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體驗是「有味道」的,那麼如何提高設計「嗅覺」?

2021-01-20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只有更好地了解用戶體驗中存在的不足,才能設計出更好的產品。

「我該怎樣開始」是軟體開發的第一道坎,當我跨過這道坎開始做產品時,所接觸到最有用的靜態參考(靜態是指在編譯時而非運行中進行數據類型檢查),還屬傑夫·阿特烏(Jeff Atwood)原創的代碼味道清單。這份清單列舉了各種在代碼庫界面出現的小情況,而這些小情況往往反映了更大的架構問題

代碼「味道」很實用,只要你學會識別它們,就能通過迅速重構代碼,把有缺陷的架構扼殺在搖籃中。除了幫你節約大量時間,還能避免因各種大大小小的補救行為而付出的巨大代價。

在產品設計這個領域我也犯過不少有關用戶體驗的錯誤,經驗也隨之豐富起來,我意識到這個概念同樣適用於界面設計。有些產品和界面的特徵,是不能用於設計優良產品上的。

因為當你在產品看到或者植入這些特徵時,便是產品在用戶體驗方面出現深層次問題的警告了(A 君註:這即是所謂的用戶體驗的「味道」)。而學會識別它們,你可以設計出更好的產品,成本也會大大降低。

關於用戶體驗的「味道」,我認為有以下 3 個普通的、可及時糾正的、不明顯的注意點:

1.「高級用戶」幫助文檔

針對各種不同複雜性的 App 裡的「高級用戶」幫助文檔,眾多團隊腦洞大開,想了各種辦法,以下是一些舉例:

單獨的文檔門戶網頁,點擊進入後可以查看常見問題解答(FAQ)以及用戶指南文檔。比如,下圖中微軟網頁的 Excel 幫助頁面。

為社區提供支持的門戶網頁,其最初是用於幫助用戶更好地使用產品。比如,大量類似 TuxRadar 的在線論壇,其主要功能是幫助用戶使用 Shell 語言中的 Bash(A 君註:Shell 指的是 Linux/Unix 系統下的 Shell 腳本語言。它有不同的版本,比如 sh/bash/ksh/csh/tcsh/pdksh 等,最常用的是 Bash)。

軟體內置的提示和指南界面,比如蘋果在 2014 年 6 月隨 iOS8 首發推出的 Tips 這個 App。

介紹界面的「導覽功能」,作為新用戶產品熟悉階段的一部分。比如,使用 Bootstrap Tour 工具(A 君註: Bootstrap Tour 以最簡單的方式向人們展示如何使用你的網站)。

它可能帶出什麼警告?

以上是指導用戶了解界面的全然不同的方法。可為什麼都不好呢?——因為最好的界面根本不需要指南,一切本已自然明顯了。

iPad 觸摸界面可以讓用戶直接憑直覺正確地操作,即便是兒童,在沒有指導的情況下也知道如何使用。

當用戶要求你為其提供產品指南時,說明你的產品對他們來說,根本不好用

你又可以做點什麼?

就我個人經驗而言,產品設計及維護、奮力和界面「作鬥爭」通常屬於以下 3 種情況其一:

首先,用戶界面使用了平臺搭建不規範的設計。這不僅常見於各平臺上有著相似「大眾」界面的 App 裡,還常見於富有創新能力的設計師團隊設計出的產品上。

這些設計師花大量時間定製核心的用戶界面和用戶體驗元素,而這些元素的設計本應視平臺而定,而不是視產品而定。(你可以從圖標到內容導航仔細查看一遍)。

一旦你意識到這個問題後,解決方案就迎刃而解了:使用符合平臺的設計元素,這樣用戶在不用閱讀用戶指南的情況下也能明白。我保證,無論是你的用戶,還是考核你 KPI 的人,都會樂意看到這個結果。

其次,產品的使用對象來自各行各業,其使用目的也不盡相同。Excel 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無論是財務分析行業的人士,還是獨立的個人用戶,或是統計工作者,又或是產品經理,他們都在使用 Excel 的某些功能來處理數據,但他們用的功能並不全然相同。

