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荷蘭大使在荷《金融日報》發表署名文章:以人性的光輝驅散疫情的...

2021-01-20 環球網

來源:【中國駐荷蘭大使館】

5月1日,徐宏大使在荷《金融日報》(FD)發表署名文章《以人性的光輝驅散疫情的陰霾》,以公開信的形式向荷蘭民眾傳遞中荷攜手抗疫正能量,批駁某些政客對中國的汙名化言論。文章全文如下:

親愛的各位荷蘭朋友,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荷蘭明媚的春天籠罩上一層陰霾,整個社會似乎被按下了暫停鍵。人們在焦慮中期盼著疫情早日過去,正常生活早日回歸。與此同時,我們也見證荷蘭人民在困難面前展現出來的團結、勇敢和「堅持不懈」。眾多醫護人員、基礎設施等關鍵崗位的工作者、無數志願者夜以繼日,與時間賽跑,全力拯救生命。他們是「最美逆行者」,我和我的同事與荷蘭人民一道,為他們鼓掌致敬!

中國是第一個遭受疫情嚴重衝擊的受害國,我的家鄉湖北省曾經是疫情的中心,我的許多親朋好友經歷了長達兩個多月的「禁足」和心理上的煎熬。所以當疫情在荷蘭肆虐,我們特別感同身受。在此,我希望將我對這次災害的一些感悟分享給各位朋友。

首先,這次疫情告訴我們,應始終保持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一些不負責任的政客和媒體散布謠言,說新冠病毒來自武漢的實驗室,但權威科學家以及《自然》、《柳葉刀》等著名科學雜誌均指出,人類還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是很渺小的;大自然中還有很多規律需要人類去認識。病毒是大自然進化的結果。如果我們對大自然有足夠的敬畏,對病毒這個對手給予足夠的尊重和認真的防禦,那麼我們有機會戰而勝之。相反,如果熱衷於製造所謂「陰謀論」,以傲慢姿態輕視真正的對手,甚至企圖把它變成自己手中的政治工具,就必然會遭到大自然的懲罰。

有人指出,病毒之所以傳到人類是因為中國人食用野生動物,因此中國需承擔責任。不可否認,在中國和其他一些國家仍然存在少數人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為此中國政府已經採取了果斷措施,於今年2月24日通過立法,全面禁止野生動物的獵捕、交易、運輸和食用。而目前為止,科學家仍在對病毒源頭進行調查,對於病毒究竟怎樣通過蝙蝠或其他中間宿主傳向人類尚無定論,甚至連病毒是否最早出現於中國也無定論。相反,已有事實表明,武漢最早發現的新冠病例與售賣野生動物的華南海鮮市場並無關聯。因此,我們還是應該耐心等待科學家的調查結論,不要以盲目揣測取代科學調查。國際社會的基本共識是,病毒無國界,它是一種天災,在哪裡「登陸」具有偶然性,就如同以往的HIN1、非典、伊波拉、MERS等一樣。沒有理由要求最初受害國為其他國家承擔責任,更不能將病毒同特定的國家、地區或種族相聯繫,藉此搞歧視和汙名化。

第二,這次疫情告訴我們,應始終將誠信和擔當作為施政之要。中國應對這次疫情是非常迅速、公開、透明和負責任的,這從中國應對疫情的時間線上清晰可見。去年12月27日中國湖北一家醫院首次報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以來,中國有關部門及時開展流行病學調查並在一周之內完成向世衛組織正式通報,又於今年1月12日與全球分享新冠病毒全基因序列,隨後持續、全面地通報疫情發展情況,得到各國科學家的高度肯定;中國政府將人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置於首位,於1月23日果斷採取武漢「封城」措施,全國大部分地方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並在武漢迅速修建2座臨時醫院和16所方艙醫院,新增2.5萬床位,從全國各地抽調4萬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同時還在各出境口岸採取嚴格管控措施,嚴防病毒輸出。那段時間,全世界都目睹了中國的這場抗疫大戰是打的如何慘烈!荷蘭各界不斷為中國加油,為武漢加油。荷蘭國王和首相在致中國領導人的信函中也都指出,對中國在抗擊疫情過程中展現的強大力量和勇氣表示讚賞。

