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名頑童扔石頭,竟將飛馳的高鐵車窗擊裂,所幸無旅客受傷。4日下午,這一幕發生在北京西至重慶北的G309次列車上。(10月8日新華網)
天真的孩子竟然做出如此荒唐的舉動,所以想笑;任性的孩子幾乎釀成慘禍,所以想哭。4名「熊孩子」扔石頭將飛馳的高鐵車窗擊裂的同時,也擊碎了學校安全教育和鐵路安全管理的「保險繩」。
「熊孩子」這一稱呼原本還帶有些許暱稱的意味,但現在逐漸演變為指代那些不懂事、無規矩,經常闖禍,甚至父母已經沒辦法控制的孩子。「熊孩子」小則不聽話、搶別人的東西,大則打人、偷盜,甚至置他人生命於不顧。很多人受到「熊孩子」的困擾,家長們也頭疼不已,究竟應該如何教育「熊孩子」?
我們對這些孩子的「病症」也不應一概而論,而是要了解它不同的「病因」,然後再用「藥」。孩子之所以會「熊」,筆者認為主要有幾個原因:第一,孩子認知片面,並沒有意識到事情會造成什麼後果;第二,孩子沒有感同身受的意識,即使知道事情的後果,也不能體會這種後果會給他人帶來什麼樣的傷害;第三,孩子自控能力差,明明知道後果的嚴重性,卻無法規範自己的行為;第四,孩子道德品行較差,對一些「熊」事情,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其實,孩子的行為受到家長的極大影響,因此,家長要給孩子做好榜樣,不要成為「熊父母」。此外,一些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孩子做錯事後沒有進行相應的教育,時間長了就會促成孩子不聽管教、妄自行事的行為習慣。對此,家長一方面應對做錯事的孩子略有懲戒,讓孩子知道「怕」。另一方面,家長也應告訴孩子懲罰他們的原因,讓孩子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從中吸取教訓,懂得道理。
實際上,讓人煩惱的「熊孩子」也具有膽大、勇敢、創造力強等優點。因此,只要社會給予「熊孩子」多一點關心,家長對「熊孩子」進行更多更正確的教育,「熊孩子」們將來可能會成為更加優秀和成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