因為涉及到太多的用戶群體,界面無法做到為單一個體用戶「私人定製」,所以必然會導致某些用戶群體在使用過程中犯暈。

要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所有條件都可能的話,將你的產品拆分為幾個產品,為不同的用戶群體定製不同的產品。(如果要按重要性來說的話,從目前及將來增長兩方面來考慮,挑一兩個最重要的市場。)

通過對用戶群體的產品定製,你就能進一步簡化界面,產品藍圖也會更加具體,這是一個人人皆樂的結果。

最後,界面排版布局並不易發現。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大多是因為導航,導航要麼不易發現,要麼就給用戶太多選擇,而整個架構也並不合理、並不簡單。解決這個問題,要向用戶提供基於用戶真實的使用行為的簡單上手的導航,此外,導航也不需要任何幫助文檔。

當然,也有可能你的產品設計比較複雜,原創性比較強,這種情況下可能真的需要一個複雜又全新的界面。雖然這不常見,但若真有這種情況的話,你需要儘可能設計出可以讓用戶憑直覺就可以方便操作的界面,但有可能仍需少量的幫助文檔。

2. 難以實現的界面布局

在我過去個人經歷的項目中,當真正開始設計界面時,我遇到過不少難以實現的界面布局:

網頁上需要滾動滑鼠來瀏覽的內容。有時候,加入側邊欄工具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就可以讓用戶滾動滑鼠至頁面某特定部分。複雜、具有層次的導航。有時,各類應用需要加入許多定製導航邏輯,從而解決不同架構層級、以及同級架構層之內的切換問題。複雜、非標準的動畫。大多數界面平臺都有一套自始自終都在使用的標準動畫。其實,不妨試試設計一套具有獨自特色的動畫。

總之,如果僅僅是為了設計出整個界面布局和標準的界面元素(而非產品的核心增值界面),而需在編程方面投入大量工作的,不妨回過頭再考慮下這些問題。

它可能帶出什麼警告?

難以實現的界面布局通常和與平臺相關的界面和用戶體驗的傳統認知是相衝突的。因此,這麼做可能會讓用戶產生疑惑。此外,通常還會花時間適應意料之外的各方面問題。

平臺的內置架構和設計是之前被測試過,在不明顯和異常的屏幕方向、內容寬度、設備裝置上都適用的,那你真能花那麼多時間做測試並調整這些不重要的細節元素嗎?

這個問題在帶有接口或跨設備的布局(比如在基於網絡視圖的移動應用)上更加常見,但是這個問題即常見又容易發現。

你又可以做點什麼?

無論如何,一定要使用適用於平臺的標準界面和用戶體驗元素。如果和你的品牌稍有不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微調——但不能徹底改變。如果和你的設計完全不搭,或者和你的設計相比略遜一籌,那就從用戶角度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到底有多重要。

3. 過量的圖標

文檔的字數有多少?我該怎樣快速地數出來?

Mac 2016 年版微軟辦公軟體 Ribbon 視圖

我頻繁地使用這個軟體,但我完全不知道怎麼數。下圖是圖標下帶有文字標籤的 Ribbon 視圖(為保證原樣,下圖為默認視圖,未做任何改動):

它可能帶出什麼警告?

先等等。如果這些圖標沒什麼意義,又不帶文字標籤的話,那它們存在的原因是什麼?給你一個小提示:

看看上圖凌亂的界面!太多不同的功能了,為了顯示全部內容,只好把字體變小!

加入圖標,特別是主導航菜單的圖標,是一種經常使用的通過界面使較差的用戶體驗變得更有吸引力的手段。但 MS Word 主菜單的核心問題不是圖標太難被理解,而是任何時候都顯示了太多功能。

再舉 1 個例子:

Xcode 新建項目界面

Xcode 向用戶顯示了過量的高度複雜功能,雖然實際用戶體驗太差,使用不方便,但因為圖標的加入看起來還是挺有吸引力的。可以試想一下,如果所有的圖標都被同一小塊的文字標籤所代替,界面效果會怎樣?

