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日本陸軍和海軍的怪異內鬥,陸軍竟進攻海軍總部

2020-12-21 老儒說歷史

老儒說歷史第65期,歡迎您的關注評論。

一群身穿黃色陸軍軍服的士兵,列隊、舉槍、瞄準,黑洞洞的槍口對準自己家的海軍司令部。

陸軍士兵緊扣扳機,臉色寫滿了憤慨,預示著一場大戰即將開始。

這不是演習,而是在二戰期間,日本海軍總部—海軍省 出現的畫面。

同為一個國家效力,為何日本陸軍和海軍如此水火入容 ,猶如生死之敵呢?

內鬥傳統

日本海軍和陸軍的對立,從他們建立那一刻起就已經開始了。

日本是個島國,按理說應該比較重視海軍,但是在傳統上卻不會這樣。

明治維新時期,日本的陸軍和海軍被兩個藩所掌握,長州藩掌握陸軍 ,薩摩藩(不是薩摩犬)掌握海軍。

日本軍隊的原則是「陸主海從」,陸軍的地位高於海軍,這可能是因為當時的日本並不特別需要海軍,而更需要陸軍來平定國內叛亂。

當時的日本民間有這樣的一個傳統,兩個敵視的家族,如果一家把孩子送進了陸軍,另一家一定會把孩子送進海軍,足見在日本人心中,陸軍和海軍就是水火不容

陸海軍地位改變

明治維新後,日本逐漸強大,開始對外侵略。

中日甲午戰爭,日本海軍打敗了實力比較強的中國北洋艦隊。

1905年,薩摩人東鄉平八郎在日俄戰爭中又打敗了沙俄波羅的海艦隊。

隨著日本海軍在戰爭中戰功的越來越多,日本海軍開始不滿足於之前的「陸主海從」的格局。

日本海軍修訂了《戰時大本營條例》,規定「陸海對等」,從此,日本海軍在地位上和日本陸軍地位趨於平等。

但,這樣的改變讓日本陸軍和海軍的競爭更加變本加厲。

陸海軍戰時內鬥

日本的資源非常有限,針對有限的資源,陸軍和海軍必須拼盡全力去爭取,再加陸軍向來強勢。

二戰期間,日本陸軍本著「不求海軍」的原則,自己製造潛艇、運兵船,甚至航空母艦,承包了很多本來應該海軍承擔的任務。

日本海軍則自己研發了著名的零式戰機,以供自己的海軍陸戰隊使用。

日本陸軍和海軍在軍費的爭奪中更是不遺餘力,陸軍要多少,海軍就要多少,誰都不會比誰少。

軍國主義盛行下的日本,政府的權利很小,他們兩邊都不敢得罪,於是,日本的軍費開支越來越龐大,甚至一度達到了日本國民經濟的三分之二。

日本陸軍和海軍雖然在大方向上基本一致,但在戰略上的分歧卻很大。

日本陸軍很多人都比較崇拜德國,一直強烈要求和德國結盟,向英美開戰。

日本海軍卻反對與英美為敵,反而應該和英美搞好關係,因為日本海軍一直認為,他們不可能打敗英美。

日本陸軍看不起海軍,日本海軍更看不起陸軍,海軍大臣米內曾經公開嘲笑日本陸軍「我們海軍駕駛軍艦披風破浪,而你們陸軍卻只會在泥土了滾爬,土的要命」。

海軍還在海軍港口豎著「陸軍和狗不得入內」的牌子。

日本陸軍內的激進派不止一次要求對日本海軍動手,教育教育那幫白色的人。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海軍在後期經常敗仗,每次陸軍聽到海軍的敗仗,第一反應是擺宴席慶祝。

陸海軍的政體內鬥

日本內閣有一個特殊的規定,如果內閣中陸軍大臣和海軍大臣辭職後,不能推選合格人員繼任陸海軍大臣,那麼這一屆內閣就要倒臺,首相就要下臺。

日本陸軍和海軍不止一次用陸海軍大臣辭職的形式,讓以對方大將為首相的內閣倒臺。

因為傳統,日本陸軍會比日本海軍強勢一點,比如態度上、氣勢上,日本陸軍往往一言不合就拔槍相對。

1940年,日本陸軍強迫海軍同意對美國開戰,偷襲了珍珠港,當時的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說到「我們喚醒了一位強大的巨人,這場戰爭日本輸了」。

