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縣曲藝家相聚宋樓王橋村:桃花流水展曲藝,別有洞天在人間

2020-12-16 愚伯的自留地

圖文:程守忠

2020年3月26日,陰晦的天氣,並不能屏蔽花紅柳綠的春光,豐縣曲藝家協會的部分藝術家,來到大鼓藝人黃啟光先生的桃園裡,展現了曲藝的風採。時下,復新河清波蕩漾,堤畔桃花盛開,曲藝各逞奇妙,正是:桃花流水展曲藝,別有洞天在人間。

豐縣宋樓鎮黃樓村王橋聚落,橫跨復新河兩岸,是一座美麗的村莊。今天,雖是陰天,依然春和景明,碧波如鏡,百花倒影,一派祥和氣氛。

西電東送的線路,正好經過村莊南面,給這座靜雅的村莊,平添現代化的氣氛。

豐縣著名大鼓藝人黃啟光先生,就是王橋村人。他的庭院裡,梨花開放,香椿萌發。他說,表演完畢,上午飯我們吃的一道菜,就是香椿芽抱雞蛋,咱們喝兩盅。

門前的麥田,剛經歷了一場春雨的滋潤,含珠帶露,分外精神。

油菜花鋪金,與桃花相映成趣。

大家帶著音響、樂器,來到復新河畔。

此岸,桃花灼灼;彼岸,菜花金黃,梨花如雪!一河碧水,映帶左右。

藝術家們在調試揚琴。豐縣琴書,因以揚琴為主要伴奏樂器,又名豐縣揚琴,以高亢奔放、樸素端莊的說唱風格,被稱作徐州琴書的上路。

一旁,花自芬芳水自清!

張先英女士報幕:劉素英女士演唱《劉二姐算卦》,王傳金、王傳愛、韓永福伴奏。

今年79歲高齡的卜凡可老先生親臨現場錄製節目。退休前,老先生在縣文化館負責曲藝,至今對此滿腔熱忱,令人感佩。

琴音悅耳,伴奏和鳴,劉素英女士字正腔圓,聲情並茂,令聽眾如痴如醉。

豐縣琴書,源於明代小曲,至康熙年間形成自敲自唱的表演形式,以小曲述說故事,抒發感情。

這些長篇傳統曲目《呼延慶打擂》、《郭紅俠掃北》、《月唐傳》、《金鞭記》、《楊家將》、《兒女風塵記》、《敵後武工隊》,年長的朋友們,咱們記憶猶新吧?

我們需要多元化的生活,而不是僅僅裹足於電腦前、手機中。

此曲應為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

2008年6月,豐縣琴書入選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願我們的傳統文化,後繼有人!

王以軒先生演唱《紅葉題詞》,王傳愛先生伴奏,張先英女士敲琴。《紅葉題詞》唱詞雅致,陽春白雪;王以軒先生唱腔老道,極富感染力。

韓永福、張先英夫婦聯袂演唱琴書《逆行者》,傳統藝術與現代生活對接,原來也可以達到如此酣暢淋漓的效果!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之後,琴書演唱逐步趨於消失,至今僅有極少數藝人,在節日或者慶典的文藝演出中,以小段展示這種藝術形式了。

今日在此聽聞,不禁感慨萬千。

張鳳蘭女士演唱豐縣墜子《送情郎》,韓永福先生伴奏。

豐縣墜子,又稱墜子書,因主要伴奏樂器墜琴而得名,廣泛流行於蘇魯豫皖接壤地區。豐縣墜子的前身為漁鼓墜,漁鼓墜又是由漁鼓(亦稱道情)衍變而來,約形成於道光年間。清末民初,王溝鎮漁鼓墜藝人王本來、孫合生等去掉伴奏樂器漁鼓,開始用墜琴伴奏,此後,漁鼓墜便在豐縣改稱墜子。

花靜靜地開。

水微波漣漪。

張鳳蘭女士報幕:壓軸戲,黃啟光先生演唱大鼓《農家樂》。

黃先生唱起來:春風送暖燕壘窩

水青草綠鮮花多

農村變化實在大

人人過上好生活

三農政策實在好

農民種地受益多

保險如吃定心丸

各種作物有補貼

……

豐縣大鼓始於道光年間,是由豐縣漁鼓衍生而成的民間說唱藝術,清末民初已在縣內廣為流行,民末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為興盛期。

