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發生了什麼 堂堂李中堂被一個太監罵得狗血淋頭

2020-12-14 漢周讀書

慈禧太后想要社會上最新流行的髮型,可是梳頭房太監太笨,怎麼也無法讓老佛爺滿意。

李蓮英聽說後到妓院去學藝,梳出了令老佛爺滿意的頭髮。

從此受寵,還做了太監總管,囂張跋扈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敢用一切手段收拾他想收拾的人。

第一個被他收拾的人,是牛人李鴻章。

這傢伙由直隸總督入相,為朝廷做了不少實事,自恃功勞大,便不把同輩放在眼裡。

「恆兀傲視之」,見了面連招呼都不打,那些人攝於他的地位,都不敢和他計較。

但是李蓮英不怕他。

大概也是因為傲慢,他在李蓮英面前失了禮,李蓮英一直想找個機會收拾他。

於是有一天,他對李鴻章說:「老佛爺欲修頤和園,但國帑支絀,不欲撥款興修,公為國家重臣,何不報效為諸臣倡。」

李鴻章「欣然諾之」,李蓮英便對他說:「我先把你帶進頤和園,弄清楚應修之處。」

李鴻章說好吧,便屁顛屁顛地跟他進了頤和園,李蓮英卻偷空到光緒面前奏報李鴻章擅自闖入禁地,不知幾個意思。

光緒頓時大怒,「下詔申飭,交部議處」。

所謂「申飭」,相當於人格侮辱,「程序」是這樣的——

京官之被旨申斥者,由太監傳旨,跪聆宣旨畢,太監破口辱詈,狀至不堪;外官由督撫代宣者,無此狀。

李鴻章是京官,所以他必須讓皇帝派去的太監臭罵一頓。

太監不辱使命,想辱也不敢啊,所以什麼話難聽就用什麼話,什麼話扎心就用什麼話。

罵的過程中李鴻章還得跪著,罵完了還得「謝主隆恩」。

人格侮辱完了還沒完,還要交部議處。

而對另一個大臣福錕的侮辱,則要簡單粗暴得多,直接被李蓮英噴了一臉茶水。

關於這件事,《清稗類鈔》是這樣記載的(原文接近於白話,就不翻譯了):

光緒中葉,李蓮英怙寵滋甚。儀鸞殿側有鬥室,為大臣內直憩息之所。

一日,李在此室,於玻璃窗中見大學士福錕將至,故含餘茶於口,俟福至,甫及簾,李驟揭簾,對福噴茶,若吐漱然,淋漓滿面。

亟笑謝曰:「不知中堂到此,殊冒昧。」福無可如何,徐徐拭乾而已。

這個福錕,也不是一般人,他是鹹豐九年進士,「授吏部主事,晉員外郎。

光緒四年,授右庶子,遷侍讀學士,擢太僕寺卿。六年,賞副都統,充西寧辦事大臣。

八年,召授兵部侍郎,歷調刑部、戶部。十年,擢工部尚書,兼步軍統領。命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兼管內務府大臣。

調戶部,協辦大學士。」

重要的是,他還是清宗室,康熙皇帝次子理密親王允礽六世孫!

堂堂康熙大帝的直系後裔,居然被一個太監故意噴了一臉茶水而無可奈何,只能入忍氣吞聲地自己慢慢擦乾。

這種奇葩橋段,絕對不可能發生在一個正常的社會!

