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海軍為何斷油?不是資源不足,山本五十六:都怪陸軍混蛋

2020-12-14 大國將令視頻

從一個國家的國防力量上看,軍隊是絕對重要的,特別是用暴力奪取權利的時候,裝備的水準與支援速度至關重要,戰爭的勝利與否都與它們掛鈎。四處招惹是非的日本,在物資與裝備上都出了大問題。這就是陸海兩軍沒有協調好相互之間的利益關係。日本艦隊的司令用一句話概括了當時的現狀「都怪陸軍太過於貪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海軍和陸軍都有軍事任務需要去執行,但是日本的經濟不能夠滿足兩軍消耗,因此陸海兩軍在石油和礦產資源上競爭。這就導致了兩軍衝突不斷,矛盾加深。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的日本,發生了一件有趣的情景,他們國內的陸軍不但有造船廠,並且所生產出來供陸軍使用的船舶的總噸位數比日本海軍還多出不少。這又是什麼情況導致的呢?通過我們調查發現,原來在那個時候日本的海陸軍更像兩個完全獨立的存在,彼此之間不會互相配合,但是日本陸軍又想要給自己配備上海上裝備,所以陸軍便開始著手安排建造陸軍造船廠了,將其用以為陸軍修建專用的運輸船。很多人都曾聽說過的「神州丸」航空母艦,其實就是產於二戰時期的日本陸軍造船廠,事實上,日本陸軍只是為了方便運輸才將其生產出來的,隨著日本的陸軍造船場生產的船隻越來越多,等到日美戰爭正式打響前,日本陸軍所生產並投入使用的船舶總噸位已經達到了210萬噸,而當時的日本海軍僅僅只有150萬噸船舶總噸位。正是由於這種情況,在日本宣布二戰戰敗前,日本陸軍幾乎擁有著國內絕大部分的石油資源。

二戰開始於1939年9月,在這之前,美國的外交都是以孤立主義為主要準則的,講的更明白點,這種以犧牲別國為代價對侵略者妥協的政策,實際上就是綏靖政策,美國之所以會對日本支援大量資源,也是因為其有利可圖。這項政策的實行挽救了日本,讓它即使礦產資源貧乏,也擁有了石油及其他金屬資源作為支撐,進而發動了侵略戰爭。在戰時的所有石油耗量,美國就佔了大部分,超過80%。除此之外的石油還有兩個途徑,一是從南洋地區進口來的,一是日本自己生產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之後,日本的石油資源採用了一種非常特殊的分配方式,並不是以我們最常見的以需求的多少來進行分配。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面積比較小的島國,資源尤為短缺,這其中最缺少的就是礦產資源。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為了一直保持軍隊主動戰鬥的激情,專門設立了獨特的石油資源分配方式,那就是哪個軍種能更快的佔領一個地區,就能享有該地區的石油分配權。在這個政策下,日本陸軍快速佔有了日本大部分的石油資源,光是在前荷蘭屬地中日本陸軍就擁有其85%的石油資源。而對於海軍中的各類艦艇來說,海軍所擁有的石油資源完全不能支持日常所需,這也是二戰時日本海軍難逃敗局的首要因素。

二戰時,由於缺少石油,日本丟掉了好幾場關鍵戰役,以至於到了現在,他們都從各國不斷進口很多石油存儲起來,為的就是不再被缺少石油這個問題絆倒。特別是日本海軍受影響尤其大,輸了好多關鍵戰役,特別是那場世界聞名的菲律賓海戰,戰役爆發的時候,石油不足的是日本實力最強的一艘航母,就那麼無助的被擱置在另一邊的島上,只能眼看著自己家的戰友被敵方肆意殺戮,同樣的情況發生過不止一次,不計其數。日本的航母本是強大的海上力量,而這股力量會走向末路的原因,也就是因為石油的缺少,雷伊泰灣戰役發生後,兩艘戰列艦又是因為缺少動力而沒有參與戰爭,於是輸掉了戰役,經此一役,他們的航母力量走向了毀滅。

