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航又一次引起臺灣社會的廣泛關注。這一次,是因為購機。但是,與數月前的空難事件還是有著某些關聯。 早在今年初,華航就敲定了購機方案,計劃採購16架區域型中程飛機,其著眼點是未來「三通」的直航大市場。原擬今年年底定案,但因「5·25」空難發生,定案時間被提前。 由於華航空難後其最大股東「航發會」釋股民間,且「行政院」明確表態支持華航依專業自行完成購機計劃,華航得以將整個評估及議價過程透明化,並在7月上旬將結果通告目前世界最大的民航客機製造廠家——歐洲的空中巴士公司和美國的波音公司。
質優價廉 華航自有考慮
與世界任何一家航空公司一樣,對金額如此巨大的購機優方案須作縝密的考量,華航自不例外。新機的安全性能、實際用途及成本核算當為購機案定案的思考重心。
眾所周知,「5·25」空難事件使華航陷入空前困境,飛行安全攸關華航的前途和生命,「飛安」是主宰華航購機的中心。而空中巴士不僅有不下于波音飛機的良好飛安記錄,而且此次擬訂的空客機型與華航原空客機型大致相配,可以達到簡化機種、便於維修、有利安全的最高要求。因此,訂購空客要較波音為佳。 其次,從實用性及成本考慮,空客也較波音為好。因為華航此番購機計劃是為「三通」而來,擬購的A330型客機屬區域型中程客機,符合華航最基本出發點。從購價上講,空客A330型客機也比波音777客機便宜三成,其購價加上後5年的維修費用,實際要比購買波音777省下200億元新臺幣。
另外,因空客A330型客機與華航原有的空客機型飛行艙和飛行系統完全一樣,購買空客A330型客機,還可節省龐大的機師訓練費。 正是基於如上考慮,華航經過反覆研究,並採投票表決的方式,一致決定訂購16架空客A330型飛機,以替換原來的空客機型,並口頭承諾空客公司將於7月18日籤署備忘錄。這一定案被普遍認為是從專業出發、尊重專業要求的方案。
獻媚美國 「上峰」露骨表態
然而,在「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最近的一連串頻密活動下,情況發生逆轉。華航的購機定案來不及籤署,便被強行擱置,極可能夭折。
據報導,美「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主任包道格近日率波音公司副總裁從華航、「交通部」,一路遊說到陳水扁。事後,陳水扁發話稱:購機案不是單純的商業行為,相關單位要好好研究。這—公開表態,成為華航購機案逆轉的關鍵。 當局有關方面一開始試圖迴避輿論對此一案件政治動機的追究,但後來終於出面對陳水扁的講話進行解讀,把「上峰」的相關宣示昭然於世。
「總統府」秘書長陳師孟對媒體說,「最高決策者」有道理整體考量華航購機案;華航必須遵守「政府」最後的決定。並露骨表示,「美國對我們比法國好……法國連陳水扁總統過境都毫無商量餘地」,「美臺關係良好購機應納入考量」。「副總統」呂秀蓮幾乎發表了完全一樣的講話。 而美國方面,美國國會「臺灣連線」日前公開致函陳水扁,毫不避諱地表示,若華航選購波音客機,「將有利於臺灣與美國籤署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
「政治購機」 民眾投書唾棄
連日來,當局對華航購機案的介入成為島內輿論抨擊的焦點。輿論幾乎完全一致地認為,華航購機原本是單純的商業行為,但在短時間內急速變成「政治購機」、「外交購機」,凸顯了臺灣當局無視專業要求、視政治利益和「外交」需要高於一切的面目。 有「立委」以去年4月美國售臺「基德艦」後,陳水扁隨即獲準「過境」美國的往例指出,臺灣領導人此次中途「劫機」,是試圖換取其今年9月再度「過境」美國的機會,是另類「金援外交』』。
還有讀者投書報章表示,「至此方知,所謂的『軍購』,有相當部分是為了應付外國軍火商的需索,所謂的『國防』也成了外商手中的『肉票』,所謂的『總統過境』等等『外交成就』就可以在巨額採購上付出價金。」 輿論指出,站在「就商言商」的立場,華航放著價格合理的貨不買,硬要花費多出三成的錢去買美國貨,既有悖專業考量,也有負股東權益,此增加的成本看來得由旅客承擔。並感嘆在這場「政治購機」中身為主人的華航的無奈。
另有輿論認為,華航購機案對當局是鮮明的反諷。指出,華航空難後,當局表示積極促成華航民營化,改組「航發會」,作出各種尊重專業的表態,而正當華航以淘汰舊機、簡化機種等實際努力致力於飛行安全的改善時,當局卻以其政治需要強行介入,使華航困頓難適,這種視政治需要高於一切的做法令人心寒。 華航購機案所掀起的波瀾遠不止這些。原定的合約方空中巴士公司一再強調「自由貿易的精神」,並表示要拿出世界貿易組織「反政治幹預條款」捍衛自己的權益,還以中止與臺灣進行「華衛二號」衛星合作計劃相脅迫。 因為空中巴士公司牽涉到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等四國利益,歐盟執委會也已經出面對此事表示關切。
此一事件將如何發展特別是作為購機案主角的華航的態度,為島內民眾所關注。事實上,在陳水扁發話後,華航高層以「扁桃體發炎」為由不再對外說話了,購機案重新回到評估原點。華航的代表表示,從公司確定的原則而言,華航應是只買一個公司的機種,不可能採取各買一半的方式。儘管他們認為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講必須堅持原來的訂購方案,但也無奈地表示:未來的發展已經不是他們所能掌握的了。
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