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嚴峻 調查:日本45個都道府縣ICU病床或不足

2020-12-10 中國青年網

中新網4月26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當地時間25日,共同社調查結果顯示,在日本政府設想的疫情高峰期,岡山和衝繩外的45個都道府縣的重症患者數,很可能超過現有的重症監護室(ICU)病床數,醫療資源面臨不足。

當地時間4月25日,日本東京,戴口罩的女士走過空無一人的購物區。

據報導,感染患者陷入嚴重的呼吸衰竭時,需要在ICU使用呼吸機和人工心肺裝置「ECMO」等生命維持裝置,24小時持續治療直到免疫力恢復。

據悉,本次調查基於中央政府的推算公式,假設1名感染者平均傳染2人,算出了各都道府縣疫情高峰期的重症患者數。把該數字與日本醫師會綜合政策研究機構調查的ICU病床數的最新數據進行了比較分析。

報導稱,東京有848張ICU病床,而重症患者為903人;大阪有513張病床,患者為666人;福岡有327張病床,患者為388人等。在大部分地方政府,患者數超過了病床數。北海道、新潟等21個道縣的重症患者數高達ICU病床數的2倍以上。岡山和衝繩兩縣則低於病床數。

16日,日本政府把緊急事態宣言的對象範圍擴大到了全國,但感染人數持續增加,首都圈醫院包含ICU在內的病床十分緊張。

專業醫生們指出:「應該討論面向重症程度較輕的患者活用『高度治療室』(HCU)以及人力分配」。

負責治療重症患者的醫生們呼籲,中央政府在完善診療報酬和醫護人員人數的基礎上,「如果也能活用HCU和急救病床,床位數可以增加1萬張以上。希望不是由各醫院進行判斷,而是由中央政府主導推進」。

