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山村的「流動餐館」

2020-12-20 手機鳳凰網

「流動餐館」請到家,主人很省心,一到時間,酒宴準時開席。

3月4日上午,寧化縣湖村鎮老李家打掃一新的院子裡,熱鬧非凡,鍋碗瓢盆聲、男女歡笑聲不時從院裡傳出。這天是老李兒子的大喜日子,親朋好友都趕來賀喜。

同樣是喜宴,與去年辦壽酒大不相同的是,這次老李很清閒,自己不用跑腿買菜,也不用下廚動手,省下的時間全心全意地陪客人,大家說說笑笑,一同用餐。

廚房裡,有一撥人倒是忙得不亦樂乎,燒菜的、端菜的、刷碗的,而且都是「外人」。「他們是我請來的『流動餐館』。」老李笑著說。

自配桌椅、餐具、灶具,自帶廚師、幫廚,一個電話,「餐廳」搬到農民家,這就是老李所說的「流動餐館」。時下,在寧化山村,「流動餐館」正逐漸深受廣大農民朋友歡迎。

會行走的「餐館」

3月3日下午,「老友下鄉服務」的老闆胡順權夫妻倆就開始忙碌起來。胡順權要到鎮裡、城關採購第二天辦酒席需要的食材。而妻子張炎金則指揮幫廚的人,做起了宰殺雞鴨等準備工作。

「頭天下午,把能買的食材都買好、準備好,容易變質的鮮貨則當天上午再買。能提前加工的,也提前在家做好,等開宴的那天一起送去。」胡順權說。

2008年,寧化縣湖村鎮鄧坊村村民胡順權和妻子一起到廣東打工。他們發現,當地有一種能提供幫廚服務的新行當,專門負責為農戶代辦酒席等事務,主人只需按照自己的意願購買食材就好了。老胡靈機一動:妻子本身就是個「大廚」,幫村裡人主廚了20多年,手藝不錯。現在,青壯年勞動力多數在外務工,農民想在家中辦酒席,很缺幫手。如果在農村從事這樣的「上門服務」,生意肯定不錯。

說幹就幹。胡順權夫妻倆馬上回家,花了4萬多元的積蓄,買來冰櫃,添置了40套桌椅、餐具以及蒸籠、刀勺等炊具,還騰出家裡的幾個房間做儲物室。「硬體設施」配齊後,老胡又開始完善「軟體服務」,他找到村裡平時手腳麻利的幾個農婦談妥幫廚的價格,最後,又給自己的「流動餐館」取了個名兒,叫「老友下鄉服務」。

「第一年生意不太好。」老胡說。他分析道,當時,「流動餐館」是個新事物,很多人還不了解。「之後,情況一年比一年好,去年一年,我們承辦了100多場酒席。今年春節起到現在,我們至少辦了30多場。」

老胡一接到生意,先談酒席的標準。「一般每桌菜金都在550元以下。因為我不要房租,成本低,價格自然比在酒店餐館辦宴席實惠得多。」老胡說。前一天做好各種準備,當天8時左右出發前往辦酒席的人家,用一輛車拉桌椅、餐具、炊具,用另一輛車載幫廚的小工。

幫廚的人數完全根據酒席的多少而定。老胡給幫廚的小工開出的福利待遇也不錯:工錢每人每天75元,每人1套制服,過年有年終獎,中秋節還發月餅,跟小型的私營企業差不多。去年一年,多數幫廚的小工都有5000元-6000元的收入,多的甚至上萬元。至於老胡自己的收入,他表示利潤不高,也就是賺點工錢。

近兩年,在寧化,像「老友下鄉服務」這樣的「流動餐館」逐漸多了起來,只要一個電話,他們就如約上門,把「餐館」搬到農民家。

「流動餐館」前景大

3月4日上午,兩輛車準時地開進了老李家。胡順權「率領」的那撥穿著統一服裝的人馬一下車,就分頭忙開了:這邊,炊具進廚房,蒸籠支起來,碟子、盆子一排排擺放好,兩個鍋同時點火,胡順權親自操廚,煎炸炒蒸有條不紊;那邊,設桌支凳,鋪上一次性桌布,擺好碗筷。中午12時一到,菜餚準時上席。

