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兄弟同時愛上鄰家小妹,這是一個親情與愛情抉擇的難題,在21世紀的人看來,只要溝通得當都是有藥可救的。
結局可能是《以家人之名》的那樣,相愛的兩個人幸福地走在一起,另一個繼續尋覓自己的真愛;
也有可能如《宮》裡面的結局一樣,兩兄弟之間進行一番你死我活的爭奪,最終其中一個以真心俘獲女子的心。
可是如果故事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有著濃重地方色彩的茶峒小邊城裡,那就是關乎生死的大事。
沈從文的《邊城》就講述了一件兩兄弟同時愛上渡船女的悽美故事。說它悽涼是因為結局讓人嘆息,說它純美是因為每個人內心真的純淨,沒有那麼多的爾虞我詐,可是邊城裡相愛的人,最終都沒有成為世外桃源中的神仙伴侶。
只因為所有人的心中都有一根縴繩,在牽引著他們堅定地走著偏離自己內心的路,心在別處,只能手握縴繩隨船走。這根縴繩就是茶峒的老規矩,舊習俗,是每個人都不能撕開的面子和面紗。
這部小說只講了3段愛情,結局卻都讓人惋惜又熟悉的存在且流傳著。
01翠翠媽與軍官的愛情是心動的巨人,卻是行動的矮子
翠翠媽和軍官是自由戀愛,並沒有遭到誰的反對,即使翠翠媽未婚先孕,懷著身孕和老船夫生活在一起,也不曾得到過老船夫的責罵和刁難,翠翠的出生也並沒有得到大傢伙的輕視和嫌棄,反而是更多的關心和照顧。
翠翠媽和軍官的愛情是典型的走馬路,也就是當地的風俗情歌對唱。從老船夫的回憶裡,可以看出,軍官的歌聲打動了翠翠媽的心,心動就可以愛了,並且有了孩子,卻因為翠翠媽捨不得離開老船夫,而軍官丟不下名譽,雙雙殉情。
這個在我們看來毫不衝突的選項,卻讓軍官用生命來證明,是不是有點不可思議?
軍官完全有養活翠翠媽的能力,也用歌聲贏得了心愛的女人,卻不能帶走心愛的女人,於是把命留下以證明自己的真愛。
為了愛可以不要命,為什麼不能留下命來撐渡船,從此在邊城這個世外桃源和心愛的人過一生呢?軍官還是沒有面對新生活的勇氣吧?舍不下名譽與地位,寧願死去也不願好好活著,這就是面子大於生命的生活環境賦予他的生命價值了。
而翠翠媽只有追愛的心,卻沒有尋愛的勇氣,只想一輩子守在老船夫身邊,既然愛了,為什麼不能隨愛人一起遠走?因為那根守了一輩子的縴繩是她賴以生存的依靠,離開縴繩,離開老船夫,翠翠媽什麼都沒有。
軍官已經死了,也沒能喚醒翠翠媽對生命的珍惜,生下翠翠之後喝冷溪水死亡,看似是殉情,實則是對命運最無力的反抗。
她以為只有死了才是對自己未婚先孕最好的交代,可是她卻不曾想到,這樣的不負責任對翠翠的一生,影響是多麼的大!
