3萬多的遊客,每個人排隊都要看她一眼,即使隔得遠遠的,連人物的表情都看不清楚。但是這絲毫沒有澆滅人們的熱情。100年前這幅羅浮宮名畫神秘失蹤,畫作背後到底暗含著什麼秘密而這幅畫其實在100多年前神秘失蹤過,當時的盜賊做的是神不知鬼不覺,連報警器都沒有觸動。
  • 濰坊風箏節期間 3000幅名畫亮相文展會首屆中國畫節
    濰坊文展會首屆中國畫節3000名畫亮相  文展會作為每年風箏會期間的特色展覽,總是吸引大批市民和商家前去參觀,4月7日,記者了解到,今年的文展會定於4月16日至19日在山東省濰坊市富華國際展覽中心舉行,展會的八大板塊中,有一個板塊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首屆中國畫節展區,屆時市民們將在家門口欣賞到國內近千位藝術家帶來的三千餘幅中國畫精品
  • 適合客廳掛的中國畫---王寧泰山日出中國畫,美麗又有情懷!
    客廳中國畫掛什麼好?在中國的畫壇中,泰山日出中國畫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一朵奇葩,無論作為客廳風水掛畫,送禮佳品,收藏升值等,泰山日出中國畫都具有不可替代之地位,易從網聚集有很多的泰山日出中國畫作品,今天就為大家推薦幾幅當代名家王寧筆下的泰山日出中國畫作品。當代名家王寧筆下的泰山日出中國畫作品,以獨特的視角來呈現泰山日出時的壯美景觀。
  • 罕見照片再現100年前的真實日本
    日本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家,發達的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其科研、航天、製造業、教育水平均居世界前列。其國民擁有良好的教育、生活水平和國民素質。那麼,100年前的日本是什麼樣子的呢?這是一組19世紀90年代的日本衣食住行生活圖景,彼時日本 「明治維新」剛剛結束。這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生活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這次改革使日本走上了工業化道路,逐漸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這些照片真實地反映了當時日本的風景和生活習俗。讓我們透過這組照片,看看100年前的日本是什麼樣子吧。圖為撐著油紙傘搭乘人力車的日本少女。
  • 30年前的北京城,有種時髦叫:婚宴辦在「啃的雞」
    30年前的洋玩意兒,時代的弄潮兒 在30年前的時候,北京城裡面迎來了一位從海外來的洋爺爺,他留著花白的鬍鬚,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了滿意的微笑,戴著眼鏡的他臉龐上有著非常和藹與慈祥的笑容。這麼一說的話,大家是不是就會想到我們最熟悉的一種快餐了呢?
  • 中國畫欣賞|李國勝豎幅小寫意山水畫《秋山觀瀑》
    今日中國山水畫欣賞,帶大家一起欣賞的就是由廣西美協畫家李國勝先生的豎幅小寫意山水畫作品《秋山觀瀑》,一起和我去領略老師筆下的山水瀑布之美吧!李國勝四尺豎幅新品國畫山水畫《秋山觀瀑》 (137*69cm)《秋山觀瀑》是一幅四尺豎幅小寫意山水畫作品。
  • 紀念吳昌碩與兒島虎次郎文化交流100周年藝術展今天在日本開幕!
    「紀念吳昌碩誕辰175周年暨吳昌碩 兒島虎次郎文化交流100周年——中日書畫篆刻藝術展」今天在日本岡山縣倉敷市加計美術館開幕,為期一個月,共展出70幅作品。其中,吳昌碩的「水墨山水圖」「春風牡丹圖」「水墨巨松圖」以及兒島虎次郎的「萬裡長城」「西湖美景」等作品均為首次公開亮相。
  • 愛畫中國畫的以色列老奶奶
    法尼亞和她的中國畫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孫伶俐):在以色列有一位98歲高齡的老奶奶,她1922年出生在中國大連,1952年回到以色列,卻在63歲的時候因為機緣巧合愛上了中國畫,成為了一名畫家。這位老奶奶和中國有著怎樣的故事?
  • 魏楚予的「五彩魚」中國畫壇一絕!
    公元1502年,明朝中葉,五彩魚從中國首度踏上日本國土,至今約有500年的歷史。德川幕府時代,三代將軍德川家光是忠實的五彩魚「粉絲」,自小痴迷觀賞,甚至有時忘卻朝政,在他的影響下,日本武士間飼養五彩魚頗為盛行,據此推斷,尚村的皇家五彩魚應在明朝東渡傳入了日本,乃是日本眾多著名錦鯉魚的祖先。
  • 對話| 樂震文:中國畫教育該變思路了,尤其大學得強化書法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日前對話樂震文,他除了以畫家身份談中國傳統和日本文化對自身藝術的影響外,亦談了當下中國畫教育中學生不會畫寫意,教師把技法當理論教的困境,以及海派繪畫和中國畫發展都需要時代氣息。澎湃新聞:你有日本生活的經歷,也有很多日本朋友,日本是如何看待和理解中國畫的?樂震文:其實在日本中國畫(日本稱之為「水墨畫」)更是被邊緣,日本也有自己的「日本畫」,用的材料有所不同。
  • 第三屆當代中國畫學術論壇系列活動隆重舉行
    第三屆當代中國畫學術論壇系列活動是有史以來中國畫學科最高學術集會,100多位當代的「徐悲鴻」、「黃賓虹」、「齊白石」等等國畫大家雲集香港,共商「傳承、兼融、新創」。活動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當代中國畫學術展」, 其中分為「山水」、「人物」、「花鳥」和「 2009國際中國畫創新作品展」四個專題部分。
  • 藝術人物|楊福音:中國畫的「內行人」
    如果這個人能懂藝術,藝術又能讓人衣食無憂,那幾好啵!」楊福音是繼齊白石、黃永玉之後第三位入選出版《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的湖南省籍畫家,幾十年堅守孤獨寂寞,與塵世保持距離,執著於內心對藝術的純粹追求,在中國畫領域不斷探索和實踐。
  • ...慶祝「南開大學建校100周年中國畫提名展」在天津美術館開幕
    南開新聞網訊:10月10日,在南開大學建校100周年之際,由南開大學、天津市書畫藝術研究會聯合主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南開大學建校100周年——天津市書畫藝術研究會中國畫提名展」在天津美術館隆重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