那時,演出多在農村或集市街頭,亦或進入曲藝廳堂,活動範圍也由縣內擴延至蘇魯豫皖接壤地區的廣大農村集鎮。

豐縣大鼓是說唱並重的曲藝形式,多由單人擊鼓和板演唱,伴奏樂器為短腳小鼓(用竹製鼓架支起小鼓)和月牙板(亦稱梨花片),演唱時,演員右手執鼓楗,左手操月牙板,鼓板有一定節奏,說唱中,用來填空和烘託氣氛。

說唱中,鄉土語言較多,迎合俚俗,吸引觀眾。曲調有「平調」、「寒調」、「苦調」等,板式有五鼓三板、垛板等;伴奏鼓點的套路有「急緊風」、「四擊頭」、「水底魚」、「風穿牡丹」、「鳳凰三點頭」等。縣內有「學會綿羊叫,才像大鼓調」之說。

代表性書目有《八美圖》、《十把穿金扇》、《撲龍記》、《響馬傳》、《施公案》、《包公案》、《大八義》、《小八義》、《薛剛反唐》等。

二十世紀五十、六十年代,負有盛名的大鼓藝人,有嶽合蘭、王教雲、王西雲、王體煥、閆漢成、張永蘭、陳水德等。現從事大鼓演唱的民間藝人已為數不多,僅有劉宗防、黃啟光、侯秀英等人偶爾參加節慶日的文藝演出。

只是為生活奔波,人生的歷程是蒼白的!

我們需要慢下來、停下裡,賞賞花、戲戲水、聽聽曲,心情好了,腳步自然輕鬆了。

讀一讀唐寅的《桃花庵詩》,或許你對生活有另一種認識: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閒。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相關焦點

