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太空視角的地球,展示了地球入夜的城市燈火分布情況。
聚焦到中國部分,可以看出,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三大城市群,散發著大片的光芒。
城市與城市之間燈光的形狀,同樣也能精確反映核心城市互動是否頻繁、產業是否互相依賴。這樣的城市群往往也擁有最活躍的經濟活動。
逐步放大燈光圖,聚焦到成渝城市群,可以明顯看出」群「裡的城市哪些「交往」最密切。
1
成渝相向而行 西部「暗」格局生變
從燈光圖上看,相比其他三個城市群,地處西南的成渝城市群,城市之間的燈光較為微弱,資陽、遂寧等在地圖上顯示度不足。
儘管成渝兩地近年來開通了第二條客運鐵路「成渝客專」、成安渝高速公路,但沿線城市的體量小(如遂寧2018年GDP1221.39億元,僅為東莞的七分之一),以及和兩城的互動程度較少。
《半月談》雜誌在報導中指出,此前,成都、重慶長期以來的「背向發展」,導致成渝城市群呈現發展失衡的「中部塌陷」格局:成渝「雙核獨大」,其他中小城市發展滯後。
近年來,在中央的引領下,成都、重慶兩大國家中心城市開始「相向發展」,人流、物流、信息流在兩地間加速流動。
2016年1月,總書記提出優化長江經濟帶城市群布局
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要求優化長江經濟帶城市群布局,堅持大中小結合、東中西聯動,依託長三角、長江中遊、成渝這三大城市群帶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2016年4月,國務院批覆《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
2016年4月,國務院批覆同意《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文中指明了成渝城市群發展方向:培育發展成渝城市群,發揮其溝通西南西北、連接國內國外的獨特優勢,推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契合互動。自此成渝城市群發展步入快車道。
2017年4月,成都「東進」
成都於2017年4月的第十三次黨代會上提出了「東進」戰略,推動先進位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東移。
一年後,四川省委更加強化了成都在區域合作中的作用。2018年6月,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推動「四向拓展、全域開放」,要求「提升東向」,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發展。
2017年9月,重慶提出主動融入成渝經濟區建設
2017年9月,重慶在渝西片區各區工作座談會上提出:主動融入成渝經濟區建設,加快與周邊省市出口通道建設,吸引更多國內外資本資源人才信息向渝西片區湧入,不斷增強集聚和輻射能力。
正在建設中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一角
兩年來,成都在更靠近重慶的簡陽市新修天府國際機場,這個成都的第二機場未來將覆蓋全四川甚至重慶西部區域的居民。
成都還在東進區域建設了三座產業新城。其中,空港新城聚焦臨空產業,淮州新城打造節能環保、智能製造裝備、通用航空,簡州新城研究高端裝備和汽車製造。
三座產業新城坐落在成都「東進」、成渝城市群核心區域
重慶則在渝西片區規劃了科學城,去年出臺的《重慶市城市提升行動計劃》中正式公布了方案:將依託大學城規劃建設科學城,聯動九龍坡、北碚、江津和璧山,形成西部「智能谷」。
另據重慶市政府官網顯示,一條全新的高鐵線路——成渝中線高鐵(重慶北站至大足段)已經進入可行性研究階段,全線98公裡,今年內將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建設工期為2020年到2024年。
成渝城市群規劃中的開放通道示意圖,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實現互聯互通
2018年6月7日,四川省黨政代表團赴重慶市學習考察。重慶、四川兩地主要領導在會上強調:要以「一家親」感情推動常態化合作,以「一盤棋」意識促進一體化發展,共築長江上遊生態屏障,推動成渝經濟區發展和成渝城市群建設邁上更高水平。
兩地提出,共同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創新協作、對外開放合作、文化旅遊合作、動資源要素和公共服務五大領域全面對接、聯動發展。
2
動能澎湃 成都經濟今年平穩開局
走進了成都「東進」的夜裡,空港新城等重要項目在夜裡燈火通明,隨著小區、學校的入住,燈也亮了起來。
建設中的天府國際機場
已投用的三岔湖小學
4月23日,成都亮出一季度經濟「成績單」——GDP3550.1億,增長8.0%,順利實現平穩開局。