下午2時,酒宴散席,老胡又指揮這撥「精兵強將」,把剩下的飯菜打包留給主人老李,然後收起桌椅、洗燙碗筷、裝車走人。

「請『流動餐館』幫忙,不僅家裡氣氛更熱鬧,待客更周到,我還特別省心。」前不久,剛搬進新房辦了酒席的水茜鄉廟前村村民劉永金說。在農村,喬遷新居照例是要請酒的。如果自己辦,事先得四處邀請鄰居親友前來幫忙,向這家借筷子,向那家借碗,又運桌子,又搬椅子,忙得一塌糊塗。此外,買食材也很讓人「頭大」,乾貨可以早準備還好辦,溼貨要有專人去買,不但準備時間長,浪費也很大。而且酒席散去後,還會留下一大攤碗筷需要清洗、一大堆垃圾需要處理。劉永金本就是外鄉人,在當地沒有多少親戚、朋友,於是,決定這次辦酒席就全部交給「老友下鄉服務」。

根據戶主的不同需要,「流動餐館」提供的代辦服務也不盡相同,有的只需要出工、出用具,有的還需要替戶主採購食材。

「進城請酒太貴,自己辦酒太累。『流動餐館』讓農民省錢省事,我相信,以後肯定有越來越多的農民會主動找上門來。」胡順權很看好農村「流動餐館」的市場前景,他表示,現在農民腰包鼓起來了,遇上紅白喜事,難免都要請上幾桌。

記者問道:「有沒有想過擴大經營規模?」老胡表示暫時沒有:「目前我們最大的承受能力,大約是一天40桌酒席,多了怕顧不過來。我們夫妻倆都是主廚,如果桌數多,就一天接一家;桌數少,忙得過來,就接兩家,兩人各負責一家。自己一手採買,一手烹調,心裡有數;請別人來負責,主要怕食品衛生安全沒保障。」