隨後,山本五十六被美軍擊落身亡,米內出任日本海軍大臣,這位山本五十六的好友在內閣會議上,一直強調儘快結束戰爭。

1945年,日本投降後,美國在東京設立了遠東軍事法庭,站在戰犯審判席上的幾乎都是陸軍大將,日本海軍大臣米內則作為了證人。

由此,日本陸軍和海軍的內鬥告一段落。

日本海軍和陸軍雖然內鬥不止,但在侵略的根本問題上是沒有分歧的。

他們之間的內鬥也成為世界戰爭中最奇葩的景象之一。

本文由老儒說歷史原創,歡迎關注,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日本海軍與陸軍之間,到底有什麼仇恨,為何內鬥了60多年?
    那麼,日本陸軍與海軍之間為何會有這麼嚴重的仇恨呢?其實,這是有歷史原因的。在19世紀的日本,到處都是割據一方的大名們。天皇雖然高高在上,但實際權力掌握在幕府將軍的手裡。這些地方上的大名相互進攻,就如同唐朝的藩鎮割據一樣。長州藩和薩摩藩都是其中的一個,這兩個集團本來就有矛盾。
  • 二戰日本海軍與陸軍內耗有多嚴重?由於陸軍,日本海軍斷油
    日本在亞洲戰場作戰時,日本的海軍和陸軍都將自己看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兩軍雖然都是為同一個國家而效力,卻在作戰時彼此不滿。尤其是對於石油資源的使用。當時的日本規定,最先到達某佔領地的軍種, 這個軍種就可以隨意使用此地的石油資源。海軍因此始終居於後列,所以日本的石油資源,很大程度上都由陸軍分配,且陸軍對於石油資源的需求並不是很大。
  • 日本歷史上「海軍馬鹿」、「陸軍馬鹿」的說法是怎麼來的
    在國民的團結性這個問題上日本依然給我們呈現的是極其矛盾的一種狀態:一方面日本人的團結協作精神在全世界都是聞名的,也正是憑藉這一精神使這個資源匱乏的彈丸島國得以崛起;然而另一方面日本人其實也是一個內鬥嚴重的民族——歷史上日本海軍和陸軍的關係正是日本這種內鬥的典型。
  • 二戰日本陸軍和海軍有多奇葩,陸軍死傷慘重,海軍放鞭炮慶祝
    二戰對我國影響最大的國家非日本莫屬,我國軍民齊心協力,一致對外,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在日本侵略者的威脅下,我國軍隊放下分歧,組成統一戰線,最終成功把侵略者趕了出去。但你知道日本國內陸軍和海軍的矛盾有多大嗎?
  • 二戰日本陸軍與海軍,到底有什麼血海深仇,竟然相互挖坑
    日本陸軍和海軍在二戰時候存在嚴重的不合,這是公開的事實,產生這樣的結果背後肯定有很多的原因,在明治天皇掌握實權以後,日本開始了著名的明治維新運動。在這場運動期間,日本組建了新式陸軍和海軍。陸軍高層基本上都是長州藩出身的將領,至於海軍將領則差不多都是薩摩藩將領。就這樣,長州藩與薩摩藩之間的內鬥,逐步演變成為陸軍與海軍之間的鬥爭。
  • 二戰時日本陸軍為何反對海軍佔領夏威夷的計劃
    但這個計劃遭到了日本陸軍的冷落,日本陸軍對這個計劃根本不配合。日本陸軍的不配合是日本海軍沒有奪取珍珠港的一個重要原因。那麼日本陸軍為何不願意配合海軍奪取珍珠港?日本陸軍不願意配合海軍進攻珍珠港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日本陸軍和海軍不和。陸軍和海軍的矛盾由來已久,早在明治維新時期就一直明爭暗鬥,雙方誰都不服誰,甚至互相拆臺,所以在二戰中出現了日本海軍造坦克,陸軍造航母的奇葩現象。