你又可以做點什麼?

簡化產品,將核心的功能植入各項交互裡。交互界面要足夠小,以舒適地顯示僅以文字為基礎的操作提示(文字標籤)。

通常,這需要你認真思考用戶會如何使用你的產品,並精心設計界面的導航層,這樣,不同的功能就可以恰當地設計和顯示。有時,也可能需要你將產品拆分成幾個全新的產品。指南不是必須的,但你知道什麼時候恰到好處。

和代碼味道一樣,也總有例外的情況。如果在設計過程中你知道如何捨棄不必要的幫助文檔、難以實現的界面布局和過量的圖標,那不管怎樣你的產品都會提升一個檔次。

 

譯者:Jorri

作者:Aaron Yodaiken,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者,曾發起初創了 Upward 和 RealityStep 兩個產品。

原文連結:UX Smells,已獲原作者授權翻譯。

來源:http://www.ifanr.com/app/794267

本文來源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愛範兒,作者@Aaron Yodaiken

題圖來自PEXELS,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如何感受食物的風味?食物的「味道」,不是只靠舌頭品嘗而來?
    吃東西時,我們透過視覺、嗅覺以及味覺等來感受食物的味道,不過也因為這些對於食物感受的行為,讓我們容易對食物和味道有先入為主的觀念。有趣的是,食物是什麼樣的顏色也會影響我們認定它的味道如何?而食物的香氣和味道,看似容易區分,卻不一定是你所認知的那樣,食物的香氣和味道,到底是從鼻部還是舌頭感受到的比較多?色澤與味道引發的混亂在NIZO 食研所進行的這個實驗,目的是為了觀察當我們攝取食物時接收到的視覺訊息,與口鼻所接收到的味覺、嗅覺訊息不一致時,所發生的混淆現象。這不一致的情況是如何發生的呢?來想像一下吧。
  • 廣州K11 在商場裡放了一個「黑洞」,讓你體驗「無限空間」
    聊起未來生活,兩位不約而同地提起了電影《頭號玩家》,覺得人們以後真的可能會將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虛擬空間裡,「回望 20 年前,我們也沒想到我們會花那麼多時間在手機上。而在未來,我們和虛擬空間的關係也會這樣」。
  • 「豪有錢」的蔚來「丐中丐」的 ES6,車機的體驗夠科技嗎?_易車網
    出於蔚來對「用戶體驗」以及「安全」有自己的理解和堅持,他們把這套安卓車機做成了「半封閉式」。從體驗部分來說,蔚來認為大部分的App並不適合行車場景,且UI無法融入現在車機的設計風格,如果硬加進來,這並不算是好的體驗。而關於安全性,蔚來的解釋是,我們做了隔離和防範,安全問題是可以克服的,但這世上沒有絕對安全。
  • 從壓縮餅乾到「魚子醬」,太空旅行你想要怎樣的「飛船餐」?
    一切味道超過 2.5 級的食物都不能上太空。對食物氣味的嚴格管控,除了是為了不讓空間站長期飄著難聞氣味外,更是因為太空人的嗅覺還充當重要「危險檢測工具」:我們第一線檢測還是靠人類的嗅覺。雖然我們曾和一些公司合作研發探測器,但最後還是發現人類嗅覺才是對有害氣體最敏感的探測器。
  • 從壓縮餅乾到「魚子醬」,太空旅行餐是如何變化的?
    這也是為什麼,在 NASA 的「飛行材料驗收部門」裡有一個小組,專門負責審核那些要送上太空的食物的味道。▲ 氣味評測現場,圖片來自 HowStuffWorks味道濃烈程度評級依次為 0-4 五個等級。一切味道超過 2.5 級的食物都不能上太空。對食物氣味的嚴格管控,除了是為了不讓空間站長期飄著難聞氣味外,更是因為太空人的嗅覺還充當重要「危險檢測工具」:我們第一線檢測還是靠人類的嗅覺。雖然我們曾和一些公司合作研發探測器,但最後還是發現人類嗅覺才是對有害氣體最敏感的探測器。