【編輯:何路曼】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日媒:日本醫療體系脆弱,45個都道府縣ICU病床數不足
    據日本共同社4月25日調查結果顯示,有關治療新型冠狀病毒重症患者不可或缺的重症監護室(ICU)床位的情況,在日本政府設想的疫情高峰期,除岡山和衝繩外的45個都道府縣的重症患者數很可能超過病床數。其中患者數為病床數2倍以上的有21個道縣。
  • 日本8個都府縣病床緊張 15個道縣擬再停課或延長停課期
    中新網4月19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共同社18日的調查結果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日本有8個都府縣的空床數量不足20%。另外,有關日本政府將緊急事態宣言的對象地區擴大至全國之後,15個道縣計劃再次停課或延長停課期。
  • 病床短缺 日本居家隔離新冠患者破3萬
    新華社北京1月17日電(記者劉秀玲)日本厚生勞動省16日數據顯示,截至13日零時,日本有30208名新冠患者居家隔離,為一周前人數的大約1.7倍。為優先確保重症患者得到收治,日本政府建議輕症患者和無症狀感染者居家或在指定酒店隔離。
  • 日本新冠疫情進入尾聲:近畿3府縣解禁,首都圈和北海道殘留
    中新社·華輿訊據中文導報報導 5月21日,日本政府決定,解除仍處於緊急狀態的8個都道府縣中的近畿3府縣——大阪、京都和兵庫的緊急事態宣言,這些府縣在新增感染者人數等方面已經達到標準;而東京、神奈川、埼玉、千葉的首都圈4都縣和北海道暫不解除。
  • ...東京都、大阪府、滋賀縣、衝繩縣等8個都府縣的空床數量不足20%...
    【調查顯示日本8個都府縣病床緊張 空床不足2成】據日本共同社18日的調查結果顯示,能夠應對新冠肺炎患者的病床幾乎沒有空餘,東京都、大阪府、滋賀縣、衝繩縣等8個都府縣的空床數量不足20%。47個都道府縣確保的病床總計約10500張。中央政府此前說明稱,加上全國的感染症指定醫療機構的空床,「已確保28000張」。
  • 日本疫情依舊嚴峻 累計確診病例接近20萬
    連日來,日本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仍保持高位增長,東京、大阪等幾個主要大城市及周邊地區疫情依舊嚴峻。截至20日晚8點,日本全國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逼近20萬例。據日本廣播協會NHK消息,19日,日本全國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991例,其中,東京新增確診736例,為當地自暴發疫情以來第二高紀錄。截至當地時間20日晚8點,日本全國單日新增2496例,累計報告19萬9248例,逼近20萬例大關。
  • 新冠疫情惡化中,日本又會封城嗎?首相叫停旅遊促銷活動
    日本爆發新冠疫情後的最高紀錄。由於11月11日起東京曾連續4日新增病例超過300人,如今又超過500人大關,東京都政府將東京的疫情警戒調高至「疫情正在擴散」的最高級。《日本經濟新聞》指出,由於東京都內的病床數量可能不足,都政府很可能會要求都內的提供酒類的餐飲業與卡拉OK縮短營業時間、降低感染風險,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19日也將直接對民眾發布警戒。
  • 日本新增新冠確診病例622例 涉及全國30個都道府縣
    中新網7月16日電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截至當地時間16日晚10時30分許,日本當天新增新冠確診病例622例,累計確診已增至23657例。 由於疫情在東京等大城市擴散,日本政府正討論應對措施,遏制聚集性感染。 據報導,日本上一次單日新增超過600例,還是在4月10日。
  • 日本27個道府縣收治新冠患者的醫療機構仍未收到國家補助
    人民網東京11月6日電(李沐航)據《讀賣新聞》網站報導,在日本,截至10月15日,仍未收到面向專門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重點醫療結構」國家補助的地方政府仍然高達27個道府縣。由於需要優先治療新冠肺炎患者,導致地方醫療機構的經營不斷惡化,而政府卻不能充分給予財政支援的現狀也浮出水面。
  • 日本疫情圖及動態(1月16日)全國居家療養的新冠感染者超3萬人...
    距離2020年1月16日,日本公布國內首例新冠病毒感染者已過去一年,累計確診病例從1例迅速增至31萬多例,死亡超4400多人,日本政府雖對疫情嚴重的地區發布了兩次緊急事態宣言,但感染擴大的勢頭仍不見平息,確診病例數仍大大超過解除宣言的標準。
  • 日本新冠感染單周增1.5萬例:重症患者猛增醫療現場告急
    現在,重症患者接近500人,這本身就讓人抱有很大的危機感,希望各地方政府儘快確保新冠患者病床和重症者病床。根據厚生勞動省的統計,到11月2日為止,病床的佔有率以首都範圍和關西圈為中心的18都道府縣達25%以上,28都道府縣自一周前開始惡化,專家指出「嚴峻的狀況要持續到年末」。
  • 日本都道府縣魅力排行榜出爐 北海道連續12年居榜首
    日本都道府縣魅力排行榜出爐 北海道連續12年居榜首 2020-10-15 14:29:4547個都道府縣魅力度排行榜出爐,到2019年為止連續7年排在最後的茨城縣,今年上升到第42名,而櫪木縣淪為最後一名。
  • 日本大阪疫情嚴峻護士人手不足 當局擬派自衛隊協助
    中新網12月7日電 據「中央社」6日報導,日本大阪府疫情嚴峻,重症患者數居高不下,導致轄內護士人手嚴重不足。為協助大阪府應對疫情,日本政府考慮準備派遣自衛隊醫護人員前往支援。資料圖:圖為疫情下,日本民眾走進東京上野動物園。 中新社記者 呂少威 攝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此前在電視節目上說,為確保足夠的護士人員來照顧重症患者,將請求自衛隊協助。
  • 韓國新冠疫情急劇擴散致病床告急?醫療體系亮紅燈
    人民網訊 近日韓國新冠疫情出現第三次大流行,單日新增患者持續多日呈現激增態勢。隨著新增確診患者和重症患者激增,韓國醫院病床嚴重不足,整個醫療體系亮起紅燈。  據韓聯社報導,近日韓國暴發新冠肺炎第三次大流行。
  • 美國疫情嚴峻ICU短缺,一州新冠危重患者被空運轉移
    據美國《新聞周刊》6日報導,美國新冠疫情形勢嚴峻,南達科他州的三家主要醫院正在努力為新冠危重患者尋找容身之處。據報導,南達科他州兩家醫院都報告說其重症監護室(ICU)已經沒有床位。而截至12月2日,另一家醫院的ICU床位只有6.7%可用。
  • 疫情或致日本經濟損失45萬億日元
    初期,日本的「緊急事態宣言」只涵蓋東京、大阪、埼玉、千葉、神奈川、兵庫和福岡7個府縣。隨著疫情的蔓延,4月16日,日本政府將「緊急事態宣言」的對象地區擴大至全國範圍。目前正逢日本一年一度的黃金周。由於疫情當前,今年的黃金周,「雲探親」、宅家蝸居成為主流。
  • 日本今起解除39縣緊急狀態,東京大阪府等8都道府縣不解禁
    日本政府打算14日解除新冠疫情風險較低的39個縣的緊急狀態,保持首都東京和大阪府等8個都道府縣緊急狀態。日本東京晴空塔點亮藍色燈光,向醫護人員致敬。解禁39縣日本廣播協會13日報導,39個縣包括茨城、石川、岐阜、愛知、福岡這5個「特定警戒都道府縣」,東京都、大阪府、京都府、北海道等其餘8個「特定警戒都道府縣」將保持緊急狀態。就解除緊急狀態依據的標準,共同社報導,政府參考了過去一兩周各縣每10萬人新增確診病例數。
  • 韓國新冠疫情急劇擴散致病床告急 醫療體系亮紅燈
    龍山區篩查診所 圖源:韓聯社人民網訊 近日韓國新冠疫情出現第三次大流行,單日新增患者持續多日呈現激增態勢。隨著新增確診患者和重症患者激增,韓國醫院病床嚴重不足,整個醫療體系亮起紅燈。據韓聯社報導,近日韓國暴發新冠肺炎第三次大流行。
  • 新冠病毒感染者激增,日本4個都道府縣要求縮短營業時間
    11月26日,據日本共同社報導,鑑於新冠病毒感染者激增,要求餐飲店縮短營業時間及停業的動向擴大至日本4個都道府縣。愛知縣今日表明,將要求名古屋市部分鬧市區提供酒類的店鋪等縮短營業時間至晚上9點關門。北海道也在當天決定延長針對札幌市酒吧等的縮短營業時間要求期限。
  • 日本大阪府將啟用的新冠肺炎重症中心人手不足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東京12月8日電據日本廣播協會(NHK)8日消息,預定於15日啟用的「大阪新冠肺炎重症中心」當前仍面臨人手不足難題,政府表示先啟用部分病床,逐步完善醫療資源供給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