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加裡疫情尚未控制,加拿大疫情何時到達拐點

2020-12-07 騰訊網

卡爾加裡的一家老人護理中心出現死亡病例,Deena Hinshaw認為該中心將有更多感染者。

卡爾加裡McKenzie Towne老人護理中心截至周四已有14名確診病例,省衛生官員預計感染人數還將繼續增加。

本周初,該護理中心一名80多歲的女性死亡,成為阿爾伯塔第二例新冠病毒死亡患者。

衛生官員表示,該中心另有一名工作人員和兩名住戶的檢測結果呈陽性,另外11人已出現感染症狀。

省首席衛生官Hinshaw表示,該中心周三已有8人確診感染,目前正在自我隔離並接受治療,現在還不能確定疫情是否得到了控制。

她說: "由於病毒潛伏期較長,所以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知道疫情爆發之初的感染者是否已經度過了潛伏期。"

"重要的是,該中心的每一位住戶,無論是否出現症狀,都得到了所需的醫療照顧和支持,任何出現症狀的人都已被分離。"

"目前已經採取了一切必要措施,包括建築消毒清潔和為工作人員及住戶提供醫療支持。但由於病毒潛伏期較長,我認為還會出現新增病例。"

McKenzie Towne繼續護理中心外的暖心留言。

Hinshaw在周二的疫情通報會上稱,本省一名死者是通過社區傳播感染的病毒,因此阿爾伯塔省應重點防控社區傳播

截至周四,阿爾伯塔省共有486名感染者,官方估計其中34人來自社區傳播。

全國疫情何時出現拐點?

已經有幾百萬加拿大人待在家中並保持社交距離,現在的問題是: 這種情況何時結束?

Ashleigh Tuite是通過數學模型預測傳染病疫情的專家,她也是多倫多大學聯邦資助新冠疫情建模團隊的成員。

對於加拿大未來會發生的情況,Tuite沒有給出明確的判斷。

她通過電話接受採訪時表示: "坦率講,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現在還為時過早,至少從目前掌握的數據來看,還無法做出預測。"

加拿大的感染者數量在周一增加了42%,周二增加了34%,周三增加了22%,然而影響因素過多,所以幾乎不可能判斷全國疫情是否已經出現好轉。

檢測工作還在不斷加強,但是各省的行動速度不同,檢測優先級也不同。此外,各省在處理累積病例的方式也有所不同,累積病例是指當天報告的新增病例,但其可能在幾天前就已被感染的確診者。

再者,關停措施、行動限制和其他政府規定還需要更長時間才能看出效果如何。由於病毒的潛伏期通常為14天,專家表示某一天報告的病例數,其實反映的是14天或更久以前採取行動的效果。

醫生治療患者,衛生當局採取必要措施避免醫院人滿為患,大家希望獲取最新疫情信息,這些都是在與時間賽跑。

Tuite說: "我們不清楚目前處於疫情的哪個階段,我們也不清楚採取公共抗疫措施行動時疫情到底處於哪個階段。"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一些研究人員正在通過其他國家的疫情信息來分析加拿大的情況。約克大學的一個團隊嘗試通過義大利的疫情來判斷加拿大的情況。

加拿大不會是"下一個義大利"

義大利目前因為新冠病毒死亡的患者數量居全球首位。8萬多名感染者中每10人就有1人是醫護人員,而且感染者的真實數字要高出很多,因為義大利目前優先檢測那些最有可能被感染的人。

約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加拿大3月22日的疫情曲線與義大利三周前的相似。當時,義大利只有部分地區開始採取大規模隔離措施,而其他地區的日常生活卻相對正常。義大利封國只是一周前的事情。

研究人員的結論是,由於加拿大已經在3月22日以前在全國嚴格限制了群聚活動,因此不會成為下一個義大利,但是他們警告稱最壞的情形是:到3月31日加拿大全國將可能有15,000名感染者。

Nicola Luigi Bragazzi周四告訴加拿大電視臺新聞欄目,這種最壞的情形並不會造成巨大的風險,因為加拿大在3月22日實施了更為嚴格的防疫措施,包括要求任何入境者隔離14天。

他在電話中說: "這些措施是非常有效的。"

約克大學的研究團隊還模擬了其他情形,比如政府採取不同行動,結果顯示3月31日的感染者將遠遠低於15,000人。

然而全國目前的主要目標是保證醫療系統不要崩潰,感染者數量還會是重要的參考因素嗎?