日本的海軍與陸軍在二戰時矛盾極深,對於日本的軍事發展提供了反作用力,可見日本軍隊建立的不完善對於戰爭多麼不利。日本對於海軍及陸軍的分類,於明治維新時期誕生,由於資源問題,後來兩軍芥蒂越來越深,即便用日本天皇作為威脅,也沒有減少這種矛盾的產生。又因為二戰時的陸軍負責徵募士兵並進行兵力及相關人員的調動,所以日本海軍的製造廠的人員非常匱乏,海軍的物資就更不能進行充足的補給,因此,婦女、學生和朝鮮人也被安排在製造工廠中。無法提供充足的後勤物資也沒辦法進行長期作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本可以藉助其軍事優勢,結合海陸兩軍作戰特點,同心同氣將侵略延續得更長,甚至有可能實現侵略目的,但日本不僅要與他國進行作戰,內部矛盾還一直居上不下,就算當時居於最高地位的天皇權力也不能讓他們停止爭鬥。一邊始終維護天皇皇權的長州藩,他們負責陸軍。一邊是始終堅守幕府將軍軍權的薩摩藩,他們負責海軍。雖然他們最終的目的都是一致的,但仍不能影響海陸兩軍將這種爭鬥持續下去,隨著二戰他們在亞洲戰場上的氣勢的上漲,這種矛盾也愈加突出。而此時的天皇皇權猶如虛設,導致兩軍的矛盾逐漸走向高峰,直至日本戰敗,這種矛盾才得到了緩解。

只有不斷的總結歷史,才可以吸取教訓。站在日本的角度分析,雖然在1945年的戰敗對國內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但是日本也在其中收穫良多,尤其是在海陸軍的彼此配合方面,海軍和陸軍的矛盾已經存在十幾年了,日本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海陸雙方的配合所導致的,正是由於雙方不能同仇敵愾,所以導致日本的作戰能力受到了嚴重的影響,進而導致日本只能以戰敗告終。日本在這件事中收穫的經驗就是一定不能讓軍隊彼此內耗,但是已經發生過的歷史是無法重新上演的,因為錯誤而導致餓結局也無法再更改,所以日本只能坦然面對這個結果並從中吸取教訓。

根據歷史材料可知曉,日本的海陸兩軍在二戰時頻頻不和,兩軍之爭延續了百年。為何會這樣呢?那就得從二戰開始提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的政權沒有明確,軍隊處於兩種政權的複雜引導下,所產生的的政治觀點存在很大的差異。是推動海陸兩軍產生矛盾的一大力量。一旦稍稍引發一點點火苗,雙方定會激烈爭奪甚至產生打鬥。這種狀況,日本政府卻無動於衷,猶如一個旁觀者,不會對他們的爭鬥進行幹預或阻止,直至這場爭鬥有一方徹底失敗才算結束。擁有這樣任性以致自相殘殺的軍隊,日本政府究竟是如何忍受到百年之後。直至現在,這種爭鬥仍然存在,只是隨著全球化局勢發展成了一種明爭暗鬥的形式。