  • 兩岸名家暢談曲藝發展 濟臺曲藝團喜結"姊妹"
    「兩岸同曲齊魯情」曲藝晚會    華夏經緯網7月1日訊:6月30日,由濟南市文化局、《齊魯晚報》聯合主辦的「兩岸同曲齊魯情-魯臺曲藝家交流合作演出周」圓滿結束,在一周的時間裡,兩岸曲藝家聯袂舉行    6月28日上午,兩岸曲藝家在濟南紅山生態園參加了「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弘揚優秀民族藝術」曲藝發展研討會。濟臺兩地曲藝家歡聚一堂,共謀兩岸曲藝發展。研討會上,濟南市曲藝團、臺北曲藝團籤訂了交流合作協議書,結成了姊妹藝術團。濟南市曲藝團團長慈建國、臺北曲藝團團長郭志傑一致表示,今後還將繼續加強合作,取長補短,共同促進提高,為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做出新的貢獻。
  • 臺北曲藝團團長郭志傑到濟南交流兩岸曲藝藝術
    華夏經緯網4月9日訊:3月中旬,臺北市曲藝團團長郭志傑到山東省濟南市交流訪問,受到濟南市曲藝工作者的熱情接待濟南市文化局專門組織了市曲藝團老中青三代曲藝家代表與郭志傑團長在大觀茗曲閣茶樓進行了藝術交流。山東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劉延廣、姚忠賢等為臺灣客人演出了《義薄雲天》、《武松打虎》、《有心常做濟南人》、《親上親》等深具山東特色的傳統名曲和生活氣息濃厚的現代佳作。表演人員深厚的功底、精湛的技藝和全身心投入的敬業精神受到了臺灣客人的推崇與讚揚。
  • 曲藝精品 齊聚中堂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蔣幸端、石忠情 通訊員中堂宣攝影報導)昨天,廣東省曲藝家協會
  • 曲藝精品獲扶持,廣東22個曲藝之鄉齊聚東莞中堂展演
    參演曲藝演員與專家大合影曲藝精品展示曲藝之鄉新面貌2018年,廣東省曲藝家協會推動全省曲藝項目共建、資源共享、工作共融、發展共贏,在省內14個中國曲藝之鄉、8個廣東省曲藝之鄉中開展廣東省(中國)「曲藝之鄉」精品展演,推出21部原創曲藝精品,並於當年9月在東莞中堂集中展演展示,展示廣東曲藝事業,特別是曲藝之鄉繁榮興盛的良好態勢。
  • 「戲劇看正陽,曲藝看泌陽」 「泌陽現象」——探索特色曲藝發展之路
    考察組考察曲藝培訓情況。文/圖全媒體記者 郭建光10月22~24日,河南省曲藝家協會組織專家考察組來到泌陽,對泌陽申報「河南省曲藝之鄉」進行現場考察。目前,全縣從事曲藝人員500多人,成立民間曲藝團體16家。其中比較活躍的有夭莊曲藝團、大寨民星曲藝社、和園曲藝說唱團。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泌陽曲藝在城鄉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深厚底蘊。泌陽有豐富的曲藝種類。泌陽有小品、相聲、河南墜子、大調曲子、三弦書、大鼓書、快板、蓮花落、山東快書、故事、評書、道情等十幾個曲藝種類,種類齊全,各具特點。泌陽有知名的曲藝品牌。
  • 2020漣水縣創建「中國曲藝之鄉」曲藝專場匯報演出舉行
    10月31日,2020漣水縣創建「中國曲藝之鄉」曲藝專場匯報演出在縣大劇院舉行。漣水縣曲藝工作者齊聚一堂,為全場觀眾送上了一道精彩的文化大餐和視聽盛宴。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董耀鵬,中國曲協分黨組書記楊發航,中國曲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黃群,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毅,市文聯主席張益民,縣委書記時勇,縣領導姜傑、周宏昌、馬榮等領導和近千名觀眾現場觀看演出。
  • 臺北曲藝團團長郭志傑:曲藝要爭取年輕觀眾
    臺北曲藝團團長郭志傑和夫人謝小玲表演相聲《二重唱》     華夏經緯網訊:6月25日、26日晚,臺北曲藝團與濟南市曲藝團在濟南山東劇院舉辦了「兩岸同曲齊魯情」專場曲藝晚會。演出期間,該團團長郭志傑介紹了曲藝藝術在臺灣發展情況。    郭志傑說,曲藝在臺灣空白了將近20多年,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除了少數人在說相聲,幾乎沒有人從事曲藝,也沒有任何資料,一些年輕人甚至都不知道什麼是曲藝。所以當臺北曲藝團1993年組團時,一度不被看好,市場也不樂觀。    「曲藝空白本身是壞事,但有時也會變成好事。
  • 兩岸曲藝家「雲」聚福建永安「歡樂匯」
    兩岸曲藝家「雲」聚福建永安「歡樂匯」 2020年11月27日 08:14:00來源:中國新聞網 >   中新網福建永安11月26日電 (林春茵 陸婧)「兩岸曲藝界交流近十年間,始終以展演交流來共同創新曲藝文化的新亮點為目標;在堅持保存曲藝藝術的地域性特色外,更在兩岸搭建了一座曲藝藝術民間交流的平臺。」
  • 曲藝香飄江南夜 牡丹花耀姑蘇城——記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
    資料圖片兩年一屆的盛會,曲藝名家群英薈萃,曲種精品異彩紛呈。近日,曲藝牡丹獎迎來11歲的生日。中國曲藝牡丹獎是由中國文聯、中國曲協共同主辦的全國性曲藝專業最高獎。在本屆牡丹獎評選中,48家單位報送的參評節目達430個,涵蓋116個南北曲種,節目報送數量為歷屆牡丹獎之最,最終共評出節目獎5個、表演獎6個、文學獎4個、新人獎5個。
  • 五大名城齊聚會:「曲苑名城」中國曲藝名城優秀曲藝節目展演在...