相關焦點

  • 桃源:山村裡的流動廢品收購站
    桃源縣雙溪口鎮一字山村村民用廢品換生活用品。紅網時刻常德5月23日訊(通訊員 聶伶珍 楚焱培)「收廢品嘍!收廢品嘍!」5月20日,常德市桃源縣雙溪口鎮廢品收購員周桂枝騎著三輪車吆喝著來到了一字山村三組組長胡光華家,此時,已有不少村民帶著自家廢品在院子裡等候著。將供村民置換的衛生紙、洗衣粉等生活必需品卸下後,周桂枝便開始了新一天的「綠色交易」。雙溪口鎮一字山村有16.8平方公裡,其中76%都是山區。
  • 行走的自由與流動中的秩序
    樂觀的預期是自由的一種狀態,人們從此可以自由地行走在道路上了。自由的本質是通過法律加諸於每個人的限制來建構秩序,在秩序中擴展自由。從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來看,對每個人、每輛車、每個交警都進行了合理的限制,有了對每個人的限制才有秩序,有了秩序才有對安全的樂觀預期,有了樂觀預期才有行走的自由。  交通新法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建構流動中的秩序的。
  • 名家| 孔慶東:「行走的汾酒」就是流動的大道之行
    8月14日,「行走的汾酒」浙江論壇在杭州洲際酒店舉行,北京大學著名教授,北大醉俠孔慶東講述了自己和汾酒的淵源,對「行走的汾酒」中的「行」字進行了深度解讀,並提煉出了三種需要追求的境界:第一,知行合一;第二,三人行必有我師;第三,替天行道。
  • 永嘉行走:下家山村
    兩次去爐山村拍紅楓路過下家山村對村莊周邊的風景印象深刻早上醒得早就驅車去到這裡
  • 先鋒在北京(11)濟南市在京流動黨員回村當支書 「窮山村」變身「網...
    ,如何服務好、管理好黨員隊伍,濟南市在京流動黨員黨委給出了新答卷。2017年9月7日,濟南市在京流動黨員黨委成立,給廣大在京的濟南市黨員在北京安了一個「家」。流動黨員黨委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流動黨員的服務管理方式,打破時空距離豐富黨建活動,幫助流動黨員解決實際困難,同時引導流動黨員主動「發光發熱」,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
  • 航拍江西銅鼓山村客家傳統婚禮
    航拍江西銅鼓山村客家傳統婚禮 2020-09-12 20:15: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李霈韻 責任編輯:李霈韻
  • 這個水墨山村太驚豔了!秋色如畫,風光無限!儂去過伐?
    中午時分,在530國道邊一家餐館用餐後,開車半小時,就到塔川了。遠遠地我們就望見,塔川村口山坡上、寬寬的柏油馬路邊都停滿了小車、巴士。早已約好的客棧吳老闆已在村口等候多時。安頓好房間後,我們準備出門。出門前,不止一次來過這裡的孟君特意向吳老闆預定了當地特產土雞、臘肉、炸魚,還有老豆腐和蔬菜做晚餐。天氣晴好,我們拿著相機向山裡走去。
  • 「行走」的醫院 「流動」的服務——廈門市湖裡區醫療幫扶東鄉縣...
    微醫平臺搭建了一座「行走」的綜合醫院。微醫平臺就好像是一座行走的綜合醫院,東鄉群眾走進鄉鎮衛生院就好比走進了廈門市湖裡區的知名醫院,專家全天候坐診,相互探討病情,共同會診把脈,研究制定最可行的治療方案,讓就醫群眾少跑路、少花冤枉錢,從而有效降低因病致貧和返貧風險。
  • 行走絲路 品味文明交融
    筆者近日在活動起點西安對話3位參與者,聆聽絲路沿線文化交融的動人故事,體驗閱讀與行走的強大力量。  穿越百年的故土鄉情  「用書熟知歷史,用腳丈量大地。」談及絲路萬裡行活動,著名文化學者肖雲儒說,「閱讀經卷、閱讀大地,對於絲路,都不可或缺。」
  • 山村秋韻(二)
    曾經百轉千回,無數次夢裡出現的那個縹緲清麗的山村仙境,盡然來的那麼突然,這一次不經意的踏足山野,意外中就讓這些美景盡收眼底,的確如此所到之處足以讓人驚嘆和動容。我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周邊的一切是那麼的寧靜、安詳和美麗。霧靄裡的靈魂也隨著空氣的流動環繞了山坡上的草木、霧氣、顏色,貪婪的張望著,因為這不俗的風景使我眼花繚亂了......
  • 張雲山:山村阡陌
