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陸軍研製潛艇?瞞著海軍找鍋爐廠幫忙

2021-01-10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2月8日報導 二戰期間,日本陸海軍之間的矛盾可謂眾所周知,而這就導致日本陸軍借用海軍裝備調運人員、裝備的時候經常遭到後者嘲笑。於是,日本陸軍「很有志氣地」下定決心,打算通過自行研發海運艦艇來提升部隊遠程投送能力。

1943年,日本陸軍參謀本部下屬主管船舶的第10課,奉命開始了「由」字潛艇的秘密研發工作。負責這一研發任務的鹽見少佐和中村大尉對「由」潛艇的技術可行性先期展開基礎調查,1個月後他們向參謀本部第10課提交了《運輸潛艇研究概要》。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日軍運輸船隊。

這份文件中列出的數據雖然性能上不好看,卻遵循了陸軍高層提出的「操作簡單、性能一般」的基本方針——速度達到5節即可,裝載容量10立方米(以糧食計算約為24噸,大致相當於1個師團2萬名士兵1天的夥食定量)。

日本陸軍計劃首批先造20艘,最終完工400艘,以此擺脫對日本海軍的依賴。搞笑的是,為避免海軍幹擾,日本陸軍高層還下達了特別指示,要求建造過程完全對海軍保密,特別是絕對不能使用海軍控制的造船廠。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日軍炮艇。

也正因為對海軍保密,日本陸軍在物色造船廠時頗費了一番周折,只能在機車廠、鍋爐廠等「周邊行業」尋找製造商,最後選中了日立製作所的笠戶工廠和東京月島的安藤鐵工所。而在實際建造過程中,日本陸軍為加快進度還對原有設計做了進一步簡化處理。

當然紙是包不住火的,在計劃開始實施幾個月後,日本海軍已經覺察到了陸軍的「異動」,並對其進行規勸,發現無果後曾表示願給予協助,但自大的日本陸軍肯定是不願吃「嗟來之食」。1943年10月29日,第一艘「由」字潛艇下水,經試航後當年12月下旬便交付日本陸軍船舶司令部。單從時間上看,從設計到下水交付,日本陸軍只用了9個月的時間,速度的確驚人。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美軍繳獲的日本潛艇。

要駕駛這些潛艇,當然要培養艇員,日本陸軍也沒找海軍要人,而是從坦克部隊等技術兵種抽調人馬接受為期3個月的速成訓練,就這樣大概召集了3000人。但問題在於,這麼趕工出來的簡陋產品,質量能好到哪去?

1944年5月日本陸軍派遣由1艘潛艇母艦、3艘「由」字潛艇和301名艇員組成的運輸船隊出徵雷伊泰灣。然而,在奔赴馬尼拉的途中,粗製濫造的「由」字潛艇就故障不斷。好不容易於當年7月18日進入馬尼拉港,所有潛艇都需要大修。但這批修理過的潛艇不久後也遭遇了滅頂之災——1號艇為規避美軍空襲緊急下潛失敗沉沒,2號和3號艇也被美軍戰艦擊沉。「由」字潛艇首次出擊,就以全軍覆沒而告終。(作者/徐傑)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參考消息網的觀點。參考消息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