然而不幸的是,儘管中國採取的封控措施極大減少了感染的發生,延緩了病毒的全球蔓延,但1個多月後疫情仍在歐美等地暴發。有的國家將之歸咎於中國「隱瞞信息」,這對於付出巨大犧牲的中國和中國人民是極不公平的。中方沒有任何隱瞞。即使一些國家對中國前期披露的信息未予以足夠重視,最晚在1月23日中國宣布武漢「封城」時起,應該每個人都知道病毒的嚴重性了吧!否則有什麼理由採取如此極端的舉措,讓千萬人的生活停擺?此後中國每天發布疫情信息,反覆向各國通報病毒的特性並發出預警,科學家們也發表了大量論文,哪裡還有什麼信息是可以隱瞞的?有人糾纏說中國沒有如實公布感染和死亡人數,導致其他國家對疫情嚴重程度產生誤判,這都是強詞奪理。中國的感染和死亡人數在我們看來已經夠多的了,沒有可能也沒有必要加以隱瞞。之所以與其他國家後來發生的數字比較相對較少,完全是由於中國採取的是其他國家都沒有採取的最全面、最徹底和最嚴格的防控措施,加之中國人民本著對大自然的敬畏,以對他人和全社會負責的態度自覺配合執行政府有關措施。後一個因素也可從海外中國人較少感染新冠病毒中得到印證。

還有人說中國採取的封城措施「延誤了3周」,這才導致疫情蔓延。必須指出,中國是第一個遭遇新冠病毒這一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病毒襲擊的國家,對它的科學認識需要有一個過程。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在僅發現少數幾個病例時就宣布採取「封城」等極端舉措。實際上,中國於去年12月27日報告第一個病例,於今年1月23日就宣布對武漢「封城」,彼時在中國境內的確診病例總數為571例,中國之外僅有9例。而在此之後,其他國家在充分了解病毒特性的基礎上又有哪個國家採取了比中國更「迅速」的舉措呢?

現在有些政客和媒體整天拿著放大鏡找中國的毛病,編造和散布各種謊言,攻擊中國政治制度,煽動對中國人的仇恨和歧視。這實在是不可理喻,遭到了世界各國科學家和正義人士的抵制。他們這些做法可能會蒙蔽世人於一時,但能騙得了病毒嗎?病毒會因此就對他們網開一面嗎?恐怕不會!新冠病毒不懂政治,而他們製造出來的「政治病毒」則會進一步損害他們自己國家的信譽。奉勸這些人尊重客觀事實,勿忘善良誠信的為人之本,希望各國政府都把精力放在做好自己的事情上面,不要整天想著如何為自己的失職尋找「替罪羊」,更不要為了政治上的一己私利而將本國和其他國家人民的生命置於危險境地。

第三,這次疫情還告訴我們,團結合作是人類面對共同挑戰的致勝法寶。全球化時代,世界成為一個地球村,各國結成命運共同體。面對大流行病等公共衛生危機,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中國之所以能夠成功應對疫情,離不開國際社會的支持和合作,其中包括來自荷蘭王室、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荷蘭政府、議會和公眾還一再表明反對借疫情搞針對華人的種族歧視的堅定立場。這些都給予我們溫暖和力量,中國人民永遠銘記在心。而當疫情在其他國家蔓延以來,中國持續向國際社會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幫助。中方很早就與荷方就有關疫情信息保持緊密溝通。兩國領導人多次直接通信、通話,強調相互信任和合作的重要性。我本人於2月3日接受荷蘭一家報紙專訪,後來又於2月26日舉行專場吹風會,全面介紹中國的疫情情況和抗疫經驗。此後,中國政府和民間為荷蘭抗疫提供大量支持,特別是開通了醫療物品空中運輸快速通道,為荷蘭抗疫提供不可或缺的醫療物資保障。從全球範圍看,截至4月中旬,中國政府已經或正在向1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醫療物資,累計向12國派出14批醫療專家組;中國同全球180個國家、10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分享疫情防控和診療方案,同150多個國家以及國際組織舉行了80多場專家視頻會;中國地方政府、企業和民間團體已向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際組織捐贈了醫療物資。4月23日中國政府又宣布,在前期向世衛組織捐款2000萬美元現匯基礎上,增加3000萬美元現匯捐款,用於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支持發展中國家衛生體系建設等工作。與此同時,我們還高興地看到,聯合國、世衛組織、歐盟、G20等全球和區域機制以及許多國家都積極參與抗疫國際合作,包括正在為疫苗開發抓緊進行科技攻關合作,體現了患難與共、同舟共濟的大愛精神。