Tuite認為不是。她說死亡人數才是更重要的參考因素,儘管這個因素也有不準確的成分。新冠病毒導致的死亡通常發生在感染後的3-4周,意味著根據死亡人數進行預測,比根據限制措施生效進行預測在時間上還要滯後更多。

她和其他研究人員希望得到各省的新冠病毒住院患者數據,而這個數據尚未納入多數省份的疫情通報中。這個數據主要針對病情嚴重的患者,便於預測醫院床位需求量的變化情況。

Tuite說: "如果我們可以監測這個數據,就能很好地判斷疫情的發展情況。"

不可掉以輕心

專家很難準確預測未來的疫情,但有一點是達成共識的: 未來幾周感染人數還將增加。

病例不斷大量增加無疑是個問題,因為醫療系統很快就會不堪重負。病例不斷少量增加也會產生問題,因為人們會誤認為政府採取的措施過於嚴格。

因此,Tuite希望獲得政府關於防疫措施的更多信息,因為這些信息可以讓公眾更好了解真實的疫情。

她說: "必須讓公眾知道我們沒有採取過度的防疫措施。"

Tuite指出,如果公眾太晚才相信,那麼就可能出現紐約市的情形。要讓公眾意識到,如果政府晚一兩周採取保持社交距離的措施,那麼加拿大將會是"非常不同的處境"。

Bragazzi也警告稱,加拿大人民不可掉以輕心,他指出現在採取的行動需要幾周後才能顯出效果。他建議加拿大參考中國、韓國和義大利的三種不同抗疫模式所產生的不同結果。

他說: "現在是行動的關鍵時刻。加拿大應該充分利用別國經驗。"

目前的跡象表明,加拿大政府準備讓國民度過比最初預計更長時間的準封國狀態。

加拿大副首席公共衛生官員Howard Njoo在周三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被問到國家何時恢復正常,他的回答是: "從科學和證據的角度看,疫情持續的時間不會是幾天或幾周,而是幾個月。"

