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珠可以根據品質級別分為四個級別:
第四級 天珠族(dZi Family) 四類天珠中最次級的一種,其中以木化石、瑪瑙珠及紅玉髓等天珠為主。
第三級 次天珠(Chung dZi)
比天珠族品質高一級的就是次天珠類,而水珠、線珠或壽珠等便屬於這種類別。
第二級 真天珠(dZi)
屬於第二品質高的名叫真天珠類,體積較細,珠身由一至十二眼都有,花紋方面以蓮花、寶瓶及虎紋為主。
第一級 至純天珠(Pure dZi)
所有天珠中品質最高的一種,珠身所擁有的天眼數目與花紋等特點,大致和真天珠類相同,不同的是至純天珠體積較大及粗壯。碎裂的至純天珠可以看到內部的顏色為乳白色、黑色部分僅深及半徑的三分之一左右。
天珠的製作工藝:
從考古發現來看,蝕刻瑪瑙文化其實發源於美索布達米亞平原及古印度,西藏地區的古象雄王國最早從印度和伊朗引進了蝕刻工藝,當時的古象雄王朝苯教興盛,於是象雄人將苯教的圖騰符號蝕刻在瑪瑙等礦石上,形成了最早的天珠。 天珠的製作工藝一般是經過僧侶用九眼石頁巖、玉髓、瑪瑙原石等材質打磨過後,初步形成天珠的花紋(有些是不明顯,有些是花紋殘缺,或者是沒有花紋),然後通過特殊製成的顏料繪上的,經過藏藥的泡製等形成。一些老天珠因為年代久遠,它的一些特殊的工藝和配方已經失傳,因此愈顯珍貴。經過優秀工藝製作的天珠,紋飾清晰漂亮,且腐蝕顏料深入材質,甚至浸透整個珠體,但又不會破壞珠體外觀紋飾。珍貴的老天珠顏料是順著原石的自然紋理浸透、加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