相關焦點

  • 二戰日本海軍為何斷油?不是資源不足,山本五十六:都怪陸軍
    但又因為日本的海軍和陸軍間一直存在摩擦,日本的海軍在多次戰役中絲毫沒有發揮出其真實能力。後來兩方又開始爭奪資源的分配權。日本海陸兩軍又陷入了無休止的爭執中,日本的海軍和陸軍對彼此的成見也就越來越多了。今天來談談日本建造的第一艘航母,「神州丸」號航空母艦,它是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的主力軍。
  • 二戰期間日本海陸軍有多不配合?山本五十六:斷石油都怪陸軍混蛋
    日本海軍的代表人物山本五十六曾說過「都怪陸軍太過於貪婪」,把當時兩軍不和的情況簡單的說明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海軍和陸軍都有軍事任務需要去執行,兩個軍隊在經濟資源上不能得到平衡,因此陸海兩軍在石油和礦產資源上競爭。因此二者的關係一言難盡。
  • 二戰時日本陸軍為何反對海軍佔領夏威夷的計劃
    隨後,日本海軍再也沒有重返夏威夷,而美國海軍則依託夏威夷對日本發動了反攻,最終奪回了太平洋上的制海權。對於沒有佔領夏威夷,日本海軍一直非常懊惱,甚至可以說耿耿於懷。實際上,日本海軍早就制定了進攻夏威夷的計劃,山本五十六就是這個計劃的主要推動者。在日本襲擊珍珠港的翌日,山本五十六就急切召見聯合艦隊參謀長宇垣纏,命令他「以攻佔夏威夷為目標,準備作戰計劃」。
  • 山本五十六能否算的上二戰十大名將?
    關於山本是否稱得上名將長期以來一直有爭執,山本在其海軍生涯的絕大部分時間是在海軍軍政部門度過的,應該說山本五十六是一個出色的軍政官僚而既不是一個海軍領導人也不是一個艦隊司令,在本篇開始之前先為大家介紹一下山本五十六。
  • 揭秘:日本陸軍和海軍的怪異內鬥,陸軍竟進攻海軍總部
    一群身穿黃色陸軍軍服的士兵,列隊、舉槍、瞄準,黑洞洞的槍口對準自己家的海軍司令部。陸軍士兵緊扣扳機,臉色寫滿了憤慨,預示著一場大戰即將開始。這不是演習,而是在二戰期間,日本海軍總部—海軍省 出現的畫面。
  • 為何二戰時期的日本陸軍和海軍不能好好的一致對外,而是內訌不斷
    當時的日本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日本海軍和陸軍最大的敵人,既不是美國軍隊也不是英國軍隊更不是其他軍隊,而是本應親如一家的日本陸軍和海軍。更有人說整個二戰期間,日本陸軍和海軍近80%的精力用於陸軍和海軍之間的爭鬥,只有20%的精力用於對外戰爭。有一個傳言說諾門坎戰役陸軍被蘇軍打敗後,日本海軍部隊居然放鞭炮進行慶祝。由此可見,雙方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 日本大將山本五十六為何要偷襲珍珠港?真正目的是什麼
    日本大將山本五十六為何要偷襲珍珠港?真正目的是什麼山本五十六是日本海軍中當時唯一反對加入軸心國的高級軍官,反對日本對外發動侵略戰爭,但在日本右翼勢力龐大的壓力和日軍高層的壓力下最終發動了太平洋戰爭。同時重視海軍航空兵在海戰中的作用,但未能完全擺脫「巨艦大炮製勝」理論的束縛,企圖在美太平洋艦隊得到加強前以海上決戰的傳統戰法將其殲滅,結果導致日本海軍在中途島海戰和瓜達爾卡納爾海戰中遭慘敗。1943年4月18日在視察部隊途中,其座機被美軍飛機擊落而斃命。
  • 日本陸海軍的夥食恩怨,陸軍餓的要吃草,海軍卻頓頓牛排
    日本在明治維新中,革新派有兩大主力軍分別來自薩摩藩和長州藩,本質上是兩大軍閥,他們在倒幕運動中結下了世仇,在明治維新結束後,長州藩成為了日本陸軍的主力,而薩摩藩成為了日本海軍的主力,而兩家的矛盾卻從未斷絕,並且變本加厲,一見面就吵架,到了海軍造坦克,陸軍造軍艦的地步,而且連螺絲的反向都要反著擰
  • 日本二戰十大名將排名,就認識山本五十六和岡村寧次的舉手
    德國出現了古德裡安、曼施坦因、隆美爾等數名世界頂尖名將,而日本師從德國,加上龐大的人口基數,不可能沒有名將出現,現在來看看日本人他們自己排的二戰十大名將都有誰吧。他所對抗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人數是島上日本人的3.5倍, 且裝備具有壓倒性優勢。美軍當時以為5天就可以把小島拿下的,結果美海軍、空軍與地面部隊協同作戰,依然打了1個多月才拿下, 這也是唯一一次美軍傷亡比日軍多的戰鬥。戰後連對手都對慄林中將稱讚不已,被美軍譽為日軍二戰中最優秀的將領。一個僅有20平方公裡,覆蓋著厚厚火山灰的小島,在二戰最後一年被視為兵家所必爭。
  • 山本五十六被擊落,日軍刺殺美高官,卻慘遭失敗,這是對等報復?