在新聞發布會上,統計局相關負責人特別指出,東進投資步伐持續加快,東進區域完成投資增長23.2%,高於全市投資增速13.2個百分點。其中,工業的表現備受關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3%。
進出口亦出現反彈,一季度總額1238.2億元,同比增長21.0%,其中,出口總額680.1億元,增長37.9%。
得益於成都公園城市建設,在工業持續增長的情況下,一季度空氣品質依然改善明顯,優良天數達到69天,較上年同期增加20天,優良天數比例攀升至76.7%。
3
翻越龍泉山 看成都「東進」兩年新城起勢
兩年前,2017年4月25日,在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上提出「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其中,「東進」讓3000年城名未變、城址未改的成都,改變千年格局。
」東進「是正在崛起的「第二主戰場」。今年一季度,東進區域投資增速快於全市13.2個百分點。天府國際機場、地鐵18號線、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天府奧體城等一批重大項目正在加快實施。
精 築 城
從「規劃圖」到「施工圖」
東西軸線地質勘測已經完成
2017年5月開始,「東進」區域地質勘測、總體戰略研究和總體規劃、分區規劃、專項規劃編制一一展開。
2018年全國「兩會」前,成都新一輪城市總規出爐,徹底顛覆以往城市規劃「產-城-人」邏輯,以「人-城-產」大手筆擘畫成都未來發展藍圖,精工描繪成都人日常生活場景。
淮州新城沱江右岸施工前後對比圖
目前,規劃體系基本成型,東西軸線地質勘測和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全域地質環境承載力評價工作已完成;《成都市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保護條例》已經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東進」總體戰略研究成果已形成並被充分吸收、融合到總體規劃中;總體規劃已通過市規委會審議並作了進一步深化和完善。
廣 聚 人
從城市設施到公共服務
開工149個城市基礎設施項目
一棟棟高標準安置新居、人才公寓和現代化校園拔地而起,不用再翻越龍泉山,遠程醫療服務讓群眾與優質醫療資源面對面,高效政務服務實現了群眾家門口辦事……這些變化,成為「東進」聚人的吸引力。
位於簡州新城的人才公園施工前後對比圖
兩年來,龍泉驛、簡陽、金堂和空港新城、簡州新城、淮州新城圍繞總體定位和城市職能,抓住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功能和承載能力。截至2018年底,「東進」區域共開工建設149個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重大項目,總投資1511.8億元。
強 功 能
世界賽事名城建設進入新階段
創業者布局立體式農旅綜合體
2月12日上午,成都天府奧體城暨成都體育學院整體遷建項目開工,這個「東進」重大項目,讓成都世界賽事名城建設進入新階段。
「東進」帶來的,還有更多產業功能。
2017年4月,民宿「棲肆桃源生活」創始人朱鴻開啟「東進」步伐,朱鴻的民宿將不斷提升業態、研發周邊產品,最終形成集美食休閒、文化主題活動、公益活動等於一體的立體式農旅綜合體。
此外,這裡的東部新城市民中心、龍馬湖公園、金堂通航機場等重大功能項目正加快實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6.5萬畝「增綠增景」目標任務順利完成,丹景臺景區核心區正在加快建設。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增綠增景前後對比圖
興 產 業
重大項目帶來發展動能
籤約重大產業項目115個
2018年5月23日,吉利成都銘泰方程時空港項目開工,項目總投資額上百億元,建成後,年產值73億元,間接拉動經濟350億元,就業人數3萬人。項目從洽談到籤約僅用28天,從籤約到動工僅用8個月時間,這是「東進」速度。
簡州新城一產業園施工前後對比圖
兩年來,一批重大產業化項目落地實施,為「東進」區域加快發展儲備了動能,截至2018年底,「東進」區域已籤約重大產業項目115個,協議投資額達3860.3億元;吉利BMA乘用車、銘泰方程時空港、中國電信西部創新基地、中科院智能製造和機器人研究院等59個項目相繼開工,總投資851.4億元。
目前,「東進」一批產業發展規劃、功能區總體規劃等已經編制完成,包括航空航天、智能裝備、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重點產業,形成了產業招商目錄和引導政策。未來,成都將啟動市東部新城辦辦公區和規劃展示館建設,初步設計方案已經出爐,將儘快開工建設。
成渝相向而行背景下的成都「東進」戰略,為成都跳出盆地、拓展新產業空間提供了強勁的支撐。
川渝一家親
發展一盤棋
巴蜀兩地從多年以來的「背向發展」
成都、重慶兩大核心城市開始「相向發展
引導城市群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