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巖院士「第一課」:講「百篇論文撤稿」警醒新生「恪守治學自律」

2020-12-21 網易旅遊

(原標題:胡海巖院士「第一課」:講「百篇論文撤稿」警醒新生「恪守治學自律」)

新華社北京9月11日電(記者魏夢佳)北京理工大學近日迎來3800多名2017級本科新生。10日的開學典禮上,北京理工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胡海巖給新生上的第一課是講大學生活中的「三個自律」。他以今年4月我國約百篇論文遭遇撤稿事件為例,警醒學生們在學術道德方面要保持嚴格自律,做誠實守信之人。

「希望同學們永葆赤誠之心,恪守人格修養的自律;永駐科學之心,恪守治學研究的自律;永存敬畏之心,恪守行為習慣的自律。」開學第一課,胡海巖就以校友的實例向學生們闡述了在大學生活中「自律」的重要性以及對科學探索的純潔心和嚴肅性。

「大學是探究高深學問的機構,在治學過程中,內在惰性和外在幹擾無處不在。但基本的學術規範,崇高的科學精神,應該是同學們必須具備的自律要求,必須塑造的內心世界。」這位校長對新生舉例說,今年4月,世界學術出版巨頭斯普林格出版社宣布撤去旗下期刊《腫瘤生物學》發表的107篇學術論文,而這些論文全部來自中國,涉及一批知名大學和醫院的521名學者。之後科技部對撤稿論文逐一進行調查,認定其中486位學者有不同程度的過錯,有的學者甚至抄襲論文或購買論文,影響惡劣。

「這些事件折射出我國科技界在學術道德建設方面的不足,折射出部分學者的自律意識不足。」胡海巖認為,「這些突破道德底線的行為,主要源自一些學者缺乏基本的智慧財產權意識,缺乏基本的學術自律、道德自律。」

胡海巖表示,大學象徵高尚、純粹和自由,而知識分子應是在社會文化中發揮引領和示範作用的群體。他對新生們提出殷切希望,「希望你們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能夠抵制功利心、浮躁心的侵害,牢記北理工的優良學風,在學術道德方面嚴格自律,自覺抵製作業抄襲、考試作弊、論文剽竊、數據作假等惡劣行為,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原標題:胡海巖院士「第一課」:講「百篇論文撤稿」警醒新生「恪守治學自律」)