    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系列活動之十——「曲苑名城」中國曲藝名城優秀曲藝節目展演系列活動於9月10日至12日在張家港舉行,這場演出是系列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場,由江蘇省張家港市、山西省長治市、大連市西崗區、上海市嘉定區、四川省彭州市這五家曲藝名城聯袂為觀眾奉上了一臺充滿時代精神、展現地方特色、貼近百姓生活的曲藝盛會。
  • 開封歌舞劇院曲藝作品在第七屆河南曲藝牡丹獎全省曲藝大賽中獲獎
    11月16日,第七屆河南曲藝牡丹獎全省曲藝大賽在駐馬店泌陽縣文化藝術中心開幕。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陳湧泉,省文聯副主席、省曲協主席範軍,省文學藝術家聯合會秘書長張勇及當地市、縣領導出席了開幕式。河南曲藝牡丹獎是河南省曲藝界的最高專業獎項。該賽事由河南省文聯、河南省曲協共同主辦,每兩年一屆,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六屆。本次大賽設三場比賽、由開封市歌舞劇院報送的相聲《歡迎您到菊城來》、板書聯唱《最美逆行者》入選本次大賽。
  • 中國曲藝牡丹獎在蘇州頒獎
    ,昨晚(10月15日)在蘇州舉辦頒獎典禮,「牡丹獎」是全國性曲藝專業獎項,也是中國曲藝界的最高榮譽。在「姑蘇牡丹頌——『曲贊全面小康 藝為人民大眾』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儀式」上,馮鞏、盛小雲、鞏漢林、戴志誠等眾多曲藝名家新秀表演了相聲、蘇州評彈、四川揚琴、陝北說書和藏族扎年彈唱、蒙古族好來寶、維吾爾族萊帕爾等多個曲種。
  • 曲藝傳鄉裡 粵韻唱新聲
    其中,走出園洲,開展粵劇曲藝表演,到全縣各地舉行「粵曲進校園」活動等,就是其中的舉措。目前,全鎮有大小曲藝社7家,並成立了園洲鎮曲藝協會。2016年,園洲粵曲成功列入博羅縣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文化,因自信而堅守、因創新發展而豐富,當地正努力申報「廣東省曲藝之鄉」,讓「園洲粵曲」煥發出新的光彩和活力。
  • 曲藝牡丹獎合肥賽區開賽 合肥曲藝團團長上陣參演
    相聲、小品、曲藝大薈萃,26日起,來自全國近30個城市和地區的203名各路曲藝名家、大咖、新秀亮相合肥,角逐中國曲藝最高獎項——牡丹獎。  昨日,第九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合肥賽區)正式開賽,合肥賽區為今年牡丹獎相聲、小品、三書三類曲藝作品的比賽地,相聲表演藝術家石富寬,深受觀眾喜愛的著名相聲演員方清平、苗阜、王聲、劉穎,小品演員白凱南等先後「空降」合肥。  本次比賽,合肥共有三個作品入選。昨晚,反腐倡廉小品《幸運精靈》在三個節目中率先登臺,合肥曲藝團團長李翔親自上陣,帶領演員衝擊牡丹獎。
  • 「我愛我家」 煙臺市曲藝大賽全市總決賽華彩落幕!
    「我愛我家」 煙臺市曲藝大賽全市總決賽華彩落幕!金秋送吉祥,曲藝結碩果10月18日晚,文化宮廣場熙來攘往聚光燈下,為期三天三場的「我愛我家」煙臺市曲藝大賽全市總決賽最後一場
  • 姜昆等曲藝家房山演出 倡導「節儉養德」新風尚
    姜昆戴志誠(資料圖)   人民日報海外版 7月16日晚,隨著楊子春、史琳等人的群口單弦《井岡美味》的上演,由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和中國文聯主辦,中國曲協承辦的「我們的價值觀——曲藝走基層全國百場巡演近兩個小時的演出中,姜昆、張志寬、戴志誠、楊子春等知名曲藝家和眾多優秀中青年曲藝演員用形式多樣的曲藝節目向韓村河觀眾呈現了近年來新創作的展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作品,深受觀眾喜愛。  下午5時許,觀眾席上早已坐滿了韓村河村民。很多人在演出前一個多小時便迫不及待地前往現場,準備觀賞自己期待的演出。村民朱元龍稱,自己帶著家人一早前來是為了佔據「有利地形」,可以近距離地感受曲藝的魅力。
  • 濟南和臺北曲藝團共謀兩岸曲藝發展
    本報訊 (記者郝東智實習生李文娟)28日上午,由本報和濟南市文化局等主辦的「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弘揚優秀民族藝術」曲藝發展研討會在濟南紅山生態園召開。駐濟曲藝名家和來自臺北曲藝團的藝術家們歡聚一堂,共謀兩岸曲藝發展。
  • 兩岸藝術家「雲端」牽手 傳統曲藝正發力
    以「守望相助、攜手前行」為主題的第十屆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近日在永安舉行,兩岸藝術家「雲端」相會,重溫共同走過的美好時光,探討新時代曲藝傳承發展路徑。  本屆歡樂匯由中國文聯、中國曲協、福建省文聯共同主辦,通過展演展示、座談研討、紀念展覽、名家講座、實地採風等多種形式,共促兩岸曲藝交流發展。
  • 全國曲藝周開幕!一睹127類曲藝258個節目風採
    10月10日晚,「2020全國非遺曲藝周」在浙江寧波開幕,劉蘭芳、金麗生、盛小雲、劉士福等曲藝名家及來自全國的非遺曲藝代表性傳承人、曲藝表演藝術家參加了開幕晚會。何祚歡、姚俐玲、徐寧組成的武漢說唱「天團」也通過雲上展播與全國觀眾見面。
  • 傳播曲藝文化,鑄瑰寶長存——中國科大MBA2003班「曲藝文化」分享...
    原來是MBA2003班的「曲藝文化」分享活動——《中國傳統文化—曲藝文化》正在進行中。本次分享會的主講人是來自於MBA2003班的徐海燕同學,人稱「浪哥」。熱愛戲曲文化的她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國粹盛宴。