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是著名的美食之都,這裡的美食花樣多、種類多,說上三天三夜都說不完,別說是外地人了,就是好多土生土長的西安人,可能直到現在也有很多沒有吃過的本地美食吧?說起西安美食,大家可能首先會想到那「三大件」,牛羊肉泡饃、涼皮、肉夾饃。這三大件現在幾乎成為了西安美食的招牌,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它們的口感比較討喜,老少皆宜,所以才能得到全國各地朋友們的喜愛。
在西安還有不少的「黑暗料理」,是只有本地人才可以接受的,外地人別說是吃了,看一眼都覺得難受。今天我們就來介紹西安本地最著名的「黑暗料理」,那就是葫蘆頭,著名作家賈平凹叫它「豬痔瘡」,而網友們則是戲稱它為「大腸刺身」。
葫蘆頭最早起源於唐宋時期,前身是煎白腸,基本原料有豬大腸、豬肚、饃、粉絲。吃葫蘆頭和吃泡饃一樣,都是要先把饃掰成小碎塊,廚師把豬大腸、豬肚等輔料放進碗裡,用滾燙的骨頭湯淋上三四次,然後加熟豬油,再加調料,鮮香爽口,肥而不膩。
關於「葫蘆頭」這個名稱的起源,有兩種說法,第一是因為選材,葫蘆頭中的所用的腸都選擇大腸與小腸相連的部分,切下來後一頭大一頭小,看起來很像葫蘆。第二種則是一個傳說,相傳唐朝時候藥王孫思邈到長安城裡吃煎白腸,發現這個東西雖然好吃,但聞起來有一股很大的腥臭味,於是孫思邈從自己的藥葫蘆裡掏出幾味藥材與調料,調和之後果然有奇效。後來孫思邈把藥葫蘆和烹飪的方法都教給了當地人,葫蘆頭的名字就這麼來了。
後來葫蘆頭又有了幾個新的名字,我們先來說說著名作家賈平凹先生取的「豬痔瘡」。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文人都靠稿費生活,賈平凹先生那時候也不富裕,加上他是出了名的小氣,每次拿到稿費有朋友讓他請吃飯,賈平凹就會選擇葫蘆頭。來到飯店也不忙著點硬菜,先來一份涼菜,二兩白酒,賈平凹就要開始講葫蘆頭的歷史了。
「這個葫蘆頭啊,就是豬大腸泡饃,說白了就是豬痔瘡,好吃!」朋友們一聽這話,頓時食慾下去了一半。賈平凹見效果不好,又繼續說道:「現在的葫蘆頭都不地道了,正宗的葫蘆頭不會洗那麼乾淨,吃起來才有味道,我今天特意帶大家來吃正宗的,各位都別跟我客氣!」此言一出,朋友們全都沒有食慾了,只能隨便吃點涼菜作罷,賈平凹也樂得省下一頓飯錢。
而發展到今天的網際網路時代,網友們又給葫蘆頭取了個名字叫「大腸刺身」。刺身的說法最早起源於日本北海道,指的是生魚片或者生貝殼,後來代指一切可以生吃的東西。嚴格來講葫蘆頭中的大腸可不是刺身,而是經過精心烹飪做成的,網友們也就是開個玩笑而已。但也正是因為這兩個玩笑,導致葫蘆頭的名聲不好,讓很多遊客望而卻步。其實葫蘆頭和泡饃一樣,都是西安的傳統美食,喜歡吃的人愛不釋手,不喜歡吃的人也是絕對不動筷子。
西安當地人特別喜歡吃葫蘆頭泡饃,但外地人可就沒有這麼大的熱情了,因為葫蘆頭本質上就是豬大腸泡饃,聽上去並不好吃的樣子。很多外地朋友第一次是拒絕嘗試葫蘆頭的,但吃過一次之後卻又總想著,這種美食確實有它獨特的魅力,讓人感覺回味無窮。西安城內大大小小的葫蘆頭館子有幾百家,每到中午飯點就爆滿,如果你正好在西安,不妨去嘗試一下,真的沒有聽上去那麼恐怖。
各位讀者朋友們,你們吃過西安最著名的「黑暗料理」葫蘆頭嗎?你覺得味道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