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裡說:「凡是讓人幸福的東西,往往又會成為他不幸的源泉。」確實如此,這世間唯有愛情最美,愛對了就是最美的愛情,愛錯了就是一生的遺憾和不能重來的青春。
02 儺送與翠翠的愛情是緣分的偶然,卻是宿命的必然
翠翠到了15歲,按當地風俗就是談婚論嫁的年齡了,因為生活相對的封閉和落後,對人的認識不多,印象深刻的事情就會一直記在心裡。
可以說,翠翠和儺送的愛情始於13歲的端午節,翠翠在城裡和爺爺走失,被儺送找人送回家,那是一種用人品徵服的好感一直保留在翠翠心中。
但是儺送的哥哥天寶,也喜歡翠翠,源於14歲的一次躲雨偶遇。翠翠卻只對儺送一人鍾情,即使天寶走了車路,請了媒人,翠翠也是不情願的表情,爺爺也沒有以家長施壓,要翠翠自己選擇。
所有這些符合當地的習俗,所以都很正常,就連哥倆開誠布公地準備走馬路,兩個人輪流晚上給翠翠唱歌,憑運氣決定誰來贏得翠翠,也是合情合理的,如果故事到這裡,兩兄弟繼續給翠翠唱歌到翠翠動心,結局恐怕還是會一樣。
因為天寶和儺送誰都沒有面對落選的勇氣,在這個小邊城裡,誰都愛自己的面子比命重要,特別是男人。爺爺是,軍官是,順順是,天寶是,儺送也是。
當天寶意識到自己比不過儺送時,就果斷出走。其實從請媒人提親就已經可以看出來,翠翠對天寶無意。如果天寶真的可以痛快地接受輸贏,該面對的總是要面對。
面對自己喜歡的女人當自己的弟媳婦,並且要天天見面,就不會在弟弟給心愛的人唱歌還沒有結果的時候就出走。
天寶出走只是不想面對大家的議論,也不知道如何應對這些面子問題,其實就是一種對風俗習慣無聲的逃避,也是自己解不開這些心結。如果天寶和賀子秋一樣,以天寶的豪爽和率真,找一個志同道合的媳婦肯定不成問題,那也就沒有後來這些惡性連鎖反應了。
天寶外出押船走貨,意外落水,本來是不關任何人的事,自己做的決定,自己認定了在唱歌上比不過儺送,要闖出另外一條路,尋找自己的新生活。
但是在儺送和鄉親們看來就不一樣了,天寶給翠翠提親過,沒有看上天寶,卻看上了儺送,這不是證明天寶比儺送差嗎?
可是在情感問題上真的有好壞對錯之分嗎?懂的人都知道,愛一個人不需要理由,不愛只需要一個理由。
天寶出事,儺送的面子上自然掛不住,他不可能心安理得地在自己大哥死之後,和翠翠走在一起,但他心裡也容不下別人,比如王團總的女兒和那座碾坊。
儺送和翠翠之間的這點情意,也只能留在彼此的心裡,走著翠翠媽和軍官的老路。翠翠守著爺爺的渡船,儺送守著對翠翠的那份情遠走,交集永遠只能在彼此靈魂的深處,而不會在大眾的視野裡,這是由生她們養她們的故鄉世俗決定的。
翠翠守著爺爺不離開,儺送守著對哥哥的歉疚解不開,因為沒人捅破那層窗戶紙,告訴她們,相愛的人在一起沒錯。
這裡不接受,天涯海角那麼大,總有容得下她們的地方。可是沒有人這樣做,也沒有會這樣說,因為這個地方給予他們的先例是,即使是死,也逃不脫宿命的安排。
不僅翠翠媽如此,翠翠如此,連妓女也是如此
03 妓女與水手的愛情是靈魂的守望,是身體的遙望
雖然妓女和水手算不得是登上檯面的愛情,但是文中對水手和妓女的愛情也是可見一斑。
看兩個人水手的對話,一個說:「你信不信她心裡有我?」另一個水手說:「我不信」,只見水手輕鬆地吹了個口哨,吊腳樓上的妓女便停止了唱曲,朝窗戶往外看,這時,兩個水手都笑了。
兩個男人,說這樣的話,做這樣的事,可能有炫耀的成分在裡面,也可能算不得真正的愛情,但是,漂泊的水手在外面通過歌聲就知道是誰在屋裡唱歌,屋內的女人通過哨聲就知道是誰在呼喚自己,這樣一種默契也不是一兩天的情分可以有的。
兩情相悅的人,既然已經心有所屬,為什麼男人不直接娶了妓女回家安分過日子,女人為什麼還要身在曹營心在漢地做著老本行?因為她們都舍不下面子,也離不開生他養他的地方,害怕未知的世界,所以即使愛,也只能躲在自己的心底,披上光鮮的面子外衣,過著心口不一的日子。
愛情是靈魂與靈魂的吸引,而愛情是掩飾不住的,所以我們總是在愛情來臨的時候,恍惚得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而風俗習慣是我們從小被灌輸和滋養的來源。
當愛情來臨時,我們的身體會誠實地跟隨心走。當愛情與風俗習慣相悖時,有的人選擇勇敢地逃出去;有的人選擇躲在風俗這個大殼裡,偷偷摸摸地呵護愛情;有的人選擇溺死在風俗的大河裡......
當愛情的浪潮蔓延到心靈之外時,有勇氣衝破世俗的桎梏,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自由愛情。願愛情來臨時,我們都能夠活得不糾結,不遺憾,表裡如一,輕鬆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