  • 從「有用」到「有趣」,知乎「新知大學」顛覆場景營銷
    創意場景,「撩動」用戶粘性互動大學生年輕、有熱情,對新生事物天生接受程度高,同時也是天生觸網,難以取悅的一個群體,在網際網路環境下,他們見識廣,層次高,如何和他們建立互動,保持粘性「新知大學」的高明之處則是從解決大學生們在校園中棘手的問題入手,結合圖書館、教室、宿舍等校園場景,同時利用知乎站內內容資源,與學生們建立起天然的互動,拉近與用戶的距離,為大學生們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官體驗,原來知識不光可學、可用,還可觸,可玩兒。
  • MEXPO2017「穿」金「戴」銀的「知識營銷」好在哪裡?
    知乎Live於2016年5月上線發布,主講人通過語音、圖文、視頻等實時互動方式分享自己的知識與見解給付費觀眾,為知乎用戶開啟一次前所未有的「知識獲取體驗」。  知乎的案例分享中提到,截至今年9月,已經有近5000場 Live 在知乎舉行,總參與人次近 400萬,復購率超過42%。  但這似乎不是知乎Live的全部。
  • 諾基亞 C3 使用體驗:精準定位「銀髮」用戶群體
    不過考慮到官方對它的定位是老人機,那麼下面我儘量從老人的需求出發,對這款諾基亞 C3 進行體驗。熟悉的諾基亞風諾基亞 C3 採用了一塊 5.99 英寸 IPS 屏幕,機身後部為聚碳酸酯外殼,採用可拆卸後蓋設計。對沒錯,你曾經十分熟悉的可拆卸後蓋它回來了。
  • 擁有8000萬用戶的「美篇」,有什麼可借鑑的內容運營策略?
    註:有說法稱美篇的30歲以上用戶佔到了80%,美篇CEO也表示主要用戶為30歲以上的人群。這樣的用戶畫像,決定了美篇和市面上大多數網際網路產品不一樣——它為中老年人服務。因此有很多年輕人習以為常的內容和設計,很難被中老年人接受和推廣。
  • 馬斯克「獨孤求敗」的自動駕駛路徑,與特斯拉的「無人計程車」(附...
    「客觀說這是世界上最好的晶片」、「任何依賴雷射雷達的人都註定失敗」、「明年年中,將有超過 100 萬輛特斯拉汽車在路上使用全自動駕駛硬體,這意味著屆時將有 100 萬臺 Robotaxi 的潛力。」經典的埃隆馬斯克再次上線。
  • 長安馬自達「悅馬星空」計劃上線,為用戶帶來極致服務體驗
    資料顯示,「悅馬星空」用戶共創計劃既是長安馬自達基於線上平臺—「悅馬星空」,圍繞粉絲和用戶開展的多元化共創行動,也是「用戶+」思維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基於企業在數位化領域的成果而推出的品牌增長之道。而該計劃,也將以積分的形式開展,具體包括定級積分、通用積分和經銷商積分三種形式。
  • 好設計,是把「用得順手」發揮到極致
    森正洋設計的小茶壺。森正洋說:「如果不親自握握看感覺如何,就永遠無法打破老舊的觀念,也無法創造新東西。」雖然一生獲獎無數,但森正洋真正的追求是設計能量產的低價民用瓷器。他的每一件設計都能進入尋常百姓家,切實地幫助人們提高生活的品質。如果說,森正洋是將產品放進使用場景中去錘鍊每一個細節,讓產品用起來更加順手。那麼,深澤直人更是融入了人的意識進行考量,把順手發揮到了極致。
  • 豌豆莢設計獎 | 沒有負擔的娛樂方式「懶人周末」