關注更多資訊,點擊進入

相關焦點

  • 加拿大卡爾加裡牛仔節因疫情被取消
    【海外網4月24日|戰疫全時區】 據加拿大環球新聞報導,當地時間4月23日,卡爾加裡牛仔節官方宣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的卡爾加裡牛仔節正式確認取消。根據納希德·寧施 (Naheed Nenshi)的說法,疫情結束後,卡爾加裡將是受災最嚴重的加拿大城市之一。疫情的應對措施對這座城市經濟增長所依賴的石油,天然氣,零售和旅遊業都造成了沉重打擊。業內人士表示,此次活動的取消將影響服務於牛仔節的眾多卡爾加裡本地企業,包括酒店,餐廳,供應商,乘車共享服務等等。
  • 江西疫情防控何時出現拐點?專家:將在元宵節後
    2月6日,記者在省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定點救治醫院——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一附院)象湖院區,採訪我省疫情救治進展情況時了解到,我省疫情防控將在元宵節後迎來拐點。採訪期間,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偉表示,目前我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中,80%的人有過在武漢工作、讀書、經商、打工等經歷。在春節到來之際,由於他們的回歸,給家中的老弱病殘家庭成員帶來巨大的威脅,這些人多數本身具有基礎疾病,體質較差,比較容易感染病毒。如果這些人一旦感染,將給醫務人員帶來相當大的治療壓力。
  • 美國疫情何時出現拐點?張文宏做出最新判斷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原標題:美國疫情何時出現拐點?張文宏做出最新判斷北京時間3月26日21時,中國駐美國大使館邀請張文宏教授在線解答留學生、華僑華人抗疫問題。北京日報客戶端將張文宏教授的部分觀點摘錄如下:紐約具備核酸檢測能力張文宏介紹,紐約州現在有確診病例3萬多例,問題嚴峻,全美疫情沒有看到峰值。不過,紐約如果不具備檢測能力的話,哪裡來的3萬多確診病例呢?這說明紐約已經具備了足夠的檢測能力,同時醫生也可以準確區分新冠肺炎和流感。
  • 加拿大人認為疫情最嚴重時刻尚未到來
    最近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加拿大民眾對室內強制戴口罩政策的支持度「極高」。該研究由研究公司(The Research Co.)領導,稱加拿大人對COVID-19大流行的看法比兩個月前「更悲觀」。近一半(46%)的受訪者認為,疫情最嚴重的時刻尚未到來。
  • 加拿大移民:閒聊加拿大卡爾加裡&埃德蒙頓!
    疫情期間成功之路提醒您注意個人防護!時刻保持防護狀態!革命尚未成功!望需 需繼續努力!從加拿大人口排名來看,這兩個城市都在前五名。 事實上,埃德蒙頓雖為首府,但無論從面積還是人口,卡爾加裡才是阿省的第一大城市。 這也算是加拿大行政規劃上的一大特色了,你看渥太華是首都吧,但不可否認多倫多才是整個加拿大的第一大城市。
  • 民調:加拿大人認為疫情最嚴重時刻尚未到來!
    最近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加拿大民眾對室內強制戴口罩政策的支持度「極高」。 近一半(46%)的受訪者認為,疫情最嚴重的時刻尚未到來。 就各省來看,卑詩省有61%的人認為疫情最嚴重時期在不遠的將來,其次是薩省的50%、曼省的50%和阿省的45%。 十分之九的加拿大人支持目前美國和加拿大之間的邊境關閉,以及目前實行的強制隔離14天的規定。
  • 加拿大移民:移民城市——卡爾加裡
    疫情期間成功之路提醒您注意個人防護!時刻保持防護狀態!革命尚未成功!望需繼續努力! 卡爾加裡是阿爾伯塔的第一大城市,但並不是首府,首府是埃德蒙頓市,卡爾加裡總人口只有130萬人左右,但已經是阿省人口最多的城市了,也是全加拿大第三大的市區人口城市,僅次於多倫多和蒙特婁。 下面我們從吃穿住行、環境氣候以及收入等各方面說說卡爾加裡這座城市。
  • 最全中美疫情時間線對比圖 全球拐點在何時?
    在恐慌期預測拐點是不明智的,火鍋並不想打臉,但我們需要提出的是:本周末這個時間節點非常重要!因為大家不知道疫情什麼時候是個頭,何時可以恢復經濟活動。而歐美廣泛是沒有儲蓄習慣的,這個對於歐美人民的刺激將會非常嚴重,他會直接反映到資本市場上。
  • 科普:「疫情拐點」很重要,我們的「心理拐點」同樣重要
    等「疫情拐點」的我們距離這次疫情的發生已經過去20多天,這些天,估計大家都是早上起來就刷手機的最新數據,看看新增確診病例、新增疑似病例、死亡率、治癒率,然後開始看各種關於疫情的新聞,因為我們太想在新聞中等到一些好消息,所以每當有專家提到「拐點」這個詞的時候,我們都會特別激動,趕緊奔走相告,轉發朋友圈。