本文來源:新華社新媒體專線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199 篇中國學者論文被批量撤稿,幾乎都涉嫌學術不端......
    199 篇中國學者的論文。199 篇,已經遠遠超過了 2017 年施普林格出版集團旗下期刊《腫瘤生物學》撤稿的 107 篇。撤稿理由五花八門具體到本次事件,199 篇論文因何原因撤稿,無疑是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儘管被撤稿論文都帶著一個「withdrawn」的標籤,但是其實大部分被撤稿論文應該被打上「retraction」的標籤。
  • 施普林格撤稿事件續|山東省立醫院:行政警告論文第一作者
    施普林格撤稿事件續|山東省立醫院:行政警告論文第一作者 山東省立醫院官網 2017-09-14 16:08
  • 人民日報發聲,導師引咎辭職,冰川凍土撤稿,奇葩論文作者依然牛
    這篇奇葩論文發表於《冰川凍土》2013年第5期,題目是《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光看題目,確實很「學術」,誰知道作者卻在「學術」裡夾帶了私貨。幹起了吹捧「導師的崇高」「師娘的優美」的勾當。在這篇奇葩論文引爆網絡後,《冰川凍土》編輯部發表了官方聲明決定撤稿。
  • 冰川凍土主編程國棟回應「徐中民論文被撤稿」:申請引咎辭職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博導、凍土學家徐中民7年前在《冰川凍土》發表的論文引起關注。作者在論述生態經濟學的過程中,列舉了導師夫婦的事例,進而闡述「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澎湃新聞注意到,徐中民在論文中談及的導師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程國棟。
  • 全球top10醫學院《nature》重磅論文被撤稿,涉及多名華人科學家
    and Tgif2》的論文做出撤稿的決定,該篇論文當時揭示了miR-34a作為關鍵的破骨細胞抑制劑和潛在的治療策略,可賦予骨骼保護和改善癌症的骨轉移。該篇論文也是作為非編碼RNA領域的重要論文,隨著這篇重磅論文的被撤稿,讓非編碼RNA研究蒙上了陰影,而這篇重磅論文的作者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西南醫學中心不僅是美國最頂尖的醫學院和生物醫學研究中心之一,培養了6名諾貝爾獎獲得者,而且也是世界top10級別的醫學院,西南醫學中心在2016年的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世界大學排名)中被排在全球醫學院第
  •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在《科學》上論文被撤稿
    新華社東京9月6日電(記者華義)據日本媒體6日報導,東京大學教授渡邊嘉典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被撤稿。今年8月,東京大學認定渡邊嘉典等人發表在《科學》和《自然》等刊物上的5篇論文存在學術不端問題。
  • 臺灣研究團隊論文遭自然旗下雜誌撤稿,僅20天完成學術糾錯
    因此,我們希望撤稿。對此我們感到深深的懊悔,並向科學共同體道歉。」撤稿聲明。今年8月,來自臺灣地區的研究團隊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細胞生物學》發表論文。在這篇論文中,第一作者臺灣大學系統生物學博士後查詩婷、通訊作者臺灣大學生命科學院生化科學研究所教授楊明良和臺灣大學醫院副院長林明燦,宣布已經成功破解了組蛋白甲基轉移酶(G9a)如何調控大腸癌幹細胞分化能力的分子機制,並提出了新的治癌方法。論文發表後,臺灣大學官網在頭版頭條對此進行了宣傳。
  • 程國棟院士回應《冰川凍土》論文爭議:刊發時不知情,將引咎辭職
    記者 | 曾金秋1針對《冰川凍土》雜誌發表的一篇生態經濟學論文引發外界爭議,論文中涉事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程國棟對界面新聞回應稱,論文發表時並不知情,但對此事負有重要責任,因此已申請引咎辭去雜誌主編職務並向讀者道歉。
  • 論文圖片作假:僥倖機會小,撤稿代價大
    同時公布了這121篇論文的作者名單及其單位。一石激起千層浪,這篇博文引起了國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7月11日《搜狐》刊登了題為 「再曝121篇論文造假,這本3分SCI期刊怕是要涼涼!華爾街日報質疑中國學術誠信」 報導評論文章,很多知名微信公眾號也刊登了類似報導評論。實際上,論文圖片問題已經成為學術造假的重災區。
  • 寧波大學2020研究生「新生第一課」,院士親自授課,金句頻現!
    如沐春風的志願者小哥哥/小姐姐場面宏大的開學典禮震撼心靈的書記講話還有比家更暖的寢室美宅、食堂美食、校園美景……可萬萬沒想到的是你的「大學第一課他時而以一位學者的姿態,與年輕同道分享科研道路上的體會和感悟;時而以一位導師的身份,告誡同學們要樹立起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家國情懷;時而又化身你我身邊的一位兄長,講起他的童年趣事、求學往事和人生軼事,在談笑中寄託著深意。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寧波大學植物病毒學研究所所長陳劍平。