    編者按:這裡是豌豆莢在極客公園的專欄,本文的作者是豌豆莢設計獎團隊提供豌豆莢設計獎是豌豆莢推出的獎項,致力於每周為用戶發現一款優秀應用,更多可點豌豆莢設計獎了解。第 210 期「豌豆莢設計獎」,我們頒給了一款周末活動推薦應用「懶人周末」。極簡的界面設計,加上剛剛好的信息推薦,讓你完全沒有負擔地選擇周末娛樂方式。這款應用為什麼叫「懶人」?
  • 長安馬自達發布「悅馬星空」用戶共創計劃
    作為馬自達海外唯一一家集研發、製造和銷售為一體的整車製造型企業,長安馬自達將搭載馬自達全球最新設計和技術理念的車型持續帶給中國市場用戶,真正做到了「全球品質,全球標準,全球同步」」。[吳總致辭]一、悅聯平臺基於長安馬自達「全生命周期客戶關懷」地圖的21個場景,打造,實現「智享購車」、「舒享用車」、「專享管車」三大體驗升級,給予用戶選車
  • 專業人士如何看待「動森」中的博物館設計?
    儘管博物館的部分陳設非常自由散漫,比如放著一些昆蟲四處亂飛,恐龍化石只經過了粗略歸類,而且 Musteen-Allison 還指出,噴泉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我當時這麼想,『如果能有一個噴泉,還不用擔心遊客往裡面扔什麼東西或把孩子泡在水裡,那該有多棒啊』」),但毫無疑問,這座博物館已設計得十分精美考究。
  • 從新用戶激活行為,看「得物(毒)」App的增長策略
    提高用戶的次日訪問量,並通過優惠券來促進用戶下單的行為;3.8 個性化推薦:(產品手段)讓用戶選擇感興趣的內容,進一步提升購買相關商品的定製化推薦精準度,通過提高用戶閱讀數和時長,增加用戶粘性,並更容易觸發下單行為,達到激活時刻。
  • 【聶永真】「永真急制」x「鮮乳坊」
    ,與酪農一同從源頭控管飼養水準與提高乳品質,致力搭起生產者與消費者的橋梁,提供酪農與消費者更多元的鮮乳選擇。「接到這個邀請的時候,當下就開始對包裝進行想像,覺得是有趣且令人興奮的挑戰!永真急制工作室一直有放牛奶在冰箱的習慣,很想要自己設計的牛奶在冰箱裡面啊。」
  • 「嗅覺經濟」千億市場之下,「AROMAG」要用「迎合中國審美」的香水...
    「AROMAG」的目標客戶群是25-48歲的一二線城市文化創意行業從業人員和律師、諮詢、金融等高消費人群,在曾鴻看來,這一類人群對於香水具有一定消費需求和審美能力,在購買香水時樂意標榜自己的獨特審美取向,並願意為差異化的香水產品付費。而作為種子用戶,這一群體也具有極高的口碑傳播效果。
  • d POINT:用戶數位化的「CARD商業」養成|場景實驗室
    「Launch 首發」第3輯《場景會員》專題, 以6大認知對「場景會員」做了系統闡釋——用戶數位化、場景細分、「會員制單元」新供給、生態聚合、反向定義和意義驅動。「場景會員」不只是會員制創新,更在於系統數位化到全面場景化後的新遊戲規則。當萬物以「場景」連接和創造,只有場景的激活才有意義。
  • 瞄準用戶長線「治癒性 」社交需求,「秘密星球」要用「IP+AR」做...
    通過治癒故事線的講述和以AR基礎的UI設計,「秘密星球」為用戶提供了多個情緒宣洩的「樹洞」,將目標用戶群拓展到「有傾訴需求,或想尋求治癒感受」的所有人。通過不同功能和故事框架下的星球設置,用戶可在軟體上滿足多重傾訴、紓解、交友需求。除了故事線的引入,「秘密星球」還在產品設計中引入了遊戲設計概念:用戶可以在軟體中通過寫信和回復賺取金幣,再利用金幣購買聊天禮物,皮膚和信件裝飾。「我們還計劃推出『星球寵物』,推出『弱養殖』的概念,讓用戶在軟體中實現與線上電子寵物的互動和養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