  • 駐卡爾加裡總領館籲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注意安全防範
    中新網9月10日電 據中國駐卡爾加裡總領館網站消息,近期,當地媒體援引卡市警方消息稱,犯罪率雖在疫情初期出現短暫下降,但隨著復工返校,又回升至疫情之前水平。同期,中國駐卡爾加裡總領館接到多起中國公民求助,因住宅和隨身包裹被盜搶導致護照和重要財物損失。
  • 駐卡爾加裡總領館籲重視疫情不參加任何形式集會
    中國僑網3月18日電 據中國駐卡爾加裡總領館網站消息,當地時間3月17日下午,加拿大阿爾伯塔省(阿省)政府稱,阿省新增23例新冠肺炎病例。目前,5人在醫院接受治療,其中2人在重症監護。除機場、商店、購物中心、醫療機構外,取消所有50人以上集會,包括婚喪和宗教禮拜活動。
  • 新冠病毒疫情拐點的哥德巴赫猜想
    估摸著看,現在全體國人最迫切盼望的,就是本次疫情的拐點到來。因為如果拐點到了,預示著國人與新冠病毒之間的戰鬥,就到了歷史性轉折時機,可想而知,到那時,我們的工作將開始逐步走向正軌,人們的生活,也將可以慢慢重新開始。這將是一件多麼激動人心的事情!
  • 疫情更新01-11:省政府更新疫苗接種進程!現7例疫苗副作用!省新增639例,卡爾加裡增274例
    到1月11日下午4點為止,加拿大全國共分發出545250劑疫苗,注射了358864劑,佔65.8阿省活躍病例歷史曲線圖:可以清晰的看到曲線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上升到高峰,可以看到5月初的拐點,以及現在曲線呈平穩緩和的形態
  • 郵輪旅遊產業鏈受疫情波及 市場何時恢復尚未可知
    疫情終會過去,如何採用更為先進、更為科學的方法應對可能再次出現的新型病毒和其他各類傳染病,是郵輪「港航旅」企業必須面對的課題。  公主系列郵輪上的遊客遭遇疫情,隨後引發了更多郵輪企業的暫時停航或業務調整。
  • 《加拿大遊記》卡爾加裡
    2000年,因為參加展覽會,第一次來到卡爾加裡。記憶中,稀少的人煙,班夫的雪,還有加拿大人的溫暖。重逢,寂寞如昨。耳邊響起一句歌詞:一個人走在長長的街。一樣寂寞的城市,卻因為好朋友的存在,少了許多孤獨。所以,卡爾加裡,成為我們本次加拿大之行的終點。
  • 趙偉:疫情拐點對投資的意義
    新興市場方面,從早期的伊朗,到當前的土耳其、印度、馬來西亞、巴西等,疫情持續蔓延。歐美主要經濟體,在不斷提高疫情防控及病毒檢測力度後,疫情拐點可能在5月中旬之前陸續出現。基於疫情防控及檢測力度不斷提升,多位權威醫學專家判斷,西班牙、義大利、德國已近疫情拐點,美國和英國可能分別在4月中下旬和5月上旬出現疫情拐點。
  • 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專家預測:疫情高峰拐點2月21日左右出現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覺珵】以中國武漢為源頭暴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受到全球關注,也成為各國流行病學、病毒學、公共衛生學等不同領域學者研究的課題。作為與中國聯繫最緊密的美國高校之一,耶魯大學已經召集校內學者對發生在中國的疫情進行探討與研究,並試圖從多個學科提出建議。
  • 澳大利亞疫情拐點即將出現!
    根據WHO最新公布的疫情數據報告顯示全球不少國家受感染人數仍在增長萬幸的是,在入境限制等一系列措施下澳大利亞疫情似乎迎來拐點!澳大利亞疫情拐點即將出現?根據雪梨大學的最新預測,澳大利亞下周或將達到疫情峰值,迎來拐點。
  • 海航開通北京往返加拿大卡爾加裡的直航航線
    6月30日電 (記者 徐長安)當地時間6月30日13時許,隨著海航HU7977航班降落在卡爾加裡國際機場,標誌著中國首家航空公司開通了北京連接加拿大石油和旅遊重鎮卡爾加裡的直航航線。  當天下午及晚上,海南航空在卡爾加裡國際機場舉行了航班到達後的首航慶祝活動並舉行慶祝晚宴。首航航班是北京時間30日下午16時從北京起飛的。  根據海航介紹,新開闢的北京往返卡爾加裡航線每周二、四、六執飛,北京至卡爾加裡航班為HU7977,北京時間16時起飛,卡爾加裡當地時間13時05分抵達。
  • 疫情尚未得到控制 雅加達延長大規模社會限制措施
    人民網雅加達9月26日電(記者 張杰)印尼首都雅加達市長阿尼斯於近期表示,鑑於疫情尚未得到控制,首都的大規模社會限制(簡稱PSBB)措施將在今後兩周延續,至10月11日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