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幾天就要過年了,不但人在旅途,年貨也在旅途。
不管是網購年貨節,還是在鄉村大集採買,有幾樣沾喜氣送吉利的吃食,一定要準備。老話就說過,「能吃是福」,吃到了福也就到了。福到了,富也到了。
無論是年夜飯,還是春節日常吃吃吃,都要把這幾樣端上來,祝願大家吃出來一年的好福氣、好運氣!
先上桌的就是發糕。
平時的發糕,是這樣的。
穿上皮鞋打上領帶後,就是這樣的。
發糕取「發」的音,預示新一年要發財、發達,糕則是要高升、高就,這個是必須要吃一點的。
而且,外型發得越大裂痕越深,就越像笑口常開,也象徵新的一年運勢越好。
還有年糕,也叫「年年糕」,諧音「年年高」,年年高升、年年進步,對於小朋友則是年年長高個。年糕在崇禎朝的時候,就是春節必吃,也是唯一能和餃子打個平手的主食系猛將。
餃子,是過年必須吃的。俗話說「初一餃子初二面」。大年初一,這天,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餃子。餃子不但有「更歲交子」之意,而且餃子外形像元寶,春節吃餃子還能「招財進寶」,誰能不喜歡呢?
初一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湯圓,無論怎麼叫,都是象徵圓圓滿滿、團團圓圓。
魚,自然也不必說,無論南方北方年夜飯都是有的,象徵「年年有餘」。明、清就有開始盛行的「八寶說法」,其中一寶就是「玉魚」,表示「吉慶有魚(餘)」。要是有蓮藕就更好了,蓮連有魚,世代富足安康。
過年時,雞也是能帶來好運的。雞,寓意吉祥、吉利,「雄雞一唱天下白」,大公雞還有「御死避惡,鎮邪避妖」的特技。
雞的正面形象,幾乎是全世界的共識,法國的象徵物就是高盧雄雞,在基督教中公雞甚至代表著基督,在美國公雞的紅雞冠,寓意著太陽,可以驅魔避煞
不過,過年吃雞一定要全雞、整雞上桌,象徵全家、全體都吉祥吉利,千萬別上半隻雞,這個好運氣就要「破相」了。
橘子是春節常備水果,是吉利果,是過年的壓歲果。因為「橘」和吉利的「吉」諧音,討個大吉大利的彩頭。如果在廣州,特別是潮汕一帶,人們把柑橘叫大桔,就是要取「大吉」的意思。而且,橘子酸甜爽口,容易剝皮又好吃。
除了橘子,還有蘋果象徵「平平安安」。菠蘿在閩南話裡,和「旺來」讀音相近,因此,臺灣民俗裡有過年家裡擺菠蘿,求取吉利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