    先不論此事在道義和國際法上是否正確,單是從美軍的斬首行動來看,其實一點也不意外,因為美軍向來有這種傳統,早在二戰中,美軍便執行過類似的行動。1943年8月,為了給珍珠港死難的官兵報仇,美軍計劃刺殺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
  • 山本五十六對日軍有多重要?為何說他的死宣告日軍太平洋戰爭失敗
    山本五十六的死,對於日本海軍是一個極其沉重的打擊。日軍不僅損失了一位極具指揮天才的大將,還直接導致了日本在後來的太平洋戰爭中節節敗退,更讓日本民眾和軍隊的士氣飽受打擊,昭示了日本侵略戰爭的既定敗局,也加速了日本在二戰後期的潰敗。
  • 日本海軍戰神,山本五十六被美國獵殺,對日本的打擊有多大
    山本五十六是日本軍人的偶像,是法西斯分子的精神支柱,他的死對日軍士氣的打擊是難以想像的。即使那場戰爭已經過去,山本在日本依舊是神一樣的存在;從1953年,到2011年,以他為主角電影,日本就拍攝了13部。一個歷史人物,受到如此禮遇,這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罕見的;足見山本在日本人心目中的位置多麼重要。
  • 二戰時期,日本的海軍和空軍為何矛盾那麼深?看看他們的夥食標準
    而日軍內部也並不是鐵板一塊,其中陸軍和海軍之間的矛盾最大,雙方誰都看不起誰,首先作為常規部隊的陸軍在戰場上死亡慘重,而海軍卻仗著裝備優勢索要大部分的軍費,讓日本陸軍的很多高官不爽
  • 太平洋戰爭轉折點—「復仇計劃」之狙殺山本五十六
    在二戰太平洋戰爭史上,最繞不開的人物,就是舊日本帝國的海軍大將,「珍珠港事件」的策劃者,中途島海戰的發起人—山本五十六。山本五十六(1884年~1943年),日本軍國主義的神話和招魂者,號稱「太平洋之鷲」。山本五十六原來叫高野五十六,是武士高野貞吉的第六子,他出生那年,高野貞吉已經56歲了,於是便給兒子取名五十六。
  • 二戰日本海軍與陸軍內耗有多嚴重?由於陸軍,日本海軍斷油
    有一件事在當時也是特別有趣,對於那個時候的日本,陸軍在船舶總噸位上以遠遠超過海軍,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都是海陸軍的軍事責任義務這方面沒有一個很好的劃分規則,導致海陸兩軍在軍事發展階段產生重複甚至差別超越的因素。而且海軍在進行建造船艦時的條件遠遠落後於陸軍,當日本結束戰爭回到日本後,陸軍擁有日本大部分的石油資源。
  • 山本五十六警告:這不是勝利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最慘烈、最悲壯的戰爭之一,幾乎全世界都被捲入其中,戰火波及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等多個大洲,多個戰場同時打響大戰,其中太平洋戰爭是二戰中最恢宏的戰場之一,日本和美國在這裡排兵布陣,海戰規模空前巨大。
  • 二戰日本陸軍為何那麼恨海軍?被海軍剝削,兩年一門炮都沒造出來
    在二戰期間,日本的陸軍和海軍就矛盾不斷,日本陸軍為何那麼恨海軍?資源被海軍壓縮剝削,兩年一門炮都沒造出來。日本是一個島國,四面環海的地形肯定會以發展海軍為主要目標,他們的海軍都是精細化的培養方式,有資源優先享受的權利,陸軍就要排在海軍之後。
  • 二戰中美國最恨的一個日本人,不是東條英機,也不是板桓徵四郎
    二戰結束後,以美國為主導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開始審判日本戰犯。在所有提供的這些日本戰犯,肯定是中國及其他二戰同盟國最憎恨的一批人。眾所周知,東條英機、板桓徵四郎等作為甲級戰犯被處以了絞刑。但是作為二戰同盟國的美國,他們最恨的這個日本人,不在這些甲級戰犯之列。
  • 最豪橫的軍國主義賭徒山本五十六因賭而興,也因賭而亡
    偷襲珍珠港而身為此次事件的總導演,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立即就成為了舉世矚目的焦點人物。那麼,他為何要採取如此冒險和決絕的手段?雖然一些軍艦幸運地避開了日本航空兵的偷襲,但美國太平洋艦隊依然受損嚴重,在大半年的時間裡都處在收縮防禦和療傷恢復的狀態中。利用這段時期,日軍迅速向東南亞和西太平洋大肆擴張,貪婪地掠奪諸國的石油、糧食、橡膠、鐵礦等戰略資源,也讓日本達到了其以戰養戰的目的。
  • 山本五十六之死:一場奇襲,日本帝國海軍從此被美國壓著打
    山本五十六之死:一場奇襲,日本帝國海軍從此被美國壓著打 山本五十六是日本海軍的靈魂人物,擔任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官。他是日軍中最早宣導在海戰中結合使用海空軍,多造航空母艦的高級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