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走進臨澤縣鴨暖鎮小鴨村溫室葡萄種植基地,大棚內暖意融融,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掛滿枝頭,甚是喜人。種植戶楊金芳邊忙著採摘邊告訴記者,「這幾年效益挺不錯,今年每公斤賣到了12元,這6分地的棚大概能收入一萬以上。」
    楊金芳種植葡萄已有10個年頭,以往單打獨鬥,憑自己經營種植,種出的葡萄產量不高,銷路也存在困難。2015年,加入臨澤縣紅鑫源葡萄專業合作社後,合作社引導農戶科學種植,從樹體整形到果穗修剪,從果粒增大到病蟲害防治等提供技術,有效提高了葡萄品質。並協調落實訂單,讓本地葡萄成功進京,實現了產銷兩旺局面。今年,小鴨村54座溫室葡萄棚,每棚最少產量在5000斤,棚均收入在2萬元以上。
    同樣,在臨澤縣大鴨村蔬菜溫室大棚內,也是一派豐產豐收景象,種植的茄子、辣椒、西紅柿長勢喜人。種植戶朱洪濤是位90後小夥,今年受疫情影響未能外出打工,便在家門口承包了4座溫室大棚創業,從選種、育苗、栽植,再到批發銷售,朱洪濤在父母的幫助下幹得順風順水。
    「現在市場收購價茄子是一斤3塊錢,葫蘆是一斤1塊錢,今年下來,一個溫室大棚預計收入就是一萬六七,四座下來能達到5萬多塊錢。」朱洪濤介紹說。
    在臨澤縣,日光溫室裡除了常見的葡萄和各類果蔬外,今年又多了蘆筍新品種,這是該縣創新產業扶貧模式,積極動員龍頭企業、種植大戶帶動貧困戶發展新興產業的又一創新舉措。據種植戶倪林周介紹,反季節蘆筍從10月開種,12月初採收,一直持續到2月底,一個棚能產出1000多公斤,按收購價50元/公斤計算,棚均效益在2.5萬元左右。
    近年來,臨澤縣立足水土光熱資源資源優勢,不斷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以反季節果蔬種植為主的現代設施農業,著力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持續增收。2020年,全縣新發展設施農業1532畝,其中新建日光溫室10畝以上農業示範點1個,新建日光溫室61畝,新建鋼架拱棚示範點3個1112畝。注重規模化發展,共建成沙河鎮化音、蓼泉鎮灣子、寨子,平川鎮五裡墩、三二等高原夏菜千畝村示範點8個。以打造工廠化生產食用菌產業園區為主攻方向,新建絲路寒旱農業示範點4個5023畝,進一步推動現代設施農業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