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發展-古希臘的教育
考情分析:對於教育的發展歷程當中,古希臘的教育是常考的知識點之一;古希臘最著名的是雅典和斯巴達這兩個城邦。主要的題型以客觀題(單選,多選,判斷)為主。考察形式是根據觀點、特徵、教育內容等去進行。雖然考察形式並不複雜,但是大部分學生都是憑藉死記硬背去進行識記,容易出現錯誤,對於一些細節和識記的知識區分不清楚;常常感覺頭疼。有些時候和其他教育的發展以及人物的觀點容易混淆。現在從古希臘的背景知識上帶著大家去區分。讓大家在做客觀題的時候能區分清楚,從而去確定答案。
一、 理論詳解
希臘最強大的兩個城邦國家分別是雅典和斯巴達,但它們的特點相差很大。斯巴達是古希臘一個最大的農業城邦,因其周圍群山環繞,交通十分閉塞。斯巴達封閉的地理條件,對其經濟和教育的發展都有一定的影響。斯巴達人原系外來入侵者,屬於奴隸主階層,人數不多,只有三萬人,卻統治著25萬以上的奴隸和貧民。斯巴達人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常常激起奴隸與貧民的反抗與暴動,在這種現實需要下,作為統治者的斯巴達人就要求全體斯巴達青年成長為強悍的戰士,以保持國家的軍事化,從而鎮壓奴隸的起義。斯巴達人因此實行了一系列的具有濃厚軍事色彩的措施,時刻都處在軍事戒備狀態,斯巴達教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為了維護對奴隸的統治,斯巴達公民的子弟從小就要接受嚴酷的體育鍛鍊和軍事訓練,目的是要把他們都培養成強壯的武士。斯巴達人的孩子生下來如果身體不好,將會被拋棄或扔入河中溺死,兒童從7歲起就被送入國家的教育機構,接受嚴酷的身體訓練和思想灌輸,以使他們擁有強健的體魄、頑強的意志,以及勇敢、順從、愛國的品質。教育的主要內容有賽跑、跳躍、擲鐵餅、投標槍、角力等五項競技,此外還有肉搏術、騎馬、遊泳、音樂、舞蹈等。18歲後送到士官團接受專門的軍事訓練,30歲正式獲得公民資格。而且,斯巴達人還非常重視女子的教育,女孩同樣也要接受體育和軍事訓練。
雅典是個靠海港的城邦,手工業和商業非常發達。雅典有人口約30萬,其中公民約有3萬-4萬。雅典的教育略有不同,其目的不僅僅是把奴隸主的子弟培養成身體強健的武士,而且希望他們成為有頭腦的商人和有文化知識的社會活動家。因此,雅典的教育除了重視體育、軍事訓練和道德教育外,還重視智育和美育的培養。孩子7歲進入學校,學習讀、寫、算和音樂、唱歌、朗誦等等;13歲後接受育和軍事訓練,18歲後可以升入士官團深造,被培養成軍事領導人;20歲授予公民資格,可以成為國家的正式官吏。雅典和斯巴達的教育方式都對後來歐洲的教育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二、區分掌握方法
理解區分記憶:可以結合背景知識對於知識溯源幫助自己運用精加工的學習策略。並結合講義當中所摘取的常考要點的關鍵詞。理解掌握異同。
三、真題再現
【判斷】雅典和斯巴達的教育內容都包含軍事訓練和道德教育( )
答案:√。解析:雅典的教育略有不同,其目的不僅僅是把奴隸主的子弟培養成身體強健的武士,而且希望他們成為有頭腦的商人和有文化知識的社會活動家。因此,雅典的教育除了重視體育、軍事訓練和道德教育外,還重視智育和美育的培養。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