  • 二戰時,日本海軍和陸軍都非常強悍,為啥他們卻互相瞧不起
    不僅陸軍在東南亞的英美殖民地橫衝直撞來去自如。日本海軍更是十分了得,太平洋戰爭初期連強大的英美海軍都招架不住。 不過日本最終戰敗了,究其原因,除了美軍的強大,日本海軍和陸軍之間的內鬥,也是加速其敗亡的原因。按當時日本人的說法,日本海軍和陸軍最大的敵人,不是美國英國這些盟軍,而是本應親如一家精誠團結的日本陸軍和海軍。
  • 二戰日本陸軍海軍矛盾頻出:陸軍吃的糙米,在海軍被扔進大海
    然而日本這個奇葩的國家卻恰恰相反,在二戰期間,日本的海軍和陸軍依舊矛盾頻出,其具體表現簡直讓人大跌眼鏡。 據考證,日本海陸兩軍的前身分別是薩摩藩和長州藩,在佩裡叩關之前就因為貿易利益佔比不均衡而結下了梁子,在後來的西化改革中又因為立場不同互相對立,並將歷史矛盾延續到了近代的海陸兩軍中。考慮到日本是一個海上島國,所以日本政府就將大部分軍費都撥給了海軍,這讓日本陸軍眼紅不已,兩軍矛盾進一步加劇,就拿軍隊夥食來說吧,日本陸軍餓得要吃草,海軍卻豐衣足食,時不時「大採購」,把糧食扔進大海。
  • 日本海軍孤注一擲的雷伊泰灣海戰,為何卻被日本陸軍將領出言勸阻?
    但是戰爭都到了1944年末了,強大的美國海軍距離日本本土就只有咫尺之遙,如果再不能擋住美軍的進攻步伐,那麼日本差不多1945年就可以涼了。 平時看不起日本海軍的日本陸軍,竟然力勸海軍不要發動雷伊泰灣海戰? 要知道雷伊泰灣海戰本身是為了阻止美軍進攻日本陸軍防守的菲律賓啊,日本陸軍為何要如此勸阻日本海軍呢?
  • 為何二戰時期的日本陸軍和海軍不能好好的一致對外,而是內訌不斷
    陸軍在東南亞橫衝直撞來去自如,打得英美法軍隊抱頭痛哭。日本海軍更是十分了得,主動地向世界第一大工業強國的美國發起了進攻,偷襲珍珠港,使得美國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太平洋戰爭初期連強大的英美海軍都招架不住。然而日本卻戰敗了,這就讓人感到非常奇怪,不過究其失敗的原因,除了美軍的強大,還有日本海軍和陸軍之間的內鬥,也是加速其敗亡的原因。
  • 日本海軍和陸軍的血海深仇(上)
    講到現代日本的陸軍與海軍,就要先從明治維新之後說起。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分為兩大龍頭,長州藩和薩摩藩因倒幕有功掌握了軍隊,也慢慢的分化出現代的陸軍與海軍。19世紀中期由於大航海時代與重商主義崛起,日本幕府末期天下大亂。首先北極熊俄羅斯打響了第一槍,從堪察加半島南下到了北海道。
  • 從明治維新時他們互相見死不救,二戰時日本海軍與陸軍的恩怨情仇
    日本海軍與陸軍的矛盾根源還得從明治維新的時候說起,日本明治維新的主力軍是由薩摩藩和長州藩組成的,明治維新的初期日本剛剛從封建社會轉型,還沒有什麼議會,內閣,憲法也沒有,完全就是一個藩閥社會,和倭國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時期是差不多的。日本建立的新軍,士兵基本上是從薩摩和長洲兩個地方招募的,薩摩招收的是海軍,長洲招募的是陸軍。
  • 二戰時日本海軍裝備遠優於陸軍?海陸軍惡鬥,成日本最大軟肋!