  • 中國科技期刊的"外患內憂" 怎樣能"搶到"好論文?
    「外患」:能否從國外期刊手裡搶到「好論文」?   今年,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王恩哥院士在「盯著」一部書的進展:《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這是我國第一部反映中國科技期刊發展現狀的藍皮書,他擔任藍皮書專家委員會主任。
  • 影響因子38.663,這篇「盤古開天地」的重磅論文撤稿了……
    通過WOS檢索,僅在2019年,石墨烯相關論文就多達4萬篇,而鈣鈦礦相關論文,也達到近萬篇。 之前有研究發現,在石墨烯中摻雜多種成分可以提高其電催化性能,很快該方法成了學術界在這一領域進行研究的思維範式,進一步催生了大量相關研究論文。
  • 四層審核層層失守 冰川凍土論文不應撤了就完
    目前,當事方已分別做出回應:編輯部發表撤稿聲明,承認在該文刊發前審核不嚴並鄭重致歉;論文中所涉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程國棟稱,該文與《冰川凍土》的學術定位不符,自己對文章的發表事先一無所知,申請引咎辭職;論文作者表示,對於網民把論文理解為「拍馬屁」有點惱火。以核心期刊的底線要求為標杆,相關論文有哪三大硬傷?輕鬆過審又突破了哪四道審查關卡?除了撤稿還應當如何追責?
  • 6個院士20年教一門課 只為回答這個問題
    年10月12日,寧津生給大一新生講授《測繪學概論》第一講2017年10月12日,講課完畢後,寧津生給同學們籤名每年秋天,當武漢大學校園裡的梧桐葉開始飄落,6位院士會從天南地北的會議中抽離,陸續回到一方不大的講臺上。
  • 6個院士20年教一門課 只為回答這一個問題
    衛星導航專家劉經南常笑著給新生講這個段子。在他的課堂上,測繪這個看似枯燥的學科,不僅與哲學相關,與歷史、生物甚至天文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幹過10年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校長的他記得,開這門課前,很多學生不願學測繪。雖然這所學校的測繪專業在全國排名第一,但每年錄取的新生裡,十個就有七八個第一志願不是測繪,兩三個強烈要求轉專業。卸任校長後,寧津生聽說,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專業也是這個情況。他們嘗試開了一門「院士課」,效果很好,轉專業的學生少了很多。他很興奮,和幾位院士一商量,大家一拍即合。
  • "讚美師娘"論文作者:非常內疚 師娘曾要求撤稿
    (原標題:「讚美師娘」論文作者:主動投稿與導師無關,發表後師娘要求撤稿)
  • 核心期刊論文涉嫌一稿多投?期刊:查重通過,撤稿需權威鑑定
    兩篇論文均屬於「十三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渤海油田加密調整及提高採收率油藏工程技術示範(2016ZX05058001)」項目。澎湃新聞比對發現,兩篇論文中有大量公式、圖表以及表述內容一致。11月19日,澎湃新聞聯繫《斷塊油氣田》期刊編輯部,一位徐姓負責人表示,此前曾接到關於《底水油藏特高含水期剩餘潛力認識》一文一稿多投的相關投訴,因為這兩篇文章確實很不相同,投訴人說一稿多投,希望投訴人能提供權威證明,但一直沒給提供。徐姓負責人表示,「通過查重系統,兩篇論文是沒有重複率的,兩篇論文感覺確實有些類似,但是也有不少不同的地方。
  • 科學家光寫論文不抗疫情?我幫大家解讀一下68篇新冠病毒論文
    最後被一串科學家聯手噴到退水,撤稿了。 03.寫這些論文的人咋這麼有空?不去抗疫情嗎? (1)論文都是哪些人寫的? 給大家看看這12篇論文,7篇來自內地,3篇香港,2篇國外。
  • 馬志明院士做客「科學與南開」主題論壇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郝靜秋 通訊員 李詩睿  高春燕 攝影 宗琪琪)9月2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統計與數據科學學院院長馬志明做客「科學與南開」主題論壇,以「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時代的數學」為主題,在主樓小禮堂為統計與數據科學學院2020級新生帶來開學第一課。這也是「科學與南開」主題論壇今年迎來的首場講座。
  • 《冰川凍土》論文引爭議 輿情回應呈現多面體效果
    近日,一篇7年前刊發於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凍土》的論文引發輿論關注。無論是內容,還是結構,該篇論文都衝擊著公眾對學術論文,尤其是核心期刊刊載的學術論文的認知底線。這篇刊發在核心期刊上的馬屁論文打破了這種信任,其惡劣影響絕對不容低估。新京報:「神論文」事件折射出學術界存在「封閉」的學術圈和不可置疑的「學術權威」問題半月談:「神論文」是否涉及學術腐敗,有待進一步調查。但論文發表時隔7年才被發現問題,暴露出學術亂象查處之難,值得社會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