相關焦點

  • 到底發生了什麼 堂堂李中堂被一個太監罵得狗血淋頭
    李鴻章是京官,所以他必須讓皇帝派去的太監臭罵一頓。太監不辱使命,想辱也不敢啊,所以什麼話難聽就用什麼話,什麼話扎心就用什麼話。罵的過程中李鴻章還得跪著,罵完了還得「謝主隆恩」。人格侮辱完了還沒完,還要交部議處。
  • 出國前弄丟護照慌忙報警:幸虧找到了 不然會被老婆罵得狗血淋頭
    2日,值班室民警敬麟向記者講述發生的這一幕,放下電話後,敬麟立即用對講機呼叫客站執勤民警鐘成林,向他描述了失主情況和挎包特徵。鍾成林立即想到20分鐘前,在安檢傳送帶上有一個與失主所描述的挎包相似的棕色男士挎包,很有可能就是失主所丟失的。果不其然,棕色挎包裡有兩部手機,一個護照,還有少量零錢。經過身份信息核對,正是失主詹先生所丟失的包!
  • 一個太監欺負中堂大人,本末倒置的清朝焉得不亡?
    在儀鸞殿的側面有一間小房子,這是為朝廷當值的重臣們安置的一個臨時休息的地方。這一天,李蓮英來了,他在這兒晃蕩了一圈,忽然他從窗戶裡遠遠地看見福中堂來了。他馬上含了一口茶,就站在了門邊上。等到福中堂走到門口剛準備掀門帘的時候,李蓮英突然揭起了帘子,對著外面就把這口茶給噴出去了!
  • 忘恩負義的太監粉碎機:沒底線的李訓和鄭注!
    文宗皇帝看起來非常的興奮,趕緊叫宰相李訓帶人過去看一看到底什麼情況。不一會,李丞相回來了,說我們檢查了,可到底是甘露還是露水我們也瞅不出來,要不這事就先別往外說,要是假的人就丟大了。文宗一聽不高興了,說居然還有這種事?遂叫起一邊的正看熱鬧的神策軍中尉仇士良,說你跟魚弘志也給我去看看!仇大太監一聽,心說看看就看看唄,於是帶著魚弘志和一般太監就往禁軍府衙溜達。
  • 一次害死60個太監,珍妃到底做了什麼?
    除了這些,珍妃還有一個優點,那就是為人大方。不過,這個優點的受益者不是光緒皇帝,而是宮中的太監。 她雖然年輕,社會閱歷淺薄,但她明白和太監們搞好關係的重要性。於是,她經常給太監們打賞。太監們得了好處,自然要拍她馬屁,什麼話好聽說什麼話,這個說珍妃娘娘您好漂亮哦,那個說娘娘您好性感哦。珍妃一高興,打賞起來便更加大方。
  • 和珅和劉墉被稱為「和中堂」和「劉中堂」,中堂到底是什麼官職?
    從曾經大火的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在劇中我們知道,和珅和劉墉經常被稱為「和中堂」和「劉中堂」,就算是一些尚書這類的官員見了他們也是恭恭敬敬的,而且還需要行禮,那中堂到底是處於什麼地位呢。和珅劉墉中堂最早是起源於唐朝的,在唐朝也可以叫做我們所熟知的宰相,因為當時的宰相在中樞省的政事堂辦公,所以宰相也就自然而然的被稱為中堂。
  • 我有個朋友,今天去體檢被一個陌生人罵了個狗血淋頭!
    朋友今天莫名其妙被一個陌生人罵得狗血淋頭。朋友今天去體檢,繳費的時候,已經交過錢了,但是收費窗口的阿姨說沒有找到項目價格,所以發票列印不出來,需要去登記窗口重新開一次體檢單。這時候剛好窗口有一個五十歲上下的大伯,也是剛交完費等著拿發票,那個窗口就只有我朋友和他兩個人等著拿發票,而且兩個人的發票都列印好了。收費的阿姨先喊了我朋友的名字,剛要把發票遞給我朋友,就被那位大伯搶走了。
  • 和珅被稱為和中堂,「中堂」是個什麼官職?
    在電視劇中,和珅常常被稱為和中堂,哪怕是尚書級別的高官見了他也是尊敬有加。可能有人會有疑問:中堂到底是個什麼官職?權力難道很大嗎?
  • 《明朝那些事》:明朝第一大太監王振揮刀自宮,就是因為這四個字
    那麼,在他們的管理之下,老百姓們是過得舒服了。那他們自己開心嗎?不,一點都不。上一章我們說到了文官集團,這些人是做什麼的?他們專門在「治理」皇上,這些人誰都敢惹,包括皇上。你說,這皇帝當得憋不憋屈?朱高熾明仁宗就曾經被大臣罵得狗血淋頭,好不容易罵他的大臣被他打入大牢。可是等朱瞻基上位後,又第一時間把人家給解放了。不知道當時朱高熾心裡是咋想的。這個朱瞻基沒啥缺點,就喜歡「鬥蛐蛐」。
  • 忘恩負義的太監粉碎機:沒底線的李訓和鄭注!
    文宗皇帝看起來非常的興奮,趕緊叫宰相李訓帶人過去看一看到底什麼情況。不一會,李丞相回來了,說我們檢查了,可到底是甘露還是露水我們也瞅不出來,要不這事就先別往外說,要是假的人就丟大了。文宗一聽不高興了,說居然還有這種事?遂叫起一邊的正看熱鬧的神策軍中尉仇士良,說你跟魚弘志也給我去看看!仇大太監一聽,心說看看就看看唄,於是帶著魚弘志和一般太監就往禁軍府衙溜達。