    天皇當政之後,為了攏絡它們,就讓長州藩掌管陸軍,陸軍開始的兵員基本來自長州番,薩摩藩則負責建立海軍。從此日本軍隊就由陸軍和海軍組成,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撕B大戰,直到二戰失敗前,日本陸軍和海軍對外大打,對內相互使絆子,就差打起來了。陸軍打了敗仗海軍高興,海軍挨揍了陸軍樂得屁顛屁顛的,都希望利用二戰滅了對方。但海軍為什麼受到重視呢?
  • 海軍造坦克,陸軍造戰艦,二戰日本陸海軍不和都到了什麼奇葩地步
    而諸位有功之臣該封該賞的天皇自然忘不了,長州藩軍力以陸軍為主,戰後統一整編的日本陸軍自然就由長州藩勢力把持,代表人物就有伊藤博文,木戶孝允,高杉晉作,山縣有朋,井上聞多,乃木希典,兒玉源太郎,寺內正毅等人,而薩摩以海軍為主,海軍自然就落到了薩摩藩的手裡,代表人物有東鄉平八郎,山本權兵衛 ,西鄉從道等人。
  • 日本陸軍因看不慣海軍,自造登陸艦威力堪比航母,卻慘遭海軍擊沉
    更奇怪的是,這艘軍艦居然被日本陸軍控制和使用。這艘奇怪的戰艦就是日本陸軍的神州丸。 長州和陸軍強調陸主海從,海軍是協助陸軍的單位;而薩摩和海軍則主張二者地位平等。
  • 日本陸軍主張德意日三國聯盟,與海軍爭論74次,一《條約》全禁聲
    作為實施「北上」策略的試探性進攻,日本人不僅見識了蘇軍強大工業基礎帶來的震撼,更因為蘇、德兩國秘密籤訂《互不侵犯條約》,被盟友無情地出賣,一時成為國際大笑話。 也可以說,正是《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籤訂,叫停了諾門罕的戰事,也引發了日本政界的一場大震動,以陸軍為首的「親德派」遭到打壓,以海軍為首的「親美派」進入決策中心。
  • 二戰時,日本陸軍和海軍的矛盾很深,甚至給人一種借刀殺人的感覺
    日本陸軍和海軍之間的矛盾早在幕府末期就已埋下種子。當時日本陸軍的起家底子來自長州藩,而海軍的起家底子來自薩摩藩。而幕府末期的兩次討伐長州藩的戰爭,薩摩藩都有參與。而在七卿流亡事件薩摩藩與長州藩也曾鬧得險些動手。就這樣雙方誰也看不慣誰。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彼此之間的敵視越積越深。
  • 二戰日本陸軍研製潛艇?瞞著海軍找鍋爐廠幫忙
    參考消息網2月8日報導 二戰期間,日本陸海軍之間的矛盾可謂眾所周知,而這就導致日本陸軍借用海軍裝備調運人員、裝備的時候經常遭到後者嘲笑。於是,日本陸軍「很有志氣地」下定決心,打算通過自行研發海運艦艇來提升部隊遠程投送能力。
  • 日本海軍的夥食怎麼樣?陸軍吃不起飯的時候,海軍可以大魚大肉
    二、海軍奢華的菜譜 如果你覺得海軍只吃精米飯,並且把燕麥倒進大海就很奢侈的話,那你是沒見到日本海軍的菜譜。與日本陸軍那還算的菜譜一比,日本海軍的夥食簡直是奢華的代表,無論是士兵還是軍官。 當時日本陸軍士兵即便是在駐地裡,往往也就是一點菜和肉,加上一點醃菜,然後一碗味增湯加米飯就過去了。
  • 二戰期間 日本海軍的夥食標準為何遠遠高於陸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海軍與陸軍兩個集團之間在待遇上的差距眾所周知有目共睹,別的不提,單單說起官兵之間日常的飲食標準,兩者之間就有著非常明顯的不同。即便當陸軍士兵就著醃蘿蔔吞咽著飯糰子的困難時期,海軍的老爺們依然保持著長久以來有魚有肉的生活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