但我們也注意到一些不和諧音符。個別國家將疫情用作打壓中國的政治工具,在中國發生疫情時幸災樂禍,鼓吹藉此機會獲得經濟上的好處;在本國出現疫情後,又企圖向中國轉嫁責任;當中國向其他國家提供醫療物資援助時,它說中國是「謀取地緣政治利益」;而當中國加強醫療物資出口質量管理時,它又說中國「阻礙其他國家獲取急需的醫療物資」;它不僅把世衛組織發出的警示和呼籲當成「耳旁風」,相反還攻擊世衛組織「以中國為中心」,甚至宣布暫停履行向世衛組織交納會費的國際義務。一些充滿政治偏見和惡意的媒體也推波助瀾,借疫情大搞汙名化、政治化。人們不禁要問,在全球億萬人民的生命面臨危機、國際社會急需團結合作的關鍵時刻,他們究竟想幹什麼?他們的道德底線在哪裡?無論如何,中國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不會因此動搖我們的信念和對正義的堅守。我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儘快戰勝病毒、挽救生命。這超越任何意識形態和政治考量。

這次疫情是一場災難,同時也是一次警示,啟發我們對人與自然、人與人、政府與社會、國家與國家等關係進行再思考。中國文化一向提倡「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這次疫情再次告訴我們,人類要立足於世間,必須與自然和諧相處,必須讓善良取代邪惡、包容取代仇恨、科學取代謊言、合作取代對抗。荷蘭哲學家伊拉斯謨說過:「有光明,黑暗就會自行消失。」我深信,人性的光輝必將驅散疫情的陰霾,迎接我們的,將是一個更加明媚的新世界!

