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說起慈湖高新區變化,家住慈湖高新區慈馨家園居民唐成軍最有發言權。
說起慈湖高新區變化,家住慈湖高新區慈馨家園居民唐成軍最有發言權。「7年前的路,是『雨天泥晴天灰』。現在高新區的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這在當年想都不敢想。」今年55歲的唐成軍原是慈湖鄉聯農村農民,2012年11月,我市對慈湖高新區實施擴區,對原花山區慈湖鄉、慈湖街道、金家莊工業園、花山開發區、馬鋼新區(包括港口集團)實施委託管理,自此唐成軍一家搖身一變,成了慈湖高新區的居民。隨後因聯農村集體土地被徵用,唐成軍一家被安置到慈馨家園。
如今,唐成軍不再種地,參加慈湖高新區組織的技能培訓後,在離家不遠的馬鞍山市銘泰液壓潤滑設備有限公司上班,形成了「15分鐘工作生活圈」。
在新小區居住、到園區企業上班,像唐成軍這樣的村民並不在少數,而唐成軍一家的變化僅是慈湖高新區發展變遷的一個縮影。回眸慈湖高新區發展史,園區產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凝聚著無數高新人的奮鬥、追求與夢想。
2012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慈湖高新區升格為國家高新區。高新區升格的背後,是園區上下對改革發展的深刻理解和對創新驅動的深入踐行,是不一樣的發展思路和創新出路。建區以來,慈湖高新區緊跟國家發展的鏗鏘步伐,堅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高質量發展,經濟快速增長,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招商引資成效明顯,實現了由老化工基地向國家高新區的蛻變。
區位優勢明顯。慈湖高新區地處皖江最前沿,北與江蘇省交界,並與南京江寧開發區、南京濱江開發區無縫對接,是承接發達地區新興產業、創新要素轉移轉化的橋頭堡。205國道、寧銅鐵路、寧安城際鐵路、寧馬高速穿區而過,可快速抵達長三角核心城市。現有長4.2公裡的長江深水岸線,可常年通航萬噸級船舶,與國內外港口四季通航。
產業集聚初顯。近年來,慈湖高新區堅持招大引強、提質增效,注重培優育強、追高逐新,提升發展現代化工、節能環保產業,培育壯大電子信息、智能製造產業,創新做強港口物流產業,加快構建「221」現代產業體系,擁有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目前,園區擁有各類企業1000餘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近百家。
科技創新活躍。截至目前,慈湖高新區已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1家,企業數量位列全市榜首,高新技術產品342個,有效專利總數2800餘件,專利成果轉化率達70%。擁有省級院士工作站3家、省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4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6家,和中科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20多家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用合作,經貿技術交流頻繁,對外開放成果豐碩。
建區以來,無數的慈湖高新區人背負光榮和夢想,歷經波折與艱辛,將熱情與青春揮灑於這片熱土之上。經過7年的開發建設,慈湖高新區已經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主戰場、主陣地、主力軍,先後獲得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園區、國家科技服務業區域試點園區、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等榮譽,成為我市經濟發展具有活力的代表性工業園區。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近年來,慈湖高新區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著力打造「創新、智慧、綠色、和諧」的現代化新型園區,從招大引強、創新發展、開放聯動、優化環境、服務基層等方面入手,用心用力打好「創新牌」「南京牌」「服務牌」,不斷加快改革創新和轉型升級步伐,著力優化產業布局,推進產業集聚發展,朝著打造百億產業、建設千億園區的目標奮起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