相關焦點

  • 貨船鬥潛艇,平民戰陸軍,「運輸特攻隊」伊豆丸的奮戰
    瓜島作戰時,日本陸軍吃夠了補給中斷的苦頭。當時日本海軍運輸補給採用的三種特殊方式鼠運輸(驅逐艦)、蟻運輸(大發艇)和鼴鼠運輸(潛艇)中,陸軍評估認為鼴鼠運輸最為有效。但海軍的大型潛艇是要打仗的,捨不得消耗在運輸中。而海軍提出將老式潛艇交給陸軍,由陸軍配置人員搞運輸的方案,日本陸軍又怕到頭來連人帶艇都被海軍控制。最後只有一個辦法——自己造。
  • 二戰時日本海軍裝備遠優於陸軍?海陸軍惡鬥,成日本最大軟肋!
    天皇當政之後,為了攏絡它們,就讓長州藩掌管陸軍,陸軍開始的兵員基本來自長州番,薩摩藩則負責建立海軍。從此日本軍隊就由陸軍和海軍組成,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撕B大戰,直到二戰失敗前,日本陸軍和海軍對外大打,對內相互使絆子,就差打起來了。陸軍打了敗仗海軍高興,海軍挨揍了陸軍樂得屁顛屁顛的,都希望利用二戰滅了對方。但海軍為什麼受到重視呢?
  • 二戰日本陸軍為何那麼恨海軍?被海軍剝削,兩年一門炮都沒造出來
    在二戰期間,日本的陸軍和海軍就矛盾不斷,日本陸軍為何那麼恨海軍?資源被海軍壓縮剝削,兩年一門炮都沒造出來。日本是一個島國,四面環海的地形肯定會以發展海軍為主要目標,他們的海軍都是精細化的培養方式,有資源優先享受的權利,陸軍就要排在海軍之後。
  • 二戰時日本陸軍為何反對海軍佔領夏威夷的計劃
    但這個計劃遭到了日本陸軍的冷落,日本陸軍對這個計劃根本不配合。日本陸軍的不配合是日本海軍沒有奪取珍珠港的一個重要原因。那麼日本陸軍為何不願意配合海軍奪取珍珠港?日本陸軍不願意配合海軍進攻珍珠港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日本陸軍和海軍不和。陸軍和海軍的矛盾由來已久,早在明治維新時期就一直明爭暗鬥,雙方誰都不服誰,甚至互相拆臺,所以在二戰中出現了日本海軍造坦克,陸軍造航母的奇葩現象。
  • 二戰日本海軍與陸軍內耗有多嚴重?由於陸軍,日本海軍斷油
    有一件事在當時也是特別有趣,對於那個時候的日本,陸軍在船舶總噸位上以遠遠超過海軍,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都是海陸軍的軍事責任義務這方面沒有一個很好的劃分規則,導致海陸兩軍在軍事發展階段產生重複甚至差別超越的因素。而且海軍在進行建造船艦時的條件遠遠落後於陸軍,當日本結束戰爭回到日本後,陸軍擁有日本大部分的石油資源。
  • 二戰日本坦克盤點,和陸軍不對付,海軍自己研製坦克!
    歡迎來到【有觀點大歷史】進行考證、整理的二戰裝備錄,讓我們繼續「日本裝甲篇」,由於當時日本裝甲型號多達數十款,觀史君將分多期進行盤點。圖為九一式重戰車,重18噸,搭載一臺224馬力發動機,時速25公裡,配一門57毫米口徑主炮。
  • 日本海軍專坑陸軍,日俄戰爭坑死4萬人,二戰又讓15萬人成靶子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一個國家的海軍和陸軍因為資源會產生矛盾,但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像日本的海軍和陸軍的矛盾那麼大。對二戰歷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日本的海軍和陸軍之間有不可調節的矛盾,甚至達到了海軍造坦克,陸軍造潛艇的地步。甚至有人說,因為他們的矛盾,對手省了一半的力。所以在日本有一個梗就是:「海軍馬鹿,陸軍馬鹿」。日本海軍和陸軍的矛盾來源已久,要從日本的戰國時期說起,當時長洲藩和薩摩藩有很深重的矛盾,經常要鬧到到火拼的地步。
  • 二戰時,日本海軍和陸軍都非常強悍,為啥他們卻互相瞧不起
    我們知道,二戰時日軍表現出了強悍的戰鬥力。不僅陸軍在東南亞的英美殖民地橫衝直撞來去自如。日本海軍更是十分了得,太平洋戰爭初期連強大的英美海軍都招架不住。 不過日本最終戰敗了,究其原因,除了美軍的強大,日本海軍和陸軍之間的內鬥,也是加速其敗亡的原因。
  • 二戰時,日本陸軍和海軍的矛盾很深,甚至給人一種借刀殺人的感覺
    日本陸軍和海軍之間的矛盾早在幕府末期就已埋下種子。當時日本陸軍的起家底子來自長州藩,而海軍的起家底子來自薩摩藩。而幕府末期的兩次討伐長州藩的戰爭,薩摩藩都有參與。而在七卿流亡事件薩摩藩與長州藩也曾鬧得險些動手。就這樣雙方誰也看不慣誰。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彼此之間的敵視越積越深。
  • 二戰日本陸軍海軍矛盾頻出:陸軍吃的糙米,在海軍被扔進大海
    然而日本這個奇葩的國家卻恰恰相反,在二戰期間,日本的海軍和陸軍依舊矛盾頻出,其具體表現簡直讓人大跌眼鏡。 據考證,日本海陸兩軍的前身分別是薩摩藩和長州藩,在佩裡叩關之前就因為貿易利益佔比不均衡而結下了梁子,在後來的西化改革中又因為立場不同互相對立,並將歷史矛盾延續到了近代的海陸兩軍中。考慮到日本是一個海上島國,所以日本政府就將大部分軍費都撥給了海軍,這讓日本陸軍眼紅不已,兩軍矛盾進一步加劇,就拿軍隊夥食來說吧,日本陸軍餓得要吃草,海軍卻豐衣足食,時不時「大採購」,把糧食扔進大海。