相關焦點

  • 駐蒙古大使發表署名文章
    駐蒙古大使發表署名文章 2019-08-17 11: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駐葛摩大使何彥軍在科《祖國報》發表署名文章宣介中非團結抗疫...
    2020年6月22日,駐葛摩大使何彥軍在科官方媒體《祖國報》發表題為《合作是抗擊疫情的良方》的署名文章,積極推介習主席在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上的主旨講話精神,重點介紹峰會成果及聯合聲明,強調團結合作是國際社會抗擊疫情的有力武器,堅決反對疫情政治化和病毒汙名化。
  • 駐蒙古國大使柴文睿在蒙古媒體發表署名文章:推遲香港立法會選舉...
    人民網烏蘭巴託8月5日電(記者霍文)中國駐蒙古國大使柴文睿5日在蒙通社、《蒙古消息報》、蒙古新聞網、Zindaa新聞網等蒙古國主流媒體發表署名文章《推遲香港立法會選舉合理合法、必要及時》,全文如下:基於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形勢,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決定將第七屆立法會選舉推遲一年。
  • 駐蒙古大使柴文睿在蒙媒體發表署名文章《推遲香港立法會選舉合理...
    2020年8月5日,駐蒙古大使柴文睿在蒙通社、《蒙古消息報》等蒙古主流媒體發表署名文章《推遲香港立法會選舉合理合法、必要及時》,全文如下:  基於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形勢,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決定將第七屆立法會選舉推遲一年。這是香港特區政府對疫情形勢研判後審時度勢做出的審慎決定,中國中央政府表示充分理解和支持。
  • 中國駐賽普勒斯大使發表署名文章《南海問題的歷史真相》
    新華社尼科西亞6月11日電(記者張章)中國駐賽普勒斯大使劉昕生11日在《賽普勒斯郵報》發表署名文章《南海問題的歷史真相》,向當地讀者介紹南海問題的由來,並闡述中國政府在南海問題上的原則立場。
  • 駐冰島大使金智健在冰島《晨報》發表署名文章《同舟共濟,共創人類...
    2020年10月1日,在迎來國慶71周年之際,駐冰島大使金智健在冰島主流媒體《晨報》上發表題為《同舟共濟,共創人類美好未來》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因受疫情影響,今年我無法和冰島各界朋友歡聚,共迎這喜慶日子。希藉此短文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紀念這一特殊時刻。  2020年對中國和世界來說都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給各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帶來巨大威脅,也給各國經濟社會發展造成重創。面對這一嚴峻考驗,全體中國人民不畏艱難,團結一心,英勇抗疫,付出巨大努力和犧牲,在較短時間內取得抗疫鬥爭重大戰略成果。
  • 專訪中國駐荷蘭大使:將確保在荷中國公民安全作為工作重中之重
    【解說】連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當地時間3月29日,荷蘭累計確診人數破萬,成為全球第11個新冠肺炎病例數破萬的國家。近日,中新社記者專訪了中國駐荷蘭大使徐宏,請他介紹當前在荷華僑華人和留學生情況。  【同期】中國駐荷蘭大使 徐宏  在荷蘭有大約17萬華僑華人,其中包括將近1萬的中國留學生。
  • 駐汶萊大使於紅髮表「守望相助 打造命運共同體」的署名文章
    駐汶萊大使於紅髮表「守望相助 打造命運共同體」的署名文章 2020-05-02 15: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駐印尼大使肖千在印尼主流媒體發表署名文章(中英文)
    4月27日,駐印尼大使肖千在印尼最大英文報紙《雅加達郵報》評論版和網絡版同時發表題為《團結合作是戰勝疫情最有效的「處方」》的署名文章,介紹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本著公開、透明、負責任態度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國際合作,批駁一些西方政客出於一己之私對他國搞汙名化,呼籲包括中印尼在內的各國團結合作
  • 駐冰島大使金智健:歐美許多老人甚至青壯年和孩子被疫情無情的奪去...
    2020年4月15日,駐冰島大使金智健在冰島主流媒體《消息報》上發表題為《團結協作,共抗疫情》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我每天都在密切關注著疫情的發展,是冰島民防機構每天下午新聞發布會的忠實觀眾。近來疫情在歐美等多個國家蔓延令我憂心,看到許多老人甚至青壯年和孩子被疫情無情的奪去生命讓我心痛。作為地球村的一個普通公民和外交官,我深感肩上的責任。
  • 駐喀拉蚩總領事在外媒發表署名文章:中國經濟韌性強
    原標題:駐喀拉蚩總領事李碧建發表署名文章《COVID-19將對中國經濟產生什麼影響》 來源:駐喀拉蚩總領館2020年3月20日,駐喀拉蚩總領事李碧建在巴基斯坦《商業紀事報》發表題為《COVID-19將對中國經濟產生什麼影響》的署名文章,對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國抗擊疫情的總體情況
  • ...駐盧安達大使在盧主流媒體發表署名文章《香港國安法的重要意義》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當地時間7月27日,盧安達《新時代報》《今日基加利》及《時間》新聞網等主流媒體刊登中國駐盧大使饒宏偉署名文章《香港國安法的重要意義》。△盧安達《新時代報》 △盧安達《今日基加利》 △盧安達《時間》 文章指出,香港國安法是中國從國家層面立法建立健全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得人心、順民意,不僅完全符合「一國兩制」方針,並將保障「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 駐新加坡大使陳曉東在《聯合早報》發表署名文章《紛紛擾擾看南...
    (原標題:駐新加坡大使陳曉東在《聯合早報》發表署名文章《紛紛擾擾看南中國海》(圖))
  • 駐摩洛哥使館臨時代辦茅俊在摩《經濟學家》發表署名文章
    駐摩洛哥使館臨時代辦茅俊在摩《經濟學家》發表署名文章 2020-11-21 00: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駐名古屋總領事劉曉軍在《中日新聞》發表署名文章《沿著中國特色...
    駐名古屋總領事劉曉軍在《中日新聞》發表署名文章《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 2020-09-30 18: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駐拉瓦格館長領事週遊斌在菲媒體發表署名文章慶祝國慶
    駐拉瓦格館長領事週遊斌在菲媒體發表署名文章慶祝國慶 2020-09-30 18: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駐緬甸大使陳海在緬主流媒體發表署名文章《中國新發展和中緬關係...
    11月27日,駐緬甸大使陳海在緬甸主流媒體《環球新光報》(英文)、《鏡報》(緬文)同時發表題為《中國新發展和中緬關係新時代》的署名文章,宣介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並就新時代中緬關係進行展望。今年,即使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緬甸聖德隆芒果仍大量銷往中國。芒果貿易是中緬農產品貿易的一個縮影,中國日益擴大的內需市場給緬甸農產品提供了廣闊前景。中緬芒果貿易的故事為我們理解中國新發展格局提供了獨特視角。
  • 駐印尼大使肖千在《中國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患難與共》(中英文)
    7月10日,駐印尼大使肖千在《中國日報》國際版和中國日報網發表署名文章《患難與共》,指出中印尼是共抗新冠肺炎疫情的好兄弟,共促恢復經濟發展的好夥伴,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好朋友,強調歷經70載風雨的中印尼關係將在新時代煥發新生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為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 駐名古屋總領事劉曉軍在《中日新聞》發表署名文章《深化友好合作...
    駐名古屋總領事劉曉軍在《中日新聞》發表署名文章《深化友好合作 攜手化危為機》 2020-05-19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駐印尼大使肖千在印尼媒體發表署名文章《推動中印尼關係繼續破浪...
    10月28日,駐印尼大使肖千在印尼最大英文報紙《雅加達郵報》發表署名文章《推動中印尼關係繼續破浪前行》,介紹建交70年來中印尼關係的巨大成就,講述疫情下兩國關係逆勢而進,強調中印尼關係發展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