    那小路在陽光下,或掩映在莊禾間,或掩映在草叢裡,或在山崖根下,或在地塄邊上,像一條條細細的銀河和蜿蜒靜躺著的小溪;又像是蘸著月光織就的、灰白色的一匹匹粗布,在農人的生活裡,盤繞著,交錯著,那便是山村的阡陌。山村阡陌,有著恆久恆久的歷史。它們有時像一個個飽經風霜的老人,有時又像一個個歡蹦亂跳的少年。
  • 四季坡山村——四遊安徽歙縣坡山村
    那一次只能算是坡山村的過客,匆匆而過,未及久留,但春末夏初、日頭正盛時的坡山村,沒有了雲遮霧罩,鬱鬱蔥蔥、綠意盎然的坡山,又是另外一番的美景。,不同的季節、不同的隊友、不同的行走方式,秋意闌珊的坡山村,再一次給了我別樣的感受:別樣的感受,是從霞坑鎮覓食開始的:
  • 偏遠山村靠「紅+綠」走上致富路
    村民經營的農家樂姚家山位於大別山南麓,距市中心城區98公裡,是武漢最偏遠的山村之一,由於地處偏遠、交通不便,2012年前,當地群眾生活困難。「我們村雖然是貧困地區,但是擁有得天獨厚的紅色資源和自然資源,這是我們脫貧致富的法寶。」
  • 最美浙警 看寧波|輔警邵朝霞:行走於姜山上張村的流動人口管理「活...
    鄞州公安分局姜山派出所輔警邵朝霞是行走於姜山上張村的流動人口管理「活地圖」:上張村下轄7個自然村,近2000戶、約5000人,誰家住在哪裡,門牌號多少,家中有幾口人,誰搬走了,誰搬進來了,她都了如指掌。村裡流動人口管理是她的主要工作內容之一。
  • 南部縣純陽山村:貧困村的「蝶變」
    南部縣八爾湖鎮純陽山村,地處南部中型水庫八爾湖淹沒區,距縣城40公裡,自然條件差,屬典型的貧困村。精準扶貧的號角吹響後,昔日窮鄉僻壤的純陽山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初,該村還被省委農工委、省水利廳評為「水美新村」,開啟了農村農業農民發展的新模式。  9月16日上午,2019中國西部絲綢博覽會暨第十屆C21論壇全國主流媒體採訪團走進純陽山村,透過純陽山村的變遷,了解南充鄉村振興的發展歷程。
  • 騎行浙南(古村、廊橋)十日(四)蒙淤村~月山村
    蒙淤村---39---月山村(如龍橋、步蟾橋、來鳳橋、杉樹王、鴛鴦井、冰臼、吳文簡祠),辛苦了幾天,我們決定今天騎行半天,在月山村休整半天,洗洗衣服,好好玩玩。整個上坡過程中沒見到補給處,肚子好餓,這次出行幾次出現未到餐館肚子就餓得厲害的情況
  • 【對話】周芬霞:浙江山村走出來的「Gucci女郎」
    亮藍色眼影、朱紅嘴唇,一顆淚痣在油彩下若隱若現,她的五官並不出眾,也不年輕,身著以Gucci的「雙G」logo為底色、虎頭鏈扣的大衣,她單手叉腰,雙眼瞟向一邊……這張照片引發不同的審美解讀,廣告女郎的身份也隨之浮出水面,她不是模特,也並非明星:湖州吳興區埭溪鎮芳山村村民周芬霞,現在羅馬經營一家名為「杭州飯店」的餐館。49歲的她,為何被Gucci選中,在羅馬有怎樣的經歷?
  • 南太行那些讓人嚮往的山村【二】
    昨天我們發了南太行幾個比較知名的山村之旅,今天我再分享三個強度比較大的山村,適合熟手自駕。作為喜歡自駕的驢友來說,熟悉的地方缺少了新奇感,而太陌生的地方我們又有點膽怯,今天推薦的三個地方除了相對偏僻一點外,總體挑戰比較大,車少,風景更美。
  • 李飛:山村的那一抹綠(外一篇)
    山村的那一抹綠(外一篇)文/李飛今天進村走訪貧困戶,在一貧困戶院中看到了滿院種的各種蔬菜。行走在村外的田埂上,滿眼便是深深的綠色,不時有莊稼人的身影在這一塊田那一片地裡忙碌著。喜歡這綠意盈然的世界,更喜歡徜徉在夏日的綠色裡,在綠茵裡乘一乘涼。「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夏日的烈日,炙烤著田地裡忙碌的農人。農人們並不為之所動,正所謂「十年難老一個人,十天誤掉一個夏。」
  • 今日立春,她們是行走在重慶巫山的「迎春花」
    今日立春,在重慶巫山的街道上行走著一支流動的「迎春花」。疫情當前,她們每天在街上值守,口罩遮住了她們的容顏,只露出堅毅的眼神,她們就是這春日裡不知名的「迎春花」。    今日立春,在重慶巫山的街道上行走著一支流動的「迎春花」。疫情當前,她們每天在街上值守,口罩遮住了她們的容顏,只露出堅毅的眼神,她們就是這春日裡不知名的「迎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