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陽山村
南部縣八爾湖鎮純陽山村,地處南部中型水庫八爾湖淹沒區,距縣城40公裡,自然條件差,屬典型的貧困村。精準扶貧的號角吹響後,昔日窮鄉僻壤的純陽山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初,該村還被省委農工委、省水利廳評為「水美新村」,開啟了農村農業農民發展的新模式。
9月16日上午,2019中國西部絲綢博覽會暨第十屆C21論壇全國主流媒體採訪團走進純陽山村,透過純陽山村的變遷,了解南充鄉村振興的發展歷程。
有錢賺 「小工程」變增收「大產業」
當天上午11時,採訪團來到南部縣八爾湖鎮純陽山村。八爾湖荷葉搖曳、湖水漣漣,精緻的村舍和美麗庭院,勾勒出一幅美不勝收的畫面。
「雙孢菇只要經營得好,一年收入10萬元不在話下。」在食用菌產業園,身穿工裝的村民王寶中正在園內忙活,接受採訪時,他話語中透著自信。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該村第一書記魏小潔說,食用菌產業園於2016年啟動建設,有15戶貧困戶參與,採取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運作模式。僅僅這一產業,目前可實現年戶均增收10萬元左右。
發展產業,帶富村民,每戶貧困戶至少有1個增收致富項目,實現了產業規模發展。該村堅持脫貧奔康產業園與「四小工程」並行推進,鼓勵貧困戶建設果園、菜園、林園,支持貧困群眾發展養殖業,把「小工程」變成幫助村民直接增收的「大產業」。目前,全村已栽植醜柑320畝、桃樹110餘畝。通過出租集體林場12畝和入股八爾湖漁業協會,村集體實現收入1.3萬元。
有顏值 「水淹窮村」變「水美新村」
在純陽山村,只見田園盡花香、塘中魚戲蓮、青山白鷺傍、農家飯菜香、湖灣清波蕩。一幢幢樓房掩映在蔥綠當中,典型的川北民居令人仿佛置身於畫卷之中。
「美麗鄉村建設,要靠『顏值擔當』,更要『氣質制勝』。」八爾湖鎮黨委書記梁先輝說,建設生態宜居鄉村,既要有「面子」,更要重「裡子」。按照「生態打底、綠色發展」的鄉村振興思路,純陽山村實現了大變樣。
據介紹,純陽山村堅持把改善生態和人居環境放在首位,重點在屋、路、湖、景上做文章,村民房屋「宜聚則聚、宜散則散」,不搞大拆大建,而是採取「穿衣戴帽」的辦法進行修固,恢復川北民居風格。堅守「自然、生態、親水」原則,新建環八爾湖環湖路1.5公裡、遊步道6公裡,連通了村頭村尾以及庭院廣場。
生態休閒場所
如今,村裡建有水生態溼地公園、純陽花海、遊湖棧道等多個生態休閒場所,成為鄉村旅遊好去處。
有內涵 從「最美村落」到「最美村風」
在來到該村群眾文化活動廣場,村民們唱歌、跳舞、讀書、下棋,各有各的熱鬧,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村裡的農耕文化體驗園,傳統農耕工具陳列其間,村民勞作場景的雕塑讓人眼前一亮。
「村裡建起的文化活動廣場,不僅讓村民休閒娛樂有了好去處,也為淨化村風民風提供了陣地。」魏小潔介紹,近年來,純陽山村以建成「四好」村為目標,堅持開展感恩教育、法紀教育、習慣教育、風氣教育和脫貧光榮的自尊教育「五大專題教育」,細化制定16條「四好」標準,每年兩次對農戶開展「四好」星級示範戶評選活動,促使村風民風淳樸純淨。
「只有建強基層組織,才能有凝聚力和向心力。」魏小潔說,純陽山村還定期組織開展村級「五會」,深入開展感恩教育、法紀教育、習慣教育、風氣教育和脫貧光榮的自尊教育「五大專題教育」,目前已開展固定夜校12次、流動夜校22次,培訓人數達1300餘人次,自主自信、自立自強的群眾意識蔚然成風。
為切實幫助群眾排憂解難,純陽山村還給群眾提供了村級事務全天候、全過程代辦和協辦服務,通過協調相關部門,在村裡設立便民服務代辦點,建立金融服務中心,讓村民在村裡就可辦理存取款和轉帳等業務。同時,村「兩委」還成立助耕隊,向缺勞動力村民家庭開展義務助耕。
八爾湖風景
純陽山村的「蝶變」,只是南充發展產業、助農增收、振興鄉村歷程中的一道剪影。
南充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統籌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走出一條具有丘區特色、符合南充實際的鄉村振興之路。
一場場硬仗打下來,截至2018年底,南充所有國省貧困縣成功摘掉「貧困帽子」,1217個貧困村「出列」,56.9萬人告別貧困。(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