  • 揭秘:日本陸軍和海軍的怪異內鬥,陸軍竟進攻海軍總部
    一群身穿黃色陸軍軍服的士兵,列隊、舉槍、瞄準,黑洞洞的槍口對準自己家的海軍司令部。陸軍士兵緊扣扳機,臉色寫滿了憤慨,預示著一場大戰即將開始。這不是演習,而是在二戰期間,日本海軍總部—海軍省 出現的畫面。
  • 二戰日本陸軍和海軍有多奇葩,陸軍死傷慘重,海軍放鞭炮慶祝
    二戰對我國影響最大的國家非日本莫屬,我國軍民齊心協力,一致對外,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在日本侵略者的威脅下,我國軍隊放下分歧,組成統一戰線,最終成功把侵略者趕了出去。但你知道日本國內陸軍和海軍的矛盾有多大嗎?
  • 日本歷史上「海軍馬鹿」、「陸軍馬鹿」的說法是怎麼來的
    二戰時期日本陸軍和海軍之間就互相罵對方是「馬鹿」。所謂的「海軍馬鹿」、「陸軍馬鹿」其實也就是「海軍是」、「陸軍是蠢貨」的意思。到底是什麼矛盾使日本陸軍和海軍之間互罵呢?日本是一個曾給中華民族帶來過巨大災難的國家,每當國人反思我們如此偌大一個國家被東洋彈丸島國欺凌之時總會有一種說法就是:日本人團結,而當時的舊中國處於內亂之中。
  • 二戰時最大的潛艇,日本海軍當時最好武器之一,伊-400潛艇
    在二戰期間,大洋深處的「狼群戰術」被德國發揮得淋漓盡致,作為軸心國的日本,在潛艇方面也有很強的實力,日本就曾在二戰的時候,造出了當時最大潛艇伊-400潛艇。伊-400有多大呢?在核動力潛艇出來之前,可以說它就是潛艇「扛把子」的。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也讓日本走上「工業時代」,從而進行了對外的侵略和擴張。日本在20年代末期就進行了潛艇的研究,當時泰國和日本的關係走到很近,從日本買走的幾艘潛艇,也讓當時泰國的潛艇部隊成為了「亞洲第二」。這說明當時日本在潛艇製造的水平還是非常先進的。
  • 海軍造坦克,陸軍造戰艦,二戰日本陸海軍不和都到了什麼奇葩地步
    也許是清軍的陸軍表現的太差勁,沒有體現日本陸軍的功勞,所以陸軍只拿到了五千八百六十萬日元。這一事情的結果就是在日俄戰爭中,日本海軍能包圍旅順港,在對馬海峽全殲俄第二太平洋艦隊,但陸軍就只能在旅順和俄國人死磕,拿萬歲衝鋒對戰馬克沁機槍,傷亡慘重,乃木希典連自己的兩個兒子都賠了進去,好歹贏下了陸上戰鬥。這讓日本國內產生了海軍牛逼,陸軍無能的印象。
  • 從明治維新時他們互相見死不救,二戰時日本海軍與陸軍的恩怨情仇
    就是這麼一個被我們稱之為「彈丸小國」日本,1868年開始向歐美列強學習,進行了「明治維新」國力迅速增強,躋身世界資本主義列強之列,並迅速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然而,在二戰的時候,日本的陸軍多次對海軍的求救置之不理,甚至有時候暗地下絆子,他們之間到底有什麼樣的恩怨情仇呢?
  • 二戰日本陸軍與海軍,到底有什麼血海深仇,竟然相互挖坑
    日本陸軍和海軍在二戰時候存在嚴重的不合,這是公開的事實,產生這樣的結果背後肯定有很多的原因,在明治天皇掌握實權以後,日本開始了著名的明治維新運動。在這場運動期間,日本組建了新式陸軍和海軍。陸軍高層基本上都是長州藩出身的將領,至於海軍將領則差不多都是薩摩藩將領。就這樣,長州藩與薩摩藩之間的內鬥,逐步演變成為陸軍與海軍之間的鬥爭。
  • 為何二戰時期的日本陸軍和海軍不能好好的一致對外,而是內訌不斷
    當時的日本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日本海軍和陸軍最大的敵人,既不是美國軍隊也不是英國軍隊更不是其他軍隊,而是本應親如一家的日本陸軍和海軍。更有人說整個二戰期間,日本陸軍和海軍近80%的精力用於陸軍和海軍之間的爭鬥,只有20%的精力用於對外戰爭。有一個傳言說諾門坎戰役陸軍被蘇軍打敗後,日本海軍部隊居然放鞭炮進行慶祝。由此可見,雙方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 二戰期間 日本海軍的夥食標準為何遠遠高於陸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海軍與陸軍兩個集團之間在待遇上的差距眾所周知有目共睹,別的不提,單單說起官兵之間日常的飲食標準,兩者之間就有著非常明顯的不同。即便當陸軍士兵就著醃蘿蔔吞咽著飯糰子的困難時期,海軍的老爺們依然保持著長久以來有魚有肉的生活標準。
  • 二戰前七大主要參戰國海軍實力排名
    只是此時英國海軍痴迷於自己巨艦大炮的威力,對潛艇和海軍航空兵發展不足,加之作戰區域涉及幾乎大西洋、地中海、南太平洋等地,在二戰中同時要面對德意日三國,在付出慘重的代價後取得了勝利。但是當二戰開始後,雖然在太平洋損失了數艘戰艦,但是美國強大的軍工生產能力很快就為美國海軍提供了更多更先進的戰艦,也使得其得以後來居上超過在戰爭中損失慘重的英國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