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章回
天台連四明古道
嵊州市金庭觀經馬岙,有到天台縣國清寺的古道。李白《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寫道:天台連四明,日入向國清。五峰轉月色,百裡行松聲。從會稽入剡溪,經馬岙,可到天台山南麓的國清寺。關於天台連四明古道,有兩條:一條是先從金庭觀經新昌蔡岙到奉化大公岙,過寧海與奉化之間的火棍嶺到馬岙,又過寧海與天台之間的摘星嶺;一條是自金庭觀沿黃澤江從新昌莒根、三坑到馬岙。馬岙到摘星嶺之間又有兩條路:一條從耐煩嶺下澄心寺(同澄深等村原屬於天台縣,稱天台飛地,1949年1月劃歸寧海)上摘星嶺;一條從耐煩嶺過海雲寺平行至摘星嶺。
古戲臺與金字宗譜
「馬岙,曾用名馬坡,現馬姓已無,主居俞姓。據該村《馬坡俞氏宗譜》記載,俞仁厚(905一973)於後周顯德四年(957)從剡東(新昌)五峰徙居於此。」記載可知,俞姓入住馬岙已逾千年。
村中共有三座宗祠,大祠堂稱永思堂,義祠稱孝友堂,小禮堂為老祠堂,始建年無考。三座祠堂由東向西排列於村中心,大宗祠古戲臺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明代萬曆八年(1580)。清順治五年(1648)八月初八,因農民起義軍領袖俞抒素率3000多人(白頭翁)駐集抗清,祠堂連同800戶民居,均被清軍焚毀,康熙十九年在原址重建,宣統二年祠堂又毀於火災,今宗祠及戲臺為宣統三年(1911),族人推俞民承為經理重建,建築和工藝均勝前兩次,其結構之恢宏冠於寧波。三祠皆有戲臺,兩次戲是每年要演的:正月十八演丁戲,七月半行稻戲,還抬出三尊神像,行遍本村和茶坑、大洋、野豬岙、獨山、蔣家山、屬於新昌縣之平巖等俞姓村莊。
《俞氏金字譜》是全國稀有的文化遺產。宋德祐元年(1275),馬岙俞氏20世孫俞公淅(開慶元進士,曾任兵部尚書、大理寺少卿)手書。記載了光宅元年(684)至宋德祐元年間,共590餘年的馬岙俞氏歷史。世系脈絡清晰,準確性好。是全國保存較完好的宗譜。
黃道街與仿製鑾駕
馬岙黃道街完好地保存至今,寬3米,長40米,石板輔就,坐落於大祠堂之北。鑾駕為皇帝出行的儀仗,共16對32隻,以鑞鑄成各種形狀的兵器。2004年馬岙成立了鑾駕隊,曾多次到縣城徐霞客開遊節和深甽十月半下元節巡遊,2009年應邀到杭州參加國慶60周年巡遊。
望海茶與總理獎狀
馬岙自古產茶,前山嶺的梅樹梢路廊的茶葉遠近聞名,現代出名的是望海茶。1958年大躍進時,深甽公社馬岙大隊俞嶽興等8人,離家登上望海崗,開闢高山茶園,成為先進單位,國務院授予馬岙大隊為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周恩來總理籤發的獎狀,成了馬岙的珍藏文物。
望海茶之名,始於1980年以望海茶創製名茶品牌。1984年望海茶獲得省級名茶稱號,1995年獲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從此成為國家名茶。望海茶的採摘較低山要晚半個月,今日仍堅持集體經營和工分制的望海崗茶場400畝,產名茶500公斤,斤價1600元還買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