  • 過下關門司港,懷念背鍋俠李中堂
    這句話說得大義凜然,不但朝中大臣無法袒護,連皇帝都無法徇情了。這文筆,這力度。李中堂如果生活在當代,改行當調查記者,估計其他人都不好意思在這圈裡混。如果他又改行當了律師,那些為王振華之流辯護的大狀還不羞愧地鑽進老鼠洞。這時候,同治皇帝已經繼任,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垂簾聽政。
  • 甲午之戰後,李鴻章籤訂了《馬關條約》,後來發生了公車上書事件
    原來宮中最近發生了一件事。快要過年了,按舊例,外臣是要給宮中進貢禮品的,許多大臣都送來了貢品。一個小太監把外臣送的食品送到光緒居住的瀛臺,不巧被別人發現了。慈禧知道後立即將那小太監抓來拷問是誰的指使,情急之中,小太監信口講道是朝中大臣指使,再問他是哪位大臣時,他講不出來了。慈禧一怒之下杖斃了這個小太監,但她心中卻嘀咕怕真是朝中大臣的唆使。
  • 《安家》房似錦揭破風水大師真面目,為何反被罵得狗血淋頭?
    房似錦手裡有套房子,因為發生過刑事案件,有人死在了房子裡而導致這套房子被視為「兇宅」,原本很難出手,黃老闆卻指明要買這套「兇宅」。黃老闆買「兇宅」是因為受了風水大師的指點。這位魯大師一眼看出,他近期有血光之災,破解之法就是在「兇宅」中住上七七四十九天。
  • 《明朝那些事》:明朝第一大太監王振揮刀自宮,就是因為這四個字
    那麼,在他們的管理之下,老百姓們是過得舒服了。那他們自己開心嗎?不,一點都不。上一章我們說到了文官集團,這些人是做什麼的?他們專門在「治理」皇上,這些人誰都敢惹,包括皇上。你說,這皇帝當得憋不憋屈?朱高熾明仁宗就曾經被大臣罵得狗血淋頭,好不容易罵他的大臣被他打入大牢。可是等朱瞻基上位後,又第一時間把人家給解放了。不知道當時朱高熾心裡是咋想的。這個朱瞻基沒啥缺點,就喜歡「鬥蛐蛐」。
  • 明朝太監名聲臭,此權傾天下的太監做了什麼?竟讓史學家連連點讚
    皇帝稍微聽從太監的意見,就被認為是太監迷惑皇帝。稍微得勢的太監,就被稱專權宦官。當發生權力鬥爭時,太監又往往會被當作一股勢力來使用,並背下種種惡名。可以看出,太監留下諸多惡名,大多時候是因為其身份,而不是其行為。
  • 過下關門司港,懷念背鍋俠李中堂
    這句話說得大義凜然,不但朝中大臣無法袒護,連皇帝都無法徇情了。這文筆,這力度。李中堂如果生活在當代,改行當調查記者,估計其他人都不好意思在這圈裡混。如果他又改行當了律師,那些為王振華之流辯護的大狀還不羞愧地鑽進老鼠洞。這時候,同治皇帝已經繼任,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垂簾聽政。
  • 太監是宦官中上等人的稱呼,那其他人叫什麼?
    在影視劇中我們總能看到這樣的場景,當兩個太監在皇宮中彼此相遇時,他們就會這樣打招呼:「呦,這不是李公公麼?幹嘛去啊?」對面那太監就會答道:「哦,是王公公啊,皇上差我去御膳房拿些糕點。」在這裡我要告訴大家的是,這種對話在太監中基本不會發生。
  • 太監和東林黨我們了解多少
    但很多人並不知道,華夏文明就是在明朝,具體來說是在朱元璋先生這裡發生重大轉折的。日本學者說:崖山之後無中華!這句話很片面,但卻也有一定的道理。 朱元璋的海禁、人口、八股、理學、太監等制度,滿清除了沒繼承太監這條,其他的幾乎完全照搬明朝的模式。在這樣自我閹割式的大環境內,也難怪崇禎上吊的時候就一個太監陪著他。
  • 臺海遺墨系列(4):清·沈瑤池《鐵拐李》中堂「組圖」
    廈門市博物館在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一個博物院就是一個大學校。要把凝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同時加強研究和利用,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的指示時,堅持致力於閩臺兩岸珍貴文物的收藏、保護、研究和陳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